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循学生特点 挖掘足球魅力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ns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小学阶段,在体育课程中进行足球教学,对于学生改善心态放松心情,以及锻炼身体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户外课程进行的过程中,教师更应当安排学生充分活动,因此在当前小学体育课程教学中,应当在不耽误其他项目课程进行的情况下,着重依循学生特点,安排学生进行足球训练,让学生在体育课程中感受到足球的快乐,也将为学生的身心全面健康发展提供帮助,文章旨在对小学体育足球教学优化措施提出自己的观点。
  关键词:小学体育教学;足球;学生特点
  一、 引言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活泼好动,好奇心强是此阶段学生共有的特点,足球运动将能够很大程度上满足学生对于游戏娱乐的需求,从而使得学生放松心态,学生在足球运动的过程中也能锻炼身体。因此,只有通过依循学生特点,挖掘足球魅力与传统的体育课程巧妙结合,才能更好地实现通过体育课程放松学生心态,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目标,并且也将通过依据学生特点,让学生切实感受到足球运动魅力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了解足球运动,爱上足球运动。
  二、 当前小学体育足球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常见问题
  (一)学生无法充分体会课程内容
  在小学体育足球教学过程中经常出现的一类问题是,教师在足球课程中对学生进行相对专业而详细的足球知识讲解的时间,超过了让学生自主练习的时间。在小学阶段的学生,其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相对较弱,对于较为专业的体育知识难以理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尽可能地帮助学生进行实践,也可以由教师为同学们演示课程的主要内容,再让学生进行练习,在学生通过自身的足球练习后,教师再为学生进行相关动作细节的指导,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小学阶段的学生,对于动作要领有所掌握并能加深理解。
  例如在《脚背内侧传球》这一课中,就需要学生对于足球传球的相关知识有所了解,对于脚内侧传球,这个技术相对专业地介绍为:斜线助跑,助跑方向与出球方向成45°角,在传球过程中,支撑脚要用脚掌外侧尽量接触地面。然而,对于这个阶段的学生而言,这样的介绍会造成学生对于足球运动感到困难、失去兴趣的不良印象,为了改变这种不利现象,教师应当及时地调整教学方式,可以采用选取几名同学同时进行演示的方式,用这样直观形象的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专业的足球知识。
  (二)学生对于足球练习的不重视
  体育课程的本意在于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有助于缓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产生的消极心理,而足球运动的魅力就在于通过紧张激烈的足球竞技,将能够使学生在大汗淋漓后,感受到身心的放松与愉悦,所以,在体育课程中进行足球练习,将能够很好地帮助学生愉悦心情和放松身心,可进行足球练习应当是为帮助学生能够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而不是一味地放任学生进行游戏。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教师就要在足球课程基础上开展足球练习,意在让学生在练习中更好地体会足球技巧,如果一味地让学生自由活动,而忽视了足球知识的学习,这就违背了在足球课程教学中“练与学”相结合的本意。
  例如在《脚内侧踢球和脚背正面踢球》这一节中,学生需要对于在踢球时所要注意的击球技巧有所了解,教师应当要求学生把握在助跑、击球、瞄准三个阶段的动作要领,并且能够体会到前臂摆动以及小腿后蹬的作用,以及手臂与小腿相互配合对于提高助跑速度与击球灵活度的益处,教师可以在课程进行过程中,让学生选择不同的击球姿势,体会不同的击球姿势对于击球时的影响,从而更能深刻地体会到在击球时动作要领的重要性。
  三、 把握学生在足球教学中的放松程度的策略
  (一)该不该让学生“玩”
  在足球课程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玩儿”与“不玩儿”对于小学体育教育工作者而言,是一项难以选择的问题,过于死板的教学,将会使学生无法在体育课程中放松身心,而让学生一味地自由活动,将会导致学生对于足球知识学习的忽视,使得体育课程无法顺利进行。只有当体育教师真正能做到游戏与教学相结合,才能实现让学生既放松了心情又学到了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体育教学的教学目标。
  例如,在进行足球训练的过程中,进行的接传球练习相比于其他的足球技术相对简单,但也更加单调,需要学生进行大量反复的训练,教师可以安排学生进行多人的足球游戏,让学生在多人之间进行相互的传接球,对于在传接球过程中丢球、漏球的同学可以请其表演才艺节目,从而将单调乏味的传接球训练变得更加生动活泼,通过这样的方式,也将能够有效地缓解学生在传接球训练过程中感到的枯燥与乏味。
  (二)如何让学生把“心”收回来
  对于熟悉文化课程的学生而言,对于课外的体育课程,通常都希望有着更多自由活动的时间,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也允许学生具有自由活動的机会。这对让学生更好地投入到接下来的学习,将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然而,让学生进行自由活动,再让学生把心收回来,投入到体育课程的学习中,就需要中小学体育教育工作者,通过更加有效的方式,让学生调整状态,转变思想,以更加饱满的精神,积极主动地去接受足球知识的学习。
  四、 依据学生特点,挖掘足球魅力在小学体育足球教学中的应用措施
