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帅:浮华影片时代下的文艺坚守者

来源 :世纪人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e_16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王小帅执导的电影《闯入者》去年曾入围威尼斯电影节主竞赛单元,并在约30个国家和地区参赛展映,取得广泛好评。然而,4月30日国内上映首日却遭遇排片不足1%的尴尬,五一档期票房也很不理想。
  对此,王小帅坦言:“4月30日,当我看到排厅数量的时候,我那一整天是在震惊、沮丧和绝望中度过的。我拍电影以来,不管遇到再大的事情,拍摄多么困难,过程多么曲折,都比不上4月30日。”
  在他自己看来,“如果是观众都骂我的片子烂,或者真的没有人看,那我认了。问题是《闯入者》评分那么高,比我之前所有片子都高,而且影片宣发部门告诉我,场均上座人次我们也是最高的。凭什么呢?我的团队接受不了。”他表示:“不能总拿票房来衡量一切。”
  误当他乡是故乡
  王小帅是中国第六代导演中第一个集齐戛纳、威尼斯、柏林三大电影节竞赛单元入围大满贯的导演,曾拍摄过《十七岁的单车》、《青红》、《左右》等多部文艺片,通过镜头表现一个个小人物在历史洪流中的迷茫无助、起承转合和宿命安排。
  有评论说,王小帅用这些文艺片在一遍遍回望“三线”记忆中的童年,而这些影片似乎也有他辗转不平的一生。
  王小帅说自己是个没有故乡的人,他一直争取着归属感,却屡屡失败。
  他出生在上海,但大上海的浮华几乎没在王小帅身上留下任何痕迹。在4个月大的时候,他就被父母抱在怀里,一家人像一株植物一样,被从故土中连根拔起,移植到西南贵阳。
  那段历史,在中国人的集体记忆里,从前被叫做“备战备荒”的“三线建设”,而在王小帅的电影里,则始终散发着“终把他乡当故乡”的清冷与苍凉。
  提起在贵阳度过的童年,王小帅用“逆来顺受”来形容。那时候的他是个内向又不懂得抗争的孩子,最大的痛苦是“亲手养大的狗被父亲杀了吃了”。但后来的王小帅才意识到,“逆来顺受”这个词也可以用来形容父辈们在大时代中不可抗拒的命运。
  作为曾经“大三线”家庭的一员,王小帅十三岁的时候离开了“三线”贵州,跟随家庭又调动到武汉,后来凭借一手被父亲“逼迫”出的画画才能,15岁考上了中央美院附中,从此彻底逃离了周围大多数邻家孩子们的命运。而在此期间,要成为一名画家的愿望与日俱减。80年代初,正是中国电影全面复苏的时期,通过绘画来反应自己对周遭世界季节和温度的变化,显然不再能满足王小帅。附中毕业的时候,王小帅没有继续学画,而是考取了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23岁电影学院毕业后又被分配到福建,两年后无片可拍,便“逃回”北京开始了他的独立电影生涯……
  上海、贵阳、武汉、福建、北京……兜兜转转,但仿佛他从未在任何一个地方真正扎根下来。
  就在前不久,王小帅在博客中发文说:“从上海到贵阳,到武汉,再到福建,我不属于任何一个地方,不是任何一个地方的人。于是我就很小心,我的性格就变成,我到任何地方,我都待在边上了。我不可能是中间那个人,我永远是在边缘。”
  “既不是主人,也不是过客。我以主人的身份看待一个地方,同时又是个旁观者。”
  他承认,这种没有根、不着地的状态对他来说可能是一个潜移默化的主题。“一个人到处跑来跑去,老是跟陌生人在一块,你就会有游离感,这是潜意识里的一种孤立感。”
  “我没有故乡,我也不知道自己该是哪儿的人。”王小帅说。最终“只有回到童年三线的城市,那里才是我们的领地”。他仿佛生怕那段童年时光在回忆中黯淡,所以念念不忘地在自己的电影里,将它描了又描。
  2011年,为了给电影《我11》收集资料,王小帅回到贵州故地重游。作为一个名副其实的“闯入者”,他去拜访了父母当年的同事和老邻居,他们依旧住在几十年前的工厂老房子中,而王小帅发现,甚至房间里的摆设,一个暖水瓶、一个板凳,都和他童年印象中的毫无二致。
