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生活、精神与形式的三位一体

来源 :中国民族博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bi_ji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李小可先生是当代中国著名山水画家,对中国画艺术尤其是山水画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产生深远影响。小可先生自幼受父亲李可染艺术思想的熏染,坚守文化使命,深研传统画学,坚持深入生活,致力艺术创新,为山水画表现形式和水墨语言的现代创变作出了可贵的探索。
  他勤于耕耘,奋力探索,身体力行到全世界各地采风写生,尤其对西藏和黄山两处格外钟爱,分别踏访三十余次之多,创作出以西藏为主题的“雪域藏迹”、以黄山为主题的“山水黄山”和以北京为主题的“水墨家园”等系列作品,为我们留下了大批宝贵的艺术财富。
  李小可先生盛年逝世,是美术界的巨大损失。他对生活自然的热爱,对水墨精神的探研,对绘画艺术的赤忱,都值得我们学习和发扬。李小可先生的艺术精神将永远与我们同在。
  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
  中央美术学院院长
  范迪安
  2021年4月21日
  李小可的人生际遇可以说亦艰亦幸。艰难的是他于1960年中叶从中央美术学院附中毕业后,就因中国社会的政治动荡而失去了继续升学的机会,未能得到连续的科班教育。幸运的是他生于艺术名门,有大师李可染作为最直接的良师,在“师牛堂”接续中国画艺术的正传薪火,得到别人所不能企及的条件。在他的艺术处于发展的时候,李可染先生过早地离开了世界,他因此要付出许多努力,和母亲邹佩珠老师一起操持李可染艺术的研究和传播工作,但是他并不放弃自己的艺业,而是更为坚定地执守父辈的艺术理想与文化精神,在传承中创造,在探索中突破,形成了既有“李家山水”精神品格、又有自己鲜明语言风格的丰厚成果。
  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李小可总结出了“生活”、“精神”、“形式”三个重要元素,这三个元素既是他理解传统特别是理解李可染艺术的心得体会,也是他艺术创造的三个特质。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随李可染先生前往黄山写生开始,李小可就走上了深入生活的道路。面向自然,师从造化,这本是中国画传统的正途,然而由于历史的局限性,该法则一度被中国画界所遗弃,直到李可染先生将其与现实主义的创作观念联系起来,才有了新的意涵。李小可显然意识到写生对于新时期中国画创作的重要性,因此他继承了父亲的创作理念,坚持写生,在生活中练笔,练眼,练力,从写生中提炼创作的主题,在创作中保持写生的即兴感觉与鲜活意态。造化的魅力是他创作的灵感之源,对景写生亦成为他创作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仔细品读他的大量作品便可发现个中真谛,也能让人真切地感受到他对自然的憧憬与感怀,领略到他内心的情怀与自然造化产生的共鸣。
  当李小可的《夏》和《宫墙》这样的作品出现在中国画坛的时候,所有的画界同仁都感到视觉为之一新!人们为他用如此独特的视角、新鲜的结构和生动的笔墨“形式”画出大家熟识的都市景象而感到欣喜,也由衷赞叹。生动的线条勾勒出砖与瓦的历史,浓郁的墨色和绚烂的色调表达出都市的沧桑与悠远。尽管仅是一个侧面,但是他成功地实现了用水墨语言对都市家园的表现,创造出了崭新的意境,既突破了前人,也突破了自我。在他一系列的都市题材作品中,都可以看到他对于画面构图的用心推敲,既吸收了现代绘画的构成、色调、节奏等造型语言,又很好地发挥了笔墨的表现力,特别在线条的老辣和墨色的浑厚上体现出新的笔墨精神,使中国画的创新有了新的形式落实。同样,他在表达西藏风光的《山魂》、《喜玛拉雅的风》等作品中,大胆运用了强烈的黑白对比,画出了雪域高原雄强挺拔的气势。此外,在许多作品中,他将墨色与彩色有机融合起来,以墨色为主,同时用色彩构成画面的色调,在渲染中形成景色的生机。他在画面经营布局上导入“结构”的意识,在墨线与墨色中掺合色彩,注重画面整体的意境,突显作品的精神内涵,都使画面成为“生活”、“精神”与“形式”的统一体。可以说,是将感性与理性结合的产物。实际上,他正是以一个新的现代学者的思考来关注笔墨,并用笔墨表达现实。他作品中的“笔”与“墨”不仅仅是一种形式,而成为他表现生存空间和自然意境的方式,因此具有了文化观照的意味。
  李小可先生的展览足以让人们欣赏他作品的精彩,而结合中国画当代发展的课题,他的展览和作品集的出版对于加深我们的思考有着重要的意义。他的艺术路向已经十分明确,他艺术的未来前景更让人期待。
  (作者系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央美术学院院长)
其他文献
【摘要】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在南方流行的“油茶”具有祛寒除湿、消食健胃的功效,也有其独特的风俗文化。本文把桂北的“打油茶”与对外汉语文化教学实践联系起来,以2019年在广西大学举办的“在桂留学生中华文化体验营”的打油茶活动为实例,为这个受欢迎且可操作的文化体验课做了介绍。  【关键词】体验式文化教学;打油茶;留学生文化营  【中图分类号】J825 【文献标识码】A  前言  随着
