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军队院校职能及其发挥问题的思考

来源 :中国学术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gjun_8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优先发展战略背景下,军队院校只有站在打赢信息化战争的高度,牢固树立先行发展理念,兼顾系统性与独特性,充分发挥好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服务部队职能,竭诚为军队现代化建设提供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是军队院校教育创新发展的永恒课题。
  关键词:军队院校, 职能发挥,系统性与独特性,研究与思考。
  
  职能,是指人、事物、机构应有的作用;定位,是把事物放在适当的地位并做出某种评价。具体到院校职能的确定,可以看作是一个围绕“知识”展开的历史演变过程。院校发展初期,英国自由教育代表纽曼认为,发现和教学是两种不同的职能,同一个人兼备这两种才能的情形并不多见。于是,在知识总量有限,谁拥有知识谁就是人才的时代,“传授知识,培养人才”被认为是院校的唯一职能。到了19世纪初,德国教育家洪堡认为,在院校“最能体现自己发现问题、自己寻找解决办法的途径”非科研莫属。加之新兴产业革命的推动,促进了院校与社会的深度结合,于是,“创新知识,发展科学”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院校职能也从单一的培养人才扩充到了科学研究。19世纪中后期,随着人力资本理论的普及应用,尤其是市场经济和教育产业化的蓬勃发展,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首次提出,大学“必须为社会服务”的办学理念,并以知识、技术等作为资本进入市场,获取丰厚利润。至此,“应用知识,创造财富”也成了院校职能的重要内容。
  
  一、关于军队院校职能定位的理性思考
  
  鉴于军队院校既是国家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又是军事实力的重要构成,《中国人民解放军院校教育条例》明确提出,军队院校的主要职能是“培养高素质军事人才,发展军事科学技术,为军队建设服务。”问题是,就军队院校体系而言,如何准确把握和妥善处理好三者之间的辩证关系,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好军队院校的独特作用和整体功能?比如,对军队院校总体,三大职能是统一要求,还是区别对待?对每所院校,三大职能是平均用力,还是有所侧重?这就牵涉院校职能的定位问题。笔者的观点是:
  (一)培养人才职能是军队院校的立身之本
  院校向来被称为人才的摇篮。院校教育之所以被置于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与其人才培养主渠道和在军事训练中发挥的基础性、全局性和先导性作用紧密相连。在这一点上,无论学历教育院校、任职教育院校,无论综合性大学、专业性院校,还是士官学校,均概莫能外。就是说,无论哪一类、哪一所军事院校,如果抓不准、抓不牢、抓不好人才培养这个根本职能,它就偏离了内涵发展的轨道,就是没尽到自己应尽的责任,就不能为军队履行历史使命提供数量足、质量优的人才资源,从某种程度上说,也就失去了军队存在的意义与价值。新世纪新阶段,军队院校要发挥好这一根本职能,第一,必须以职业军事教育理论为指导。没有科学理论指导的实践,必然是盲目低效的实践。军队院校独特的生存价值和战场指向,决定了军队院校必须突破普通高等教育的发展思路,遵循职业军事教育规律和军事人才的成长特点,以服务军队现代化建设需求为已任,以决胜未来信息化战场为旨归,科学制定军队院校的发展战略,谋划院校的整体布局和人才培养目标,使院校职能发挥与军队建设需要有机衔接,良性互动。第二,必须以优化军事人才队伍结构为原则。军队转型建设也好,打赢未来战争也好,说到底都是由不同类型、不同层次、肩负不同职责的军事人才共同完成的。整体结构合理与否,是衡量军事人才队伍质量、效益高低的重要尺度。人才个体再优秀,整体结构不合理,体系对抗优势将很难显现。因此,在谋划新一轮军队院校调整改革时,必须下大工夫,深入研究、充分论证不同类型、不同层次军事人才的培养数量与军队转型建设、打赢未来战争需要的人才类型、层次和数量的对应性问题。比如,人才队伍中具有研究生、本科、大专、中专学历的,拥有博士、硕士、学士学位的人才以怎样的比例安排,才能与军队转型建设的需求相一致?人才方阵中指挥人才、参谋人才、技术人才、管理人才、保障人才、士官人才以怎样的比例配伍,才能产生理想的战场效果?所有这些,既是确定军队院校数量、规模的重要依据,也是军队院校发挥好人才培养职能的前提条件。
  (二)科学研究职能是军队院校的发展之基