  “时代太快了,快得我们都跟不上了。”王小帅曾经感慨。但在那里,时间又仿佛以一种被架空的姿态停滞不前。就像在电影《闯入者》所表现的那样,一群讲着几十年前上海方言的人们,已经在贵州落地生根,他们响应着时代的号召抵达那里,但最终又被时代不闻不问地抛弃。“我觉得他们那一代人是丧失了自我的一代人,而在面对现实困境的时候,他们只能选择拼命寻找,而这种寻找本身就是一种挣扎。他们是完整的新中国的经历者,值得被记录下来。”他们是王小帅的乡愁,也是他的伤口,这就是为什么他像中了魔障一样执意用电影书写那段故事的原因。
  市场体制下艺术片的尴尬
  以王小帅的这部《闯入者》来说,这是他近年难得一见的质量上乘、姿态靠谱的作品,从这部作品的命运来说,虽然上映之前没有被强烈关注,却也算是走遍了全球各大电影节的作品,声势和话题都不缺。
  只是这类作品在我们眼下的电影市场里,的确找不到任何出路,即便某一部作品贸然地获得了票房成功,那基本上也没有规律可循,因为综观我们的电影市场所包含的观众结构、审美形态、院线经营等等,都尚且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艺术片某种程度上来说,是“被禁止”的。
  艺术片本来便是无法通过市场票房来检验的,艺术电影的初衷不应该是被放逐到市场上去逐利,也不应该通过观众买票的行为来检验自己是否成功。从长远来看,艺术片应该是“长销片”而非“畅销片”,在国外成熟的院线市场里会有完全独立于市场商业而存在的艺术院线,长年放映那些观影人数不多的艺术电影,这样既保证了少数观众观看自己心仪作品的权利,也让艺术电影有机会通过主流的放映形式来与观众见面。
  近年来,院线越建越多,银幕数量激增的同时票价正在通过电商、app销售等迂回方式达到降价目的,看电影越来越显平民化,但是我们的观众审美并不乐观。影评人从作品的结构、叙事层次、历史潮流等角度来分析一部公映作品,在今天看来,不但无效,还会遭来谩骂和冷嘲热讽,一句“能让我看乐就足够了”打发掉了所有企图对电影有所介入的影评人的动力和合法性,观众只需轻薄肤浅的笑或者其它情感动容,而不需深入肌理的分析和解读。   从根本上来说,我们的大多观众钻进电影院是去消遣、放松的,而不是进行一项审美活动的,而对于电影来说,它的“功能”当然也包括后者。所以,院线增多,让很多烂片有了可乘之机,却没有为电影市场成熟以及电影作品提升带来任何有意义的帮助。
  艺术电影被今天的市场弄得血肉横飞,甚至奄奄一息,并不是出了什么公平原则的问题,而是我们骨子里的审美意识和残破的趣味,暂时只能理解直截了当的速度、激情和道貌岸然的煽情、矫情,多数人还没有精力和能力去关注那些因为扣问现实而产生的震撼之美。
  尝试互联网做宣传
  王小帅很早就意识到,互联网的自媒体时代已经铺天盖地地来临,如果要让自己的电影获得关注,他就不能再像以往那样,仅仅只是做些“常规的、普通的宣传。”
  早在2010年,王小帅就注册了自己的微博账号,他的微博被打理得井井有条,上面井然有序地显示着他的每一部代表作的拍摄概况,他的个人介绍和工作联系方式也摆放在页面的显著位置。但是,在王小帅开设账号至今的5年时间里,他只发布了六千多条微博,而其中大部分还是并无新意与亮点的转发。
  为了吸聚人气和作品宣传,王小帅的公司鼓励每一位员工都要积极与导演在网络上进行互动,而王小帅的每一条微博,公司的年轻人们都会及时地扩散转发,但,也仅仅止步于此,与王小帅设想中的“在网络上与大家进行有效交流、打成一片”的状态相距甚远。
  “我的微博好像没什么内容,我也想和年轻人互动起来,但是好像他们都不太理我 。”王小帅笑了,微微有些“委屈”地说。
  面对这次闯入者的惨淡,记者问他会不会考虑转型,王小帅回应:“如果我想转,也没那么快,还要看很多商业电影来恶补。实际上,全国还有那么几个像我一样的导演在拍摄这种类型的影片,我觉得还是有必要继续走下去,不能总是拿票房来衡量一切。”
  多年以来,王小帅似乎一直在试探自己适合拍摄哪类故事,除了“支援三线”的题材是他尤为钟意的之外,其他各类题材他好像连自己也都还在摸索。《闯入者》在他的个人谱系中,算是一次惊喜。这个被称为“最好的王小帅”的影片不知道是不是一次偶然校准。但看得出,对于文革题材,他还有很多东西想要表达。只是,巧妙地躲过了对一些具体历史事件的描述,而直接切进了精神残骸的内部,这规避了风险也成就了作品。但愿,这不是他的偶得。
