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风细雨 滋润心田

来源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libb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具体的语文教学过程中,通过有效地途径,对学生进行情感的熏陶与渗透,从而陶冶性情,滋润心田,提升审美情趣。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浅谈一下有关语文教学中情感熏陶的探索。
  关键词:朗读 品悟 捕捉 揣摩 联系 升华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03(C)-0000-00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 “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 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们当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渗透对学生的情感教育以及情感的熏陶十分必要,并且这一要求也体现和解读了新课标的本质。但是,情感是看不见、摸不着的精神食粮,如何化无形的精神为有形的具体感受,需要在细致的教学过程中进行有效的情感熏陶和渗透。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浅谈一下有关语文教学中情感熏陶的探索。
  
  1 反复朗读,品悟情感。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可见朗读是学好语文最有效的途径之一。课堂上通过朗读让学生读出语境,读出情境,把文章的内容与信息尽快注入脑中,这是品悟情感的基础。朱熹说:“凡读书……须要字字读得响亮,……只是多诵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因此,借助朗读这个环节,让学生走进文本,深入到字里行间,从而细细品悟作者在其中蕴含的情感,获得情感的陶冶与精神的享受。
  比如,写景抒情类的文章。更是在反复地朗读中体会、揣摩作者的情感。从而培养学生对自然万物的喜爱与赞美。朱自清的《春》、老舍《济南的冬天》都是写景类的名篇,因此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不断地穿插朗读,范读、自由朗读、读出自己喜欢的段落,来品悟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与赞美。
  在具体的教学中,我们也可以灵活地采用一些有效的方法,增加阅读的容量。比如比较阅读的方法。比较阅读就是把内容相关而又有所不同的课文联系起来进行阅读,是一种同中求异,异中求同的思维过程。这样我在提升阅读能力的同时,也在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使使学生受到情感的熏陶与渐染。例如:在学习马致远的散曲《天净沙 秋思》时,为了让学生体会面对同样的季节,作者的心情不同,眼中的景物也会迥然不同的目标。我便将此文与何其芳的《秋天》进行了比较阅读。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学生对文中寄寓的情感有了深刻的认识。
  
  2 捕捉细节,揣摩情感。
  细节描写是指文学作品中对人物动作、语言、神态、心理、外貌以及自然景观、场面气氛等细小环节或情节的描写。成功的细节描写在刻画人物性格、丰满人物形象、连接故事情节、丰富作品内涵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捕捉细节,对于揣摩作者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情感也十分有效。
  比如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的《走一步,再走一步》是一篇内容非常浅显的文章。它讲述的是小时候的“我”身体羸弱,母亲告诫我不要冒险,但我在小伙伴们的怂恿下,冒险爬上了悬崖上面的岩石架,却被困在上面,动弹不得。父亲在此时鼓励、指导我脱险,我也因此产生了巨大的成就感。故事非常简单,而且在学习过程中,我习惯于将教学重点放在我的心理变化以及通过这件事所获得的深刻的人生感悟。但通过几次学习,我在细节当中捕捉到了不容忽视的关键人物——父亲。因此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便改变了最初的教学思路。在学生复述完故事后,我便引导学生去感受父亲一步一步帮助我脱险这个充满温馨的场景。通过朗读、复述这个过程与细节,充分地感知文字后,我便趁势问道:“岩石架距离地面只有六七米高,父亲为何他强壮的手臂将我直接抱下来,反而耐心地指导我“我”一步一步下来?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纷纷举手发言,阐释自己的观点与看法。学生们也因此深切地感受到父亲的良苦用心,体会到了伟大而又深沉的父爱。
  鲁迅的散文《风筝》中有一段回忆我当年粗暴地毁坏了小兄弟苦心孤诣地做成的蝴蝶风筝,对小兄弟进行的精神虐杀的一幕。如何去把握这个情景。我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设计了这样一个题目:假如你是文中的小弟,你会怎么做?学生纷纷举手发言“我会从哥哥手中夺过来,然后和哥哥理论。”“我会光明正大地再做一个漂亮风筝,然后向哥哥炫耀。”“我会据理力争地保护风筝,并竭力捍卫自己的利益。”……最后我总结道,“同学们的认识可以归纳为一个词,那就是:反抗。可是我们反观文中的小弟,他是如何表现的?请同学们找出相关的文字品读。”同学们从动作、神态等角度分析,得出一致的结论是小兄弟的害怕、胆怯。我便顺势问道:“小弟为何会如此表现?”很多同学都认识到当时的封建制度与家长式的封建意识使然,并对此产生了憎恨之情。在这种情感熏陶、酝酿的基础上,水到渠成地揣摩出作者在字里行间渗透的自责、懊悔、愧疚以及对小兄弟的深切同情。
  
