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

来源 :师道·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gzhijian20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科技的不断进步,教育空间不断得到拓展,教育手段也在不断更新,从传统的一块黑板几支粉笔,到投影仪展示、计算机辅助教学、网络教学,现代教育技术为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提供了很多的便利。特别是在新课程实施的今天,围绕着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一素质教育的核心,借助网络教学这一崭新的教学模式,注重学生的观察、操作和探索的勇气,可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提供广阔的舞台。
  
  一、利用多媒体网络的模拟再现功能创设生动的阅读教学情境,培养阅读兴趣。激活创新思维
  
  多媒体网络具有生动的模拟再现功能,它能控制图像、动画、音频、视频、文本和符号等多种信息,再现阅读教材中的艺术形象、自然图景、生活场景,营造一个感性空间,让学生见其形、闻其声、临其境,产生感情上的共鸣,自觉地对来自特定的学习情境的各种信息进行分析处理,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在教学《给巴特勒的信》过程中,我在虚拟学区中设置了“名园概述”“迷人景观”“历史文物”“圆明浩劫”“语句理解”“朗读欣赏”等界面。学生进入模拟学区津津有味地欣赏圆明园秀丽迷人的景色、巧夺天工的文物时,深刻理解了课文语言的神韵、字里行间所蕴含的感情,对圆明园产生了由衷的热爱,对我国古代文化赞叹不已。这时,马上来一个情境转换——英法联军肆意抢夺、破坏,并以三天三夜的熊熊大火毁掉圆明园的视频播放。学生耳闻目睹这惨痛的一幕,满腔悲愤。学生由于有了深刻的视觉感受,在讨论时发出了强烈的呼喊:“英法联军真是野蛮、凶暴、惨无人性!”“一定牢记我们曾有这段屈辱的历史!”“圆明园的毁灭是每个中国人心头永远的痛!”“我们要努力掌握本领,让全世界都知道中国人是不可欺负的。”学生在一个生动的虚拟环境中,不但自觉地完成了对问题的理解,而且灵感不断闪现,思维不断拓展。
  
  二、利用多媒体网络强大的交互功能。改革阅读教学模式,提高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
  
  在教学《南京大屠杀》过程中,我根据教学目的,事先从网上下载了部分信息,经过删改、充实、重组,形成了一个“南京大屠杀学习网”。在学生初读课文后,我先引导学生质疑问难,紧接着又组织学生带着问题浏览其中的相关信息,尝试自主解疑。优美的乐曲中,一张张举世闻名的南京城当今的城市风光图,能让学生身临其境般地感受南京城的繁荣。当学生对南京城的繁荣惊叹不已、深深自豪的时候,我又以沉痛的语气讲述道:这样一派生机勃勃、和平繁荣的景象,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被日本侵略者在中国南京进行的六个星期的大屠杀所终结。在讲述的同时,我还将南京大屠杀中日寇令人发指的暴行图一幅幅展现于学生眼前。学生的情感急转而下,课堂里不时传出一阵阵叹息。我随即趁热打铁,通过“网上影院”播放了场面宏大、惊心动魄的影视片段,将日寇惨绝人寰、令人发指的罪行展现于课堂。在学习了全文之后,我又组织学生进行了网上的分组讨论,引导他们将自己学习课文后的深刻感受输入电脑,利用网络的交互性和多向性,进行交流。学生在网上倾诉着对日寇的极度仇恨以及自己的强国之心——毋忘国耻,也有学生在网上提出了自己仍存在的困惑,请全班同学帮助解答。我也作为学习的一员加入了他们的讨论,同时对学生的交流进行及时的引导。学生在这样面广量大的交流合作中不断吸收新信息,不断修正、完善、深化自己学习时所获取的知识,完成了新知的建构。
  