  文艺片小众化的困扰
  在电影的工业化、商业化成功看似越来越容易,导演更多的被问及票房压力、投资压力而不是创作本身的时候,王小帅认为大多数人忽略了电影包装之下真情的东西,导演的创作冲动才是对投资人最大的财富。
  “把电影当作技术工程来完成的话,好莱坞都搭建好了,演员找好,再找到合适的导演完成,在商业化社会,他们不得不这么做。但实际上,他们一直没有停止过寻找能够成功创作的导演,那个才是真正的财富源泉。”王小帅说。
  作为《闯入者》的投资方之一,安乐电影总裁江志强对王小帅所坚持的创作风格给予了充分认可。在他看来,一部电影成功与否的标准并不是取得了多少票房,而是很多年之后,这部电影还值不值得看,它的价值还能不能凸显。
  其实,艺术电影“小众化”的困扰不仅仅是中国,有调查显示,2013年,在欧洲最受欢迎的艺术电影是意大利导演索伦蒂诺的作品《绝美之城》,该片在欧洲有着近170万观影人次。但当我们把它放到更大范畴内的欧洲商业院线里,它的市场地位大幅下降,仅仅排在第23位。同一榜单的首位属于英美合拍片《悲惨世界》,其观影人次达900万。若更进一步把好莱坞影片放进比对片单中,《悲惨世界》的名次落到第18位,此时的冠军是超过2500万人次的“小黄人”《卑鄙的我2》。显然,欧洲艺术电影、欧洲电影、好莱坞商业片之间,有着级数的差异。可见,即便在艺术电影最享盛誉的欧洲,“王小帅们”的烦恼也不是孤例。
  既然欧洲文艺片导演也常为“小众化”困扰,那么风靡欧洲的艺术院线所建为何?调查中有一句话颇值得中国电影市场借鉴——艺术院线的建立并不为了拯救票房,而是为了保证观众的品位。我们为文艺片摇旗呐喊,其实是为了有如此审美需求的年轻人。
  王小帅表示,全力争取长线放映,希望能让想看的人看到,也呼吁一些没有排片的城市多排一些。针对电影的现状,王小帅也释然自嘲:“其实每天太阳照常升起,哈哈!”他认为做电影的初衷是要为好电影努力,票房不是他考虑的优先级。面对外界让他转型做商业片的建议,王小帅直言:“我们应该更加高度重视有特质的创意人员,有独特气质的电影和音乐。从生态上说,大家觉得什么好就一窝蜂全去做并不好。”
其他文献
前不久,一位高三女生写了一封信给笔者,诉说其高考在即的沉重心理压力。因此,笔者想结合平时和一些家长、学生的交谈就此问题谈些粗浅看法。    一、原因分析    1.青少年受回报心理的影响  在一份调查中,有些同学直言“宁愿住校,也不想和父母住”,原因是“爸爸妈妈对我太好了,家中一副全民迎考的架势让我窒息”。某某学生写道:“我上学放学爸爸都用车接送,回到家他们连饭都给我盛好了,还给我夹菜;想吃苹果,
编者按:2012年9月6日,包括京沪粤在内的九个省市教育部门负责人齐聚北京,与教育部协商《关于做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工作意見》,家长有稳定工作、学生有当地学籍、流入地有承载能力成为“异地高考”政策的三个重要因素,“异地高考”终于破冰。但三大因素是有益的改革,同样是设置的门槛。  【警惕异地高考将“拼爹”合法化】  要想在工作地为自己的子女争取高考的机会,父母要在当
EEPO方式是师生在教学的双边活动中,依据学生生理、心理的变化特点,把七个基本要素“听、看、讲、想、做、动、静”单列或加以适当的排列组合,并适时地依学生生理、心理的变化交替使用的教学活动方式。它充分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基本教育思想,使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能比较顺利地、主动积极地进行双边或多边活动,形成优势互补。这与《英语课程标准》的思想是一致的。运用先进的EEPO教学方式,激活课堂教学,是现
学生直接从生活中观察得来的东西并不一定能成为写作的素材。写作素材实际上是一种既包含生活真实,同时又凝聚着作者对现实的感知、理解、想像与感情的心理复合体。真正的写作素材是一种经过心灵内化的产物,内化过程经历观察、表象、感受三个阶段。  观察是获得素材的重要途径。观察得来的原始材料不断地积累,可以形成表象。而表象的转化,则是素材的诞生。表象如何转化成素材?因此说,一切事物在观察之后就要进入作者的心里,
