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点一线,提高语言训练的有效性

来源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3k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教学与语言训练往往是紧密联系的。本文所指的“三点”,即文本中的语言点,教学中的训练点及交流时的评价点。
  语言点,文本中往往会隐藏着许多语言现象,作为语文教师,要善于发现语言点,并选取其中的部分进行充分品读。
  训练点,任何一种语言现象都需要经过实践来落实,在教学中,教师要以品读语言点为基础,找准语言训练点,进行迁移运用,使文本的理解与言语的表达互为融合。
  评价点,安排学生语言训练后,要进行交流,有交流就会有评价,每一次评价都应该有侧重点,这就是我们关注的评价点,而这个评价点正是语言点和训练点的延续。
  本文以人教版三下《女娲补天》一文为例,浅谈提高语言训练有效性的做法。
  一、 寻找语言点
  《女娲补天》一文的第4自然段,女娲炼石补天是充满神奇色彩的,这也是神话故事的特征之一。教学时,重点品读女娲补天的动作描写,如“装、端、对准、泼”等,从中体会到女娲补天的神奇。
  师:读第4自然段,你从哪些语言中感受到女娲炼石补天的神奇?
  生:我觉得女娲补天时,只要往上一泼,就能够把天补好,太神奇了。
  师:多么轻松的一泼,女娲简简单单的一个动作,就把大窟窿补好了,让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了神奇。你还从哪些动作中也体会到了神奇呢?
  生:“端”字,把一个装满液体的大盆端到天边,是多么困难的事情,那么重,路又那么远,但是女娲“端”的动作,让我感觉只是一转眼的工夫,女娲就来到天边了,而且一点都没觉得累,太神奇了。
  ……
  课文通过动作描写,来表现女娲补天的神奇,这是我们从课文第4自然段中找到的重点品读的语言点。
  二、 找准训练点
  从一系列的动作描写中,学生体会到了女娲补天的神奇,但是这样的语言现象需要通过训练进行迁移、运用,当然语言训练可以通过口头进行,也可以动笔练习。
  研读文本后,我们发现女娲补天的过程,写得详细而又神奇,但女娲求雨灭火和造船救人部分,写得非常简单,这是绝佳的语言空白点。于是,我们设计了这样的小练笔:让我们也像课文第4自然段那样,大胆展开想象,写出女娲求雨灭火或造船救人的神奇,别忘记用上动作描写。找到语言训练点之后,让语言迁移成为可能。
  三、 关注评价点
  语言训练结束后,在课堂上进行交流时,如果教师只是笼统地评价“你真会想象”“你的想象力真丰富”,那么,学生对本堂课中语言点的训练是不扎实的,有些时候即使学生使用了动作描写,可能也只是处于一种无意识状态。这就要求教师的评价能围绕语言点和训练点来展开,只有这样,通过动作描写来体现女娲求雨灭火、造船救人的神奇,才能得到强化。
  生:女娲拿起柳枝轻轻一甩,一艘艘大船立刻出现在人们的眼前。挣扎在洪水中的人们纷纷上船,他们得救了。
  师:“轻轻一甩,立刻出现了一艘艘大船”,太神奇了。尤其是“一甩”这个动作,让我们感受到了女娲的神通广大。
  生:女娲拔了一根头发,轻轻一吹,洪水中的树枝、木条成了一艘艘大船;她又用手指在空中划过一道弧线,在洪水中挣扎的人们一个个上了船。
  师:一个“吹”,一个“划”,简单的两个动作,让我们感受到了女娲神力无比。
  ……
  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我们让语言点、训练点、评价点,三点连成一条线,一定可以提高语言训练的有效性。
  (作者单位:东北师范大学南湖实验学校)
其他文献
刘墉在《做个积极的寻梦的人》中写道,他无论在哪里住,到冬天,一定在窗外悬个“喂鸟器”,让那些找不到食物的小鸟,能有个“打尖”吃饭的地方。因为这样,他窗前的小世界,就发生了许多有趣的故事,他时常偷窥这一幕幕,甚至把他们拍摄下来,配上童话诗,读给他的小女儿听。其中《是谁在敲我的窗棂?》春夏秋冬四首小组诗,我读来特别喜欢,遂将它们抄给了我的三年级学生来吟诵。  一、 诵诗、品诗——《是谁在敲我的窗棂?》
本文以我国2002-2004年间中国家族控股上市公司及此类公司与其大股东集团发生的关联交易为样本,利用中介变量的中介效应研究了家族控股上市公司终极控制人用于进行利益抽取的
本课题针对山东海龙股份有限公司的流程生产需求,以该公司现有的公用工程制冷系统生产运行状况为研究基础,以系统运行成本和设备利用率为约束条件,根据海龙公司公用工程系统的现
近几年来,乡村旅游作为一种符合现代人群需求的新兴的休闲旅游形式,在许多乡村地区蓬勃地发展起来。它的出现在满足了都市人群回归自然、亲近自然需求的同时,也为旅游业开辟了一
一、 渗透人文性  学生的个体间存在着明显的智力发展水平和认知方式的差异。因此,一刀切的作业会严重挫伤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有的“吃不饱”、有的“吃不了”。所以,我在教学中,力求尊重差异,分层布置作业。  布置作业时,根据学生的智力、能力、习惯、基础等方面的情况综合考虑,将学生分为ABC三个等级。A是潜能生,基础差、习惯不太好;B是中等生,学习能力和习惯都一般;C是优秀生,习惯和学习能力都比较强
苏教版小语教材安排转转盘识字,意在让学生初步建立形声字的声旁与形旁的基本概念,掌握声旁表音,称为声符;形旁表义,称为形符的知识。因此,教学中用好转盘尤为重要。  【案例】  一用转盘——认识偏旁  上课伊始,教师转动转盘,复习学过的偏旁,认识新偏旁“目字旁”和“竖心旁”。教师利用课件演示两个偏旁的演变,既激趣又使学生认识了新偏旁,可谓一举两得。  二用转盘——认识汉字,了解规律  1.教师在黑板上
“兔子达利比有着一双与众不同的大脚,那脚,大得那么离谱,那么引人注目。于是,他不知道自己究竟是谁,不知道自己的大脚究竟有什么用场。为了寻找迷失的自我,为了发现大脚的价值,他模仿鸟儿飞翔,学习蝙蝠倒挂……一次次被失败锤击得鼻青脸肿。直到有一天,他无意中抬起大脚,将黄鼠狼一脚踹飞,成了众人仰慕的英雄。”——这就是绘本故事《我不知道我是谁》。栩栩如生的画面,奇特丰富的想象,精彩生动的情节,引得同学们对它
“摘抄”是一种传统的学习方法,它可以帮助学生积累语言,增强语感。我们有没有考虑过:学生喜欢摘抄吗?几年级的学生适合开始采用摘抄的读书方法?他们知道如何进行摘抄吗?下面就其中的几个问题提出自己的想法。  一、 摘抄,所有年级都适用?  仔细阅读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会发现“课标”中没有明确提出读书做摘抄的要求,只在“课程目标与内容”部分的“第二学段课程目标与内容”中提出“积累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