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行我秀

来源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war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为何要做片段练习
  1.片段练习是课堂的有效延伸
  片段练习可以和课本内容紧密结合。语文教材是学生习作的典范,有很多的写法值得学习并迁移到自己的习作中。
  2.片段练习是生活的积累
  罗丹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学生能否从生活中挖掘素材并适当选材,成了作文教学的一道难关,跨越了这道难关,作文教学就完成了一半。
  3.片段练习深受大家喜爱
  片段练习在具体教育实践中,以化整为零的方式去尝试,去各个突破学生的写作难点并且使之成为训练体系,学生将受益匪浅且不会有畏难情绪。
  二、片段练习的内容和形式
  片段练习的范围很广,内容也可以很丰富。内容不求广,要求不高,只希望“积跬步致千里,积小流成江海”。
  片段练习具体有以下几种形式:
  1.和课内教材紧密结合的几种形式
  (1)仿写。学生习作只有通过模仿才会有创造。
  句式仿写。对教材上的一些语言范例,教师可引导学生在熟读、理解、领悟的基础上,写出与范例相近的结构形式或修辞手法的语言片段。如《雾凇》的第二自然段,学生可以学着描写雾、雨等。
  段落仿写。教材中有些细节描写或片段的写得很有特色,可引导学生在深入学习的基础上提出仿写的要求。如六年级上册《我们爱你啊,中国》中关于物产丰富、多样民族等内容,可以指导学生依葫芦画瓢。值得注意的是,仿写不是照抄,要同中求异,从相同点悟出不同点,如还可以紧扣美丽的风景、闻名世界的物质文化遗产等方面来写。
  篇章仿写。学生可以学习作者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方法。如《我给江主席献花》就是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来写的,我们可以指导学生分析文章的结构,在平时的循环日记中体现出来。
  (2)续写。有些课文故事性强,结尾意犹未尽,耐人寻味。可以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和生活实际,展开合理想象、延伸课文内容,进行续写。如学习小说《爱之链》之后可以让学生写“乔依醒来以后……”
  续写不仅仅是对文章结尾进行续写。如果原文以叙事为主,就可以依照原来的叙述角度,围绕中心事件来续写新的情节。
  (3)扩写。词语扩写。在阅读教学中,往往是理解了一些关键词句,理解整篇课文就能水到渠成。如《说勤奋》中童第周不甘落后,一定要争气。理解了 “争气”,也就理解了文章的思想内容。在学习这些课文之后,我让学生写了以《争气》为题的片段,通过写生活中的同类事件再一次加深对这些词语的理解,加深对所学课文的理解和巩固。
  句子扩写。结合文章的内容或者结合周围的生活实际,由教师或学生确定中心句,进行片段练习。
  (4)改写。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用现代语言把古诗文改写成记叙文。或从景物方面加以描绘,或从人物动作、神态方面展开想象,具体描写,或者充分抒发诗人的思想感情。如学习《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时,可以指导学生把诗人欣喜若狂的神态用具体的文字充分表达出来。这些方法,不仅拓展了语言文字训练的面,而且极大地激发了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潜在的创造力。
  改写时还可以根据要求,对原有几个片段进行人称的改变,使学生走进人物内心;还可以改写文章的结构,使得学生对问题结构有更深的认识。
  2.课外拓展的几种形式
  (1)每日记事。每天观察身边的人和事,选择有感受的记录下来。可以是人物肖像描写,也可以是一段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的细节描写,还可以是对某件事情的看法。让学生记录“眼所见、耳所闻、心所想”,自由发挥,这是对与课本结合的片段练习效果的检验方法之一。
  (2)课外读物的模拟。第一步,借助于每周的读书会,选择学生喜欢的书籍,从中汲取优美的片段,由教师或学生朗读给全班听。第二步,对例文的主要内容、中心及结构方式、语言表达等方面展开议论,借以体会作者思路、把握文章重点。这样不仅能促进思考、加深理解、增强记忆,而且有利于培养和锻炼学生的说话能力。第三步,让学生将例文笔述或改写、创新。它能再现听读的内容,强化思维和想象,同时对学生不规范的语言起着积极的纠正作用。因此,它是训练学生遣词造句和快速提高作文能力的有效方式。第四步,在听记以后有重点地安排仿写练习,启发学生借鉴例文独立思考,大胆想象,而后交由教师批阅。仿写中,学生对例文的优美语言和写作技巧进行自觉和不自觉的替换和类推,便可形成自身的知识、语言储备,其独立、快速作文的能力能得到长足的发展。
  片段练习不仅仅是中年级要做的事情,它是螺旋上升的一个过程,愿我的学生们借此阶梯,都能爱习作、会习作,收获习作的硕果,秀出自己的风采。
其他文献
