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引智引才工作 助推发展战略实施

来源 :人事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reamyea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引进国外智力是对外开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直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窗口。广西外国专家局作为全区引进国外智力工作的归口管理部门,“十二五”时期以来的特点和亮点主要体现在“五个打造”:一是主动为全区各行业领域引进国(境)外专家,致力于打造全区产业转型升级的助推器。共执行资助引进国(境)外专家人才项目500多项,资助引进国(境)外高层次紧缺急需专家1000多人次,培育国家级和自治区级引进国外智力成果推广基地和示范单位33家。二是主动为全区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培养高素质国际化人才,致力于打造全区高素质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摇篮。组织实施高层次急需紧缺专业人才赴国(境)外培训重点系列项目17项,派出各行业领域骨干学员300多名,审核上报全区因公出国(境)培训项目。经过国(境)外培训的学员目前分布在全区各重点行业领域以及各部门的重要岗位,区内许多学员都把广西外国专家局当成自己的娘家。三是主动做好来桂工作国(境)外专家人士的服务管理工作,致力于打造“外国专家之家”。办理《外国专家来华工作许可》和《外国专家证》约4000份;评选出广西“金绣球奖”获奖外国专家30名,其中每年获奖外国专家代表得到了自治区党委和政府主要领导的亲自颁奖;培育和推荐3名外国专家荣获了国家“友谊奖”,获奖外国专家得到了李克强总理等国家领导的接见和颁奖。四是不断拓展国(境)外渠道和资源,致力于打造广西连接东盟和世界的重要桥梁。广西外国专家局在充分利用国家外国专家局在全世界300多家人才培养引进渠道的基础上,不断开辟和拓宽广西对外合作交流新渠道,目前已拓展广西引智海外合作伙伴40多个,主动为全区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对外合作交流牵线搭桥,搭建平台。五是同心协力,不断创新,致力于打造广西活跃在人社、外事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前沿部门的先进公务员集体。2012年,广西外国专家局获得了“全国外国文教管理工作先进单位”称号;2014年广西外国专家局在全国外国文教专家管理工作会议上做了典型经验介绍;荣获国家外国专家局“两刊”“两网”引智宣传工作先进集体三等奖1次;1人次荣获国家外国专家局“质量与创新年”活动先进个人;3人次荣获国家外国专家局“两刊”“两网”引智宣传工作先进个人。2014年7月,中央多个媒体专程前来广西对引智工作进行采访。其中《光明日报》刊登的《广西引智服务东盟》、《中国日报》刊登的《广西打造“面向东盟的专家之家”》、《人民日报》刊登的《成功青睐开放的国度》等权威媒体刊登的多篇新闻报道和专访,分别介绍了广西引智工作情况和成效,引起各界关注。
  近几年,广西外国专家局的工作做法是:围绕“五个需要”,致力于“五个打造”,让引智引才工作成为开放发展的强力支撑。
  一、围绕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需要,主动为全区各行业领域引进国(境)外专家,致力于打造广西产业转型升级的助推器
  (一)连续多年组织“外国专家广西行”系列活动,为企业发展把脉会诊,建言献策
  近两年来,广西外国专家局每年在中国一东盟博览会举办前夕与自治区党委组织部、自治区招商局等部门联合举办“汇商聚智携手圆梦——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活动”,组织邀请几十名国(境)外专家人才代表、带着前沿和专利项目来桂进行项目推介洽谈活动,为全区企事业单位引进人才、走向国际搭建交流平台。此前,广西外国专家局根据党委和政府工作重点,创新性组织实施了以环保节能减排、现代农业、现代物流管理和重点产业人才发展为主题的“国外专家广西行”系列活动,该系列活动邀请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团队来桂举办讲座,并深入企业进行技术指导和交流,直接培训和指导人员达到1万余人。专家所到之处受到各市政府和工厂企业的热烈欢迎,有的项目单位与国(境)外专家签订了长期合作协议。
  (二)重点资助广西企业引进国(境)外专家人才团队,为广西产业转型升级和企业创辉煌提供支持
  扶持广西南南铝加工公司引进国外专家团队,助推公司在高性能铝合金系列型材板材和除氢技术上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填补了国内空白;扶持柳州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引进国外专家,助推公司实现第一个中国自主研发制造的乘用车品牌(宝骏630)顺利投产并成为销量冠军;扶持广西农业部门引进国外甘蔗生产和加工专家,助力广西甘蔗产糖量全国第一;扶持广西畜牧系统引进国外专家,研究建立了适合我国岩溶地区“灌一草一牧”良性复合生态系统新模式,使广西岩溶地区植被覆盖率达85%-100%,为山清水秀的美丽广西做出了贡献。
  (三)引导广西引智成果向东盟国家推广辐射,为促进我国与东盟合作交流作出贡献
