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教育中的公民教育的现状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kartis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公民怎样才能既适应社会发展要求,又能满足自我需求,既能得到社会公认,又能实现自身价值?关键看是否有正确的公民意识。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公民意识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着公民自身的发展方向、社会价值的实现程度。而要真正做一名“国家需要、社会尊重、家庭放心、个人满意”的现代公民,就必须进行必要的公民教育,也使得近些年来,公民教育的呼声此起彼伏,其表现在政府文件予以认可,学者研究给予论证,学校实践加以探索。
  公民现代意识教育也并不完全是一个全新的说法。比如,近年来强调素质教育,那么,勿庸置疑,现代公民意识应当是学生的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再如,邓小平教育思想中也包含着丰富的现代公民教育内容。邓小平在上世纪80年代初就提出了著名的教育“三个面向”思想。其实,从一定意义上讲,邓小平的“三个面向”可以归纳为一个面向,即面向现代化。为什么呢?很简单,所谓面向世界,是因为现代世界的紧密联系,我国不能独立于世界之外。所谓面向未来,是因为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教育没有超前性,就不能很好地适应日新月异的新世界。开放性与超前性是内在与现代化的,是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因此,邓小平提出教育的三个面向,其目在于要求我们的教育培养适应现代化发展的新一代公民。
  但是与发育较早的国外公民教育相比,我国公民教育还处于蹒跚起步阶段。特别我们处于社会变革时期,又面对全球化进程中,我们如何根据国情,以开放的国际视野借鉴国外成熟的公民教育经验与成果,摸索出一条符合国情的公民教育之路更显为重要。甚至可以說公民教育的成败,关系到改革的的成败。由于我国公民教育还处于蹒跚起步阶段,公民意识薄弱,公民素质急需提高,即使是大学教授,也没有几个有真正的公民素养,传统意识还占据着相当大的地位。更不用说一般平民百姓。跟一些发达国家比,我们的公民教育差距还是很大。
  现代教育中公民教育(citizen education)是每个出生在这个国度里的人都有权接受的教育,如在未成年前须接受的义务教育,以及此后的职业技术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 "发展公民教育"对大多数人来说还是个陌生的名词,对于发展公民教育最早的清晰的概念是联合国1975年给出的定义,即:"发展公民教育"关注各国经济与社会发展中的人权、尊严、自主及社会公益等活动;鼓励思想交流及汇集,并行动起来以推动社会改变;塑造一个较合理和公正的社会和经济秩序。
  高中教学中在新课改方面只是在个别大城市个别学校有所开展了公民教育方面的课程,北京大学出版社曾经推出了杨东平主编的《新公民读本》,新公民课本“新公民读本”计8册,小学卷4册,供三至六年级学生使用,初中卷3册,供初一至初三年级使用,高中卷1册,供高一高二年级使用,这套读本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在公民道德方面,有仁爱、宽容、感恩、友谊、尚礼、诚信、责任、尊严、合作等主题;在公民价值观方面,包括自由、平等、人权、民主、法治、正义、和平、爱国、追求真理、与自然和谐共处等主题;在公民知识方面,包括国家与政府、民主政治、政党制度、司法公正、社会公共生活、公民的权利与责任等主题:在公民参与技能方面,包括与人沟通、演讲、讨论、组织活动、参与选举、处理纠纷、维护权益、向责任部门或媒体反映问题和提出建议等主题。应当说,公民教育的框架,得到了全面的体现。但是由于高中应试教育的前提,其地位也并不彰显,起作用也是杯水车薪。
  普通高级中学学校也就在高中政治教本和高中历史教本中有些许体现,当然岂不是所谓的重要内容,比如我所在江苏省高中教学中,政治课本中以必修2政治生活第一个单元的第二课又重复性的讲了泛泛的公民几项大的公权力,更重要的是,现行中学政治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毫无疑问,我们力图使学生掌握的一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世界观人生观,因为它本质的科学性,因此它毫无疑问也适应并能促使现代化的发展的。广义上说,它也是属于现代公民意识范畴的。然而,我这里要说到的现代公民意识主要的是一个开放意识形态,撇开阶级性的中性的概念。它相当于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它的本质属性是科学性,是内在于现代化的,是许多发达国家公民现实具有的公民意识。而历史教学中人民版高一教材中所描绘只是雅典民主政治注脚的雅典公民的权力地位素质,甚至其义务都不可思议额和其权力相脱节,给忽略了。
  我国当今所谓的现代化,最根本的是脱离我国古代传统的,整个社会从社会结构到社会动力的现代化,紧随西方先进方向的发展,而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和公民社会,是近代以来西方社会的发于当代的人类社会具有普适性意义的三个结构性范式。这三个结构涉及到现代社会的三个层面,经济、政治和社会层面,缺一不可。从历史发展来看公民教育是民主政治的产物。在现代社会,公民资格可以与生俱来。在古代封建专制体制下,只有臣民与私民,没有公民。公民和公民社会具有相互构成性。没有健全自律的公民,决无健全自律的公民社会, 社会就很难和谐稳定发展。公民教育是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课题,公民教育是社会进步的推进力量,良好的公民素质却不是自发形成的,需要公民教育的提升。在改革开放初期,一代伟人邓小平已经敏锐洞察到“改革开放最大的失误是教育”。说到教育,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业已建立并不断完善,民主政治也是不断发展和进步,而最缺失的就是作为现代社会社会基础公民教育。因此我们在新世纪的教学改革中,在“以德治国”治国方针的指导下,配合包含公民教育的教本材料和以学校的实际情况为标准的校本教材公民教育内容,教育要“以德育人”,育有德之现代新公民。