  3 联系实际,升华情感。
  理论联系实际,是一个很重要的教学原则,联系的目的是为了传授给学生比较完全的知识,使学生受到更生动的教育。从而打开教室的大门,缩小课堂与生活的距离,让源头活水流进课堂,让他们获得更鲜活的情感体验。
  比如,《陈太丘与友期》这篇小短文让我们明白了讲诚信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因此,在拓展延伸环节,我便引导学生说:“同学们,诚信是我们的传统美德。我相信在你自己身上肯定发生过让你感动或铭记的有关诚信的故事。请你用流畅的语言讲述让我们分享一下你的心灵往事。”在同学们讲述完后,我也讲述了自己深受感动的一件往事。“记得那天济南下了一场暴雪,我和陈老师约定明天九点过来批改试卷。我独自一人坐在寂静并且略带寒意的办公室里,望着窗外随风飞扬的雪花,天气的阴冷使路面变得更加湿滑,昔日繁华的街道此刻却行人稀少。我想,陈老师是我们组年龄最大的老师,身体又不好,今天天气这么寒冷,路况如此糟糕,她肯定不回来了。想到这里,我也非常后悔昨日的草率相约。可是当时针指向八点五十五分时,楼梯间却传来了急促而又熟悉的脚步声。 陈老师一口气跑上楼,望着她那冻得通红的鼻尖和被寒风吹散的头发,此时的我感动得无言以答。这件事虽然微不足道,但其中所蕴含的诚信的高贵品质却让我牢牢铭记。”在同学们获得感动,受到情感感染的同时,我便总结道:“同学们,伟大的莎士比亚曾说过,如果要别人诚信,自己先要诚信。在我看来,诚信犹如一条美丽的红丝带,它架起了你与他人沟通的桥梁;诚信也如同冬日一缕温暖的阳光,它能融化冰雪,照亮心房。”同学们屏气凝神地倾听,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他们已收获到精神的熏陶与感动。由此可见,联系实际生活,拓展延伸文本,是将情感升华的有效途径。
  梁启超先生在他的《中国韵文所表现的情感》中曾说:“我们想入到生命之奥,把我的思想行为和我的生命迸合为一,把我的生命和宇宙和众生迸合为一,除却通过情感这一关门,别无他路。”可见情感熏陶的重要作用。而要在具体的语文教学过程中贯穿这一思想,必须注意情感的培养与渗透。通过有效的途径来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从而充实他们的精神空间。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通过在物理的教学活动中,就如何培养学生通过写物理日记进行学习,和老师进行心灵的交流,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目的是充分发挥学生主体能动性,提高物理教学效果。  关键词:日记、分析与研究、批语、指导等。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03(c)-0000-00    《物理课程标准》指出:“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历程,激
期刊
摘要:英语作为成人教育的一门必修课,成为成人学生最惧怕的课程。由于成人学习者的个人生活经历不同,曾经受过的教育背景也不尽相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考虑成人学习者的各种特点。本文根据我们八年来的成人英语教学实践经验,就成人的英语学习特点、影响成人英语学习兴趣的原因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总结出一些改善成人英语教学的途径。  关键词:成人英语 学习特点 学习兴趣 改善途径  中图分类号:G420
期刊
摘要: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新课改崇尚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历史课堂在新课改的倡导下也应该进行一系列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上的改革,沿袭传统教学法中的精髓的同时要结合新的教学法,将历史有枯燥的教学被动的接受变成主动的学习互动的教学。  关键词:新课改 历史 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03(c)-
期刊
摘要:恰当的课外阅读指导能拓宽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人文涵养,能帮助学生塑造良好的品质和健康的人格。因此在新课程理念的下,应加强对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指导,培养其良好的阅读习惯。  关键词:语文教学 课外阅读 指导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03(c)-0000-00    课外阅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途径,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
期刊
摘要:一个孩子的成长,最主要的是什么呢?自己的勤奋,家长的呵护,老师的指导,亦或是其他的什么?也许应该是以上几方面综合的结果,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每个孩子成长的经历,成长的拼图也许并不是一样的,但我们应该力求使每个孩子找到适合自己的成长模式,让他们知道,其实成长是美好的、快乐的,成长的经历应该伴随着笑声和笑脸。我曾遇到这样一个孩子,不苟言笑,拘束自卑,无法融入到班级的大家庭中。经过了解得知,这个孩
期刊
摘要:总有老师说,学生太笨了,一节课连一小段都背不下来。总有学生说,老师你讲的很好,可是考试不考啊。语文教师的幸福感在哪里?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又在哪里?如何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笔者认为应大胆放手,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阅读感受,构建和谐语文课堂。  关键词:思想碰撞 智慧火花 教学相长 探究意识 理想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
期刊
摘要:“质量才能强校,教研才能兴校”,校本教研对于深化课程改革、推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学校的办学品位、实现教育均衡化等方面起着非常积极的作用,能够更好的在实践中凸现校本特色,在教学实践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发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从而实现学校整体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教师 校本教研 校本研究 心理学 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
期刊
摘 要:在过去,教师往往研究的是教师自己的需要,从自身的角度出发去教育学生,塑造学生。但是在教学经验中,笔者总结出“合理的要求予以满足,过分的要求予以引导,错误的要求予以纠正”的“顺着教”教学方法,实践证明,这是行之有效的。  关键词:教室 学生 顺着教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03(c)-0000-00    
期刊
摘要:课堂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基本形式,是学生获取信息、锻炼多种能力和形成一定思想观念的重要渠道。教师应该运用自己的人格魅力、艺术魅力、科学魅力去影响和感染学生。魅力课堂是以学生为主体、能够让学生积极参与的课堂。采用高效的教学手段、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张扬学生个性,使课堂充满着活力、内聚力和爆发力,真正实现语文课堂高效,达到理想的教学目的。  关键词:高中语文 魅力课堂 培养个性 情感体验  中
期刊
摘 要: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提出“思维自惊奇和疑问开始”,学生的思维活跃于疑问的交叉点。为此教师应依据教材内容,抓住学生好奇心强的心理特点,精心设疑,制造悬念,着意把一些数学知识蒙上一层神秘的色彩,使学生处于一种“心求通而未达,口欲言而未能”的不平衡状态,引起学生的探索欲望,促使其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关键词:矛盾 重点 难点 易错 结尾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