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果有太多无效的GDP。再高的6DP也不能证明社会的财富在增加,经济在发展。
GDP究竟是什么?我们先来看它的定义——主要反映一定时期内,社会经济活动所创造的财富增加值总量,
举个例子,假定有电视机厂以500元的出厂价将产品卖给经销商,经销商经过选购、储运、展示等环节后,再以600元的零售价卖给了客户,此时,电视机增值了100元,而这个增加的100元就是GDP,若这种交换越多,GDP的数值越大,则表明社会的有限资源得到了更加合理的分配与利用,社会的财富就增加得越多,但问题是,既然我们的GDP概念源于交换产生财富这个原理,那么在追求GDP时,也必须符合这个原理的基本条件:一是交换必须自愿,二是交换必须不妨碍第三人,三是交换必须在两个清晰的产权主体之间真正发生,否则,就会产生一些无效的GDP。
到底什么样的GDP才是无效的呢?我们先来看“强制交易的GDP”,比如,政府要在老城区拆迁建新房,居民们势必提出补偿要求,按照同等地段的价格。应当每平方米至少补偿5000元,但政府因为财力有限或其他原因,只同意按每平方米3000元收购。最终胳膊拧不过大腿,居民在一片牢骚中搬了出去,政府再以每平方米5000元的价格将土地卖给开发商,开发商经过设计、施工等若干环节建成新房子,再以每平方米7000元的价格卖给业主,此时,通常的GDP是按照实际发生的价格计算的,即每平方米的GDP应当是(5000-3000) (7000-5000),总计为4000元:可是,如果政府不强制交易,而以市场价收购,那么每平方米的GDP应当是(5000-5000) (7000-5000),总计为2000元,那就远没有我们现在计算的多,
再看“妨碍他人的GDP”,假定,某钢厂以牺牲周边环境为代价生产出来的钢材非常便宜,每吨所花成本只需1500元,再以2000元卖给私人建房者,此时,双方是自愿交换,按照正常计算方法应当是每吨钢材产生500元的GDP,可是,钢渣废水造成大规模的环境污染,周边的良田颗粒无收,国家为了治理这糟糕的环境,需要按照每吨钢500元的人工投入,那么这家钢厂增加的社会财富为零,因为钢厂所赚的500元正好被政府用来治理环境,但按照现行的GDP公式,却是两个500元相加,莫名其妙地产生了1000元的GDP,如果国家不治理呢?那么GDP是增加了500元,但广大农民是不会答应的,因为他们的农田本来也会产生GDP,可是因为有了钢厂的GDP,使他们减少了GDP,或者干脆说,钢厂所获得的财富实际上是转移了农民的财富。
现在各地都在搞工业园区,许多厂房建成以后还未投产就被闲置起来,这些厂房与围墙的投资虽然也使当地产生了GDP,但究其本质,却是一种徒有其表的无效GDP,还有,比如某地遭受特大洪水,老百姓痛心疾首,次年,他们硬着头皮或用积蓄或举债搞灾后重建,使得这一年的GDP是往年的130%,但老百姓反倒感觉自己的生活质量比原来差了一大截,原因很简单,洪水把多年来的劳动成果毁于一旦,而劳动成果就是往年GDP的积累,这些GDP因为洪水而瞬间消失,
所以,如果有太多无效的GDP、再商的GDP也不能证明社会的财富在增加,经济在发展,真正的GDP应该是有效积累的,只有减去无效的GDP和消失的GDP,才能反映一个地方的富足程度与发展速度。
GDP究竟是什么?我们先来看它的定义——主要反映一定时期内,社会经济活动所创造的财富增加值总量,
举个例子,假定有电视机厂以500元的出厂价将产品卖给经销商,经销商经过选购、储运、展示等环节后,再以600元的零售价卖给了客户,此时,电视机增值了100元,而这个增加的100元就是GDP,若这种交换越多,GDP的数值越大,则表明社会的有限资源得到了更加合理的分配与利用,社会的财富就增加得越多,但问题是,既然我们的GDP概念源于交换产生财富这个原理,那么在追求GDP时,也必须符合这个原理的基本条件:一是交换必须自愿,二是交换必须不妨碍第三人,三是交换必须在两个清晰的产权主体之间真正发生,否则,就会产生一些无效的GDP。
到底什么样的GDP才是无效的呢?我们先来看“强制交易的GDP”,比如,政府要在老城区拆迁建新房,居民们势必提出补偿要求,按照同等地段的价格。应当每平方米至少补偿5000元,但政府因为财力有限或其他原因,只同意按每平方米3000元收购。最终胳膊拧不过大腿,居民在一片牢骚中搬了出去,政府再以每平方米5000元的价格将土地卖给开发商,开发商经过设计、施工等若干环节建成新房子,再以每平方米7000元的价格卖给业主,此时,通常的GDP是按照实际发生的价格计算的,即每平方米的GDP应当是(5000-3000) (7000-5000),总计为4000元:可是,如果政府不强制交易,而以市场价收购,那么每平方米的GDP应当是(5000-5000) (7000-5000),总计为2000元,那就远没有我们现在计算的多,
再看“妨碍他人的GDP”,假定,某钢厂以牺牲周边环境为代价生产出来的钢材非常便宜,每吨所花成本只需1500元,再以2000元卖给私人建房者,此时,双方是自愿交换,按照正常计算方法应当是每吨钢材产生500元的GDP,可是,钢渣废水造成大规模的环境污染,周边的良田颗粒无收,国家为了治理这糟糕的环境,需要按照每吨钢500元的人工投入,那么这家钢厂增加的社会财富为零,因为钢厂所赚的500元正好被政府用来治理环境,但按照现行的GDP公式,却是两个500元相加,莫名其妙地产生了1000元的GDP,如果国家不治理呢?那么GDP是增加了500元,但广大农民是不会答应的,因为他们的农田本来也会产生GDP,可是因为有了钢厂的GDP,使他们减少了GDP,或者干脆说,钢厂所获得的财富实际上是转移了农民的财富。
现在各地都在搞工业园区,许多厂房建成以后还未投产就被闲置起来,这些厂房与围墙的投资虽然也使当地产生了GDP,但究其本质,却是一种徒有其表的无效GDP,还有,比如某地遭受特大洪水,老百姓痛心疾首,次年,他们硬着头皮或用积蓄或举债搞灾后重建,使得这一年的GDP是往年的130%,但老百姓反倒感觉自己的生活质量比原来差了一大截,原因很简单,洪水把多年来的劳动成果毁于一旦,而劳动成果就是往年GDP的积累,这些GDP因为洪水而瞬间消失,
所以,如果有太多无效的GDP、再商的GDP也不能证明社会的财富在增加,经济在发展,真正的GDP应该是有效积累的,只有减去无效的GDP和消失的GDP,才能反映一个地方的富足程度与发展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