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何去何从的民族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cysun6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美国独立战争使北美13个殖民地获得解放与独立,在整个独立战争过程中,大家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战争中英国与北美殖民地的胜负上,鲜有人注意到北美的原始土著居民——印第安人的处境。北美大陆本来是他们的家园,在战争过程印第安人是如何对待战争双方?北美外来殖民地人民用战争手段从英国人手中赢得了独立,但是,北美原始土著的印第安人又赢得了什么?本文对美国独立战争对印第安人的影响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美国独立战争 北美 印第安人 保留地
  一、北美主人易主
  美国密西西比、密苏里、俄亥俄阿肯色、康涅狄格、亚利桑那等州,有密歇根湖、尼亚加拉瀑布,西部城市西雅图、芝加哥等用的都是印第安名称。甚至现在美国直升机都常用印第安民族的名字命名。美国53个州中有26个州,1000多条河流,200多个湖泊和数不清的城镇、山丘、河谷、森林、公园等,用的是印第安的名字,因为它们本来都是印第安人的。
  史学界对于北美土地上的印第安人来自何方观点不一,争论颇多,有“本土说”,有“外来说”、也有“亚洲移民说”,但是,不管怎样争论,印第安人是北美广阔土地上最早的居民,这一点为世人所公认。在一万年到三万年甚至更久前,印第安人经过漫长的岁月在美洲土地上扎根生活,发展和创造出属于自己的印第安文明。在这片广袤的大陆上,印第安人过着与世隔绝的群居生活。直到1492年,航海家哥伦布到达美洲,发现了居住在美洲大陆上的印第安人。但由于哥伦布误将美洲当成印度,就把这些身上涂有红色颜料的当地人叫做“印第安人”。虽然当时印第安人的生产力水平低下,但是,他们却以自己的劳动及智慧地创造了自己的文化。北美印第安人的部落创造了象形文字和图画文字,阿尔工金人制造的桦树独木舟轻便灵活,适于航海,易洛魁人掌握了制陶技术,普韦布洛人发明了人灌溉技术,还制造出人工织布机,等等。
  从15世纪哥伦布发现美洲开始,与世隔绝的北美原始居民——印第安人开始了与世界的接触,欧洲殖民者们纷纷来到北美寻找新的世界。从此,印第安人稳定和平的生活受到了极大的影响。在殖民国家争夺美洲大陆的过程中,他们一面拉拢印第安部落,一面又与印第安部落发生冲突。但是,总体来说,生产力落后的印第安人在与欧洲殖民者交往过程中,被白人用酒精和火药征服了,渐渐养成对白人的依赖。1772年印第安人的一位首领说:“我们非常穷,我们需要火药,就像森林里的熊一样,我们无知和无助,我们没有生产必需品的能力,只有依赖你们。”
  从欧洲殖民者们登上北美大陆后与印第安人无耻、不平等地交易,美国独立战争的胜利,到后来美国西进运动,北美大陆的主人已经易主了。印第安人已经渐渐把移民的白人当成了北美大陆上的同伴,因此,北美印第安人古老文化的发展进程被无情打断,生存空间在不断地缩小以致种族灭绝。本是北美大陆的主人却被无情残杀,他们的文化发展环境已经随着殖民者的登陆而渐渐消失了。因此,今天美国的文化已经不是北美印第安人文化的继承和发展,而是作为北美大陆新主人的殖民者及其后裔所创造出来独特的美利坚民族文化。
  二、独立战争中的北美印第安人
  18世纪中期开始,北美13个英属殖民地要求脱离英国成为一个独立自由的国家,进行了一场发生在北美大陆上的独立战争。对于独立战争的爆发,印第安人感到非常吃惊。“我们已经听说了你们和老英格兰之间的分歧和巨大的争端。我们非常疑虑,心理难过”。①印第安人认为争吵是奇怪的事情,因为他们认为白人之间本是同胞兄弟,这种同胞之间的争吵,使得印第安人在独立战争爆发初期保持了中立的态度,不加入任何一方的联盟。“我们宣布和平,我们不希望你们要求印第安人站在新英格兰一边。让我们印第安人团结一心,彼此相安无事;你们白人自己解决你们之间的争端”。②他们认为这是一次家庭冲突,外人不应该参与和过问,印第安人只要双方与自己保持和平就足够了。
