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思维训练

来源 :东方青年·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nxiaohai74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数学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充分有效的思维训练,是有效数学课堂教学的灵魂所在,它不仅符合新课改的要求,也体现了数学教育的实质性价值。因此,要培养具有钻研性、创造性、探索性思维的人,数学教学要注重学生思维的训练。
  关键词:小学数学 课堂 教学 思维训练
  数学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的思维活动进而提高其学习能力的一种教学活动。数学教学的思维训练,是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结合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实现的。课堂教学是训练学生思维、提高抽象思维能力的主阵地,所以,要把思维训练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
  一、 合作学习要激励学生“彰显个性”
  在课堂教学中,要经常根据需要安排一些小组合作学习,这也是新课程所倡导的重要学习方法。所以,有些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为了迎合这种新的教学理念,特意把班级学生分成几个小组,选好小组长,组长对每个组员的任务进行分工,教师也会低下身子走到学生中去。但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我们看到的往往是组长一言堂,或者只是少数成绩好的学生参与,而其他学生则袖手旁观、坐享其成。看似热闹,其实毫无“个性”可言,完全是被动接受,这样的合作学习其实是低效的。合作学习本身应该是一种互助性学习,但这种互助性学习一定是建立在独立思考、自主探索、每个人随时准备发言的基础上的。所以在平时的合作学习中,教师一定要激励学生主动参与交流学习,勇于围绕学习任务提出自己的见解,积极地对他人的思维、做法进行评价,即“彰显个性”。
  案例:“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教学片断。
  师:如果是把3块饼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应该怎么列式?
  生(齐):3÷4。
  师:每人还能分到整块数吗?
  生(齐):不能。
  师:每人分不到一整块可以用分数表示,那么我们可以用怎样的分数来表示3÷4的商呢? 请每个小组把事先准备好的几张圆形纸片和剪刀拿出来,动手分分看。
  生1(把纸片拿出来数一数发现有6张):怎么有这么多纸片?我们只需要3张就可以了。(其他学生也愣住了。)
  生2:可能有不同思路。
  生3:我已经有一种分法了,你们听听看。拿出3张纸片代表3块饼,每次就分一块饼(边说边用剪刀把一张圆形纸片平均分成4份),每人就可以得到1/4块,这样分三次,每人就一共得到3/4块,也就是3÷4=3/4(块)。
  生(大多数成员):有道理!有道理!
  生4:听你这么一说,我倒想出另外一种简单的分法。只要把3块饼放在一起分一次就行了(说着就把3张纸片重叠放在一起,用剪刀平均分成4份),这样每人分得1份,摆开来就是3/4块。
  生:这种方法好,很快捷。
  ……
  (小组学习汇报,该小组推选生4汇报。)
  生4:我们组看到老师给我们准备了这么多张纸片,我们就思考可能有不同的分法。××同学是把3块饼一块一块都平均分成4份,然后得到每个小朋友分得3/4块。我受他的启发,把3块饼放在一起一次平均分成4份,每个人也得到了3/4块。我们组的同学都认为我的方法比较简单。
  师:你们这个小组真爱动脑筋,个个都是好样的。
  案例分析:这个合作小组虽然看不出有什么明确的分工,但学生的学习过程是有序的、积极的、愉快的,人人都经历了独立思考的过程,数学思维也得到了发展。特别是代表小组汇报的那个学生还能简明扼要地把小组内合作学习的过程进行了汇报,再加上教师的简短评价,让我们更充分地认识到合作学习就是要引导并激发学生将各自独特的思维进行相互碰撞,在碰撞中形成智慧的火花,最终实现“彰显个性”与“合作学习”的和谐统一。
  二、课堂教学要力求“内省外思”
  “完美”是我们许多教师尤其是进行公开课教学教师的一种理想追求。但这种追求有的教师却走入了误区,认为一堂数学课只要能很“顺当”、学生“全明白了”就是“完美”的。其实,一节“完美”的数学课堂不仅是让学生获得数学问题的解决、数学方法的掌握,还应该留给学生从课内走向课外自主探究的空间,即要激发学生用课堂上学到的本领去探究课堂上没有解决的“空白”。也就是说,一堂有效的数学课要做到“内省外思”,其中,“内省”是前提,“外思”是发展。只有课内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过程,在有限的40分钟内获得必需的数学知识与技能,学生的“外思”才能成为可能;同时,此时的“外思”也显得非常必要,它是一节数学课的延续,更是学生思维训练的发展。
  “外思”可体现在数学课的各个环节,但一节课的结尾常常是激发学生进行课后探索与实践的“温床”。在练习的设计上一定要有层次,给学生足够的时间与空间去思考、去探索,不仅使学生对本节课学过的知识有一个回忆、联想、再现的过程,更重要的是要激发他们去再思考、再创造。
  案例:“找规律”教学片断。
  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1.路线中的搭配现象(课本“想想做做”第1题)。
  2.衣服中的搭配现象(课本“想想做做”第2题)。
  3.游戏中的搭配现象。
  师:生活中,不光是吃早餐、走路、穿衣服有搭配问题,我们平时玩的游戏也有搭配的问题。
  师:同学们玩过“剪刀、石头、布”的游戏吧?玩这个游戏我们关注的都是输赢问题,现在我们如果从搭配的角度去看,两个人玩“剪刀、石头、布”游戏共有多少种搭配情况呢?