《给老师的一封信》是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六年级下册习作7的教学内容。批改这次习作,我深深体会到学生对母校、老师的深深不舍。作文中精彩句段很多,一部分同学对排比、比喻、对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也很成熟,文章感情的表达非常充沛。  教学片段一:一个标点,几多离愁  课件出示:  回忆经历过的六年,一点一点,驻进我的世界,每个角落……你猜,当我孤单的时候我会想起谁?当然是您!——思羽  师:这句话,看起来很普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学习语文也是如此。预习在学习知识的整个过程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是学生自己探索,自己思考的过程,也是自主学习的过程。学生只有具备了较强的自学能力,才能不断获取新的知识,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要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就要重视“预习”这项工作。  笔者任教二年级语文,分析小学二年级学生的学习状况,发现二年级学生各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与刚入学时相比是一个质的飞跃,学习的能力有了很
每所学校都有独特的个性与历史,有独特的文化积淀和氛围。学校应积极关注自身特有的个性文化特征,建立学校的文化机制,传承文化的内涵,张扬文化的活力,丰富发展的内涵,滋养学子的成长,为每一个孩子的快乐童年奠定基础。  一、文化引领——建构内涵发展的价值引领  1.理念文化是基石  学校理念文化建设是一所学校主动发展的灵魂和本质所在。学校理念文化是学校在主动发展过程中对自身发展提出的期望、追求与目标,它对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越来越多的老师将多媒体等多种教学手段运用于课堂,使课堂教学锦上添花。然而,我们也经常见到这样的情况:许多老师认为不用课件便是落伍,不用课件就无法将学生引入情境。因此许多时候,我们老师会为用课件而用课件。不知从何时起,老师们的板书少了,甚至不再板书了。  我认为,我们的教学有时更需要追求一种简单,追求一种朴实,从而优化课堂教学,提炼教学艺术,给予学生学习的快乐。在课堂上,板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此标准提出了语文教学应是“语”字当头,培养学生基本的语文素养,使语文课具有“语文性”,上出“语文味”,而小学语文更
小学生缺乏抽象、概括的逻辑思维,因此,在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时候,我们往往会借助于具有“复合体”效能的英语语篇,语篇教学之重要性可见一斑。然而,在实际的语篇教学中,教师往往过分注重挖掘出语篇教学中的零碎片段,如单词、重点句型、关键句子,对语篇进行拆分教学,而忽略了语篇的整体教学,尤其是语篇对于学生英语思维能力培养的特殊教学功能。在实际的语篇教学中,笔者尝试从“问”与“答”的交互生辉入手,从问
教育大师魏书生说过:“行动养成习惯,习惯形成品质,品质决定命运。”而举目农村低年级的课堂教学,不难发现学生摆放的学习用具是横七竖八;做作业时,写字的姿势是东倒西歪;发言时,举手时是左右随来;朗读时,拿书的方法是无奇不有……作为担负“万丈高楼平地起”的铺路人,我们应该怎样把握好这一关键时期?下面我根据自己在教学中的体会谈谈对此的一些粗浅看法。  一、在课堂教学中时刻渗透遵守纪律的观念  众所周知,农
陈老师新接手六(4)班时,看着学生个个乖乖模样甚是高兴,布置了几项工作,学生积极性颇高,干起来也顺畅,于是乎在班级对学生大加褒奖一番,学生不禁喜笑颜开。但高涨的情绪并没有解决学生作业中频频出错的问题,且是一些一看就会、一做就错的问题——粗心?!大意?!马虎?!如何根除这个通病?看起来不是说几句教育鼓励的话就能解决问题的。思虑再三,决定召开一次改掉不良学习习惯“名医会诊”的主题会,针对症结,以点带面
情感既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又是语文教学目标赖以实现的重要手段。“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刘勰的话精当地阐明了创作和阅读的过程与原理,其中心是一个“情”字。为发掘文中蕴含的情,必须从“披文”出发,剖析语言文字。而阅读是一个双向活动,在把握了作者的情感脉络后,还必须进一步体会作者为情造文的匠心独运,真正达到“语言文字训练” 的目的要求。  一、通过诱发想象,深化情境  伟大的文学家高
在新课标的精神指导下,教师们都在积极不断地改进教学方式和教学行为。小学英语教学也在“听、说、读、演、唱、做、玩”的课堂教学模式下,体现着新课标对知识、情感价值态度、能力的三维要求。而合作教学以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和全员互动三种形式体现了《英语课程标准》倡导的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而且不断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因而成为新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然而在小学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