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术教育是幼儿园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是使幼儿身心得到全面发展,培养幼儿创造能力和高尚情操的重要手段。而绘画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孩子们乐于用画画来表现自己的感受和内心世界,在创作中发挥潜能,建立自信,享受成功。因此,绘画在幼儿健康成长过程中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如何进行幼儿人物绘画教学呢?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做了一些尝试,收获颇深,并提出几点与大家分享。
1.让幼儿通过画头像掌握头部特征
幼儿学习绘画的知识和技能,不可能通过一两次练习就可以掌握的,而是需要反复的练习。幼儿的美术练习不同于成人的美术练习,枯燥乏味的重复练习会使幼儿感到厌烦、失去兴趣,但如果采用练习与创作相结合的方法,则容易达到较好的效果。
通过《 照相馆 》这个活动,先让幼儿学习画头像。要想让幼儿掌握画头像的基本方法,首先,我出示了一些幼儿、老师的头像照片,引导幼儿观察人的脸上有哪些器官,再让他们互相看看老师和同伴的脸型、表情和发型。再让幼儿欣赏各种不同性别、年龄的人的发型,如卷发的、长头发的、扎辫子的、短发的等,这是为了让幼儿对人物有初步的印象。其次,让幼儿把画纸折成六个小方格,引导幼儿画出六个不同的人物头像,要求有男女老少,而且人物的表情、脸型和发型也各不相同。这时,幼儿在绘画的过程中就会回忆刚才看过的图片,并通过教师示范,幼儿就慢慢掌握了人物头部的基本特征和画法,甚至可以自己创作出其他几个头像,这样,幼儿就特别显得有自信、有成就感。通过这个活动,幼儿画了六个头像,反复练习了头像的画法,巩固了人物绘画的知识和技能。同时,由于每一个头像都是不同的,幼儿有自由发挥的空间。因此,整个活动中,幼儿都保持着较高的学习兴趣,教师既教给幼儿一些表现技能,又给幼儿留有充分发挥想象的余地,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美术教学不是为了培养画家,最重要的是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幼儿在掌握的人物头像中加以改进和变化,就可以变成新的有趣的形象,例如画脸普、小丑等。在幼儿学会画头像以后,可以通过《 有趣的头像 》这个活动以巩固他们对人物头部特征的认识,提高他们对画头像的兴趣。我在活动中先出示一幅有趣的小女孩头像来引起幼儿的兴趣,让幼儿说说这幅头像和以前画的头像有什么不同。幼儿通过观察,说出了很多有趣的地方。例如:她的头发是柳树,一条一条垂下来;眼睛是苹果;眉毛是辣椒;嘴巴是半圆形的西瓜;耳朵是香蕉,等等。这时,教师应当及时引导幼儿,还可以用哪些东西来表现五官和头发呢?幼儿可以想象到:可以用来当做头发的有面条、串花、珠链、电话线、彩带、树叶、小草等,用来当做眼睛和鼻子的有面包、西红柿、葡萄、西瓜、轮胎、皮球等,用来当做耳朵和嘴巴的有茄子、青瓜、辣椒、弯月等,幼儿还可以画出许多构思独特、妙趣横生的图画来。
2.学会画各种不同的服装为以后的人物绘画活动做好准备
人物除了性别、年龄、发型、脸型等有区别,服装也是各有特色的。教师可以通过美术活动《 小小服装设计师 》来让幼儿学习装饰服装的。活动中,教师先把活动室布置成一个服装店,用各种款式的服装让幼儿感受服装的美,看看颜色、图案、花纹、款式等有什么不同,然后让幼儿在老师剪好的衣服、裤子、裙子等服装纸样上,通过绘画、粘贴等形式进行装饰,最后把幼儿的作品展示在教室一角,让幼儿互相欣赏。
3.让幼儿学习画正面和背面的人