  高校历来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自主创新的重要阵地。据统计,全世界2/3的Nature和Science论文是由大学发表的,3/4的诺贝尔奖是由大学取得的。“十五”期间,我国高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和科技进步奖572项,占全国奖项总数的57.6%。的确,“一个院校,如果不能进行理论创新,如果不能以创新的理论给学员以启迪,这个学校就没有活力了。”当然,科学研究也在反哺高校,她是高校创新发展的奠基石和加速器。如斯坦福大学科技研究园的创建,使教学和科研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推动着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持续走高。由她孕育的“硅谷”使斯坦福大学名声鹊起,享誉世界。新世纪新阶段,军队院校要发挥好科学研究职能,第一,必须把提升军事效益放到首位。研究是为了提升效益,就军校科研效益而言,不外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军事效益,前两者又可以概括为非军事效益。俗话说,好钢用在刀刃上。由于军队是国家政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无产阶级专政的得力工具,属政治范畴,相应的,军队院校也只能归入政治范畴,因此,面向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战略目标开展科学研究,以突出军校科研的工具性价值,乃军队院校申报科研项目、争取经费资助的根本理由。第二,必须为学科专业拓展奠基。学科专业是院校建设发展的根本支柱。通过知识创新、理论创新、技术方法创新,不断以新的研究成果拓展学科研究方向和专业领域,使其焕发新的生机是院校科研的着力点之一。第三,必须为提高教学质量奠基。著名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指出:“只有从事科学研究的人,才有新东西教给学生,一般的教书匠只能传授僵硬的东西。”表面看,这是针对教学内容说的,其实,对教学方法同样适用。因为教学研究不仅是院校科研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一项涉及面广泛、影响力深远的科研活动。是教知识、教方法,还是教智慧,已经成为一所院校办学水平高低的重要分水岭。
  (三)服务部队职能是军队院校的动力之源
  服务部队是院校教育贯彻“一个服务,两个适应”办学思想的具体行动,是院校挥洒才情智慧的广阔舞台,也是院校发现建设短板,调整发展方向,使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更加符合战场、部队需求的重要途径。新世纪新阶段,院校要发挥好服务部队职能,必须把握服务的丰富内涵,自觉提升服务品位。第一,要深刻理解服务的不同层次,在满足部队需要的同时,进一步增强服务的引领意识。就市场而言,既然是服务,满足消费天经地义,但服务并不全是消极、被动地追赶,还应主动地开拓市场、引领消费。同理,我们说服务部队是院校发展的动力之源,这个动力不仅包括由外部压力转化而来的动力,而且包括由使命、荣誉等激发而来的内在动力。前者似消防,后者似预警,相比之下,后者标准更高、难度更大。第二,要充分利用技术优势,帮助部队解决现实难题。院校服务部队不像院校教学,必须把工作重心从学科专业理论的系统传授转移到为部队解决急难问题,从而促进战斗力的迅速提升。第三,要充分利用学术优势,为机关、部队提供决策咨询。院校要以“出大思路、出大理论、出大见解”为已任,激发专家学者严谨治学、科学论证,以过硬的软科研成果,在确立新观念、建立新模式、制定新标准、出台新措施等方面占据一席之地,拥有必需的话语权,促进机关、部队民主决策、科学决策,从而在建立标准、形成规范中服务部队的长远建设。
  
  二、军队院校职能的系统性建构与个性化发挥
  
  按照“先有院校,后有军队”的建设传统,军队要以当下的改革创新应对20年乃至更长时间的军事对抗,既离不开科学理论的引领、高新技术的推进,更离不开优质教育的铺垫和先进文化的滋养。而所有这些,又都离不开军队院校职能的系统化建构与个性化发挥。
  (一)军队院校职能的系统化建构
  就军队院校整体看,其职能发挥必须是系统化的。因为事实反复证明:各自为政、不成体统的职能发挥,不仅易于重复投入造成浪费,而且容易滋生空缺,酿成短板,最终影响到军队战略目标的实现和战场较量的输赢。所以,在研究制定军队中长期发展规划,特别是谋划新一轮军队院校调整改革时,应放眼世界,着眼明天,进一步强化使命意识、忧患意识、责任意识,切实从未来作战的需要出发,认真审视、解决军队院校职能的系统性建构问题。第一,必须站在军队核心作战能力建设的高度,紧贴未来作战的力量构成,科学规划军队院校教育训练体系,确保人才培养目标的集成性。建设信息化军队最根本、也是最急迫的是人的转型,而且是一代人甚至几代人的转型。客观地说,作为人才培养的主渠道,现有的军队院校体系是比较凌乱的。一就教育规律审视,按照职业军事教育的内在要求,院校名称理应直接体现其本质特征和使命任务,但从某些院校的名称上却是看不出来的;二就转型需求审视,从战术、战役层次发展到战略层次,现有军队作战人才培养的完备性是明显不够的。三就办学实践审视,借鉴地方高校建设思路,按地域进行院校合并,组建综合大学,其质量效益是不言而喻的。因此,在谋划新一轮军队院校调整时,应充分考虑未来作战力量构成与院校人才培养职能的内在联系,从建设侦察预警、信息作战、防空反导、战略投送、空中进攻“五支”骨干力量出发,按照“标志性院校”+“支撑性院校”的总体格局,科学确定军队院校的数量、规模乃至名称,通过系统性规划和渐进性实施,妥善处理改革与稳定的关系,扎实推进军队院校体系的重建工作。