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草莓贮藏保鲜有新法

来源 :生物科学信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cp3965262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葡萄、草莓是色、香、味皆优的高档水果,其营养价值比常见水果高,深受人们欢迎。但它们都属浆果类水果,肉质柔软多汁,无坚硬的保护性外皮,极易腐烂变质。葡萄鲜销期为3—5天,草莓为1天左右,货架寿命短,集中成熟,集中上市,损耗很大。 1986年中国科学院上海植物生理研究所接受了上海市科委下达的科研项目:“葡萄、草莓贮藏保鲜技术研”。经过几年的努力,他们从采后生理生化研究入手,经过激素调节、杀菌剂、防腐剂的选用、温度、包装等方法的试验,制定了综合贮藏保鲜措施,并在1990年11月 Grapes, strawberries are color, fragrance, taste excellent high-grade fruit, its nutritional value is higher than common fruits, by the people. But they are all berry fruits, succulent and juicy, without a hard, protective skin that is highly perishable. Fresh grape sales of 3-5 days, 1 day for the strawberries, shelf life is short, concentrated and mature, focus on the market, a great loss. 1986 Shanghai Institute of Plant Physiolog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accepted the Shanghai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mmission issued a scientific research project: “grapes, strawberries storage technology research.” After several years of hard work, they started with the post-harvest physiology and biochemistry research. Through the tests of hormonal regulation, the selection of bactericides, preservatives, temperature, packaging and other methods, they formulated comprehensive storage and preservation measures. In November 1990
其他文献
对苹果喷施新型微肥—农乐稀土,经叶和果实分析,结果表明:喷施稀土,可使苹果树体中氮、钾、磷的含量提高,增加叶中总糖含量,并提高果实中钙、磷、钾以及氨基酸的含量,增加果
阴生植物以其鲜艳多彩的叶色或奇特的叶形,深得人们厚爱。为将其引入室内长期观赏,笔者进行了室内全封闭栽培试验,即将阴生植物栽植于一种全密封的透明容器里,放于室内长期
毫无疑问,旅游是一种发展工具,更是21世纪的朝阳产业.近年来,中国旅游业蓬勃发展,有望成为世界最大的旅游目的地,出境游人数不断增长,正在从旅游大国向旅游强国推进.在此背景
会议
随着旅游者旅游需求的多元化,旅游购物从旅游过程中附带发生的经济行为,逐渐丰富其含义,从传统的旅游业中剥落出来形成一种以旅游商品为核心的特色旅游形式.尽管旅游购物带来
会议
作为华南地区第一座社区型美术馆,广东时代美术馆是雷姆·库哈斯继央视新大楼后,在中国的第二件建筑设计作品,把美术馆分割成几个部分嵌入到居民住宅建筑中,打破了美术馆与社
本研究以~(60)Coγ射线辐照山楂萌动的1年生枝和1年生苗木。结果表明,处理苗木随着剂量的增加,辐射损伤加重,萌芽植株大大减少,采用短截落干使苗株下部芽萌发;在低剂量处理范
最近,苏联运输工程部科学技术委员会的桥梁部门批准了1981~1985年期间铁路桥梁建设的总方针,其内容如下。 1.在最广泛应用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前提下,发展适用于不同气
期刊
意大利小提琴家维尔,有一次在皇家剧院开演奏会,当他兴致勃勃地演奏到乐曲的高潮部位时,突,突然琴上的“E”弦"吸咚户一声绷断了,然而维尔当时并没有停止他的演奏,他依然巧
当下的"景观"研究及其理论是紧扣欧美近现代社会变迁,并与该段时间和空间相因相生。其视觉美学,地学和生态学的研究范式之间的历史和结构关系与欧美近现代社会的脉搏保持着一致,并分别蕴含着各自的哲学式逻辑。中国当然没有西学意义上的"景观"学术谱系,但其自然审美("观"自然),进而造景(风景名胜)的传统不仅与中华文明的形成和发展关系密切,更在世界"景观"研究体系中独具一格,拥有自己的哲学式逻辑,以及理论和实践。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