语文教学应当充满情趣。只有情趣盎然的课堂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如何让课堂情趣盎然呢?  1.教师要有激情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情,是语文教学的灵魂。生活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喜怒哀乐,教师也不例外。笔者认为,语文教师应该是一个“多愁善感”的性情中人。他怀有对学生的爱、对自然的爱、对社会的爱、对生活的爱、对语文的爱。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运用知识技能去影响学生,更要用自己的激情去感染学生,让
那么,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在商界叱咤风云的大佬们,如何回忆影响了他们一生的母亲?他们从自己的母亲身上传承了哪些智慧和优秀品质?任正非:从母亲那里学会无私  在任正非的记忆里,印象最深的是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在艰难的处境中,父母的无私却给予了青少年时期的任正非很大影响。  他身上一直保持的艰苦朴素、努力奋斗,离不开早年母亲的言传身教,后来也渐渐融入了华为的企业文化中,“我的不自私也是从父母身上学到的,华为
所谓自主学习,就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大胆地、主动地去学习。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可根据学习内容和学生实际,灵活运用教学方法,适时地给学生指导点拨,启发诱导,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让学生在学习中积极思考,主动探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构建新知、提高能力和形成良好的品德。国际教科文组织反复强调:21世纪教育就是要让受教育者“学会学习,学会做事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上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发生了三次危机。这三次危机对发生国和地区带来了灾难,造成了损失;但却给了我们中国三次绝佳的机会,带来巨大的利益,其影响直至今日。  第一次是90年代初发生的苏俄巨变。长期威胁我国国家安全,在边界陈兵百万的苏联帝国一夜之间崩溃了,身边的巨人倒塌了。北方威胁的解除,使我国有机会腾出手和精力来解决南面的“台独”问题。随着北极熊的衰落,那些曾经依附与它的越南、
“自退休以来,房地产已逐渐成为我的副业。现场的企业家如果有很多闲钱不知道投到哪儿,就投到阿拉善做公益吧!”20日,在力迅地产、红云置业主办的“2015年经济趋势与投资热点”论坛上,中国房地产业协会副会长、华远地产原董事长任志强一上来就“推销”起新业务。  性情耿直、自信的任志强在微博上关注民生,呼吁环保公益,解读楼市房市,与政府官员辩论……这让他得到了“任大炮”的称号。比起讨论房价涨跌、楼市走势,
salt(盐)是人们日常生活中非常重要的调味品之一,英语中就有:Salt seasons all things.(盐巴最重要,调味离不了。)此外,在英语中还有一些有趣的关于salt的习语,为大家列举如下:1.worth one’s salt值得雇佣,称职 在古罗马时期,盐是很宝贵的,罗马军队士兵的军饷里就包括一部分盐,后来改发购盐的证券,叫salarium,这个词就演变成了salary,用盐表示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