  三、利用多媒体网络资源的共享功能。扩宽学生的阅读面,为学生提供创新思维的空间
  
  众所周知,网络的最大魅力就是资源丰富。我们也知道创造性行为离不开知识的积累,而丰富的网络资源对于开阔学生视野、增长知识、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和发散思维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教学《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时,我从网上搜索了《水浒传》的有关简介和有关情节,还有《水浒传》的视频等,并把有关文章的历史背景、作者简介以及有关的阅读方法、重点语句理解等设置成“相关知识”,然后我把它们合成为一个阅读教材的课件,让学生运用相关知识来解决学习中的实际问题,提高实践能力。另外,我还在学区内设置了“扩展阅读”,里面有《水浒传》中部分精彩的故事情节,与正文遥相呼应。这样网络便成为创新型的阅读教材。具备了传统教材所没有的超链接功能,它的阅读面之广,阅读量之大是传统的阅读教学文字 图片所无法比拟的。
其他文献
【摘要】针对山西古代壁画的修复与保护工作,以阳曲县寺庙壁画为例,本文提出了完整的数字化古代壁画修复与保护技术,阐述了利用技术开展数字化壁画修复与保护工作的运行机制与系统体系。文中介绍了壁画临摹辅助技术、壁画色彩演变技术,以及基于该两项技术实现的壁画临摹辅助系统以及壁画修复与保护辅助系统。对数字化修复与保护古代壁画提出了实际解决方案。  【关键词】古代壁画;数字化修复;文物保护  【中图分类号】K8
【摘要】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在南方流行的“油茶”具有祛寒除湿、消食健胃的功效,也有其独特的风俗文化。本文把桂北的“打油茶”与对外汉语文化教学实践联系起来,以2019年在广西大学举办的“在桂留学生中华文化体验营”的打油茶活动为实例,为这个受欢迎且可操作的文化体验课做了介绍。  【关键词】体验式文化教学;打油茶;留学生文化营  【中图分类号】J825 【文献标识码】A  前言  随着
【摘要】新时代博物馆如何不断提升、更好地服务公众,是值得每一位博物馆人思索的。博物馆公共场馆的公共服务水平是公众进入博物馆的第一印象,直接关系着公众的满意度和参观期望值,所以,博物馆需要不断提升公共场馆服务水平,提升公众的第一印象。作者结合所在单位渡江战役纪念馆的工作实际,在此基础上对博物馆公共场馆服务水平进行简要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博物馆;档案馆;公共服务;新时代;公共文化  【中图分类号
加强图书馆科学化管理,信息资源建设是基础,馆员队伍建设是关键。在网络环境和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中小学图书馆科学化管理的核心在于不断塑造一支素质过硬、与时俱进、团结协作的管理团队,以适应课程改革和学校内涵发展的需要。    一、创新理念,合理定位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理念创新是对传统思维方式、思想方法自我否定、自我超越的过程。没有创新的理念,便没有全新的服务。中小学图书馆馆员必须牢固树立
田筱晗  田筱晗(1995—),女,湖南龙山,土家族,学历:研究生 所在单位:湖南师范大学。  张丽明  张丽明(1996—),女,山西省原平市,漢族,硕士,所在单位:湖南师范大学
【摘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各国经贸交往的增加,广告翻译日益重要。广告翻译不仅是语言的翻译,还是一种跨文化的交流活动,它要求译者必须具备很强的跨文化意识。因此,在翻译广告的时候,译者必须理解和把握不同民族的文化心理特征、文化传统、思维模式和审美习惯,并通过转化这些文化,用准确恰当的方式传递原语广告的文化信息,同时使广告译文顺应译入语文化传统、表达习惯及审美标准,发挥广告的经济价值。本文从广告语的语
【摘要】本文结合自己多年对敦煌壁画临摹、研究、学习的体验,浅谈敦煌研究院80多年以来,几代美术工作者总结出的三种敦煌壁画临摹方法与特色。并以榆林窟第29窟《水月观音》整理临摹为例,详细解读整理临摹的过程方法及其价值与意义。  【关键词】敦煌艺术;视界;传统壁画;整理临摹;壁画再现  【中图分类号】J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1)09-192-03  【本文著录格
【摘要】中国传统元素积淀着民族智慧,以独特的形式美感被广泛应用在设计领域,带给大众视觉和情感上的认同。在我国大力提倡文化创意化发展的背景下,众多高校进行产教融合创新基地的建设,并通过在基地中的实践推出众多文创作品,展示校园文化的特色。本文在校内产教融合创新基地建设的背景下,探讨传统元素在文创产品中的再创造,提出合理的开发和应用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产教融合;创新基地;传统元素;文创产品  
【摘要】民歌改编成混声无伴奏合唱作品无疑是民歌传承的一种有效方法,能最大限度地保持民歌原有的风格,易于传播,易被接受,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本文主要从符合时代的改编与保持歌曲的本质以及紧抓民歌特点等方面进行了简单的阐述。  【关键词】马桥民歌;改编与传承  【中图分类号】J607 【文献标识码】A  民歌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各地区各民族的民歌各具风格和地方色彩,是我国民族民
【摘要】石屏彝族海菜腔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优秀的民族文化,其独具特色的原生态音乐是人类的宝贵财富。但在传承中依然面临着严重失传危机,亟待保护。本文从旅游开发的角度,提出海菜腔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规划、协调各利益相关者、构建海菜腔旅游文化生态系统、建立保障机制等对策,以加强海菜腔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  【关键词】海菜腔;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  【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识码】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