  鼓励广西引智项目单位将引进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和经验经过消化、吸收后,创新形成广西独特的技术成果,不仅为广西行业发展服务,而且还输出到周边省(区)市以及东盟国家,为东盟国家培训技术人员。如:引智成果“边境地区动物疫病快速诊断技术”“木薯新品种栽培技术”“乳肉兼用水牛的繁育推广与开发利用技术”等引智示范推广项目,连续多年为越南、柬埔寨、缅甸、泰国和老挝等国举办培训班,传输了技术,加深了友谊,达到了互利互赢。
  二、围绕广西“三区统筹”建设需要,主动为全区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培养高素质国际化人才,致力于打造广西高素质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摇篮
  (一)每年组织实施高层次紧缺急需人才赴国(境)外培训实习系列项目,为全区培养、储备了一支高层次复合型人才队伍
  近年来,广西外国专家局在全区范围内组织实施了17批高层次紧缺急需人才赴国(境)外培训见习重点项目,培训内容涉及自贸区建设、高端物流、电子政务、现代企业管理、生态旅游等专题,培训学员们撰写出《借鉴香港经验推进广西北部湾港物流信息平台建设》等专题报告30多篇,为广西重点行业发展提供了较有价值的参考意见和建议。此外,广西外国专家局还将重点培训项目学员的培训总结分别汇编成册,目前已编发《广西高层次紧缺人才赴国外培训见习报告系列丛书》12本,以宣传共享引智成果。   (二)与广西各行业部门联合组织出国(境)培训项目,为各行业部门发展培养了急需紧缺人才
  一是连续7年与自治区卫生厅联合组织医生、护士赴国(境)外培训见习项目,为全区各大医院培养优秀医护骨干200多名,提升了全区整体医疗水平;二是连续3年与自治区工信委联合组织了装备铸造、信息化、园区产城融合等专题的国外培训项目,围绕《中国制造2025》和工业4.0转型升级战略,培养广西专业技术骨干人才50多人,为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等重点企业解决了技术难题,切实服务广西工业的发展;三是连续5年与自治区外办联合组织了外向型人才国内外培训项目,经过培训的400多名外向型学员积极活跃在中国一东盟博览会等各项重大活动和各部门的重要岗位一线,已逐渐成为广西参与中国一东盟自贸区升级版建设的一支骨干力量。
  三、围绕国家“一带一路”建设需要,主动做好国(境)外专家人士的服务管理工作,致力于打造外国专家之家
  (一)搭建舞台,以开放包容的姿态向世界展现中国政府和自治区党委、政府广纳天下英才的情怀
  广西外国专家局定期组织广西“金绣球奖”评选表彰活动,表彰来桂工作并作出突出贡献的获奖外国专家,并由自治区党委、政府领导亲自颁奖;定期组织推荐广西优秀外国专家参加国家“友谊奖”评选活动,并组织获奖外国专家赴京参加国庆庆典活动、接受国务院总理的接见和颁奖;组织各种新春慰问联谊活动、探望在桂生病外国专家,以此体现党委、政府对国(境)外专家人士的关心和重视,体现广西热情好客、海纳百川的胸怀。
  (二)营造环境,激发国(境)外专家参与广西对外宣传和建设的热情
  近年来,广西外国专家局与自治区“美丽办”联合举办“外国人看美丽广西”的征文和摄影比赛活动,激发了国(境)外专家人士更进一步了解广西、热爱广西的热情;与南宁市政府联合举办在邕外国专家代表建言献策迎新春座谈会,使国(境)外人士倍感自豪;与自治区外事、公安和教育部门联合举办“魅力广西——外国专家眼中最具魅力的广西城市”征文比赛,通过国(境)外专家独特的视角,向世界介绍广西的风情与魅力。
  (三)采取优惠政策,让来自周边东盟国家的专家人士感受到广西党委、政府的关心和重视
  一是在办理东盟国家工作证件时,对急需紧缺的东盟非通用语种文教专家适当放宽办证准入条件。二是在管理距离上,在全区所有设区市设立引智行政许可延伸办理窗口,缩短管理距离,方便在边境各市工作就业的东盟专家在本地办理就业证件。三是积极组织推荐在桂东盟外国专家参加各种表彰、联谊或休假活动,并在各种活动中优先考虑东盟国家代表的占比,让东盟国家的专家人才在广西具有自豪感和被认同感,感觉到广西外国专家局就是他们在广西的家。
  四、围绕国家对外开放需要。不断拓展国际人才交流合作渠道和内容,努力打造广西连接东盟和世界的重要桥梁
  (一)充分利用遍布世界的合作交流渠道,为广西走向东盟和世界提供平台和支持
  广西外国专家局充分利用国家外国专家局在全世界有300多家人才培养和引进合作渠道的得天独厚优势,围绕中心,突出重点,主动为广西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到国(境)外培训学习、访问交流、招商招展、开展人才引进培养等工作进行沟通对接,牵线搭桥,提供资源和资助,成为广西服务对外交流合作的前沿阵地。
  (二)主动采取各种方式,不断挖掘和拓展广西对外合作交流新渠道
  广西外国专家局分别组织人员到国(境)外进行业务交流访问,与国(境)外著名高校、机构、企业分别洽谈人才培养和引进合作事宜,不断拓展广西对外合作交流渠道。此外,广西外国专家局还积极在全球范围内征集广西引智海外合作伙伴,目前已与5家海外渠道机构签订了合作伙伴协议,与42家海外渠道机构达成人才培养引进长期合作意向,拓展了广西对外交流的资源和渠道。
  五、围绕服务和管理水平提升的需要,狠抓队伍建设,致力于打造广西活跃在人社、外事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前沿部门的服务型、学习型、创新型和友好型先进公务员集体
  (一)坚持理论学习,努力打造一支思想过硬、规范高效,工作一流的服务型队伍
  全体人员(也是全体党员)积极开展各项专题教育活动,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严格遵循“三严三实”要求,着力整顿“四风”问题。注重建章立制,努力建立科学规范的引智引才政策体系,与自治区财政厅联合出台了《广西壮族自治区因公短期出国培训费用管理办法》,先后出台了《广西引进国外技术和管理人才项目指南》《广西外国文教专家管理工作文件汇编》等6个管理性文件,积极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体制环境和法治环境,确保广西引智工作规范高效。