  (一)通过足球游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学生的注意力难以集中,尤其是在体育课程进行过程中,户外情况多变,使得学生难以耐心地听从教师对于体育知识进行讲解,以及耐心观看教师为其演示相关的动作要领,学生们会在队列中出现溜号走神的现象,将游戏运用到足球教学过程中将有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其更加专注地投入到课程学习中。
  例如,进行练习脚内侧接地滚球这一节的教学活动时,教师可以将足球游戏融入日常的足球训练当中来,如,可以让学生分成几组,一边运球,一边按照顺序,以蛇形的方式,穿过由教师设置好的障碍物,通过对比两组同学用时的长短,分出胜负,通过这种方式,旨在借助游戏来缓解,学生在足球训练过程中因枯燥乏味而产生的抗拒心理,通过这样的方式,也将会使得学生对于枯燥乏味的动作技巧得到更加深刻形象的认识。   (二)通过足球比赛帮助学生体会竞技精神
  在体育课程进行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对学生进行体育知识的传授,更应当让学生对于体育竞赛的竞技精神有一定的认识,足球运动作为传统的竞技体育项目之一,其需要参与者拥有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勇于拼搏的比赛意识,是锻炼参与者提高竞技精神的良好选择,教师可以通过不定期举行足球比赛来培养学生的体育竞技精神,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
  例如,教师可以安排各个班级之间的学生进行足球竞赛,在比赛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当裁判,对于不同学生在竞赛过程中所表现出的技术水平、团队意识等多个方面,为学生进行更加全面细致的个性化评分,通过这样的方式,将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更加积极地、主动地投入到足球比赛过程中,通过个性化评分,一方面将使得学生能够更加充分地感受到足球运动的乐趣,另一方面也将能够促使学生在足球比赛的过程中,更好地运用在足球课程中所学到的足球技巧。教师可以通过安排学生之间进行体育竞赛的方式,对每个人在球赛中的表现进行评分,通过这样的方式使得学生在练习足球的过程中更加专心,并且在足球训练的过程中,学生将会加强相互协作,相互协商,进而培养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也将使学生对体育竞技精神加深理解。
  (三)依据学生身体素质开展训练
  足球运动需要参与者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在足球训练以及比赛的过程中,参与者需要适应这种高强度的体育活动,因此,足球运动对于参与者的身体素质有着很高的要求,在中小学开展足球训练、比赛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充分根据学生身体素质的特点,制定出因材施教的足球训练方式,而不能过分强制地要求学生达到适应高强度足球训练的水平。
  例如,在足球运动中不同位置的球员,在比赛过程中担任的任务不同,球场上的跑动距离也会有所长短,教师可以安排身体素质较好,能够适应长期跑动的同学,担任在球场的几个主要位置,对于一些身体素质较差,不能适应剧烈活动的同学,教师可以将其安排在球场相对靠后的位置,并且针对不同位置的同学,进行对应的训练培训,让这些同学能够适应不同位置所要承担的任务,更好地依据自己的特点按照对应的技巧与战术融入球场比赛。
  五、 在足球教学中,依循学生特点,挖掘足球魅力的反思
  足球运动本身就是一项适合大众进行的传统体育项,足球运动意义在于,能够使参与者更好地在激烈的体育竞技中放松心情。由于不同学生对于足球技巧的理解程度不同、自身的身体素质不同,以及每个学生各自独特的特点,在足球教学过程中就应当依循学生的这些特点因材施教,而不是刻板地要求学生达到一个统一的标准,教师应当根据学生各自的特点,制定相应的训练计划,帮助学生提高自己的优点和长处,这就是在新课程标准改革下,对于小学足球教育改革终究要面对的难题。
  当前,无论是学生还是家长都格外注重文化课程,而忽视体育课程。在不耽误学生文化课程学习的前提下,如何让学生发现足球的魅力,从而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足球学习的过程中来,这就需要小学体育教育工作者教师,尽可能地发掘足球的魅力,在足球教育发展的新时代,教师不仅要对足球的训练过程,训练方式加以改变,还应当努力投身于改变传统认为“体育课程无用,学习足球无用”的看法与观念,要有力地提出足球课程对于提高學生的身体素质,与帮助培养学生形成更加积极、乐观、开明的性格,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因此,在不过多占据学生学习文化课时间的情况下,学校与家长更应该鼓励学校为学生开展更多的足球运动。
  六、 结语
  依据学生特点,挖掘足球魅力,对于小学足球课程的教学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对于提高学生在体育课程中的注意力,放松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紧张心态以及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发展都有极大的帮助,教师应当按照学生每个人不同的兴趣爱好以及特点特长,相应地安排训练,提高学生对于足球学习的积极性,帮助学生更好地融入体育课堂中,因此当前体育教师应当格外重视,将根据学生特点因材施教地与足球课程教学相融合,只有切实完成二者的紧密结合,才能更好地实现小学足球课程与学生特点融合的创新性改革。
  作者简介:何春燕,福建省泉州市,福建省泉州市丰泽区群石实验小学。
其他文献
摘 要:文章立足包括课标和教材在内的小学英语传统文化教学现状,以新译林版三年级上册为例,从把握关键单元、利用课前课后、发掘文本细节三个层面,结合单元具体教学,针对中国传统文化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渗透策略展开研究与论述。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译林版小学英语三年级上册;教学现状  在传统大国与新兴大国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文化软实力竞争成为各国角力的辅助手段。而中国年轻一代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和文化