其他文献
作为从事母语教学的语文老师,既要教书,又要育人,一时一刻也离不开言传身教。相对来说,用文字的比较少,大量是用口头语言。因此,语文教师有计划有实效地进行口语训练就非常必要。口语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學的基础,关系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的提高,关系到教学质量的高低,坚持不懈地训练。就能掌握语言的技能技巧,提高口语的表达能力。  一、在学识、文化上下功夫  语言贫乏、干瘪、枯燥无味,是教师口语表达的大忌。翻来
(一)背景   授课时间:2010年5月12日   授课班级:深圳市龙岗区平冈中学   授课教师:沈雨兰   授课内容: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Ⅱ第四章第一节“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  (二)主题  应用图像视频的情境于导入过程中,为学生创设画面,形成表象,营造一定的问题情境,师生共同研究,使学生学会思考阅读,培养他们比较、分析、归纳整合的思维能力和自主探究解答问题的能力,掌握科学研究方法和提高科学技术
摘要:我国有句古话这样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就是说做任何事情都要有一定的规划、计划,不然就容易一事无成。这点在我们的教学备课中体现的最为明显: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在于课堂教学,而备课是课堂教学的前提,教师只有在课前亲密与文本接触,认真地解读文本,制定恰当可行的教师目标,并完成详细的教案,才能胸有成竹地应对各种动态的生成情况,才能对症下药,游刃有余。本文我针对自己在日常的教学备案中的世纪经验,
中国有句古语叫“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传授给人知识,不如传授给人学习知识的方法。在素质教育和终身教育的今天,数学教师的任务不单纯是教数学,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自己去学数学,掌握学习数学的过程与方法。我以此为出发点,展开思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从以下四个方面浅谈一下我的一些思考和做法:  一、抓住儿童天性,激发学习兴趣是学习能力提高的前提  数学课需要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让课堂气氛活跃起来,
摘要:在初中物理教学中面对学生的学习差异实施分层教学,能够有效的帮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更好的发展。本文简单的探讨初中物理分层教学。  关键词:初中物理 教学 分层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几乎每个物理教师都面临这样的难题:对于优秀学生讲授浅显内容效率不高,甚至是浪费宝贵时间。对于中低成绩的学生讲授较难内容又消化不了,容易挫伤他们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如何解决这个难题,值得我们每个物理教师不断地探究与思考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愉快教学法也称为“乐学”教学法。  在教学中,教师依据学生的好奇心理和活泼善动的性格特征,而采用的灵活多样的方式和手段。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的一种教学方法。  自从愉快教学法步入课堂后,它给课堂注入生机和活力,使课堂气氛十分活跃,这样不仅让孩子们在“玩中学,乐中学”,而且是他们在预约氛围中领悟了知识和技能。在愉快教学中培养了创新思维。  以下是笔者利用愉快教学法
不久前听了一位青年教师上的公开课《小马过河》这篇课文,情节生动、趣味性强,很受学生喜欢。课前教师做了充分的准备工作,从教案设计、教法选定、问题设计、课件创作到头饰的准备等等各个环节都安排得很巧妙,考虑得很周到,而且该老师自身素质也非常好。照理说这堂课应该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可是听课过程中缺明显地感到课堂气氛沉闷,学生不活跃,学习很被动,尽管完成了教学任务,但教学效果却远没有预期的那么好。课后,我久
我的家门外有一条蜿蜒的小溪。两岸的观音竹青翠欲滴。远远望去,仿佛是缠绕在群山之间的一条绿色绸带。溪水清澈见底,被掩映在这绿色的“绸带”之下,透明的水也绿了。溪水里常年游动着黄辣丁鱼,麻沙姑鱼等,还有我又喜欢又害怕的螃蟹。  我喜欢小溪的春天。春天,小溪两岸开满了一种不知名的粉红色的花儿。溪水活泼可爱,像一个嘻嘻哈哈的调皮的小姑娘。我们常把花瓣一片一片地撒进溪水里,看花儿伴着溪水流向竹林深处……  
我们在教学中,不必去追求学生的绝对正确。要允许学生出错,并将错误作为一种促进学生情感发展、智力发展的教育资源,正确地、巧妙地加以利用。在长期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我在充分利用好“错误”这一教学资源,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与实践。  1、出错的过程,是学生成长的过程  首先,老师要本着以人为本的主体教育观,尊重、理解、宽容出错的学生,不斥责、挖苦学生。这样,学生在课堂上才会没有精神压力,没有心理负担而心情
情感教育即情感领域的教育,它是教育者依据一定的教育教学要求,通过相应的教育教学活动,促使学生的情感领域发生积极的变化,产生新的情感,形成新的情感领域的过程。  在数学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在学习数学时,对其概念、理论、方法等,并不是无动于衷,而是常常抱有各种不同的态度,会有各种复杂的内心体验。如果顺利完成学习任务,会感到满意、愉快和欢乐;学习失败时,则会感到痛苦、恐惧和憎恨;遇到新奇的问题、结论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