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弧队形”是体育教学组织中的“万人迷”

来源 :体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ngheng52519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拜读了2012年第2期《体育教学》中李伟和梁瑞涛两位老师撰写的《“圆弧队形”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优势及示例》这篇文章后感同身受,倍感亲切。为了让这篇文章具有更强的实用性,我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在原文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愿与二位老师共同探讨,共同进步。
  1.体育舞蹈方面:如在练习《校园华尔兹》时,“圆弧队形”是再合适不过的一种组织形式了,男士站于内侧,女士站于外侧,两人一组,在音乐的伴奏下翩翩起舞(图1)。
  队形优势:它与“方形队形”相比,造型美观,落落大方,最重要的是同学们在练习的过程中还可以和别的同学进行技术上互相帮助,互相学习,有利于完整动作的练习。
  2.田径项目中“跑”的方面:同学们上体育课一听说要跑,从心里是排斥的,所以教师必须要转移他们的注意力,只需巧妙地运用“圆弧队形”中的各种图形就可以完成跑步任务,如定时跑、定量跑,不必要求同学们非要在空旷的操场上气喘吁吁。
  队形优势:这样做练习,目标小了,实现起来会更容易一些,一些体质较弱的学生也敢试一试了,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完成了教学任务。
  3.“圆弧队形”可运用在原地或行进间的各种徒手操,与一般的跑道练习相比,既有趣味性又有一定的强度。
  4.球类项目中的专项准备活动也可以运用“圆弧队形”来完成(图2)。让全体同学侧对圆心,在教师的口令下做各种有球或无球的移动步伐练习,练习的顺序是先向内移动,然后再向外移动,这样不仅从练习的效果、教师的组织能力还是从视觉感观来说都是一种享受。
  5.球类项目中两人一组的传接球练习也可以利用“圆弧队形”来完成(图3)。评判一节课的好坏,其中就有一项是关于器材的利用率,这种“圆弧队形”的练习方式最大的特点就是充分提高了球类器械的利用率,场地器材多或者少的情况下,这都是一种非常好的练习方法。
  根据“圆弧队形”的特点,教师讲解示范队形可以有更科学合理的方式(图4)。教师根据自己设计的场地器示意图,只将圆圈上任意一点分开,向外稍稍扩展,就会变成如图4所示的“U”字型讲解组织形式,内侧同学下蹲,教师在“U”字型内为大家做示范和讲解。还可以将分布在圆上的同学快速集中在圆的1/4圆内,形成一个“三角形”,内侧同学下蹲,教师在斜线上为大家做示范讲解(图5)。
  优点:与原来使用较为频繁的普通讲解队形相比,这两种队形的讲解有利于让更多的同学能够听得见老师的讲解,看得清老师的示范动作,便于更快更好的学习新技术。
其他文献
本文主要结合笔者在《十城市》研讨活动上的一节展示课,谈一下本课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及教学效果、语言组织等,期望与各位同仁探讨。
王占春教授是我国学校体育教材编撰专家,为我国学校体育教材建设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我与教授相识是1960年,我荣幸的被借调到教育部参加《全国十年制学校体育教材》的编写,能在充满学术研究氛围的集体里接受良好的教育,当时我就决心抓住这良机,在占春老师的组织下学习党的教育方针,学习毛主席提出的“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学习为人民服务老三篇,了解国内外教参,从中学习借鉴,探寻新中国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的独
·如何让一节体育课更具有效率,  还可以让学生喜欢上运动?  ·如何在局限的场地内上一堂趣味的体育课?  ·如何让运动员更好的避免训练误区以及丰富训练手段?  这些在耐克的校园体育训练营中均可以找到答案!  耐克校园体育训练营的特点  打破传统学校体育授课局限性;  创新性地将功能训练融入教学思路;  整合人体运动训练相关体系;  拓宽教师的视野,掌握多种训练工具。  训练营将开设三种类别课程  
一、制定1-2年的教学目标和计划(长远计划)  由于实行了选项分层次教学,篮球提高班的很多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篮球基本功,对篮球的基本传接球、行进间单手上篮、投篮、运球和移动技巧等技术都有了一定的了解,因此在教学初期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具体制订一年或者两年的教学计划,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使学生能达到较高的水平,为学生进入高等学校或者社会进行更深层次篮球学习打下基础,使他们比较精通篮球(包括篮
场景:体育课上正在进行两人一组夺物的游戏。教师发出信号后两名同学迎面向前快速跑进去抢放在中间的绳子,这时,不幸的一幕发生了,同学A和同学B由于争抢太激烈,头部撞到了一起,A同学的脸被碰肿了,B同学的鼻子流血了……  原夺物游戏的方法:  场地上画三条平行线,各平行线间分别相距5~10米,学生两人一组面对面站立在两端的平行线上,中间的平行线上放置一物体,教师发令后两名同学快速跑到中间的线上抢物体,最
体育课堂中出现了“课课练”等看似热闹有序的场景,但学生更多的只是按部就班机械性地练习着。为何简单的技术动作在学生学练过程中却是那么的艰难,教师不断地言传身教学生练习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教育部《切实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的规定》等文件对“保证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的明确规定,让我们进一步
2013年9月17日,笔者有幸参加了黑龙江省体育课堂教学大赛活动,并观看了全部小学的武术和格斗对抗类项目教学课。这些教者来自全省各地,经过层层选拔推荐上来,他们从不同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