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心理素质是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对学生个人的全面发展还是班团的科学化建设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从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出发,就心理健康对班团建设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并对如何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班团建设;影响
班团建设是高校团建工作的基础,是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基本单位,是他们成才的起点。大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有助于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调适紧张学习与社会压力带来的情绪波动,积极参与到班团建设活动中,为班团的建设和发展贡献力量。
一、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
心理健康教育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通过研究发现,一些大学生行为失控、成绩退步,看似是道德问题或者行为问题,主要诱因却是心理问题。对于大学生而言,心理的发展迅速而又未成熟,帮助其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优化心理素质,增加心理的适应能力和班团建设活动的主动性,预防和缓解心理问题,纠正不良的心理发展趋势,帮助其处理好环境适应,自我管理,自我学习,人际交往,交友情感、情绪波动等方面的困惑,激发其自身的内驱力,从而提高大学生健康水平和综合素质的共同提高。
二、心理健康对班团建设的影响分析
班团建设效果通常会受到主观和客观因素的影响,其中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对其个人的健康成长和班团建设的发展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心理健康对班团建设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团体意识和从众心理对班团建设的影响
每个学生都是单一的学习个体,有着强烈的依赖感和集体感,希望能够快速地融入到集体氛围中。所以受团体意识的影响,大学生会积极融入到班团建设过程中,而且这一过程中会形成良好的学习环境和积极的学习氛围,并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产生强大的推动力,促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自觉以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规范和约束自身行为。大学生的从众心理也是影响班团建设的一个重要心理因素。例如大部分学生都倾向于和自己同宿舍或者要好的同学参加同样的班团活动,如果大部分同学都积极参与到班团建设活动中,自己由于从众心理的影响,也会采取积极的态度,从而促进整体班团建设的有序发展。
2.大学生自我心理发展对班团建设的影响
大学生正处在心理逐渐发展成熟的时期,离开家庭的监护,开始真正建立起独立的个人心理结构。因此,大学生的自我心理发展情况对班团建设也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一方面,大学生的自我认识和评价能力不断增强。进入大学后大多数学生在对自身爱好兴趣的认识与日俱增,不仅思考自身未来的发展和定位,同时也希望对自己的认识有一个满意的答案,并将转化为具体的行动,但是随着自身阅历的增加,以及对心理、励志等知识的涉猎,学生自身会不断的修正自我认识和自我评价,同时还会主动地通过参加各类班团活动,与周围同学的比较来认识评价自我,尽可能的将期望转化为自身素质。另一方面,大学生的自信和自卑心理互相交织。自信是大学生肯定自己,悦纳自己的态度和情感,自卑则是对自我不满和否定的态度和情感。从整体上看目前很多大学生都有着强烈的自信心,但是受家庭或者性格影响,往往又是自信、自尊和自卑向交织,缺乏稳定的自我评价和自我形象。对环境敏感但是又害怕挫折,缺乏对班团建设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增强班团建设效果的几点建议
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提高自我认识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康情绪、情感以及自我控制、自我调节的能力,锻炼学生坚强的意志,促进自身潜能的开发,积极投入到班团建设中。因此,为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增强班团建设效果可以采用以下策略。
第一,重视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功能,促进班团活动的正常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功能涉及学生个体的学习教育、认知教育和人格教育。首先这有利于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的,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动机和效率,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使学生能摆脱不良情绪的影响,以积极的心态投身到学习中。其次这有利于改变学生固有的不合时宜的思维和情感,更好地与外界环境相适应,促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式去体验和观察社会,并产生积极的社会认知和体验,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再次这有利于大学生积极人格的塑造,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影响人格发展的水平和方向,帮助学生认识和检查自己人格发展的合理性,正确的认识和接纳自我,从而消除消沉、焦虑等不良的人格特征,从而促进学生积极的学习心理的形成。
第二,引导大学生正确的认识和评价自己,推动班团活动的顺利实施。学生的自我评价和自我认识具有自觉性、主动性、多变性的特点,而其自身自我体验的丰富性、波动性、敏感性。使其心理状态呈现自尊和自卑交织矛盾的心理。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心理引导,正确的认识自己的主要任务,自觉保持正确的学习态度。
第三,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大学生的身心素质,为班团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学生的身心健康是学习的基础,研究表明心理原因是影响人体健康的重要因素,学生而临繁重的学習压力,激烈的就业竞争,沉重的家庭希望,这些都将对学生的身体产生影响,学生经常出现头疼、失眠、交流等问题,都有心理方而的因素,身体素质的降低将使学生的学习效率降低,厌学逃学。因此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同时以多种形式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增加身体素质,可以推进学业的进步。
四、结束语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对参与班团建设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重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不但可以帮助大学生提升个人素质,还能提升班团建设水平。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要注意对大学生的心理疏导和心理健康教育,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以更加积极饱满的热情参与到班团建设中去。
参考文献:
[1]杜学利,王维亚,符晓曼.某高校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干预措施研究[J].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2014(02).
[2]张惠华,林海清.我国高校学生党团组织建设研究[J].法制与社会,2013(20).
