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话题散文的阅读与训练

来源 :阅读与作文(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nebirds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童年随之而去
  木心
   (1)满船的人兴奋地等待解缆起篙,我忽然想着了睡狮庵中的一只碗!
   (2)那碗却有来历。——我不愿吃斋,老法师特意赠我一只名窑的小盂,青蓝得十分可爱,盛来的饭,似乎变得可口了。每次餐毕,我自去泉边洗净,藏好。临走的那晚,我用棉纸包了,放在枕边。不料清晨被催起后头昏昏地尽呆看众人忙碌,忘记将那碗放进箱笼里,索性忘了倒也是了,偏在这船要起篙的当儿,蓦地想起:
   (3)“碗!”
   (4)“什么?”母亲不知所云。
   (5)“那饭碗,越窑盌
   (注:同“碗”)。”
   (6)“你放在哪里?”
   (7)“枕头边!”
   (8)母亲素知凡是我想着什么东西,就忘不掉了,要使忘掉,唯一的办法是那东西到了我手上。
   (9)“回去可以买,同样的!”
   (10)“买不到!不会一样的。”我似乎非常清楚那盌是独一无二。
   (11)“怎么办呢,再上去拿?”母亲的意思是:难道不开船,派人登山去庵中取——不可能,不必想那碗了。
   (12)我走過正待抽落的跳板,登岸,坐在系缆的树桩上,低头凝视河水。
   (13)满船的人先是愕然相顾,继而一片吱吱喳喳,可也无人上岸来劝我拉我,都知道只有母亲才能使我离开树桩。母亲没有说什么,轻声吩咐一个船夫,那赤膊小伙子披上一件棉袄三脚两步飞过跳板,上山了。
   (14)杜鹃花,山里叫“映山红”,是红的多,也有白的,开得正盛。摘一朵,吮吸,有蜜汁沁舌——我就这样动作着。
   (15)船里的吱吱喳喳渐息,人们各自找乐子,下棋、戏牌、嗑瓜子,有的开了和尚所赐的斋佛果盒,叫我回船去吃,我摇摇手。这河滩有的是好玩的东西,五色小石卵,黛绿的螺蛳,青灰而透明的小虾……心里懊悔,我不知道上山下山要花这么长的时间。
   (16)鹧鸪在远处一声声叫。夜里下过雨。
   (17)是那年轻的船夫的嗓音——来啰……来啰……可是不见人影。
   (18)他走的是另一条小径,两手空空地奔近来,我感到不祥——碗没了!找不到,或是打破了。
   (19)他憨笑着伸手入怀,从斜搭而系腰带的棉袄里,掏出那只盌,棉纸湿了破了,他脸上倒没有汗——我双手接过,谢了他。捧着,走过跳板。
   (20)一阵摇晃,渐闻橹声欸
其他文献
摘 要: 夏金桂作为恶之花、河东狮,清代《红楼梦》评点纷纷论其殊欠正气。关于名字,或论“桂花夏家”,暗示夏薛结亲并非善缘,称谓也俗;或云“金桂”隐喻钗黛,冤业并于“夏金桂”三字中。關于才貌,金桂貌不可掩,才步凤姐后尘而相去天壤。关于性情,金桂为悍为妒为淫;或谓“最是作者痛诋薛家处”。关于自毒,或云“此妇不死,蟠儿必难赎罪”,或言“夏金桂死乃钗死也”,或论“此固作者福善祸淫之大旨”。重点论述了夏金桂
摘 要:“底层文学”是表现底层经验的文学表述。“底层文学”具有重要的文学价值和社会价值,但因传媒媒介的不同,“底层文学”作品的传播效果也大相径庭。本文以文学的传播为着眼点,探讨贾平凹小说《高兴》的书写价值,分析电影《高兴》的传播效果,论述不同媒介形式下作品对“底层”诉求的呈现与消解。  关键词:《高兴》 底层 传播效果  新世纪以来,“底层文学”兴起并不断兴盛,形成一种热潮。许多文学作品因对“底层
摘 要: 桑顿·怀尔德在其早期的三分钟宗教短剧的创作中,衍用《圣经》 故事讨论信仰、灵魂等宏大抽象的论题,初步尝试了寓言体戏剧的写作。借由对《圣经》 故事的改编,怀尔德表达了对信仰与现实、信仰与救赎、信仰与理性的思考。  关键词:桑顿·怀尔德 宗教剧 《圣经》 改编  桑顿·怀尔德是美国著名戏剧家、小说家。在初涉戏剧的创作阶段,怀尔德曾写过大量的宗教短剧。宗教题材本身即已和寓言体有着紧密的联系,在
