班级管理的最高境界——无为而治

来源 :教育前沿·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oloyz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875(2009)21-107-01
  
  早在2500年前的春秋时期,我国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就提出了“无为而治”的思想。他认为只有无为才无不为。班级管理也是如此。当然这里的无为并非指任其自由,放任不管,而是指学生参与到班级管理当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一名教师,与其说他从事的是传授学生知识的职业,不如说他肩负的是改变学生心灵的重托。学生心灵改变的过程,是他自己体验、自己感悟的过程。其实,不需要很多,也就在那么关键的时候,关键的地方,我们稍微使一点点力,就可以使学生的航船纠正方向,加足马力,驶向光明美好的前方。攻城为下,攻心为上,以此为准则,则我们的工作必将事半而功倍,无往而不胜。所以我认为要做到真正的无为而治要处理好以下几个问题。
  
  一、如何对待和处分违纪的学生
  
  学生违反纪律一定要受到纪律处分,这一点可以说是天经地义,所谓国有国法、校有校纪、班有班归,无规矩不成方圆。但是怎么样才能使受到处分的学生心悦诚服的接受处罚而不至于产生消极的抵触情绪呢?学生违反纪律本身就是一件不好的事情,我们班主任怎样将这些不好的事情巧妙的转变为好事?最近一年多来,我在班上大力推行这样一种处罚方式:对违反纪律情节比较轻的学生,我罚他上讲台唱一首好听的歌或者讲一个动听的故事,对于违反纪律情节比较严重的学生我罚他们用正楷字写一份内200字左右的违纪心理报告,描述他当时的违纪心理,请大家注意心理报告书不是保证书更加不是检讨书。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后,我发现这种处罚方式的效果比以前明显好了很多。第一,受这种处罚方式的学生一般不会对老师产生心理上的抵触情绪,因为他在上面唱歌或者讲故事时下面的同学会给他热烈的掌声,可以说他是在一种很快乐的氛围中受到教育。第二,学生在众目睽睽之下唱歌或者将故事,大家的目光都集中在他身上,对他的口才及胆量是一个考验和训练,写心理报告的学生要用正楷字来写间接的帮他们练字和培养了组织语言的能力。第三,可以令到学生的心态更加积极、可以发掘到一部分学生的潜能。
  
  二、如何批评学生,怎样才能够令学生虚心接受批评
  
  记得我刚做班主任的时候火气是比较大的,很容易在课堂上发脾气批评学生,有时弄得自己也很难堪下不了台,而且我发现这种方法批评学生,即使他表面上服气了但实际上他只是摄于你做班主任的威严而心里不服气。后来在做班主任的过程中不断的反思和探索,摸索出一些行之有效的招数。第一招叫做:“退三进一”,我们看电视时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镜头,老虎等凶猛的动物在进攻前首先是身体向后撤退,为什么撤退呢?是为了更好的向前进攻!我们批评学生一个缺点的时候不妨先表扬他的三个优点,此谓之“退三进一”。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点,作为班主任应该善于捕捉每一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虽然可能只是一个小小的闪光点,但很有可能你通过这个小小的闪光点可以挖掘出埋藏在他心里头的大金矿。
  
  三、如何营造良好的班级气氛
  
  我所带的一班在学习上从开学到现在,每次月考、期中考试、期末考试成绩都处于全年级八个班的领头羊的位置,而且是遥遥领先于其他班级,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班级良好的学习气氛和竞争环境。在班级理念上,我积极主张这样一个理念:积极的人像太阳,照到哪里哪里亮;消极的人像月亮,初一十五不一样。我把这个理念教给了全班学生,并且一直贯穿于我治理班级的整个过程中。为了配合这个理念,我自己为班级设计了两套独特的掌声,一套是用来鼓励自己的,一套是用来鼓励他人的,通过这些理念和掌声,激发学生的斗志。学习上我大张旗鼓的鼓励学生向老师发问甚至是发难,要问到所有的科任老师当场回答不出你的问题、满头大汗的时候才算真正的动了脑筋。纪律上我积极主张“先专政后民主”,一个班级必须要有铁的纪律,一切行动听指挥,步调一致才能得胜利。凡是违反纪律的学生一定要受到纪律处分,而且班主任一定要坚守自己的原则,一旦有一次没有遵守自己的原则,那么将变成一个没有原则的人。在处理违纪的过程中,必然会有少数学生对于处理不满意,那么班主任在这个时候应该马上进行疏导工作,这就是“法”和“情”的关系,法律不外乎人情,我们先将法律在讲人情,这是班主任的工作原则。
  
