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好习惯

来源 :中学生英语·外语教学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shu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我们成年人的命运结果往往是由我们的性格决定出来的,而我们的性格则是由我们从小天长日久的习惯形成下来的。同样的道理,对于不同学生英语的学习结果也主要是由于他们的英语学习习惯决定的。中学生的可塑性是最高的,所以对于英语的学习效果,学习习惯就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1. 学习有计划
  中学生时期是人生最精彩的时候,思维活跃,精力充沛,兴趣广泛,情感丰富,求知欲和好奇心强,是学习事物最快速最有效的时期。缺点是自制力不够强,易于受到外界环境的干扰,在学习时持久性不强,往往根据个人好恶,一曝十寒。这一点对于中学生来说是正常的心理行为,是可以理解的。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对于他们这样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采取对学生的英语学习最为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而计划的制定就起到了战略性的作用,能从宏观上决定学生的学习方向,规范学生的学习行为。这就要求教师正确地指导,一方面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特点为自己量身制作一个学期性的总计划,要在计划中体现自己的学习任务,学习目标,学习方式,简言之就是通过怎样的方法要把哪些英语的知识学到一个什么水平上,这样学生学习英语的总体思路就清晰了。另外一方面,要让学生根据教师的授课进度,自己的英语基础制定单元的学习计划,这里面包括对每一单元的英语知识达到一个什么样的掌握程度。制定计划时,一定要有的放矢,根据每个学生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定位,要遵循科学的学习规律和记忆规律,客观看待自己的遗忘规律。切忌眼高手低,好高骛远,结果挫伤了学习的积极性,影响了对英语的兴趣,信心、意志力也会跟着下降,一旦产生的大的学习心理障碍,再纠正就事倍功半了。一定围绕着由易到难的特点,以保护学生的信心、兴趣、积极性为不可撼动的前提去开展并实施自我的计划。
  2. 课前有预习
  学生知识的获得主要是靠课堂时间对教师所传授内容的理解吸收,要想最大化将教学内容消化形成自己的知识,课前的准备工作就必不可少,特别在对于英语的学习时。例如对于新单词,就要能养成学生提前划好音标中的元音,基本划清单词的音节的学习习惯,这样会大大降低学生对于单词的识记难度,学生也会很有成就感主动地去读、去拼,记忆时间也会大大降低。而对于课文句型一定是在识读完单词的基础上进行的,借助于字典、参考书、笔记,尝试着完成句型的阅读与翻译。另外特别注意的就是要养成会做标记的习惯,标记在预习过程中,无论是单词还是句型,自己存在哪怕是任何一点疑问的地方,这样上课听讲的时候就有了侧重点,也会更加提高自己听讲的注意力。预习对于英语的学习非常有意义,从语言方面分析,英语和汉语都属于分析型语言,这就要求在预习时要学会两种语言的对比分析,毕竟英语知识的考试主要体现在和汉语在表达时有出入的知识点上,通过比较就会很容易发现到英语汉语对比强烈的部分,抓住了这一本质,学习起来就会事半功倍,水到渠成了。
  3. 课上有精神
  上课要会科学有效地听教师的讲解,要把最好精力放在教师的授课上,让自己养成习惯,一旦上课,用最充沛的精力,让自己的大脑兴奋起来,用适合学生的方式调动学生的神经细胞快速亢奋,这时候是接受知识的最佳时机,否则的话,即使滔滔不绝地讲一天效果也不如兴奋时的十分钟,我们都知道这样一个道理,如果大脑处于疲惫低迷时段,即使我们自己最喜欢的歌曲,甚至是刺激的摇滚,也会听成摇篮曲。这就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不为了完成任务而牺牲了自己的精力,为了保护好学生的注意力,可以放宽对学生的任务要求。另外,在课堂学习时,要养成学生更多运用身体器官的习惯,眼耳口手脑,多种途径来实践英语作为语言学科的这一特点,特别是对于笔记的整理,不能泛泛而记,要把最有效的精力放在最为关键的部位,这就是每个学生根据个人具体情况存在的疑难点上面。这样,我们就是把上课的一分钟拿来当一个小时来使用了。
  4. 课后有总结
