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DP都是有效的吗

来源 :数学教学通讯(高考数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8886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果有太多无效的GDP。再高的6DP也不能证明社会的财富在增加,经济在发展。
  
  GDP究竟是什么?我们先来看它的定义——主要反映一定时期内,社会经济活动所创造的财富增加值总量,
  举个例子,假定有电视机厂以500元的出厂价将产品卖给经销商,经销商经过选购、储运、展示等环节后,再以600元的零售价卖给了客户,此时,电视机增值了100元,而这个增加的100元就是GDP,若这种交换越多,GDP的数值越大,则表明社会的有限资源得到了更加合理的分配与利用,社会的财富就增加得越多,但问题是,既然我们的GDP概念源于交换产生财富这个原理,那么在追求GDP时,也必须符合这个原理的基本条件:一是交换必须自愿,二是交换必须不妨碍第三人,三是交换必须在两个清晰的产权主体之间真正发生,否则,就会产生一些无效的GDP。
  到底什么样的GDP才是无效的呢?我们先来看“强制交易的GDP”,比如,政府要在老城区拆迁建新房,居民们势必提出补偿要求,按照同等地段的价格。应当每平方米至少补偿5000元,但政府因为财力有限或其他原因,只同意按每平方米3000元收购。最终胳膊拧不过大腿,居民在一片牢骚中搬了出去,政府再以每平方米5000元的价格将土地卖给开发商,开发商经过设计、施工等若干环节建成新房子,再以每平方米7000元的价格卖给业主,此时,通常的GDP是按照实际发生的价格计算的,即每平方米的GDP应当是(5000-3000) (7000-5000),总计为4000元:可是,如果政府不强制交易,而以市场价收购,那么每平方米的GDP应当是(5000-5000) (7000-5000),总计为2000元,那就远没有我们现在计算的多,
  再看“妨碍他人的GDP”,假定,某钢厂以牺牲周边环境为代价生产出来的钢材非常便宜,每吨所花成本只需1500元,再以2000元卖给私人建房者,此时,双方是自愿交换,按照正常计算方法应当是每吨钢材产生500元的GDP,可是,钢渣废水造成大规模的环境污染,周边的良田颗粒无收,国家为了治理这糟糕的环境,需要按照每吨钢500元的人工投入,那么这家钢厂增加的社会财富为零,因为钢厂所赚的500元正好被政府用来治理环境,但按照现行的GDP公式,却是两个500元相加,莫名其妙地产生了1000元的GDP,如果国家不治理呢?那么GDP是增加了500元,但广大农民是不会答应的,因为他们的农田本来也会产生GDP,可是因为有了钢厂的GDP,使他们减少了GDP,或者干脆说,钢厂所获得的财富实际上是转移了农民的财富。
  现在各地都在搞工业园区,许多厂房建成以后还未投产就被闲置起来,这些厂房与围墙的投资虽然也使当地产生了GDP,但究其本质,却是一种徒有其表的无效GDP,还有,比如某地遭受特大洪水,老百姓痛心疾首,次年,他们硬着头皮或用积蓄或举债搞灾后重建,使得这一年的GDP是往年的130%,但老百姓反倒感觉自己的生活质量比原来差了一大截,原因很简单,洪水把多年来的劳动成果毁于一旦,而劳动成果就是往年GDP的积累,这些GDP因为洪水而瞬间消失,
  所以,如果有太多无效的GDP、再商的GDP也不能证明社会的财富在增加,经济在发展,真正的GDP应该是有效积累的,只有减去无效的GDP和消失的GDP,才能反映一个地方的富足程度与发展速度。
其他文献
[摘 要] 勾股定理在初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从知识与技能角度来看,它是解决很多数学问题的工具、定理,是关键,是核心;从文化传承角度来看,它是古今中外数学研究者的智慧结晶.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充分挖掘这种价值与内涵,让文化与智慧传承,让数学有味.  [关键词] 勾股定理;传承;数学;智慧  在“勾股定理”(第2课时)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要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勾股定理的理解,并引
[摘 要] 在初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达到授之以渔的效果,还要启发学生学会自己想到多种方法解決需要解决的问题,并让这些方法运用到学习、生活、发展上去.  [关键词] 数学教学;引导探究;变式  “引导探究”“变式训练”是数学教学中的常用语,但是谁引导?怎么引导?谁探究?怎么探究?如何变式?变式到什么程度?变式的标准是什么?怎样训练……这些问题值得我们一线教师深入实践与研究. 笔者通过一次“
利用导数解决实际生活中的一些问题,进一步加深对导数本质的理解,逐步提高分析问题、探索问题以及解决实际应用问题等各种综合能力.  此类试题主要是利用函数、不等式与导数相结合设计实际应用问题,一般是从给定的数量关系中选取一个恰当的变量,建立函数模型,然后根据目标函数的结构特征(非常规函数),确定运用导数最值理论去解决问题. 对阅读理解、信息归纳等数学思想方法的运用要求较高,这也是新高考中的一个热点.
