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在职提升的校本实践

来源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waxj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信息素养已经成为现代公民的基本素质要求之一,而要完成对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就必须提升教师自身的信息能力水平。辽西地区的中小学校根据自身的学校特色和区域特色,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教师信息素养在职提升的校本实践。实践发现,转变思想观念的专题讲座、信息技术技能的专项培训、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观摩和信息技术专项课题的校本研究是行之有效的在职提升实践策略。
  关键词:计算机软件;模拟教学;项目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4-2117(2015)18-0090-03
  引言
  随着信息化的不断发展,以互联网和多媒体技术等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已成为人类能力的重要拓展工具,具备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信息素养)已成为伴随人们终身的基本能力和基本素质。世界各国在中小学校普遍开设了专门的信息技术课程,采用不同的形式对学生进行信息技术教育,他们实施信息技术教育的目的是一致的,即除了强调培养学生掌握获取信息的基本能力外,更注重使学生成为一个有信息素养的人。而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教师自身的信息素养的高低则直接关系到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成败。教育部在2000年颁发的《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指导意见》指出,信息技术培训既要使中小学教师建立科学的、基于信息技术的现代教育思想和观念,还要逐步提高现有在职教师的信息素养和应用信息的能力。辽宁省针对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的培训除了每年采用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远程培训(国培计划)和省级集中培训(省培)两种形式进行,更多的是各学校根据自己的特色文化和区域特色进行的校本培训实践探索,这种形式有效地提升了教师在学科教学活动中应用信息技术手段的积极性和有效性,并促进了广大一线教师的在职专业化发展。
  专题讲座:转变思想观念
  多年来,由于思想认识的偏差及学校条件的限制,在辽西地区中小学校中还存在着难以正常开展信息技术教学活动的现象,普遍存在着信息技术可有可无的思想,以及信息技术课就是单纯的计算机操作或给学生观看视频的错误认识。由此可见,教育改革发展观念先行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各学校都纷纷强调校本培训中的关键是要先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培养和强化一线教师的信息意识。因此,学校一方面通过聘请相关专家进行有针对性的专题讲座,并引导教师积极关注信息化教育的最新动态,如信息化教育与教育改革、教育技术与教育创新(“翻转课堂”“微课程”)、科技活动创新教育、问题解决能力的教育培养等;另一方面根据自身情况积极构建相应的管理与考核制度,建立健全了系列化的鼓励和奖励政策,如信息化教学绩效考核标准、教师信息化教学参赛奖励办法、职称评审中信息化教学加分细则等。通过上述方法,激励教师积极接收新的教学思想观念和教学技术手段,使他们更加自觉地投入到教育教学的创新活动中来。尤其是针对广大农村地区的一线教师,各地市采取了“送教下乡”“送课到家”“结对帮助”等形式,有针对性地开展了教育信息化和教学改革方面的推动工作。同时,在专题讲座时多采用案例教学与任务驱动相结合的方式来实施,即在各类讲授培训中注意结合一线教师的实际教学需求来设计学习任务,让他们通过完成任务来深化和巩固这些知识与技能。
  专项培训:提升应用技能
  在职教师信息素养的提升,需要建立在一定的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与灵活应用基础之上。因此,各学校纷纷基于自身的信息化教学环境和教学需求,对一线教师进行了专项的信息技术技能培训,常见的内容有如下几个方面:首先,进行网络信息检索与加工处理的专项培训。广大农村中小学教师获取信息的方式主要有互联网、电视、报纸杂志、各类培训等,而在这四种主要方式中教师对互联网更加偏爱,这也说明了在信息资源相对贫乏的农村,互联网是中小学教师获取信息的主渠道。该方面培训主要包括搜索引擎的使用、教育专业数据库的使用、网络教育视频资源的共享应用等,尤其是指导并教会教师使用“三通两平台”。其次,进行常用软件应用技能的专项培训。主要学习三大类常见应用软件的使用:一是文字编辑与演示类,主要是熟练掌握Word(或WPS文字)文字处理、Excel(或WPS表格)表格处理、PowerPoint(或WPS演示)课件演示制作等常见的基本软件;二是多媒体素材处理类,主要包括Photoshop、美图秀秀等图片处理工具,Flash动画工具,Audition、录音机等音频加工工具,格式工厂、会声会影等视频加工工具;三是社会活动交往类,主要是灵活应用QQ、微信、博客等社交软件,建立各种教学辅助人际交往群体。再次,进行信息化教学软件的研发专项培训。主要是学习一定的软件技术(如动画技术或视频技术),并将一定的教学知识点或单元有效组织系统呈现,形成各种有效的课件。同时,教师还要学习并掌握信息化教学设备的使用,如交互式电子白板的操作应用,触屏一体机、多媒体教学系统的使用等。如今,伴随着信息化教学环境在辽西地区已经得到普及,软硬件资源也日趋丰富,因此更为重要的是对教师进行深入的在职培训,以提高他的应用这种环境和资源的素质和能力。