  (二)不断更新知识,努力打造一支高素质、有国际视野的学习型队伍
  广西外国专家局由7人组成,其中硕士研究生6人(含4名海外留学回国人员),是广西人社、外事以及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政府部门中人员平均学历较高的一个处级部门。尽管如此,广西外国专家局全体人员仍然注重学习。一方面积极派人到国内外参加培训学习深造;另一方面不定期举办培训班、座谈会,学习最新政策和形势要求,互通最新信息,交流心得体会,全处形成一个与时俱进,与国际接轨、爱交流、爱学习的良好氛围。
  (三)不断开拓进取,努力打造一支求新求变的创新型队伍
  近几年来,广西外国专家局围绕党委和政府的重点工作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培育打造出“外国专家广西行”“高层次急需紧缺人才国内外培训项目”“广西外国专家之家”等在全国引智系统都具有较强影响力的品牌引智项目,为广西引进国外智力工作打开了新局面。
  (四)坚持团结协作,努力打造一支凝聚力强、有高度责任感和荣誉感的友好型队伍
  局领导在决策时充分征求团队成员意见,使队伍保持思想统一、行动一致;队伍成员以出色完成团队任务为核心,顾全大局,齐心协力,分工协作,相互补位,真抓实干。正是因为拥有一个好团队,才能创造出好成绩,才能成为我区人社、外事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前沿部门的优秀集体。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需要广开进贤之路、广纳天下英才。”要实行更加开放的人才政策,在大力培养国内创新人才的同时,更加积极主动地引进国外人才特别是高层次人才,热忱欢迎外国专家和优秀人才以各种方式参与中国现代化建设。要积极营造尊重、关心、支持外国人才创新创业的良好氛围。广西外国专家局将在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党组的领导下,根据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精神,继续紧密围绕广西“双核驱动、三区统筹”战略,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不断进取,再创业绩,让引智引才工作成为国家和广西对外开放以及经济社会发展更强有力的支撑。
其他文献
去年入冬以来,许多老人都出现了咳嗽、咯痰等症状。在各大医院呼吸科门诊中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英文缩写为COPD)的老年人明显增多。慢支会变成慢阻肺年近70岁
“全媒体”指媒介信息传播采用文字、声音、影像、动画、网页等多种媒体表现手段,通过广电网络、电信网络以及互联网络进行传播,最终实现用户以电视、电脑、手机等多种终端均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是好奇心强,模仿性强,生性好动,有意注意持续时间相对较短.语言学习本身是较为单调枯燥的,而一味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势必使学生学习兴趣
数学是一门相对比较枯燥乏味的学科,各种算数、公式、理论相对比较难理解,这就要求教育必须要进行创新,教师需要运用各种手段最大程度上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激
高校岗位设置工作对高校人事制度改革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是政策性很强、推行起来很复杂的一项工作.在实施的过程中,必须准确把握各项政靶正确处理好各种关系.这样,才能顺利推
机械加工产品的质量主要受零件的加工质量和产品的装配质量的影响最为关键,零件加工质量是保障机械加工产品质量的前提,制约零件加工质量的因素有加工精度和表面质量两方面内
目前初中英语写作能力普遍不高,对写作语法认识不足,随意将母语写作方式迁移过去,这就阻碍了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因此就需要学生转变思维观念,多阅读好文章,形成正确的英语写
【摘要】英语是一门语言类学科,语言类学科的学习就在于交流互动。在学生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教师要积极主动的加以引导,做到想学生之所想,及学生之所急,根据学生的需要,跟学生进行互动,从而建立起活跃的课堂氛围,激发出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关键词】互动性教学高中英语兴趣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4.06.092  英语教学就是培养
根据高职院校教育的本质,要求在教育中体现实用性和直观性,建立以职业活动为导向,职业能力为核心的新型职教理念,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竞争能力和发展能力,促进告知学生的就
回顾建国以来我国学校教育的发展,其它大成就是不可抹杀的,但德育实效性不高的问题在社会转型期已越来越无法回避地摆在了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面前,值得深入研究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