人是幼儿最熟悉的,也是幼儿很喜欢的绘画题材。幼儿学会画头像、服装以后,再让他们学习画正面和背面的人就轻而易举了。由于幼儿在绘画上缺乏整体观念,教师可以运用观察法和示范教学法来让他们画出人的基本部分。例如在《 去郊游 》这个活动中,教师让幼儿互相观察,引导幼儿说出人有头、躯干和四肢:四肢是对称的,但人穿了服装后就把身体遮住了。还要让幼儿知道,画完整的人就要先画头,然后画脖子,在下面画出服装,最后添上四肢就行了。画人物的背面是比较简单的,通过让幼儿观察,并让他们总结出从背面看人,只看见后脑勺、后脚跟和四肢,看不见人的五官和衣服的扣子。这时,幼儿已经掌握头和服装这两部分的画法,教师应重点引导幼儿画出手和脚的姿势就行了,幼儿很轻松就完成学习任务,建立起他们对画人物画的信心。
4.进一步引导幼儿画出侧面的人物形象
教师在设计美术教学活动时,应根据幼儿的接受能力和发展水平,有针对性地提出新的目标,使幼儿对绘画的兴趣保持得相对持久。幼儿初步学会画人的方法后,教师应帮助他们进一步扩大绘画的题材,引导他们画出侧面的人物形象,使其在人物绘画上的表现内容更丰富。美术教学活动中,教师要让幼儿在充分而直接地观察感知、侧面人物的基础上形成鲜明的形象,并使幼儿积极地投入到美术活动中,得到练习和巩固。美术教学活动还要在幼儿原有的知识技能的基础上,向幼儿逐步提出新要求,使他们逐步掌握新知识、新技能,以期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在幼儿实际练习中,适当重复已学的知识技能,使之得到巩固和发展也是非常重要的。例如可通过《 参观动物园 》《 好朋友 》等活动教幼儿画出侧面的人物,在幼儿绘画的过程中引导幼儿把以前画过的正面、背面的人物也表现出来。
5.运用游戏提高幼儿观察能力,引导他们画出各种动态的人
随着知识经验的丰富和绘画技能的提高,幼儿渴望描绘出人物的不同姿态,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兴趣,不断地为他们创设条件,发展其以不同的动态来表现人物的技能。而要让幼儿很好地表现出人物的动态是有一定的难度的,如何帮助幼儿攻克这个难点呢?
首先,教师可以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先做好充分的铺垫。例如在户外活动的时候,让幼儿自由选择各种体育器材进行活动,并拍好录像。然后,回到课室把录像播放给幼儿看,组织他们进行讨论。因为幼儿通过观察获得的印象越鲜明、越深刻,知识面也就越广泛,绘画的内容也就会越丰富、越生动。当看到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动作如跑步、拍球、跳绳时运用暂停的播放方式,将动作定型,重点观察胳膊和腿的动作,并引导幼儿讨论“人”在做不同运动时,身体会有什么不同的变化,在图像的对比观察中,孩子们逐渐掌握了做不同运动时人物的动态。
其次,教师要善于采用生动有趣的方式增强幼儿学习的兴趣。笔者曾让幼儿玩游戏“我是一个木头人”的时候,让幼儿摆出各种姿势。先教幼儿用纸折出小人,然后把“手”和“脚”折出不同的动态,并将其放在稍大的纸上,制成各种不同动态的人影;让一部分幼儿摆出各种优美的舞蹈动作,另一部分幼儿用教师提供的材料(一段一段的吸管、画好的正面和侧面的人物头像)拼出各种动态的人。经过一系列的铺垫活动,加深了幼儿对各种人物动态的理解。最后,组织幼儿绘画,此时,孩子们就会把观察到的人物动态画下来,由于他们所观察的角度、内容不同,孩子们作品表现的方式也不同,绘画结束后可以发现,孩子们的画,人物形态各异,活灵活现。虽然有的孩子画得不够形象,但是让孩子们通过自己的感受和观察,他们已获得非常宝贵的经验,这对丰富幼儿的想象力、绘画能力等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教师应该选择幼儿感兴趣又熟悉的主题和内容,引导幼儿在绘画中反映多种多样的生活印象。同时也要引导他们把人和其他事物结合起来,从单一的表现过渡到表现一定的情节。教师只有教会幼儿掌握绘画人物的知识,提高绘画人物的技能,他们的美术作品水平才能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总之,教师在进行幼儿人物绘画教学时,不应盲目追求效率,匆忙走过场,而应让幼儿在充分感知、体验和表达的过程中真正实现富有成效的学习。每一个步骤的实施都有充分的时间来保证,使每一个活动层层递进、环环相扣。教师应该根据幼儿的知识水平和发展水平不同,从不同的角度对幼儿提出要求,使幼儿每一次活动都在原有的水平上得到进一步发展,此外,教师还要善于利用各种有利条件,合理地指导幼儿绘画,激发幼儿的想象,鼓励他们大胆地表现,使他们在有趣的艺术活动中快乐成长。