  (一)英国拉拢印第安人与之同盟
  “不论哪个殖民国家,在殖民的角逐过程中,诱骗或利用印第安人部落与其结成‘同盟’去反对另一殖民国家”[1],这是常有的情况。在独立战争中,许多印第安部落自觉或不自觉地被卷入进去。有的受到谣言的蛊惑,受到英国方面的威胁而帮助英国军队。当时英国官方控制了与印第安人的贸易,如果印第安人保持中立,英国就减少与他们的贸易,“我们很明白,如果我们不服从你的命令,你们就会停止供应我们需要的必需品”。③这样印第安人的生活就出现了危机,迫于生计,印第安人与英国结盟。
  印第安人由大部分中立到加入协助英国敌对白人移民,最重要的原因是这些白人移民夺取了印第安人的土地,不断与印第安人发生流血冲突,威胁印第安人的生存,因此尖锐的土地问题使印第安人反感移民,才使大部分印第安人加入英国人一方。从1776年夏天到1778年秋天,印第安人在西部边疆地区四处袭击移民定居点,协助英国军队作战,“柏高英率领7000名英军,1400名印第安人,从建安大的圣约翰堡出发,沿尚普兰胡想南前进”,[2]打乱了美军的作战计划,给美军的兵源和粮食供给造成了很大的困难,使大陆军陷入了困境。印第安人为英国人的事业流血牺牲,为此领地不断被白人移民侵占,人口在战争中不断减少,但是作为同盟者的英国却在战争中不配合,对白人移民的报复袖手旁观,甚至减少对印第安人生活必需品的供应,直到战争结束。印第安人参加独立战争,损失巨大。1983年,英国与大陆军签订了《巴黎条约》,承认美国独立,却没有经过印第安人同盟的同意而把大片属于印第安人的土地划分给了美国。英国人最终抛弃了盟友印第安人。“在战斗中,我们不少的战士阵亡和负伤,印第安人被白人骗了,这是真实的。”莫霍克部落首领布朗特回忆道。
  (二)白人移民报复印第安人
  独立战争刚开始时,为了争取印第安人对殖民地革命的支持,移民实行了一些调整同印第安人关系的措施,“1775年,在美国成立的会议上成立了印第安人事务临时委员会;1783年,议会曾发表宣言,禁止任何人‘购买’印第安人的土地,印第安人的土地‘让与’‘必须’由一会和总统批准”[3]但是,随着独立战争的进程,白人移民不断地侵占印第安人的土地。切诺基人在与白人移民签订不平等条约时说道:“为什么你们要求那么多的土地,离我们如此近,对此我感到悲哀,我明白,如果我们放弃这些土地,那么将会带给你们比几百英镑多得多的英镑。当你们给与我们的货物腐烂和一文不值时,土地依然总是对你们养活家人和库存有好处……”
  1778年到1779年,乔治·克拉克带着一支携带武器的弗吉尼亚垦荒部队,越过俄亥俄河,攻占英军的据点文森斯,他们借口当地印第安人帮助过英军,抢占了大片西部领土。1779年,大陆军司令华盛顿派将领约翰·沙立文对付纽约州北部的易洛魁各部落。他在给沙立文的训令中说:“当前的目标,就是要完全摧毁并踏平他们所聚居的地区,要尽可能的多抓俘虏,不管男女老少,抓得越多越好……不仅要扫荡那个地区,而且要毁灭那个地区。”[4]这给易洛魁部落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印第安人对于最初到达美洲的欧洲移民,采取了友好的态度,他们为白人移民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居住在沿海的印第安人以食物援助了新来的人们,使他们免于饥饿;教会白人移民种植玉米,使之成为白人在殖民岁月里赖以生存的食物;教会他们建筑土墩,等等,如果没有印第安人的帮助,就没有白人移民如今的存在。但是,在独立战争年代里,美国对印第安人进行的报复却成为了向西部领土扩张的序幕,而华盛顿则成为屠杀印第安人的带头人。印第安人从独立战争开始,不断受到了生存的威胁。直到英国与大陆军签订条约,印第安人被英国盟友抛弃出卖,印第安人此时处于一种两面不讨好的尴尬处境。独立战争结束了,等待他们的是未知的将来,因为他们是砧板上的鱼肉,任人宰割。
  三、战后该何去何从