第二,必须把院校纳入军队自主创新体系,根据“硬科研”和“软科研”的特点要求,结合不同院校的性质定位和使命任务,规划研究方向和内容,确保科学研究成果的集成性。一是对于事关军队建设的前瞻性、现实性问题,应召集军队院校的知名专家,采取集智攻关的方式,开展科学研究,力求以大理论、大思想、大思路,为科技强军战略贡献聪明才智。二是在总部、军队机关的指导下,结合“军队2110工程”学科专业领域重点建设项目,依托院校科研力量加强针对性研究,并以此为杠杆,推进院校又好又快的向前发展。因为一个大项目往往会聚集一批专家,做出一批成果,培养一批新人。三是针对院校建设特点,结合教育教学研究成果,促进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尽快转化为教学内容、训练手段,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服务。第三,必须把院校当作空天作战力量的有机成分,建立机关、院校、部队一体化联训联用机制,将服务引入新武器装备的研制、生产和试验过程,确保院校服务部队时空的集成性。一是根据科学技术、武器装备、作战样式的发展趋势,先行发展,超前进行理论创新、人才储备和技术准备,引领部队建设。二是积极介入部队急需解决的发展难题,针对装备改造和教育、训练等现实问题,进行联合攻关,为部队建设提供技术支持。三是将教员代职、学员实习等纳入部队正常的训练程序,使院校人员实时参与部队建设。
  (二)军队院校职能的个性化发挥
  如前所述,院校类型不同,服务面向不同,肩负的使命责任也不同,因此,就单个院校看,在职能诉求上不可能按照统一的标准执行,在职能兑现上也不可能平均用力、无所侧重。按照第十五次全军院校会议确立的“以军事高等教育为基础,以军事职业教育为主体,军事高等教育与军事职业教育相对分离”的原则,军队院校被划分为学历教育院校和任职教育院校两大类。对此,在谋划新一轮军队院校调整时,必须从建设信息化军队的现实条件和未来需要出发,充分考虑两类院校职能发挥的差异性,按照军事人才培养的特殊要求,科学确定军队院校的类型、数量及其组建方式,使其既有所区别,又相互衔接,既考虑现实,更着眼长远,确保军队院校职能发挥的独特性能够寓于系统性之中。第一,学历教育院校发挥职能时,必须保证军队生长干部素质的全面性和发展性,初步养成职业军官必备的精神风貌。学历教育是新型军事人才培养的起点,是构建学员知识、能力、素质的关键阶段,对学员的一生发展具有奠基作用。因此,学历教育院校在发挥职能时,必须坚守“为学员一生发展负责”的信念,按照“通识教育”+“专才培训”的思路,着力打牢学员宽厚扎实的文化基础和军人独特的思想政治素质、军事基础、强健体魄、坚韧品质和战斗精神等。第二,任职教育院校发挥职能时,必须注重任职培训的岗位指向性,使学习者具备创造性履行职责的综合能力。任职教育是在学历教育基础上,使受教育者获得适应某种特定军事任职岗位必需的专业能力。注重岗位任职能力培养是任职教育院校职能发挥的根本着力点。一是解决问题能力。军官或士官在掌握必要技术基础的同时,必须具有解决履职尽责中实际问题的能力。二是组织领导能力。军官或士官在任职中都担任相应的领导职务,不光要管好自己,还要管好队伍,而且随着岗位的变化、职务的晋升,组织管理难度也会加大,因此,在任职培训中提高学员的组织领导能力十分重要。三是创新发展能力。知识只有在创造性地运用中才能产生巨大的能量,才能出现增值现象,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没有创造力,也就失去了竞争力,因此,任职教育院校就不能满足于强化创新意识,更要培养创新能力。第三,在不同类型院校各自发挥职能时,必须注重功能上的层次性和实施上的连贯性。作为职业军事教育链条中两个相互对接的关键环节,任职教育与学历教育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学历教育是任职教育强劲发展的基础,任职教育是学历教育的继续与深化,是军队院校教育的主角。两者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衔接、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只有两类院校同时发挥好作用,才能实现军队院校职能的和谐共振。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通过对影响大学生体育习惯养成的影响因素的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对大学生体育习惯的养成提出建议和意见,为促进终身体育理念在大学生中的贯彻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大学生;高校;体育习惯;养成教育    早在二十世纪,党中央就提出了“科教兴国”的战略方针,再一次把教育作为振兴中华、民族复兴的重点,并明确了教育作为经济发展原动力的重要地位。体育作为学校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同样走进了积极改
期刊
摘 要:情感是激发学生作文的关键因素,是实现素质教育的基础,是丰富民族情感的重要手段。情感教学让学生主动关注社会、关注生活,更让他们“畅所欲言”;情感教学激发学生的想象和联想,让学生真正感受到作文的“魅力”。在作文教学中有了情感的调动,不仅能够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写作热情,更重要的是增强师生之间的信任,将学生的目光从“象牙塔”中解放出来,去认识社会生活。  关键词:情感;作文教学;社会关注;