【摘要】新时代博物馆如何不断提升、更好地服务公众,是值得每一位博物馆人思索的。博物馆公共场馆的公共服务水平是公众进入博物馆的第一印象,直接关系着公众的满意度和参观期望值,所以,博物馆需要不断提升公共场馆服务水平,提升公众的第一印象。作者结合所在单位渡江战役纪念馆的工作实际,在此基础上对博物馆公共场馆服务水平进行简要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博物馆;档案馆;公共服务;新时代;公共文化  【中图分类号
加强图书馆科学化管理,信息资源建设是基础,馆员队伍建设是关键。在网络环境和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中小学图书馆科学化管理的核心在于不断塑造一支素质过硬、与时俱进、团结协作的管理团队,以适应课程改革和学校内涵发展的需要。    一、创新理念,合理定位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理念创新是对传统思维方式、思想方法自我否定、自我超越的过程。没有创新的理念,便没有全新的服务。中小学图书馆馆员必须牢固树立
田筱晗  田筱晗(1995—),女,湖南龙山,土家族,学历:研究生 所在单位:湖南师范大学。  张丽明  张丽明(1996—),女,山西省原平市,漢族,硕士,所在单位:湖南师范大学
【摘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各国经贸交往的增加,广告翻译日益重要。广告翻译不仅是语言的翻译,还是一种跨文化的交流活动,它要求译者必须具备很强的跨文化意识。因此,在翻译广告的时候,译者必须理解和把握不同民族的文化心理特征、文化传统、思维模式和审美习惯,并通过转化这些文化,用准确恰当的方式传递原语广告的文化信息,同时使广告译文顺应译入语文化传统、表达习惯及审美标准,发挥广告的经济价值。本文从广告语的语
【摘要】本文结合自己多年对敦煌壁画临摹、研究、学习的体验,浅谈敦煌研究院80多年以来,几代美术工作者总结出的三种敦煌壁画临摹方法与特色。并以榆林窟第29窟《水月观音》整理临摹为例,详细解读整理临摹的过程方法及其价值与意义。  【关键词】敦煌艺术;视界;传统壁画;整理临摹;壁画再现  【中图分类号】J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1)09-192-03  【本文著录格
【摘要】中国传统元素积淀着民族智慧,以独特的形式美感被广泛应用在设计领域,带给大众视觉和情感上的认同。在我国大力提倡文化创意化发展的背景下,众多高校进行产教融合创新基地的建设,并通过在基地中的实践推出众多文创作品,展示校园文化的特色。本文在校内产教融合创新基地建设的背景下,探讨传统元素在文创产品中的再创造,提出合理的开发和应用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产教融合;创新基地;传统元素;文创产品  
【摘要】民歌改编成混声无伴奏合唱作品无疑是民歌传承的一种有效方法,能最大限度地保持民歌原有的风格,易于传播,易被接受,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本文主要从符合时代的改编与保持歌曲的本质以及紧抓民歌特点等方面进行了简单的阐述。  【关键词】马桥民歌;改编与传承  【中图分类号】J607 【文献标识码】A  民歌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各地区各民族的民歌各具风格和地方色彩,是我国民族民
【摘要】石屏彝族海菜腔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优秀的民族文化,其独具特色的原生态音乐是人类的宝贵财富。但在传承中依然面临着严重失传危机,亟待保护。本文从旅游开发的角度,提出海菜腔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规划、协调各利益相关者、构建海菜腔旅游文化生态系统、建立保障机制等对策,以加强海菜腔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  【关键词】海菜腔;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  【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识码】A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科技的不断进步,教育空间不断得到拓展,教育手段也在不断更新,从传统的一块黑板几支粉笔,到投影仪展示、计算机辅助教学、网络教学,现代教育技术为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提供了很多的便利。特别是在新课程实施的今天,围绕着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一素质教育的核心,借助网络教学这一崭新的教学模式,注重学生的观察、操作和探索的勇气,可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提供广阔的舞台。    一、利用多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