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作文如何化“米”为“炊”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nrenE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三学生要在有限的时间里选好材料,一要用好课本,不要抱着金碗讨饭;二要筛选“时鲜”材料,时代感强,很接地气;三要用好“专题”材料,在“精细”上下功夫;四要学会一材多用,运用求异思维。学生精选材料的过程,是学生写作思维和写作能力提升的过程,会大大提升学生作文的素养。
  关键词:选材;用好课本;“时鲜”材料;“专题”材料;一材多用
  材料是文章的“血肉”。没有材料,如同“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即使观点再新颖、正确,也会因空洞无物使人印象不深。有一家制药企业的广告,“药材好,药才好”。写文章也是这样,“材好一半文”,有好的材料,才能写出好的文章。
  材料的源头在于平时的多看、多读、多积累,尤其是近几年的新材料作文,对材料的要求更高,但现在应试的影响学生不读书、难读书,遑论临近高考的高三学生了。虽然有不少专门提供写作材料的参考书,但因太多太杂,且良莠不齐,实际效果不好。那么,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选好写作的材料呢?
  第一,用好课本,不要抱着金碗讨饭。
  课本中的人物和事件(包括政治、历史等其他教材),学生十分了解,如果整理得好,在写作过程中,可谓顺手牵羊,毫无困难。因为来自课本,阅卷老师也倍感亲切。如人物类,曹操、项羽、唐太宗、李煜、李白、孔子(及其门徒)、屈原、勾践、蒲松龄、岳飞、文天祥、辛弃疾、曹雪芹、陶渊明、苏轼、杜甫、司马迁、苏武、李清照、廉颇与蔺相如、陆游、柳永、范仲淹、毛泽东、邓小平、鲁迅、邓稼先、史铁生、杨利伟;居里夫人、哥伦布、爱因斯坦、诺贝尔、莎士比亚、贝多芬、牛顿、海伦、霍金、比尔·盖茨……文学形象类,阿Q、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孔乙己、葛朗台、玛蒂尔德、罗密欧与朱丽叶、简·爱、鲁滨孙、别里科夫……历史事件类,焚书坑儒、安史之乱、岳飞抗金、甲午海战、抗日战争、南京大屠杀、五四运动、红军长征、邓小平南方谈话……
  这是一个多么庞大的材料库!在进入高三的时候,老师要引导学生归纳整理。比如,每个人按上面的分类各选三至五个(或者将每册课本按小组指定),用自己的语言写出三、五百字的主要事件及作用(这本身就是训练学生提炼和运用材料的能力),然后全班精选出优秀的打印成材料集,人手一本,成为学生的写作宝贵财富。
  第二,筛选“时鲜”材料。
  近几年高考作文,青睐“新鲜、有见地”的价值材料,因此,全年的热点事件,全年热点人物,都要关注、收集、整理。如2017年的“新四大发明”:高铁、扫码支付、共享单车和网购;科技方面取重要成果,如墨子“传信”、神舟飞天、“天眼”探空、北斗组网、“超算”发威等;人物类,如获得2017年被誉为“中国诺贝尔奖”的未来科学大奖的海归校长施一公、入选2017年度“全球青年领袖”的深圳柔宇科技创始人刘自鸿;卖菜53年捐赠1000万、登上《时代》周刊的慈善英雄陈树菊等。这些材料时代感强,很接地气,使用起来很有生命力、感召力。
  如何筛选?留意广播新闻,报刊杂志(班上要订报刊),每周一报道,每月一精选。每周按小组轮流收集一周重要事件(励志、有正能量),在此基础上每个月精选出有价值的事件,并提炼出写作角度,然后打印成集供学生使用。
  第三,用好“专题”材料。
  这里的“专题”是指某一个人物、某一部作品或某一个事件,让学生在“精细”上下功夫,剖析某一个人物,精读某一部作品,了解事物的来龙去脉,挖掘出材料的多义性,达到一材“通用”的目的。如果说材料的“多用”是对思维的宽度而言,那么,材料的“通用”是就思维的深度而论。2001年写满分作文《赤兔之死》的那位考生,说他读《三国演义》不下23遍。诗书常读义常新。熟,才能生巧,才能在考场上信手拈来,才会涌现出令人拍案叫绝的才思。因此,我要求全班学生根据个人掌握材料的情况,每人提供一个“专题”材料,要求从多角度、多方面、多层次探讨挖掘材料的意义。然后,在此基础上整理出十个比较典型的专题材料印发给学生。如“苏轼专题”,引用了余秋雨的《东坡突围》、莫砺锋的《漫话东坡》、林语堂的《苏东坡传》,这些书里有着许多苏东坡对人、对事、对文等鲜活事例,让大家了解苏轼如何取得辉煌的文学成就,让大家明白苏轼在多灾多难的一生中的所处的人生态度。
  下面是摘自“国学大师季羡林专题”的材料片段:
  人物档案:
  季老生于1911年,出身贫寒,毫无显赫家世。精于语言,通英文、德文、梵文、巴利文,能阅俄、法文,尤其精于吐火罗文,是世界上精于此语言仅有的几位学者之一。季老驰骋于多种学术领域,研究翻译了梵文著作和德、英等国经典,诸如梵文名著《沙恭达罗》和世界瞩目的印度两大史诗之一《罗摩衍那》等。
  季老是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典型代表。一生经历了二战炮火、十年浩劫,也经历了众星捧月、衣锦还乡,但始终坚守做人的良心,将学术作为第一生命。他淡泊一生,成就无数,万人敬仰。
  ——做中国人,热血爱国。“平生爱国,不甘后人,即使把我烧成灰,我也是爱国的!”