摘 要:信息技术走进课堂,给课堂带来了生机,学生在课堂上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因为受信息技术的刺激,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增强了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在课堂上更能体现自己是学习的主体。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从信息技术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信息技术能刺激学生的多元感观,信息技术能丰盈资源这几个方面谈谈信息技术在课堂中的优势,探讨有效提升课堂实效性的方法,从而全面提高学生数学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信
物理与艺术都是惟有人类才拥有的文化现象。艺术是对包含美感的物质与情感世界的直觉想象,它的语言是图形和比喻;物理学的内涵则根植于可观测世界的清晰的数学关系,数字和方程是它通用的表达手段。因此,人们普遍认为艺术创造幻象以表达情感;物理学是一门严格意义上的实证科学。  但是,物理与艺术之间却以一个共同的基本点紧密地关联在一起,这就是真理的普遍性和人类揭示真理的创造力。凡是前卫性的艺术创作、凡是革命性的物
摘 要:陶行知先生说过:“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言简意赅的话语无不透露出教育离不开生活。科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如何让学生从生活中认识科学,又将科学回归于生活,对我们的教学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提高认识,探索方法,消除障碍,拔掉瓶颈,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拉近科学与生活的距离,激发探究欲,从小培养他们学科学、懂科学、用科学的习惯,成了我们教学工作中必须积极思考和应对的问题。 
摘 要:十九大以来,“三全育人”呈现崭新局面,在此背景下讨论以班主任为主导力量的班集体育人团队建设意义重大。班主任作为班级任课教师和学生间的桥梁,能够引导发挥任课教师及各学科的优势,进一步开展学生德育和家校共育工作,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  关键词:三全育人;班主任;班级德育;育人团队  一、 研精覃思,行远自迩——班集体育人团队存在的问题  育人是基础教育的首要任务,智育与德育并驾齐驱。当下小
摘要:本论文主要研究在语文教学中面对一年级学生的具体情况教师应当采取何种教学措施让学生爱上语文课程。通篇文章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介绍了一年级学生学习语文课程的现状,主要表现为学生语文基础薄弱和学生学习劲头高涨这两点。第二部分是本次论文研究的重点工作,这一部分将详细阐述创新教学理念、根据学生特点教学以及选取合适的教学方法这三个具体措施,从而论证让学生爱上语文课这一结论。  关键词:一年级学生;
摘 要:虽然高考不考美术课程,但是高中美术的学习仍然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对于提高学生的审美是非常有帮助的。因此对于教师而言,提高高中美术鉴赏的教学水平是非常有意义的,也是教师应该肩负起的责任和义务。在当前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国家提出了要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这一能力,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能力,它是指你能够应用这门学科到实际生活来满足社会发展需要的一种能力。在这样一种背景下,高中美术教师应该改变原有的刻板的
摘 要:随着当前新课改的不断落实,在初中物理教学当中,教师就可以使用生活化的思维开展教学,为学生创设一个生活化的学习氛围,这样不仅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和接受物理知识,也能够有效提升教学质量。基于此,文章分析了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的必要性,然后探讨了当前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最后结合自身实际教学经验提出了在初中物理开展生活化教学实施中的具体策略,希望能够培养初中生的物理核心素养。  关键词:初中
摘 要:随着数学课堂改革的不断深入,在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生成以及深度学习理念的不断渗透下,传统的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已经显得格格不入,如何落实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探索、主动思考,以主动发现式学习替代原有的被动接受式学习,成为新时代教师教学的研究方向。教师有意识地提升专业能力和专业素养,充分地把握好课堂的一亩三分地,研究教学策略,合理设计学生“学什么”“怎样学”的教学环节
摘 要:初中正是学生经历青春期的阶段,学生要在这三年里完成从童年到青少年的过渡,在认知表现上,学生的思维越来越主动跳跃,在成熟与不成熟的两端表现出更强烈的冲击,他们对生活有更多的思考,但不成熟的思维使其更原始地尝试“成长的烦恼”。因此,初中班主任必须扮演多重角色,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情感的守护者,又或是生活的向导,一方面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另一方面为学生搭建成长的阶梯,这就要求运用许许多多的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