[摘 要] 基于学生视角对核心素养的内涵与外延建立理解,是初中数学核心素养理解的重要途径. 从学生视角关注核心素养,是判断核心素养是否能有效培育的重要维度.  [关键词] 初中数学;核心素养;内涵外延;学生视角  核心素养强调培养学生适应社会发展和终身发展所必需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 从初中数学学科的角度来看,核心素养又可以基于课程改革的十个核心概念来理解,而著名数学教育家、课标修订小组组长史宁中
[摘 要] 教学中,面对学生犯的错,假如仅告知正确答案,学生往往不能认识和理解错误,甚至会因为害怕犯错而进行掩盖. 因此,教师应转变观念,认识到错误也是一种可以利用的教学资源,让学生正确面对错误,并在错误中成长.  [关键词] 初中数学;错误资源;有效利用  转变教学观念,正确地认识和   看待错误  学习的过程其实也是一个不断试错的过程,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提出的试错理论认为所谓的学习过程就是动物
[摘 要] 在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人们的生活、生产节奏都变得更快、更广,而效率就成了生活的一个主流话题,教育教学亦是如此. 面对教育教学现状,面对发生巨大变迁的社会大背景,我们有必要改变我们当下的教育教学方式,让我们的数学课堂变得更具生命力,让学生在课堂的学习中更高效、更快乐,达成减负高效的快乐学习.  [关键词] 改变;主体;氛围;探究;能力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掀起了一场
[摘 要] 为了后续学习“式”的运算更加高效,在整式加减起始课教学时需要给出一些与整式相关的新概念,所以怎样让学生准确理解这些概念,并通过适量的练习深刻理解这些概念,值得教师在备课时认真构思.  [关键词] 整式;单项式;多项式;教学立意;符号意识;必要讲授  笔者最近有机会执教“整式(第1课时)”的教学研究课,对该课时的教学有了较长时间的思考,本文梳理该课的教学流程,并跟进教学立意的解读,提供研
[摘 要] 数学素养是学生学习能力、品质的集中体现,初中数学新课程改革中就注重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让学生能站在数学的角度来分析问题,做到思维严谨、逻辑清晰以及准确表达.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从而提升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 本文主要论述在教学过程中提升初中生数学核心素养的策略.  [关键词] 初中数学;核心素养;教学过程;培养  在初中数学课程改
[摘 要] 教学“平方差公式”时,应高度重视方案设计,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公式,并掌握公式. 同时,应在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本文从活动设计、探究过程、公式符号和思想渗透四个层面思考其教学.  [关键词] 乘法公式;活动;模型;思想;符号  乘法公式是在多项式乘法基础上,由一般到特殊总结出的公式,其作为苏科版七年级下册的重要内容,教学中需要学生不仅掌握公式的具体内容,还要掌握公
[摘 要] 图形面积的最大值是“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一个难点,在常态的教学过程中,如何通过问题和问题链来引领学生的思维生长,如何通过课堂的变式来促进学生能力的提升是教师需要重点研究的关键点. 笔者结合文章谈谈如何通过问题和变式达成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问题;变式;思维;图形面积的最大值;教学策略  在深入践行核心素养落地生根的过程中,我们要不断挖掘数学的学科价值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