  直面日军刺刀,立志不学日语……
  满腔热情救国,卧轨绝食请愿……
  “我热爱自己的祖国,所以我一定要回国。”……
  ——做学人,谦虚严谨。“我常说自己是‘样样通,样样松’,这话并不确切。很多方面我不通;有一些方面也不松。合辙押韵,说着好玩而已。”
  80多岁不避寒暑每天去图书馆……
  自认只是“一个杂牌军而已”……
  ——做人,笃学敦厚。把说真话当作一辈子的事业。“真情、真实、真切”是季羡林的处世原则……
  请学生吃饭替新生看行李……
  三辞“国学大师”“学界泰斗”“国宝”三项桂冠……
  第四,学会一材多用。
  材料的意义往往有多元性。对同一个人或同一件事,“横看成岭侧成峰”,不同人的认识或感悟也不尽相同。因此,要善于运用求异思维,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分析、理解事物,从而得出不同的结论。比如大家熟悉的“廉蔺交欢”的故事,大多数人从爱国这个角度去引用,但我们从蔺相如的角度,还可以这样思考:宽容,有气度,不与廉颇的恶言恶行计较;做事讲究策略技巧,避其锋芒,以柔克刚,以退为进,才能化解不可避免的矛盾。这样推陈出新,化腐朽为神奇,使老掉牙的材料给人留下耳目一新的印象。
  再看下面一则“天眼之父”南仁东的材料:
  2017年9月15日,500米口径球面FAST射電望远镜工程总工程师兼首席科学家、中科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南仁东因病去世,享年72岁。
  2016年9月25日,世界上最大、最灵敏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天眼”正式启用。它比德国波恩100米望远镜灵敏度提高约10倍,将在未来20至30年保持世界一流设备的地位。
  南仁东的一生与FAST密不可分。1994年FAST工程概念提出,到2016年“天眼”正式启用,这期间克服了重重困难,这是他努力20多年换来的结果。
  1984年,他主持完成欧洲及全球十余次观测,成为全世界最顶尖的天文学家之一。所有人都期待他再次大显身手,但他放弃比国内高300倍的薪水回国继续研究天文科学。
  南仁东逝世后,众多媒体才对南仁东进行报道。
  南仁东放弃国外高薪回国,用23年时间建成世界上最大、最灵敏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天眼”,爱国之心让人肃然起敬。这则材料可从多个角度立意:
  从南仁东的角度:①爱国心是支撑一个人克服困难的重要精神力量;②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③百姓始终记住为国为民奉献的人。
  从科学领域的角度:①科学家的家国情怀值得我们铭记;②科技强则国强;③让民众爱上科学,人民需要科学。
  从媒体责任的角度:①追星就要追科学明星;②大众媒体应多关注我们的科学家;③谁才是民族的脊梁。
  选材还要注意两点:一是材料的多样性、丰富性,做到古今结合,中外搭配;二是选材的关键不在其多,而在于善用,善用,才能够达到以少胜多、以一当十的效果。
  实践证明,学生精选材料的过程,就是了解生活、深入生活的过程,也是学生写作思维和写作能力提升的过程。如能扎实而为,会大大提升学生作文的素养,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者简介:
  杨耀明,广东省湛江市,湛江市第二中学。
其他文献
摘要:英语为兼具人文性、工具性的学科,然而课堂教学中,通常表现为学科的工具性充分体现,但学科的人文性表现不足。学生展开英语阅读活动时,通常伴随阅读技能的强化,针对阅读内容的理解多停留于表面,使得学生阅读素养难以根本性提升。文章首先针对英语拓展阅读课程内容选取原则加以阐述,其次针对初中英语拓展阅读课程校本化实施路径提出几点建议,望借此可为切实提高学生英语阅读素养提供几点参考。  关键词:初中英语;拓
摘要:文章通过分析小学数学错题集的科学概念和现实意义,同时指出了小学数学错题及对于培养学生的学习素养和学习认知具有重要作用。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小学数学的开发途径和开发方法,进一步结合当前小学数学错题集的课程开发现状,阐述了错题集的应用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错题集;课堂应用  一、 引言  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作为一种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理论思维的重要途径。只在小学数学的课程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问题