  教学观摩:凝练教学要点
  现在很多教师依然存在着“整合就是在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用得越多就越先进,教学效果就会越好”的错误认识。教学效果的评判标准显然已经产生了“畸变”,“唯技术至上”的应用理念必然会导致信息技术的滥用。但实质上,影响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不是技术的运用而是教学策略的设计安排。因此,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根本目的是通过观摩来促进一线教师的教学实践创新,其核心是教学策略的应用提升。
  因此,在具体的校本教学实践中,各学校的教学观摩普遍侧重于以下几方面的内容:第一,注重观摩示范教师的优秀学科素养和深厚的教学功底。各学校的示范教师对教材的理解与把握往往都非常准确且有自己的独到之处,能够按照新课程理念和新课程三维目标去进行教学设计。同时,他们也具有非常优秀的教学技能,能在课堂中与学生形成良好的互动。第二,注意观察课程实施过程中示范教师对信息技术环境的设计、信息化教学资源的设计与应用、信息化教学方式选择和教学活动流程的灵活设计,尤其是要注重观察教师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是如何借助技术手段来推动学生的自主发展和主动发展,如何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能力。第三,注重观摩示范教师展示的良好教育技术运用能力和教学形式整合能力。各示范教师不但能熟练使用和操作相应的技术设备,更能灵活运用技术来创设新的教学内容或教学活动,同时他们在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时,也并未完全摒弃传统教学手段(如板书、实验等),而是做到了两者的有机结合。总之,各学校都是从教师应提高自身素质,为高素质人才培养服务的高度出发,鼓励一线教师积极、主动、自觉地执教观摩课及参与评议活动,力争达到观一课促各科、评一人促多人的目的,进而推动学校信息化教学水平的整体提升。   信息技术专项课题的校本研究:促进教研相长
  在教学过程中,影响教学效果的因素有很多,如教师的教学特点、教学环境与技术、学生的学习特点,等等。教师在呈献给学生新知识的同时,还要知道如何使自身的教学适应于学生的知识水平,如何激励学生的学习,如何管理学生的学习行为,以及如何评定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因此,教学活动能否顺利实施往往与教师自身对课程内容、信息化教学环境、教学过程机制的分析深度有着紧密的联系。
  辽西地区各学校开展的信息化教学校本研究领域有如下几个方面:第一,信息技术融入学科课程教学的有效性分析。多媒体计算机、互联网和移动通信技术等作为新型的教学媒体与学校具体学科课程加以整合时,能否成为教学目标和人才培养的自然工具手段,能否有效地提升课程的教学效果、效率、容量等,还需要一线教师结合自身的教学活动加以实践研究。信息技术不是万能的,但离开信息技术的教学又是万万不能的,需要通过有效性的分析研究来确立信息技术的最优化教学应用形式。第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过程中的教与学心理状况分析。一方面从实证研究的角度分析信息技术教学环境下教师的教学效能感、反思能力、心理资本特点,弄清教师的心理特征与高效率信息化教学行为之间的关系;另一方面分析数字化环境对中小学生学习动机、学习策略、学习情绪、学习适应性以及师生关系的影响状况,探索中小学生的数字化学习心理特征对其学习行为的影响作用。第三,校本课程的信息化建设分析。课程体系的校本化是信息技术教育应用“校本化”的核心。因此,辽西地区各学校在构建学校课程体系的过程中,从学校实际出发,从学校的现代化教学模式和学生培养目标出发,恰当地确定了信息技术课程及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且更为重要的是教师们将浓郁的区域特色有机地融合到了这个过程中,如北镇市的“满族文化之旅”、喀左县的“蒙古族饮食文化”、绥中市的“少数民族特色体育运动等”课程,使区域特色、民族文化、学科课程体系与信息技术教育应用有机结合,形成鲜明的特色。学校通过改进自身教学实践的行动研究和校本研训,使教师的信息素养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和深入的发展。
  结束语
  教师对信息技术环境能否适应,对信息技术工具的操作能否正确、熟练,影响着学校信息化教学发展,所以学校要对一线教师进行持续有效的在职培训。辽西地区各学校普遍采用了岗位学习与短期脱产学习相结合、校内普及与校外提高相结合的方式,同时也积极探索以学代训、以课代训、以研代训的方式对教师进行在职培训。一方面面对具体的教学问题做到边学边做,边研究边改进;另一方面也在教学实践中鼓励教师大胆探索,积极改革现有课堂教学结构,实现教学方式特别是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参考文献:
  [1]郝兆杰,肖琼玉,梁芳芳.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策略的混沌与重构[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5(2).
  [2]冯加渔.课程整合: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路径——基于潍坊市“小学课程整合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实验考察[J].当代教育科学,2012(6).
  [3]窦桂梅.新课改背景下课程整合的实践探索——清华大学附属小学“1 X课程”育人体系建构的案例研究[J].教育研究,2014(2).