摘 要: “漫游者”这一概念在本雅明手中得到梳理与拓展,并在20世纪二十三年代的上海诞生了新一批“漫游者”,他们在海派作家的笔中得到了呈现。本文将简要分析穆时英《骆驼·尼采主义者与女人》中的都市漫游者形象,并对文中男主角和穆时英漫游性的中止做出讨论。  关键词:穆时英 漫游者 上海  穆时英毋庸置疑是中国20世纪撰写都市小说作家中极为出色的一个,也是极富矛盾色彩的一个。他的作品如他命名的《南北极》
摘 要: 陕西作家陈彦的散文合集《说秦腔》与长篇小说《主角》,所描述的都是传统戏曲秦腔在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间的兴衰成败。在这两个不同的文本之间,却存在着相互补充、相互映射的关系。本文从互文性视角出发,分别从小说与散文文本之间的互动、小说与散文戏剧观的照应、小说与散文价值取向的贯通等三个角度,对散文《说秦腔》与小说《主角》进行具体阐释。  关键词:《说秦腔》 《主角》 互文性  “互文性”这一概念诞
摘要:《红旗谱》是十七年文学中具有代表性的一部“红色经典”,它在描写冀中平原农民革命运动的同时,也将知识分子与乡土社会的复杂关系保留在了小说中。本文将通过解读冯贵堂这一人物形象进入《红旗谱》中,由其缝隙发现存在于文本中被遮掩的历史角落并感知作家的创作逻辑。  关键词:《红旗谱》 冯贵堂 知识分子  《红旗谱》是作家梁斌于1957年发表的长篇小说,以朱、严两家和地主冯兰池一家的仇恨为焦点,将农民革命
摘 要:清末文人梁鼎芬经历了内外交困,祸乱纷呈,十分动荡的晚清时局。这种沧桑巨变极大地推进了梁鼎芬的文学创作。他将家国兴亡、个人气质以及爱国情怀都熔铸于他的文学作品中。本文通过介绍梁鼎芬其人以及他的诗词作品来解读梁鼎芬作品中的爱国情怀。  关键词:梁鼎芬 诗词 爱国情怀  晚清文人梁鼎芬作品颇丰,甲午战争爆发之后,梁鼎芬面对满目疮痍的国家,在自己的文学作品中尽数表达家国忧患之情。本文主要通过了解梁
摘 要: 南宋理学家朱熹说:“诗者,人心之感物而形以言之余也。心之所感有邪正,故言之所形有是非。”既然“言之所形有是非之分”,那么,同样由“人心之感物”所产生的,由人所创作出的文学作品亦有是非之分。翁同龢就将自身伦理价值取向蕴藉于大量诗文作品中,本文选取翁同龢部分诗文作品,并尝试将其中所蕴藉之伦理思想进行初步提炼和探讨,以期今后对其诗文作品进行更加深入的伦理研究。  关键词 :翁同龢 诗文作品 伦
摘 要:《大三峡那光》和《诗画江山》虽然都是对风景人文的书写,但各有不同的特色。前者重点是对家乡三峡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依恋和守望;后者则是诗人的游思,不仅有诗人在祖国大好河山中领悟到的人生哲理,亦有佛教禅宗的熏陶。  关键词:守望 怀乡 超越 禅意  《大三峡那光》和《诗画江山》都是李尚朝近期的作品,2009年出版的《大三峡那光》表达的是诗人对家乡三峡的热爱和守望,2015年出版的《诗画江
摘 要: 画家李玄,一生与绘画为伴,探讨艺术,哲学和科学,晚年走入灵魂的创作阶段,为这个时代留下了独一无二的精神宝藏。现存大量的作品、手稿、创作笔记和诗词。代表作品《克莱因瓶的联想》呈现出 “ 绘画是在两度空间表现整体世界的灵魂,若使画面有三维,四维节奏跳动的运行感。你要和大自然的脉搏共振,要培养对世界瞬息变化的整体感,表现他们关系的准确合理而不是相似或复制 ” 。 他的作品以中国的宣纸为载体,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