摘 要:整本书阅读是快速拓展学生阅读范围,丰富学生阅读积累的途径,也是培养高中生语文阅读习惯和兴趣的关键。高中语文教师应该植根于阅读土壤,全面开展整本书阅读教学,以促进中学生听说读写等语文素养的综合发展。这就要求语文教师从实际情况出发,科学制定教学策略,保障整本书阅读教学实效,努力提高中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语文素养  在经济、文化全球化的背景下,我国高中教育面临的形势
摘要: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良好的数学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初中阶段正是帮助学生打好数学基础的时候,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更加需要优化教学的手段,通过有效且有趣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当他们遇到一些需要拓展思路的,比较灵活的题目时,就很容易出现做不出来的情况,学生会失去解题的兴趣以及成就感,时间长了对于学科的热情也就会消失。因此,教师需要在教学中给予学生合理的引导,使得学生的学习
摘 要:2019年9月,全国小学开始使用部编版语文教材,与苏教版不同的是,从三年级开始,每一册的小学语文课本中,编者都安排了两篇短小精悍的文言文。对于小学生来说,这是一大挑战。然而学好文言文也是有法可循的。文章从独占鳌头、品味文韵,方法引领、体会文意,知行合一、感知文趣几个方面来阐述。  关键词:文言文;朗读;理解;表达  叶圣陶先生曾说:“如果把中国语言比作一把折扇,文言文相当于扇轴上面的主体部
摘 要:为什么学生写作时下笔还不知所措呢?写作时走走停停,写出来的作文也达不到文从字顺。小学阶段是学生写作文打基础的关键时期,应该要养成先思考后动笔的好习惯,“袖手于前,始能疾手于后”。作为小学教师,我们要善于发现文本中的写作切入点,做好“读写结合,以读促写”指导,使学生的作文能力从读写结合中逐渐得到提高。  关键词:读写结合;谋篇布局;阅读课文  阅读教学是小学生掌握书面语言和提高语文能力的教学
摘要:将绘本故事融入《道德与法治》文本,是部编教材的一大亮点,图文兼备、以图为叙事主体的绘本可以有效降低识字量有限的低段孩子的阅读难度,并且,题材丰富、寓意广泛、富有童趣的绘本也极大地丰富了课堂的课程资源。在文章中,笔者结合实践教学经验从引导教学、丰富意境、串联活动、促进成长、深化情感五个方面具体阐述了绘本在教学中的具体运用策略。  关键词:绘本;道德与法治;趣起来;动起来;活起来;厚起来;深起来
摘 要:史料实证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于高中生而言,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史料的分析能力。因此,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的组织当中,有意识地开展史料实证活动。文章在阐述学生史料实证素养基本内涵和积极作用的基础上,以部编版历史教材《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为例,提出了多方面的课堂组织策略。积极更新教育理念,树立史料实证意识;合理运用生动史料,激发史料实证兴趣;引导学生鉴别史料,提高史料实证能力;指导
摘要:在幼儿园科学小实验中,幼儿能够自己动手动脑,增强自身的情感体验,获取知识和升华感悟,简单有趣的科学小实验可以让幼儿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探索、认识事物,教师应该抓住幼儿兴趣点,立足幼儿生活实际,巧妙运用教育策略引导幼儿主动探索,在一次次的操作、观察、发现中,获得经验,激发幼儿对周围事物探究的兴趣,让幼儿真正走进科学。  关键词:幼儿;科学小实验;组织和实施  幼儿园科学教育是指引导幼儿通过观
摘 要:现阶段学生所面临的学习压力是十分巨大的,不论是在学习生活还是在其他领域,他们的学习主动性都未能够被教师成功激发。阅读教学对于学生的影响是较为重要的,在高中阶段的语文教学课堂上,教师应基于核心素养对整本书的阅读与教学方案展开论述。文章探讨了语文核心素养视角下的整本书的阅读教研,并由确立读书目标、强化阅读能力、做好阅读共研、进行成果展示等策略去进行课堂改革。探寻《氓》和《诗经》的价值所在,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