  很多学生课堂效果不错,但就是成绩老上不去,究其原因就是上课时听得津津有味,结果课后一甩手,学的知识一泻千里。这就要求一定要养成学生课后巩固总结的习惯,巩固课堂上收获的战斗成果,总结学习前后的知识点。如学习动词不定式作宾语补足语时,如果宾语前的动词是感官动词或者使役动词时,这时候动词不定式的“to”一定要省略,那么我们就要养成学生会总结的习惯,将所学的所有此类动词归纳为:一感(feel),二听(hear,listen to),三使(make,let,have),四看(see,watch,notice,look at)。这样的习惯能让学生将所学知识正确梳理,加深记忆印象,更好地内化为学生自己真正的能力。课后的大量阅读和力所能及的写作训练习惯,对于学生的学习也是必不可少的,能对学生的英语水平提高起到长久性的作用。
  习惯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不是一朝一夕就养成了,需要教师正确地引导,合理地监督,以及取得家长的配合,毕竟中学生现在意志力薄弱,需要外界有效的刺激以激起学生的内动力,初期的习惯养成一定要靠外在因素监控一段时间,一旦“习惯成了自然”,作为一种非智力因素,学生会终身受益,后天养成的这种自动的活动倾向,是一种自觉、主动、持久、稳定的行为方式,以后甚至想改变都不容易。所以,正确的学习习惯是学生学习结果的必然,对学生的学习起决定性的作用,作为中学生处于思维、知识的正在形成阶段,相对来说更容易养成影响他们一生的好习惯,而教师的不懈努力与渗透就是学生学习的源动力,为了学生,这是我们教育工作者最值得全力以赴的。
其他文献
【摘 要】 高中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英语基础,在课堂上,教师要多利用身边的有效资源,抓住学生的兴趣,让高中生学好英语,对今后的生活和工作,都大有帮助。  【关键词】 资源 兴趣 情境教学 微信 思维  1. 情境教学法激活学生思维  作为一门国际通用语言,英语在很多国际场合都用得上。而英语的练习不能凭空想象或者只是一个人的行为,需要多人交流和在真实的情境中展现,因此我们看到教材也做了调整,更加符合学生
【摘 要】 《中学英语教学大纲》 指出:培养学生听说能力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目的之一, 英语教学要重视听说训练和口语能力的培养。本文分析了一节市级展示听说课的亮点,探讨了其中值得商榷之处,并阐述了如何引导学生开展听说结合的技能训练,探索初中英语听说课的有效做法。  【关键词】 听说课 听说能力 有效教学  Integrated skills是初中英语教学课程中的常见课型,在《牛津初中英语》(Fun W
【摘 要】 跨文化交际中,母语文化遭遇了"失语"。初中英语教学中渗入母语文化,提高教师的母语文化素养,调整教材,依托教材资源,拓展课外活动,适时渗入母语文化,改革考试结构,提升学生的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关键词】 跨文化交际 初中英语教学 母语 文化渗入  1. 问题的提出  “文化意识”作为五大教学目标之一首次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版)提出,体现了文化教学的重要性。但初中
【摘 要】 教材是信息的载体,它既能促进学生储备丰富的语言知识,培养语感,又能为学生的写作提供广泛的素材。笔者针对高中写作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以教材的话题、素材、结构和语言作为支撑,借用教材有意识地渗透语言的输入,开展过程性写作训练,培养写作策略,进而提高写作水平。  【关键词】 载体 输入 介质 输出 过程性写作  1. 引言  英语教材是英语课程资源的核心部分。“教材是信息的载体,它与写作有着
在素质教育及新课程标准不断发展教学环境下,高中英语词汇教学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策略也随之出现改革和创新。高中英语词汇教学课堂改变了传统沉闷、单调的课堂氛围,逐渐向语境化、生活化方面发展,现已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但在现阶段英语教学中,首先需认清词汇教学的教学现状,并将语境运用到实际教学中,以提高学生的词汇运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1. 高中英语词汇教学现状  立足于高中英语词汇教学现状,发现词汇教学
教育在现代社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英语在社会交流中被应用地越来越广泛,学生英语教学工作的开展就显得尤为必要。初中的英语教学直接关系着学生在学习英语道路上的发展方向,对于初中学生的英语教学在素质教育层面也占有较大比重。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水平,想要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改进教学方式,就需要不断探索适宜初中学生接受的教学方法。情趣教学法是最近提出的一种积极的情感教育方式,在初中译林牛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