期刊
摘 要:经济全球化的今天,随着交通、通讯、传媒等技术的发展,国际间不同文化的交流更加频繁,世界文化呈现多样化的趋势,多元文化对我国高校德育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如:现代社会与经济的转型、外国文化的移入、就业形势的严峻等因素影响,造成大学生价值体系建立的复杂性与多维性,甚至出现了困惑。对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重新深入研究新时代下的高校德育, 调整原有的德育教育模式,以培养更适合时代发展、祖国建设
期刊
农村电影市场是文化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推进实施农村电影放映“2131工程”的有效载体。近年来,随着农村电影放映“2131工程”的全面实施,各地农村电影放映工作发展较快,农村电影市场已全面启动,但同时,必须清醒地看到:有的电影公司市场观念淡薄,等靠思想较严重。面对这些新情况,如何开拓农村电影市场,笔者认为可做好以下几点:    一、切实转变观念,牢固树立市场意识    近年来,农村电影发行放映
期刊
摘 要: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科技学术的发展,各学科间的边界逐渐模糊,教育也更趋向于学科之间的综合化,为了培养出更能适应迅速发展变化的世界所需要的人才,我们的语文教学也开始建设开放富有活力的课程体系,其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增设就是拓宽语文学习运用领域的很好体现。但综合性学习并不表示语文学习就是杂货摊,什么都要包容在内,归根结蒂综合性学习还是在“语文”的框架之下,那么如何体现语文综合性学习的
期刊
摘 要:鲁迅作品研究一直是学术界的热点问题,多年来对鲁迅及其作品的研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然而在教育对鲁迅作品的教学与文学界对鲁迅及其作品的研究不尽相同。本文立足于学术界对鲁迅及其作品的研究并与教育界鲁迅作品教学相联系,总结出学术界对鲁迅作品研究给鲁迅作品教学带来的启示以及不适用于鲁迅作品教学的地方。  关键词:鲁迅;鲁迅研究;鲁迅作品教学。    鲁迅及其作品一直以来都是研究的热点问题,在教育界同
期刊
摘 要:张伟忠先生的《现代中国文学话语变迁与中学语文教育》以“话语”为焦点,用新思路、新构架、新资料做到了新深度和新发现。本论著的开创性学术价值和学术成果将深化现代中国文学研究,启迪中学语文教学改革。本文从内容梗概、研究方法和20世纪50年代文学课程改革的价值三方面来谈。  关键词:内容梗概;研究方法;文学课程改革的价值。    张伟忠先生以“话语”为焦点来探究现代中国文学与中学语文教育之间的关系
期刊
摘 要:激发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兴趣,是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关键。兴趣是个体对客观事物所产生的积极的带有倾向性的态度和情绪。探索科学的、适合高职院校学生特点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手段与方法,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兴趣。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高职院校;兴趣;多媒体教学;案例教学;互动教学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到来和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新时
期刊
摘 要:由次贷危机所引起的金融危机对美国经济造成了深远影响,这种影响势必对美国未来军事战略发展产生作用,将直接左右美国未来军队发展,美国未来军事战略也必将为其经济再次复苏做准备、为其经济发展提供安全保障。  关键词:经济危机;军事战略;军事外交。    美国虽然是当今世界经济和军事最强的国家,但在经济危机下美国经济和军事也一样受到了影响。  金融危机又称金融风暴,是指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与地区的全部
期刊
基层公安机关是维护社会稳定的第一道防线,是服务群众的第一级平台,是促进社会和谐的最前沿阵地。在新的历史时期,基层民警身处各类矛盾的风口浪尖,责任重,压力大,工作辛苦,易受多种思想问题影响,直接导致基层民警工作积极性降低、执行力下滑。思想政治工作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笔者认为,贴近实际、符合实战的基层思想政治工作是缓解这一矛盾的有效办法。    一、坚持用传统荣誉感染民警。    一个国家和一个民族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