(作者单位:苏暖华,广州市粮食局幼儿园;柳立子,广州市社会科学学院,广东广州,510410)
1.让幼儿通过画头像掌握头部特征
幼儿学习绘画的知识和技能,不可能通过一两次练习就可以掌握的,而是需要反复的练习。幼儿的美术练习不同于成人的美术练习,枯燥乏味的重复练习会使幼儿感到厌烦、失去兴趣,但如果采用练习与创作相结合的方法,则容易达到较好的效果。
通过《 照相馆 》这个活动,先让幼儿学习画头像。要想让幼儿掌握画头像的基本方法,首先,我出示了一些幼儿、老师的头像照片,引导幼儿观察人的脸上有哪些器官,再让他们互相看看老师和同伴的脸型、表情和发型。再让幼儿欣赏各种不同性别、年龄的人的发型,如卷发的、长头发的、扎辫子的、短发的等,这是为了让幼儿对人物有初步的印象。其次,让幼儿把画纸折成六个小方格,引导幼儿画出六个不同的人物头像,要求有男女老少,而且人物的表情、脸型和发型也各不相同。这时,幼儿在绘画的过程中就会回忆刚才看过的图片,并通过教师示范,幼儿就慢慢掌握了人物头部的基本特征和画法,甚至可以自己创作出其他几个头像,这样,幼儿就特别显得有自信、有成就感。通过这个活动,幼儿画了六个头像,反复练习了头像的画法,巩固了人物绘画的知识和技能。同时,由于每一个头像都是不同的,幼儿有自由发挥的空间。因此,整个活动中,幼儿都保持着较高的学习兴趣,教师既教给幼儿一些表现技能,又给幼儿留有充分发挥想象的余地,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美术教学不是为了培养画家,最重要的是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幼儿在掌握的人物头像中加以改进和变化,就可以变成新的有趣的形象,例如画脸普、小丑等。在幼儿学会画头像以后,可以通过《 有趣的头像 》这个活动以巩固他们对人物头部特征的认识,提高他们对画头像的兴趣。我在活动中先出示一幅有趣的小女孩头像来引起幼儿的兴趣,让幼儿说说这幅头像和以前画的头像有什么不同。幼儿通过观察,说出了很多有趣的地方。例如:她的头发是柳树,一条一条垂下来;眼睛是苹果;眉毛是辣椒;嘴巴是半圆形的西瓜;耳朵是香蕉,等等。这时,教师应当及时引导幼儿,还可以用哪些东西来表现五官和头发呢?幼儿可以想象到:可以用来当做头发的有面条、串花、珠链、电话线、彩带、树叶、小草等,用来当做眼睛和鼻子的有面包、西红柿、葡萄、西瓜、轮胎、皮球等,用来当做耳朵和嘴巴的有茄子、青瓜、辣椒、弯月等,幼儿还可以画出许多构思独特、妙趣横生的图画来。
2.学会画各种不同的服装为以后的人物绘画活动做好准备
人物除了性别、年龄、发型、脸型等有区别,服装也是各有特色的。教师可以通过美术活动《 小小服装设计师 》来让幼儿学习装饰服装的。活动中,教师先把活动室布置成一个服装店,用各种款式的服装让幼儿感受服装的美,看看颜色、图案、花纹、款式等有什么不同,然后让幼儿在老师剪好的衣服、裤子、裙子等服装纸样上,通过绘画、粘贴等形式进行装饰,最后把幼儿的作品展示在教室一角,让幼儿互相欣赏。
3.让幼儿学习画正面和背面的人
人是幼儿最熟悉的,也是幼儿很喜欢的绘画题材。幼儿学会画头像、服装以后,再让他们学习画正面和背面的人就轻而易举了。由于幼儿在绘画上缺乏整体观念,教师可以运用观察法和示范教学法来让他们画出人的基本部分。例如在《 去郊游 》这个活动中,教师让幼儿互相观察,引导幼儿说出人有头、躯干和四肢:四肢是对称的,但人穿了服装后就把身体遮住了。还要让幼儿知道,画完整的人就要先画头,然后画脖子,在下面画出服装,最后添上四肢就行了。画人物的背面是比较简单的,通过让幼儿观察,并让他们总结出从背面看人,只看见后脑勺、后脚跟和四肢,看不见人的五官和衣服的扣子。这时,幼儿已经掌握头和服装这两部分的画法,教师应重点引导幼儿画出手和脚的姿势就行了,幼儿很轻松就完成学习任务,建立起他们对画人物画的信心。
4.进一步引导幼儿画出侧面的人物形象
