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凯:火笔生“墨”烙乾坤

来源 :恋爱婚姻家庭·养生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88ls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挥毫作画,流沙作画,泼墨作画……我们已司空见惯,但是用近500℃高温的火笔,在不到1毫米厚的宣纸上作画,你见过吗?在合肥市就有这样一位奇人刘凯,以“铁”作笔,以“火”为墨,寥寥数笔,一幅幅山水、花鸟画便跃然而出。
  铁和火的吻痕
  刘凯今年80岁,慈眉善目、精神矍铄的他是安徽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火笔画”的第三代传人。
  “火笔画”最初名为烫画、烙画,是中国古代民间工艺美术的一种,据传距今已有两千年的历史。早期的烙画兴盛于宫廷,是匠人为宫廷制作的贡品。明清时期,因战乱和灾荒,烙画的技艺逐渐流传到民间。那时是用炭火烧铁烙画,温度不易把握,刘凯的父亲刘祝华便尝试改进,仿照焊工烧焊的原理制作成电烙笔,以“铁”作笔,用“火”着墨,用铁的温度灼烧纸张、木板,使其在炭化的过程中自然产生深浅不同的颜色,他将这种新工艺命名为“火笔画”。
  刘凯的专用“火笔”像一把黑色的手电筒,笔尖有一寸长,一根铁丝当引线,将电从笔端连接到笔尖。刘凯插上电,笔尖很快便变得通红,他抹平一张宣纸,笔尖往上轻轻一点,雪白的宣纸上就留下了铁与火淡黄的吻痕,空气中也弥漫起淡淡的焦糊味,这是火笔画独有的味道。刘凯说,火笔画正是通过手的快慢和铁笔温度的高低来调节色差深浅,进而来展现景物的远近虚实、深浅浓淡。虽看起来只有黑色、褐色、焦黄等颜色,但丝毫不影响意境的表达。随着他的手娴熟地点、画、皴、染,一枝傲雪的寒梅在纸上静静地绽放开来。
  处处留心皆学问
  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火笔画曾作为合肥的特产盛极一时,与芜湖铁画齐名。当时的省市领导出访,都会把火笔画作为礼物馈赠外宾。但现在,刘凯感慨道:“火笔画远不如以前了,因为产量低和制作复杂,难以维持生计,学习和传承火笔画的人越来越少。”
  刘凯虽然退休在家,但是仍然坚持创作。在采访中,刘凯不止一次地提到他的“处处留心即学问”的人生格言。他认为只要留心观察生活,便会学到各种知识。
  刘凯自幼便在父亲的熏陶下对书画产生兴趣。十三四岁,他开始给父亲打下手,慢慢涉足“火笔画”工艺。成年后,刘凯先后在合肥民主木器社、合肥木器厂、合肥工艺美术厂工作,负责在家具、屏风、出口挂品、工艺品上绘饰各种古色古香的火笔画。他参与制作的火笔画制品曾出口到欧美等国家,还曾作为国礼,赠与外国友人。
  工作之余,刘凯不断地磨砺自己的绘画技巧,拓宽绘画的题材,自觉地积累生活经验与绘画的素材,常常和师兄弟一起去风景名胜地写生,借此激发自己的创作灵感。
  刘凯擅长绘画山、水、花、鸟,他觉得山的气质和意境一定要通过手腕的力度绘出来,特別是云朵和水波,立体感要逼真。他指着墙上的一幅《北海之恋》火笔画对我们说:“我曾在黄山采风半个月,黄山的美景给我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回来以后便创作了这幅画。”他又指着墙上的其他几幅花鸟、山水画向我们娓娓道来绘画的缘由。
  刘凯以画为乐,以火为墨,描绘着他心中祖国的大好山河。他还吸取国画的绘画和染色手法,不断研究和创新火笔画的技巧,希望能够将火笔画进一步完善。他更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关注火笔画,让这项技艺能够代代相传。
  更多信息,请扫描二维码关注“老创客”微信公众号。如果您也想展示自己的作品,请拨打电话0551-62607765。
其他文献
期刊
基于来自浙江省义乌市产业集群和专业市场的问卷调查数据,利用集聚经济学的动态外部性理论,本文首次将产业集聚的动态外部性对专业市场发展的作用机制分为三种:专业化、多样
从第一天起,诺基亚MSC服务器就支持GSM/EDGE和WCDMA无线网络.核心网容量可以在两种无线接入网之间动态共享,这样便可以在向WCDMA过渡的过程中最好的利用电路核心网的投资.诺
众所周知,教育在我国占重要地位,作为教育地基的小学教育也备受国家重视,语文作为重要的一门主要学科也深受大家关注.教育改革推进了素质教育,素质教育要求小学语文教师要注
中外合资医院常发生财务管理问题.而这就需要通过内部监控来及时解决问题,避免财务管理方面的矛盾被进一步激化.同时中外合资医院应加强双方财务文化的交流,共同解决财务管理
期刊
张裕·卡斯特酒庄位于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北于家村,处在烟台至蓬莱的黄金旅游线上,南依206国道,北临渤海套子湾,距烟台莱山机场、烟台火车站、烟台港均为20公里.占地总面积14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小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充满着对新鲜事物的敏感和爱好想象的特点来激发他们的思维.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打破常规,别出心裁,勇于标新立异,要
先行先试推动试点工作rn当代贵州:近年来,都匀城镇化建设成效显著.仅2015年,都匀市先后获得“中国新型城镇化质量建设百强市”“中国新型城镇化宜居城镇”荣誉称号.推进新型
管理的核心问题是效率,产生于个人理性与集体理性的博弈。对于大多数具有一定规模的团体来说,核心问题是要解决从个人理性走向集体理性.实现高效率。企业作为这样一个组织,如何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