  独立战争后,白人移民用战争手段从英国人手中赢得了独立,但是,北美原始土著的印第安人又赢得了什么?美利坚民族在北美大陆上形成发展,而印第安人却走上远离家园的“血泪之路”。从独立战争年代开始,美国就已经积极地向西部进行领土扩张。他们以暴力扩张为主要手段,或用武力威胁,或用巧语欺骗,或软硬两手并施,使印第安人几乎失去全部土地。1784年,美国依据同印第安人签订条约,强迫易洛魁人让出现今俄亥俄、印第安那和伊利诺等州的土地。1786年,与印第安人在麦克印托要塞签订条约,制定威安多特人、渥太华人、奥季布韦人的土地以俄亥俄及其支流为界,规定印第安人必须受到美国保护。[5]
  从独立战争到1887年的百年之中,美国政府同印第安人签订了三百七十多项“购买”土地的契约,把印第安人赶到密苏里河以西的地区,并无耻地声称:“只要草还在长,水还在流,土地就永远是印第安人的。”民主党人杰斐逊在他任期之内,肆无忌惮地推行灭绝印第安人的政策,使得印第安人人口急剧下降,印第安人在1492年人口有150—300万,分布在北美大陆上,1860年只剩下34万,1890年降到27万左右,到20世纪初,只剩下22万人。[6]他们被打发到土地贫瘠的特居地,一位担任押送的士兵描写了一个十分普通的情景:“我看到无助的切诺基人被拖出家门,圈在刺刀之下的栅栏里。在凄风楚雨中,我看到他们像牛羊一样伏着东西上了四轮运货马车并开始西行。”[7]在迁移过程中印第安人的遭遇是人类史上最悲惨的篇章之一。北美大陆广阔的土地上,几乎没有他们的容身之所。
  四、最终落脚处——保留地
  “第一批殖民地开拓者一登上岸,就开始夺取印第安人赖以生存的土地,入侵在不断地扩大,红种人的防御因侵略者的武器优势、撕毁条约和受白人疾病影响而削弱了。印第安人被白人无情从家里和狩猎地赶到了不愿去的地方。白人对畜群的屠杀,破坏了印第安人的经济生活,迫使他们不得不迁入‘保留地’”。[8]在19纪晚期,美国著名作家哈姆林·加兰在谈到印第安人状况时说:“这个大陆原来的主人现在已被白种人(像圈牲口一样)拘禁赶来了。”这里讲的就是印第安人被赶到保留地的情景。家园毁灭,土地丧失,迁移路上饱经磨难,生活环境发生巨变,人口锐减,独立和自由均付诸东流,印第安人最终只能被圈禁在保留地里。
  保留地是美国给印第安人唯一的生存空间,印第安人不能随意离开,非印第安人也不允许擅自进入,印第安人被圈禁在保留地里,过着悲惨的生活。肖肖尼族首领沃夏基1878年对怀俄明州州长表白:“先是失望,继而是深深的悲哀,接着是难言的痛楚,接下来有时苦不堪言而使我们想起枪、刀和战斧,点燃起我们心中的绝望之火——先生,这就是有关我们的经历、我们的悲惨生活的故事。”苏族一位预言家说,从前印第安人生活快乐,但白人来后他们的土地越来越小,最后被禁锢起来了。[9]一位苏族祭师在临终前向至上神祈求道:“让我的人民生活下去吧!”至上神没有让他失望。印第安人虽经保留地制度的毁灭性打击,仍以一个种族而生存下来。
  时至今日,冲出保留、跨入新天地仍是许多印第安人的目标,印第安青年们更是希望能够接触到更为广阔的世界,一代又一代的印第安人为此不断努力奋斗着。
  
  注释:
  ①1775年印第安人部落奥内达斯给康涅格殖民地州长的信,读书,2005,3.
  ②1775年印第安人部落奥内达斯给康涅格殖民地州长的信,2005,3.
  ③1781年特拉华部落的豪伯肯对英国军官苏勒·佩斯特的信,读书,2005,3.
  
  参考文献:
  [1]刘明翰,张志宏.美洲印第安人史略.三联书店出版社,1982:91.
  [2]赵晓兰.美国的诞生.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104.
  [3]任雪芳.印第安人传奇.重庆出版社,1984:121.
  [4]乔治·华盛顿诞生二百周年纪念册.商务印书馆,1932:577.
  [5]刘明翰,张志宏.美洲印第安人史略.三联书店出版社,1982:154.
  [6]杰克·艾伦.美国社会.纽约,1978:4.
  [7]卡罗尔·卡尔金著,王岱译.美国扩张与发展史.人民出版社,1984:49.
  [8]卡罗尔·卡尔金著,王岱译.美国扩张与发展史.人民出版社,1984:47.
  [9]李剑鸣.美国印第安人保留地制度的形成和作用.历史研究,1993,(2).