教师在设计美术教学活动时,应根据幼儿的接受能力和发展水平,有针对性地提出新的目标,使幼儿对绘画的兴趣保持得相对持久。幼儿初步学会画人的方法后,教师应帮助他们进一步扩大绘画的题材,引导他们画出侧面的人物形象,使其在人物绘画上的表现内容更丰富。美术教学活动中,教师要让幼儿在充分而直接地观察感知、侧面人物的基础上形成鲜明的形象,并使幼儿积极地投入到美术活动中,得到练习和巩固。美术教学活动还要在幼儿原有的知识技能的基础上,向幼儿逐步提出新要求,使他们逐步掌握新知识、新技能,以期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在幼儿实际练习中,适当重复已学的知识技能,使之得到巩固和发展也是非常重要的。例如可通过《 参观动物园 》《 好朋友 》等活动教幼儿画出侧面的人物,在幼儿绘画的过程中引导幼儿把以前画过的正面、背面的人物也表现出来。
5.运用游戏提高幼儿观察能力,引导他们画出各种动态的人
随着知识经验的丰富和绘画技能的提高,幼儿渴望描绘出人物的不同姿态,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兴趣,不断地为他们创设条件,发展其以不同的动态来表现人物的技能。而要让幼儿很好地表现出人物的动态是有一定的难度的,如何帮助幼儿攻克这个难点呢?
首先,教师可以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先做好充分的铺垫。例如在户外活动的时候,让幼儿自由选择各种体育器材进行活动,并拍好录像。然后,回到课室把录像播放给幼儿看,组织他们进行讨论。因为幼儿通过观察获得的印象越鲜明、越深刻,知识面也就越广泛,绘画的内容也就会越丰富、越生动。当看到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动作如跑步、拍球、跳绳时运用暂停的播放方式,将动作定型,重点观察胳膊和腿的动作,并引导幼儿讨论“人”在做不同运动时,身体会有什么不同的变化,在图像的对比观察中,孩子们逐渐掌握了做不同运动时人物的动态。
其次,教师要善于采用生动有趣的方式增强幼儿学习的兴趣。笔者曾让幼儿玩游戏“我是一个木头人”的时候,让幼儿摆出各种姿势。先教幼儿用纸折出小人,然后把“手”和“脚”折出不同的动态,并将其放在稍大的纸上,制成各种不同动态的人影;让一部分幼儿摆出各种优美的舞蹈动作,另一部分幼儿用教师提供的材料(一段一段的吸管、画好的正面和侧面的人物头像)拼出各种动态的人。经过一系列的铺垫活动,加深了幼儿对各种人物动态的理解。最后,组织幼儿绘画,此时,孩子们就会把观察到的人物动态画下来,由于他们所观察的角度、内容不同,孩子们作品表现的方式也不同,绘画结束后可以发现,孩子们的画,人物形态各异,活灵活现。虽然有的孩子画得不够形象,但是让孩子们通过自己的感受和观察,他们已获得非常宝贵的经验,这对丰富幼儿的想象力、绘画能力等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教师应该选择幼儿感兴趣又熟悉的主题和内容,引导幼儿在绘画中反映多种多样的生活印象。同时也要引导他们把人和其他事物结合起来,从单一的表现过渡到表现一定的情节。教师只有教会幼儿掌握绘画人物的知识,提高绘画人物的技能,他们的美术作品水平才能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总之,教师在进行幼儿人物绘画教学时,不应盲目追求效率,匆忙走过场,而应让幼儿在充分感知、体验和表达的过程中真正实现富有成效的学习。每一个步骤的实施都有充分的时间来保证,使每一个活动层层递进、环环相扣。教师应该根据幼儿的知识水平和发展水平不同,从不同的角度对幼儿提出要求,使幼儿每一次活动都在原有的水平上得到进一步发展,此外,教师还要善于利用各种有利条件,合理地指导幼儿绘画,激发幼儿的想象,鼓励他们大胆地表现,使他们在有趣的艺术活动中快乐成长。
(作者单位:苏暖华,广州市粮食局幼儿园;柳立子,广州市社会科学学院,广东广州,51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