  四、如何正确的引导班级舆论
  
  班主任在教育、教学、生活和各项活动中,根据是非标准进行褒贬,该肯定的就肯定,并给予适当的表演和奖励;该否定的就否定,并给予适当的批评和教育,在全班形成一种能够扶持正气、伸张正义、制止错误思想、阻止不道德现象的集体舆论。这种集体舆论不是班主任的单向灌输,而是建立在全班占压倒多数的正确认识与言论基础上,具有同一性、扶正性和对全班成员都有感染力和道德上的约束力,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我的方法是借力用力,借助集体的力量。
  
  五、如何培养一支高效率的班干部队伍
  
  刚开始做班主任的时候,每天忙得不亦乐乎,但效果并不理想,这样做班主任的效率是不是太低了。难道做班主任一定要做到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问题的症结就在于没有很好的培养一支高效率的班干部队伍。班主任、班干部及学生三者之间的关系如同伞柄、支架和布,一个再好的伞柄如果没有支架的支撑是无论如何也撑不起一片天空的。给班干部戴高帽子的方法来培养班干部,这一招还是蛮有用的。我开始用这种方法,但用起来不那么的得心应手,究其原因,主要是自己在时间和场合上把握得不够好,经常在公共场合给班干部虽然可以激励班干部的斗志,但是无意中也会引起另外一部分学生的不满情绪,认为老师过分夸大班干部的作用,后来我调整了战术,由公开场合逐渐变为地下工作者,给班干部带高帽子后班干部的做事情的积极性高涨。但每一个人的情绪不可能永远高涨,班干部遇到挫折的时候也很容易沮丧,这个时候班主任应该教他们一些工作方法和技巧。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的迅速发展及其改革的不断推进,高职院校特色校园文化建设愈益受到人们的关注。然而,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高职院校特色校园文化建设尚存在需要改进的诸多问题。只有从高职院校自身的实际和整个高等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出发,因地制宜地采取行之有效的对策,才能营造具有教育意义的特色校园文化,才能真正增强高职院校自身的吸引力,从而提高办学质量与效益。  关键词:高职院校 校园文化 特色  中图
摘 要:农村中学英语教师的发展是当前教育界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特别是新课程改革对教师专业发展提出了更高更新的挑战。本研究对重庆农村中学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进行了调查分析,指出了农村中学英语教师发展的困惑和农村中学英语教师对自我专业发展的期待,并尝试提出一些建设性建议。  关键词:农村 中学英语教师 困惑 期待  中图分类号:G45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875(2009)21-09
中图分类号:G642.47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875(2009)21-100-01     一、注重自学考试的终身教育定位    终身教育是指人从出生到死亡的而并不限于在学校进行的教育,是人们在一生中所受到的各种培养的总和,它包括人的一生中正规的,非正规的多种学习,其目的在于使人的社会生活和专业生活达到最完善的发展。自学考试教育应该归属于终身教育的范畴。它应该是一种贯穿人的整个
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作为对现有农村集体资产所有制具体表现形式和运营方式方法的革新,是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我国农民在城乡一体化背景下的又一创举,对保障农民在集
摘 要:当前研究生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的形势下,研究生培养的质量问题日益引起高等教育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如何确保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是研究生教育管理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重要问题。文章结合我国研究生教育的现状,针对如何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作了若干思考。  关键词:扩招 研究生 培养质量  中图分类号:G6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875(2009)21-097-01     21世纪以来我国
中图分类号:G48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875(2009)21-101-02     自从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理、化、生、科学等学科的新课标和新教材特别强调了实验教学,实验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提高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实验教学的加强的确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极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的实验素养和
目的:研究使用弹性教育项目结合巴林特小组干预方法对肿瘤科护士其同情心负荷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肿瘤科的20名护士进行前后方案运用对照变量的研究实验,对所有的护士都
摘 要:个性化管理是由行为科学发展出来的一种新的管理概念,是一种以围绕学生的生活、学习、个性、展开研究,使管理更贴近学生的个性发展,从而达到合理、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设计潜能和提高宿舍的个性化管理效率的管理方法。  关键词:个性化管理 以学生为本 服务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875(2009)21-105-01     个性化管理是由行为科学发展出来的一种新的管理
摘 要:班级是教育的基本单位,是体现学生个体社会化的重要环境。班级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班级教育功能的发挥。在目前的中学班级管理中, 由于种种影响, 依旧存在制约学生的发展的因素, 学生的思想、心灵被禁锢,人性和情感受到压抑。笔者结合自己的班级管理经验,针对实际存在的问题,探索相应的对策,供各位同行借鉴。  关键词:班级管理 优化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