[3]加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J].科技视界,2014(09).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班团建设;影响
班团建设是高校团建工作的基础,是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基本单位,是他们成才的起点。大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有助于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调适紧张学习与社会压力带来的情绪波动,积极参与到班团建设活动中,为班团的建设和发展贡献力量。
一、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
心理健康教育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通过研究发现,一些大学生行为失控、成绩退步,看似是道德问题或者行为问题,主要诱因却是心理问题。对于大学生而言,心理的发展迅速而又未成熟,帮助其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优化心理素质,增加心理的适应能力和班团建设活动的主动性,预防和缓解心理问题,纠正不良的心理发展趋势,帮助其处理好环境适应,自我管理,自我学习,人际交往,交友情感、情绪波动等方面的困惑,激发其自身的内驱力,从而提高大学生健康水平和综合素质的共同提高。
二、心理健康对班团建设的影响分析
班团建设效果通常会受到主观和客观因素的影响,其中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对其个人的健康成长和班团建设的发展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心理健康对班团建设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团体意识和从众心理对班团建设的影响
每个学生都是单一的学习个体,有着强烈的依赖感和集体感,希望能够快速地融入到集体氛围中。所以受团体意识的影响,大学生会积极融入到班团建设过程中,而且这一过程中会形成良好的学习环境和积极的学习氛围,并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产生强大的推动力,促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自觉以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规范和约束自身行为。大学生的从众心理也是影响班团建设的一个重要心理因素。例如大部分学生都倾向于和自己同宿舍或者要好的同学参加同样的班团活动,如果大部分同学都积极参与到班团建设活动中,自己由于从众心理的影响,也会采取积极的态度,从而促进整体班团建设的有序发展。
2.大学生自我心理发展对班团建设的影响
大学生正处在心理逐渐发展成熟的时期,离开家庭的监护,开始真正建立起独立的个人心理结构。因此,大学生的自我心理发展情况对班团建设也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一方面,大学生的自我认识和评价能力不断增强。进入大学后大多数学生在对自身爱好兴趣的认识与日俱增,不仅思考自身未来的发展和定位,同时也希望对自己的认识有一个满意的答案,并将转化为具体的行动,但是随着自身阅历的增加,以及对心理、励志等知识的涉猎,学生自身会不断的修正自我认识和自我评价,同时还会主动地通过参加各类班团活动,与周围同学的比较来认识评价自我,尽可能的将期望转化为自身素质。另一方面,大学生的自信和自卑心理互相交织。自信是大学生肯定自己,悦纳自己的态度和情感,自卑则是对自我不满和否定的态度和情感。从整体上看目前很多大学生都有着强烈的自信心,但是受家庭或者性格影响,往往又是自信、自尊和自卑向交织,缺乏稳定的自我评价和自我形象。对环境敏感但是又害怕挫折,缺乏对班团建设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增强班团建设效果的几点建议
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提高自我认识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康情绪、情感以及自我控制、自我调节的能力,锻炼学生坚强的意志,促进自身潜能的开发,积极投入到班团建设中。因此,为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增强班团建设效果可以采用以下策略。
第一,重视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功能,促进班团活动的正常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功能涉及学生个体的学习教育、认知教育和人格教育。首先这有利于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的,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动机和效率,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使学生能摆脱不良情绪的影响,以积极的心态投身到学习中。其次这有利于改变学生固有的不合时宜的思维和情感,更好地与外界环境相适应,促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式去体验和观察社会,并产生积极的社会认知和体验,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再次这有利于大学生积极人格的塑造,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影响人格发展的水平和方向,帮助学生认识和检查自己人格发展的合理性,正确的认识和接纳自我,从而消除消沉、焦虑等不良的人格特征,从而促进学生积极的学习心理的形成。
第二,引导大学生正确的认识和评价自己,推动班团活动的顺利实施。学生的自我评价和自我认识具有自觉性、主动性、多变性的特点,而其自身自我体验的丰富性、波动性、敏感性。使其心理状态呈现自尊和自卑交织矛盾的心理。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心理引导,正确的认识自己的主要任务,自觉保持正确的学习态度。
第三,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大学生的身心素质,为班团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学生的身心健康是学习的基础,研究表明心理原因是影响人体健康的重要因素,学生而临繁重的学習压力,激烈的就业竞争,沉重的家庭希望,这些都将对学生的身体产生影响,学生经常出现头疼、失眠、交流等问题,都有心理方而的因素,身体素质的降低将使学生的学习效率降低,厌学逃学。因此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同时以多种形式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增加身体素质,可以推进学业的进步。
四、结束语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对参与班团建设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重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不但可以帮助大学生提升个人素质,还能提升班团建设水平。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要注意对大学生的心理疏导和心理健康教育,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以更加积极饱满的热情参与到班团建设中去。
参考文献:
[1]杜学利,王维亚,符晓曼.某高校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干预措施研究[J].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2014(02).
[2]张惠华,林海清.我国高校学生党团组织建设研究[J].法制与社会,2013(20).
[3]加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J].科技视界,201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