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的犯罪存留养亲

来源 :法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清代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中运用犯罪存留养亲制度最有成效。清统治者继承了明律的规定,在处理具体案件的过程中形成了一系列的例文和成案,逐渐放宽了对留养条件的限制,形成了从声请留养到枷责发落的一整套严格的程序,使此制得以有效而广泛地推行开来。
其他文献
按照我国最高立法机关的立法规划,侵权行为法将在我国民法典中独立成编,成为民法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这一法律制定工作已经启动,除有关学术研究机构提出了立法建议稿以外,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法律工作委员会有关侵权行为法的立法草案也已经出台。但是,对于这样一个涉及广大人民的利益保护的重要法律,从其应该采取的名称[1]到基本结构和内容,都存有很大的争议。为促进侵权行为法立法以及相关基础理论的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所课题组于2006年10月31日在北京召开了“侵权行为法立法学术报告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
迄今为止刑法经历了三种历史形态,即农业社会的具体刑法或实质刑法,工业社会的抽象刑法或形式刑法,知识社会的以目的为主的综合刑法。近代刑法并不是一种独立的历史形态,它是对工业社会抽象刑法的修正。由于知识社会以综合性、目的性为基本特征,相应地,知识社会的刑法也显现为一种以目的为主的综合刑法。以目的为主意味着刑法理念的深刻变化,突出表现为正义的目的化与效率的目的化。综合刑法主要体现为刑法内部不同理念、制度的综合和刑法外部刑法与其他法律、制度的综合。
1997年党的十五大把依法治国确立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1999年“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载入中国宪法。此举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十年来,依法治国从理论创新到实践发展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7月14日,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组织召开了“纪念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实施十周年理论研讨会”。
目前,在我国占据主导地位的刑事法治理念仍为传统的、表现为国权主义刑法观的理念。它主张“国家至上”,人民只是为了实现“富强国家”目的的手段。刑法因而以扩张各项国家权力来维系国家利益的最大化,并以此作为刑法的终极目标。
目前,我国国际法学正处于充满挑战的历史时期。一方面,中国在加入WTO以后,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与国内改革开放的稳步推进,原有经济体制与法律制度处于不断变革之中,各种国际条约与国际组织正在越来越多地扩展到中国内部,许多在过去看来纯属国内法上的问题也都不同程度地受到国际法的影响。另一方面,2001年9月11日发生的国际恐怖袭击事件,2002年7月国际刑事法院的成立,2003年3月爆发的伊拉克战争等一系列事件,均对传统国际法理论和国际关系秩序提出了重大挑战。中国作为正在和平崛起的大国,也应对国际社会的和平、
我国现行行政复议制度对于保障公民合法权益、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政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在实践中也暴露出诸多缺陷,例如行政复议机构缺乏独立性、复议程序缺乏公正性、行政复议范围过于狭窄、行政复议管辖体制不畅等。为应对我国加入WTO后的新形势、探索我国行政复议制度的改革之道,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所行政复议制度司法化研究课题组、《法学研究》编辑部和《经济观察报》2003年9月在北京联合召开了“加入WTO的中国行政复议制度:挑战、机遇与改革研讨会”,理论与实务界七十多位专家参加了研讨。以下是研讨会部分论文的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