  生:6种。
  师:你们能用今天学过的方法在纸上画一画吗?看看谁画得简单、明了、快捷。
  生1:9种,不是6种。
  生2,不错,是9种。
  ……
  案例分析:这样的练习设计,层次分明,形式多样。特别是充满挑战性的课堂结尾设计,不仅能让学生回顾并升华所学的知识,而且还会让学生产生进一步探究的渴望心理。课虽结束,但学生的思维活动还在继续,真可谓“课虽尽,而思不止”。
  数学教学不能仅仅向学生传授知识。数学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充分有效的思维训练,是有效数学课堂教学的灵魂所在,它不仅符合新课改的要求,也体现了数学教育的实质性价值。因此,要培养具有钻研性、创造性、探索性思维的人,数学教学要注重学生思维的训练。
其他文献
随着当今中国的发展与进步,教育问题,尤其是学前教育问题获得了更加广泛的关注.他们作为祖国未来的花朵有着特别的授学意义,因为其年龄层的关系,也就决定了机械化的教育标准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这里强调的就是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学习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必经之路,它对于弘扬学生的人格主动精神,发展学生学习的潜在能力,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把自主学习引进教学课堂,教学结构将发生质的变化。
到目前为止,矿井火灾是煤矿最为普遍的事故之一,它导致巨大物质损失,并极大地威胁着矿工的生命安全。仅最近三年井下火灾带来的经济损失已超过2800万多卢布。 有效预防煤矿
“前测法”是指教学之前的测试,是教师组织设计,以学生为测试对象的一项工作,目的在于了解班级实际学情,便于精准把握教学起点,设计、实施课堂有效教学过程.有效的课堂前测有
新课标倡导“平等,民主,合作”的教学方式,就要求教师有意识无意识的都要关注学生的生活,并且能走进他们的生活,让学生们感受到教师不仅是他们的良师更是益友。  如何才能营造这种“平等,民主,合作”的学习氛围呢?需要教师伸出双手,张开怀抱,朝着学生的方向“向前多迈一步”。  一、在古诗文教学中,以学生可以接受的例子,为学生搭建学习的平台。  在教学过程中,我利用课间休息问同学们“喜不喜欢古诗词”他们回答
在新课程标准改革的不断推动下,很多初中物理教师在对课堂教学工作进行开展的过程中,都积极应用任务驱动等相关的教学方法,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也在很大程度上深化了教
在信息时代,各行各业都在不断更新换代,创新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基础,教育行业要培育出优秀的学子,也要不断创新教学方式,更好地开发学生的思维智力.我国的教育行业目前在推进新
弥勒佛为佛教大乘菩萨。《弥勒下生经》说他是从兜率天下凡,在龙华菩提树下继承释迦牟尼而成佛。中国寺庙里供奉的弥勒佛像,袒胸露乳,圆脸长耳,笑口常开。这个形象来源于五代
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随着全球人口的急剧增长和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不断扩大,从而加速了环境的恶化,森林锐减、沙漠蔓延、物种灭绝、水源污染、酸雨、沙尘暴肆虐、温室效应加剧等等,已经成为人类生存、发展面临的严重环境问题。为了从根本上遏制这些环境问题的发展或是找到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就应该注意环境保护。而“环境保护,教育为本”,因此,1972年召开的斯德哥尔摩人类环境会议上,与会
语文教学在人格塑造方面有着无以伦比的得天独厚的优势。它能够融知识教育、能力训练、道德培养、情操陶冶于一体,采取理论灌输、耐心疏导、情感感染、榜样示范、实践锻炼等多种方法,使学生既获得了知识、培养了能力,又受到情与理的潜移默化,从而陶冶情操、净化感情,塑造健康人格。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塑造健康人格呢?具体途径有三:  一、充分发挥语文教学的思想教育功能,高扬共产主义、  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旗帜,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