  [4]赵成玲.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观摩教学中存在的问题[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8).
  [5]刘新平.基于课程整合的校本课程开发[J].中国教育学刊,2014(5).
  本文系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5年度课题“辽西地区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在职提升的行动研究”(编号:JG15CB131)的研究成果。
其他文献
摘要: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整合是现代化教学的发展方向。在初中数学的教学中,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如何整合是初中数学教学发展的重要问题。本文对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教学整合的模式和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信息技术初中数学整合实践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117(2014)12-0-01  1引言  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过于抽象,只存在于一个平面,通过信息技术的
苍南县龙港高级中学创办于1994年,建校之初无论是办学硬件还是人员配置都比较薄弱,然而仅仅用了十多年的时间,学校就被成功打造为浙江省二级重点中学、浙江省级文明单位、浙江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中国教育科研联合体常务理事校。本人现就我校近年来办学理念和实践探索撰写成文,谨作抛砖引玉之用。  打造和谐校园:践行“以人为本”理念,促进全面和谐发展  我校虽创建时间短,但我深深意识到:学校要实现跨越持续发
摘要:随着计算机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大,在计算机学科中逐步产生了一些跨学科的专业,嵌入式、通信、物联网、虚拟现实,等等。学科的交叉给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难题,尤其对于民办高校,如何使这些学科的教学既符合学校要求,又能为社会输出高质量的应用型人才成为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关键字:民办高校交叉学科应用型人才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2117(2014)12-00-02  1
编者按:随着我国教育信息化跨越式的发展,人们开始放眼域外,寻找一些经验与启发。不少置身于信息技术教育的一线教育工作者,得到了走出国门的机会。本栏目将和读者一同分享他们在异国他乡考察教育信息化发展时的见闻与体会,观不同文化下教育之异同。  栏目投稿邮箱:tougao6@chinaitedu.cn。希望曾经有所经历的您,能与我们一道为更多的读者呈上异域之风。  作者手记:2012年3月27日至4月9日
● 教学内容    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实际上就是欧姆定律,它是电学中的基本定律,也是本章《欧姆定律》的重点。要求学生通过探究活动得出,从而更进一步体验科学探究的方法。这一节综合性较强,从知识上讲,要用到电路、电流、电压和电阻的概念;从技能上讲,要用到电流表、电压表和滑动变阻器等。学生要通过自己的实验得出欧姆定律,最关键的是实验方法。学生对实验方法的掌握既是重点也是难点,这个实验在设计、数据的记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优化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途径。我们要关注整合,更要关注整合的有效性,这样,我们的语文课堂才能呈现“天光云影共徘徊”之景。以两份信息技术整合教学设计来小议此题。  ● 老教材也要“把好脉”  在以信息技术为背景的语文教学中,好的整合课首先是一堂“语文”课。如果丢失了“语文”味儿,那整合也就失去了意义。本课属于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中的议论文写作训练单元,知识与技能目标应该是“理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多媒体网络以它图文并茂、动静皆宜的表现形式,以内容无限、跨越时空的非凡表现大大增强了学生对抽象事物与过程的理解与感受,从而使我们的语文课堂熠熠生辉在学习《水乡歌》一文时,笔者利用多媒体网络进行了大胆的尝试,从中收到的效果是十分显著的。    网络,使语文课堂教学向课外无限延伸    在网络课堂上,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均被打破,学生可以在课前、课后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深一步
设计理念    《化石吟》这首诗歌是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本单元的几篇文章都与科学密切相关,内容丰富多彩,重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而《化石吟》作为第一篇课文,应是引导学生走进科学宫殿的前奏,所以要充分调动学生探究科学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热爱科学的热情。  根据新课标对初中学生阅读教学的要求,结合初一年级学生的特点,立足于现有的远程教育技术条件,在教学设计上,一是综合运用多
摘 要:作为初中课程学习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学好初中数学对于学生未来的学习和生活都是非常重要的。作为初中数学教学的主阵地,教学改革始终是在课堂开展的。随着社会经济、科技的发展,信息技术被广泛应用于课堂教学中,成为了课堂改革的新方向,以往那种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数学教学方式并不适合当前的初中数学教学新形势。在这样的背景下,数学教师的教学职能、授课方式、角色等都随之发生变化。因此,教师应该更加深入地研究信息
教学资源是教育信息化应用的重点建设内容,广东省教育行政部门建立“行政主导、专家引领、教研主持、教师参与、学校支撑、技术保障、机制激活”的教学资源模式,实现了跨区域优质教学资源共建共享,为广东全省教师提供海量和质优的教学资源服务,其强大的推动力如何?其效益与效能是否能达到最大化?带着这些问题,本刊记者采访了佛山市教育信息网络管理中心主任岑健林。  记者:近年来,“校-区(县)-市”都纷纷建立教学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