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与世界文豪:跨时空对话”研究

来源 :名作欣赏·评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cky13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推荐语
  绍兴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建城史,是国家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之一。绍兴自古以来人文荟萃.名人辈出。被毛泽东主席誉为“鉴湖越台名士乡”。作为绍兴的最高学府.绍兴文理学院一直在积极探索利用绍兴丰厚的文化资源来推进人才培养实践.以期形成自己的特色和模式。特别是鲁迅先生曾担任我校前身山会初级师范学堂的监督(校长).我校也一直非常重视发挥鲁迅精神思想的育人功能。不仅开设了多门鲁迅研究课程.还先后成立了鲁迅研究所、鲁迅与池田大作研究所和鲁迅研究院。为发掘“民族魂”鲁迅的民族精神价值和“文豪”鲁迅的国际文化影响.我校自2014年起携手鲁迅文化基金会等单位.分别围绕鲁迅与雨果、鲁迅与托尔斯泰、鲁迅与泰戈尔、鲁迅与夏目漱石、鲁迅与但丁以及鲁迅与海涅等话题。连续六年举办了六届“鲁迅与世界文豪:跨时空对话”系列中外文化交流活动.共计有三千多名大学生直接参与活动之中。连续六届“大师对话”活动的开展既拓展了大学生们的国际文化视野.又培养了他们的深厚人文情怀:既促进他们对本民族的文化自信,又提升了他们的科研创新能力。正是在“大師对话”活动的带动下.学校先后成立了鲁迅研究社和大学生越文化研究会等大学生社团。可以说,“鲁迅与世界文豪:跨时空对话”系列活动在某种程度上对地方高校文化育人的新模式做出了有益探索.对高校卓越创新人才的培养非常具有现实意义。本期栏目,我们重点推出绍兴文理学院鲁迅研究社和大学生越文化研究会的四位同学有关“鲁迅与世界文豪:跨时空对话”研究的论文四篇。
其他文献
摘 要:清末文人梁鼎芬经历了内外交困,祸乱纷呈,十分动荡的晚清时局。这种沧桑巨变极大地推进了梁鼎芬的文学创作。他将家国兴亡、个人气质以及爱国情怀都熔铸于他的文学作品中。本文通过介绍梁鼎芬其人以及他的诗词作品来解读梁鼎芬作品中的爱国情怀。  关键词:梁鼎芬 诗词 爱国情怀  晚清文人梁鼎芬作品颇丰,甲午战争爆发之后,梁鼎芬面对满目疮痍的国家,在自己的文学作品中尽数表达家国忧患之情。本文主要通过了解梁
摘 要: 南宋理学家朱熹说:“诗者,人心之感物而形以言之余也。心之所感有邪正,故言之所形有是非。”既然“言之所形有是非之分”,那么,同样由“人心之感物”所产生的,由人所创作出的文学作品亦有是非之分。翁同龢就将自身伦理价值取向蕴藉于大量诗文作品中,本文选取翁同龢部分诗文作品,并尝试将其中所蕴藉之伦理思想进行初步提炼和探讨,以期今后对其诗文作品进行更加深入的伦理研究。  关键词 :翁同龢 诗文作品 伦
摘 要:《大三峡那光》和《诗画江山》虽然都是对风景人文的书写,但各有不同的特色。前者重点是对家乡三峡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依恋和守望;后者则是诗人的游思,不仅有诗人在祖国大好河山中领悟到的人生哲理,亦有佛教禅宗的熏陶。  关键词:守望 怀乡 超越 禅意  《大三峡那光》和《诗画江山》都是李尚朝近期的作品,2009年出版的《大三峡那光》表达的是诗人对家乡三峡的热爱和守望,2015年出版的《诗画江
摘 要: 画家李玄,一生与绘画为伴,探讨艺术,哲学和科学,晚年走入灵魂的创作阶段,为这个时代留下了独一无二的精神宝藏。现存大量的作品、手稿、创作笔记和诗词。代表作品《克莱因瓶的联想》呈现出 “ 绘画是在两度空间表现整体世界的灵魂,若使画面有三维,四维节奏跳动的运行感。你要和大自然的脉搏共振,要培养对世界瞬息变化的整体感,表现他们关系的准确合理而不是相似或复制 ” 。 他的作品以中国的宣纸为载体,结
童年随之而去  木心   (1)满船的人兴奋地等待解缆起篙,我忽然想着了睡狮庵中的一只碗!   (2)那碗却有来历。——我不愿吃斋,老法师特意赠我一只名窑的小盂,青蓝得十分可爱,盛来的饭,似乎变得可口了。每次餐毕,我自去泉边洗净,藏好。临走的那晚,我用棉纸包了,放在枕边。不料清晨被催起后头昏昏地尽呆看众人忙碌,忘记将那碗放进箱笼里,索性忘了倒也是了,偏在这船要起篙的当儿,蓦地想起:   (3
摘 要: 小仲马的《茶花女》和缪娟的《翻译官》创作于不同的时代,一部是批判现实主义的小说,一部是作为大众文化产物而存在的网络小说,在表层相似的情节设置下是完全不同的爱情叙事,这折射了不同文化语境下作家创作观念的变化。本文通过两部小说的比较阅读,由此分析网络小说的意义、价值与局限。  关键词:《茶花女》 《翻译官》 爱情叙事 女性意识  《茶花女》是世界文学殿堂中的经典作品,法国作家小仲马塑造了一个
摘 要: 王阳明深受佛禅思想的影响,其诗文作品中的许多意象都流露出佛禅的思想意涵,如其诗歌中的部分“月”字就含有“指月”“经月”“满月”三种佛禅意涵。其中,“指月”是指通往真理与光明的道路,正是在生活一次次的磨砺中,王阳明在月光的指引下悟得真知、求得真理;“经月”喻示着时间流逝变化,又蕴含着王阳明对人生虚幻无常的感慨;“满月”是佛性圆满的象征,在王阳明晚年讲道时,其思想已臻成熟,并能灵活运用该体系
摘 要: 随着经济的发展,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在强势语言、全球化及网络发展的冲击下,一些少数民族语言正在面临消亡的危险。国内很多学者从语言习得的角度在语言保护和文化传承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本文基于国内外语言磨蚀的研究现状,从语言习得的逆过程——语言磨蚀的角度,提出进行少数民族语言磨蚀研究的价值,以期为少数民族语言的保护和传承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路。  关键词:语言磨蚀 少数民族语言 语言保护  语言磨蚀
摘 要: 作家王程强以传记书写走进王阳明的生命,以细节的考证和独特的切入角度塑造出王阳明历史形象这一骨架,又以文学的手法丰满王阳明艺术形象的血肉,最终以层层递进的方式对王阳明心学的内涵进行了艺术阐释,最终呈现出一个较为完整的王阳明形象。  关键词:王程强 王阳明 传记书写  王阳明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三不朽者。新世纪以来,王阳明题材的文学创作迎来一股热潮,许多作家聚焦王阳明题材的文学创作,河南作家王
摘 要: 瞿秋白汉语规划建设的基本特征是人民本位。变革汉语“书写技术”,创造全体人民共享的 “新型中国文化”,是瞿秋白汉语规划的“根本出发点”;倡导“文腔革命”,切实地改造和提升几万万“中国基层百姓”的语文生活,是瞿秋白汉语规划的中心任务;保证最广泛基层群众的积极参与,是瞿秋白汉语规划产生深远影响的重要原因。  关键词:人民本位 瞿秋白 汉语规划 基本特征  语言规划虽然可以有个人的作为,有研究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