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感病毒交叉反应性记忆T细胞的研究进展

来源 :微生物学通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jin2003c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流感病毒是长期威胁人类健康最主要的病毒之一.灭活流感疫苗主要产生针对病毒血凝素的菌株特异性抗体,当新出现的流感病毒株与疫苗株不匹配时,疫苗的有效性将会大大降低.由于季节性流感病毒的抗原漂移和突变的持续出现,人们迫切地需要找到更广泛的保护方式.在以往的研究中,人们逐渐意识到细胞免疫的重要性,尤其是预先存在的记忆T细胞能靶向识别流感病毒内部保守蛋白,可与多种亚型的流感病毒发生交叉反应,并对随后同种亚型或不同亚型的流感病毒感染提供一定的保护作用.本文通过对流感病毒交叉反应性记忆T细胞的研究进展及交叉反应性记忆T细胞在流感预防中的一些指导应用进行综述,以期为流感的预防和疫苗的研发提供新的参考.
其他文献
[背景]深海热液环境中存在大量H2S及含硫化合物,许多微生物与大型生物形成了紧密的共生体系,例如硫氧化细菌,它们利用其独特的代谢体系协助宿主更好地适应极端环境,但目前尚未对热液底栖生物共附生的硫氧化细菌进行培养鉴定和功能分析.[目的]了解深海热液生物共附生硫氧化细菌的种群特征和功能特征,筛选出深海热液生物共附生微生物中的硫氧化细菌,分析其多样性及硫氧化功能,探讨这类细菌与宿主生物的共生关系.[方法]采用3种含硫培养基(M1、SPG、SOB)对热液区生物组织样品中的硫氧化细菌进行富集培养和分离纯化;利用16
[目的]本文旨在研究猪脾转移因子(TF)对新城疫(ND)病毒弱毒疫苗La Sota株的免疫增强作用及机理,为兽医临床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4种不同剂量La Sota疫苗株分别单独、与TF联合免疫SPF鸡,14d后以ND病毒(NDV)参考强毒F48E9株(104.7 ELD50)进行攻毒,采用蛋白质芯片技术测定鸡外周血IL-6、IL-10、IL-16和IL-21浓度,并以血凝抑制(HI)试验和荧光定量RT-PCR方法分别检测鸡ND HI抗体效价和F48E9株的病毒血症水平.[结果]攻毒保护试验表明,单
[目的]探究广东本地及移民学龄儿童的饮食结构及肠道菌群分布的差异.[方法]以广东深圳为采样点,随机抽样选取48名广东本地儿童和34名移民儿童,进行膳食问卷调查和晨便采集.采用Mann-Whitney U test分析本地及移民儿童饮食因子摄入频率的差异,并使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儿童的肠道菌群进行测序分析.[结果]82例儿童的膳食模式大多以米饭为主食,搭配蔬菜、优质肉类以及水果.但本地儿童在复合碳水化合物、蔬菜、海产品方面有更高的摄入量(P<0.05),而移民儿童在水果、低脂牛奶、
[背景]蜜环菌属(Armillaria)是一类营腐生或寄生生活的药食两用型真菌,研究其功能基因表达具有重要意义.[目的]筛选并获得蜜环菌(Armillaria mellea)最稳定的内参基因.[方法]以蜜环菌(A.mellea) 541为研究对象,以马铃薯琼脂糖培养基培养的菌丝和菌索为对照组,以添加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nicotinamide adenine dinucleotide phosphate,NADPH)氧化酶抑制剂氯化二亚苯基碘鎓(diphenyleneiodonium chlo
[背景]植物促生菌剂产品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人们对促生菌在基质栽培条件下对作物根系微生物群落影响的了解有限.[目的]明确在基质栽培条件下促生菌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p.) JP2-3和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 Z54对番茄生长和根系细菌群落的影响.[方法]通过蘸根和灌根处理,分别将2株促生菌接种到基质栽培的番茄上.通过对番茄苗期各生长指标调查,明确促生菌对番茄生长的影响.利用16S rRNA基因扩增子测序技术,分析接种促生菌对番茄根系细菌群落组成和结构的
[背景]耐药基因可通过水平转移在环境、动物和人体间发生转移,而远距离传播则主要通过候鸟的迁徙.耐药基因可通过水平转移和候鸟迁徙跨地区传播至禽畜和人类,引起公共卫生问题.[目的]分离广州南沙湿地公园候鸟粪便中肠杆菌科细菌,并鉴定菌种类别,研究其对常见抗生素的耐药性及携带的主要超广谱β-内酰胺酶(extended-spectrum beta-lactamase,ESBL)耐药基因,评估广州南沙湿地公园候鸟储存、携带耐药菌和耐药基因的风险.[方法]2019年1月-12月,采集广州南沙湿地公园候鸟粪便样本393份
[背景]大型真菌子实体发育特别是从菌丝体到原基转变的分子机制,目前仍不清楚.现有的研究大多集中在有限的真菌种类或环境因素上,但对在发育中起关键作用的基因提供的信息有限.[目的]研究大型真菌原基形成的分子机制.[方法]对11个物种及4个环境因子相关的转录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上调基因数量从白灵菇(Pleurotus tuoliensis)的325个到梅里克氏菌(Rickenella mellea)的2854个,下调基因数量从白灵菇的379个到圆环蜜环菌(Armillaria ostoyae)
[背景]目前,由皮肤浅部真菌引起的皮肤病逐年增加,已经成为影响人类健康的重大问题之一.[目的]探究白鲜碱(dictamnine,DIC)单体对须癣毛癣菌的抑菌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对须癣毛癣菌及白鲜碱作用后的须癣毛癣菌进行转录组测序,对测序序列进行处理和生物信息学分析,以及测序质量评价和序列注释.通过与对照组比较,鉴别出差异表达基因,然后进行GO功能显著性分析和KEGG代谢途径分析等.[结果]白鲜碱对须癣毛癣菌的MIC值为50 μg/mL.DIC高剂量组与对照组比较,共360个差异基因
厌氧氨氧化细菌具有的厌氧氨氧化反应是在厌氧条件下将氨氮和亚硝氮或一氧化氮转化为硝氮、生成氮气的过程,因其能够高效低能地处理低碳氮比废水而广受关注.目前,厌氧氨氧化细菌仍未实现纯培养,借助宏组学手段研究厌氧氨氧化细菌及其群落内细菌之间的互作关系是近年来的研究趋势.本文介绍了厌氧氨氧化细菌的种类和特性,综述了厌氧氨氧化细菌的代谢多样性及其群落内细菌间的物质协同利用和信息交流方式,这对厌氧氨氧化群落的稳定具有重要影响,最后对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的问题做了总结和展望,以期为后续深入研究细菌间的互作关系提供参考,进而
人类生殖道有多种微生物定殖,它们构成生殖道正常微生物菌群.乳酸杆菌是健康人群生殖道中最主要的微生物,具有维持生殖道生态平衡和防止病原体入侵的功能.微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会导致各种感染,如细菌性阴道病、性传播感染、不良妊娠结局、不孕不育和肿瘤等.对生殖道炎症的治疗除常规的抗菌治疗外,益生菌在恢复菌群结构和维系生殖健康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就生殖道微生态与男女生殖健康相关性的最新进展进行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