其他文献
摘 要: 只有回归学生主体,才能为高中古诗词鉴赏奠定一个有力的基点;而只有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才能在古诗词教学中使学生入得宝山而不空手归。在高中古诗词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就要处理好如下几点:平等自由,唤醒人情体验,教师回归有血有肉的人存在,以自己的生命体验唤醒学生的生命体验,让师生在平等对话中进入文本深层;扬长避短,追求教学个性,在教学中彰显自己的教学个性,走出各种物欲之障,在自我分析
摘 要: 教师在教学中要化静为动,启动学生内部学习的动因;要以动促思,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关键词: 数学课堂教学 数学活动 化静为动 以动促思 思维品质    孤立、静止的数学教学致使学生的学习方式是单一的、枯燥的“在听中学”和“在看中学”,此时学生的思维往往处于消极被动的静止状态。在新课标理念的引领下,数学学习应当是学生主动地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探索新问题的过程。因此教师就要具备化静为动的
摘 要: 教材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重要蓝本。新的课程理念鼓励教师活用教材,但作为教材本身,应体现其内在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可操作性。人教版实验教材在编排及设计意图上,不仅考虑到教材结构的布局美,考虑到全套教材的内在体系的逻辑关系,而且考虑到方便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研读人教版实验教科书语文,最深的感受就是教材的编写思路和呈现方式,力图实现教科书功能的转变,多角度引导语文学习,让学生和老师都动起来,改变
摘 要: 准军事化管理目前在中职学校是一种受到关注并已有一定实践基础的管理模式。职业学校的课程设置使准军事化管理显得尤为必要。准军事化管理所塑造的学生人格对于以程序性知识为主要课程设置的中职学校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准军事化管理可以帮助中职学生获得马斯洛第三、第四层次需求的满足,有助于在课程教学中建立良好的激励机制。  关键词: 准军事化管理 中等职业教育 CAD课程教学    作为社会上众多的教育
在信息时代里,人们如何进行思维、学习和教学?对此皮亚杰给我们以强有力的、令人信服的启迪。目前,我们的教学现状是多数教师和学生缺乏探究意识,不善于提问题,而且研究能力薄弱。要改变现状,让学生学会思维,善于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研究意识,就要寻求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或学习方式。  一、思维能力的培养,要有问题意识做基础  每一个人在认识活动中,经常会遇到一些疑惑不解的实际问题,从而产生一种困惑、怀疑、探索
摘 要: 在幼儿园开展美术教育活动能催生幼儿美感、陶冶幼儿情感、促进幼儿感知,通过绘画、装饰和制作,让幼儿在实践中去体会、思考、发展幼儿的多向思维,培养幼儿动脑、动手、动口的习惯,不但能培养幼儿的审美情感,而且能增强幼儿的创新意识。  关键词: 美术教学 教学方法 有效途径    教师要遵循幼儿的认知能力和认识规律,通过选择合适的内容,创造宽松的氛围,运用恰当的方法,创造有效的途径,引导幼儿通过美
摘 要: 随着学校信息技术环境的不断完善,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展示要讲述的美术作品,查找有关作品参考资料、作者资料,等等,从多方面讲述分析作品,让美术课堂变成形象生动的学习交流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课堂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信息技术与美术学科的整合,集传统美术教学的优势和信息技术教学的优势为一体,更加符合这样的原则。  关键词: 美术教学 信息技术 网络环境    美术是视觉及造型艺术,具有可视的形象
提起作文批改,所有的语文老师定会感慨万千。作文批改,是所有作业批改中耗时最长,强度最大,但又往往是效果最不佳的一项劳动。老师辛辛苦苦地修改,评定,打分,印刷或诵读范文;学生看一看分数,瞥一眼评语,翻一翻范文,下次作文时依旧犯同样的错误。对此,许多专家、先行者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实践,力图改变传统的教师一人评改作文的方式,取得了明显成效。我在此基础上,也进行了一些尝试,就是指导学生,放手让学生互评互
文言文的教学一直是个老大难。因为年代久远,字词复杂,不易理解;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通假、特殊句式,内容繁多,难以掌握。想在短时间内既记得深刻,又学得轻松,更不是件易事。  因此,我在叙事类文言文的教学中采用活动式教学法,学生既轻松又愉快,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活动式教学法的定义  即要求学生把文言故事搬上舞台,促进学生阅读、理解、策划、表演、写作等的教学方法。  二、运用活动式教学法
摘 要: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论基础是唯物史观,从它的提出到它的理论内涵都体现了唯物史观,本文从唯物史观的角度分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论内涵。  关键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社会存在 社会意识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首次明确提出的一个科学命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我国整体社会价值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之魂,在所有社会主义价值目标中处于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