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英语课堂中的提问艺术

来源 :家教世界·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ncyyeast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提问是英语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课堂教学中科学的、具有艺术性的提问可以让学生主动地掌握知识,培养语言表达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应优化设计提问内容,掌握课堂提问技巧,使课堂提问成为“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英语能力”的有效途径。本文结合教学实际,对英语课堂上教师如何把握提问,使提问成为“培养学生为交际运用英语的能力”的有效途径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英语;激发;课堂教学;提问艺术;问题设计
  英语是一门语言学科,课堂教学过程就是对话交流的过程, 课堂提问是必不可少的。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合适的课堂提问是一种教学方法,也是一门艺术。通过提问可以及时了解学情,启迪思维,活跃课堂气氛,促进课堂教学和谐发展,同时能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使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和答案,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可以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及时调控教学,有效地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率。本人在初中英语的教学中重视课堂提问艺术,注重激发学生兴趣,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使他们学好英语作了尝试,现将自己的体会总结如下:
  1. 提问原则
  1.1 递进原则
  教师的课堂提问应该是一个由易到难的过程,不能没有铺垫直接提问,课堂上一旦教师的问题提得过难,会让学生知难,而使课堂一下子沉闷,学生不知所措,听课效率自然低下。教师从不同角度,由易到难,创造一种能使学生多方面、多角度进行思考的情景,并获得成功的机会。教师可以用肢体语言来提示学生,从而降低问题的难度,对学生进行引导。
  1.2 目的原则
  课堂教学是伴着教学目标进行的,课堂问题的设计要有利于教学目标的落实,有利于突出教学重点,利于突破教学难点。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设置问题上做好准备,每一个问题要有目的,对达成教学目标,提高学生思维的有益。
  1.3 真实原则
  教育是一个真真切切的培养过程,每一个课、每一个问题都是过程中的一部分,所以我们的问题要“真”,而非“伪问题”,如学生一看就知道的问题坚决不问,学生想了也不会的问题不会,我们设置的问题要真实,不能空洞,让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思考或通过讨论得出答案的问题。
  1.4 趣味原则
  教师提出的问题,要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处于积极兴奋的学习状态。若是无趣的问题只会打击学生的热情,使其失去学习英语的兴趣。人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想通过设置具有趣味性的问题一定能在课堂上引起学生的共鸣,活跃课堂气氛,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佳。
  1.5 启发原则
  教师在备课设置问题的时候就应该思考,问题的提出能否激起学生的思考,能否引起学生的共鸣,每一个问题都要具有启发性,这样才能让学生有所收获。
  2. 课堂提问策略
  提问包含着教师的提问、学生对教师提问的应答和教师对学生应答的反应这样一个完整的过程。其中教师的提问是最重要的,它是整个问答过程中的第一环节,教师在这一环节中所采用的技巧和策略对师生间能否相互交流,问答活动能否正常进行下去起着很重要的作用。英语教师在向学生提出问题时,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2.1 关注学生心理,贴近学生实际
  教师要适当了解学生心理,对不同年龄段的心理趋向都要有所掌握,熟知学生想要什么,反感什么。学生的心理因素和教学气氛对学生回答老师所提问题的态度起着重要的作用。为了创造一个轻松的教学气氛,使学生保持良好的兴奋状态,老师应采取与学生一起思考的心情进行提问,而不是用强制回答的命令语气和态度来进行提问。
  2.2 留时间给学生
  提问后留出的思考时间是否适当,直接影响学生回答的质量和教学效果。当教师抛出问题后,要留有学生思考的时间,教师等待的时间增加,学生回答的内容就增多,创造思维的成分也增多。同时,我们教师要环视全体学生,用目光去激励学生,期间不要频频重述和追问,干扰学生的思考。当然,等待时间的长短要根据提问的目的、问题的难度而定。另外,当学生思路受阻或回答不正确、不全面时,教师要给予提示,诱导学生作答。提示既可以是语言的也可以是视觉的,如动作、表情等。
  2.3 把握重难点提问
  教师课堂问题的设置要集集体的智慧,问题本身要能高度体现学生应掌握的知识,能让学生对问题进行较深层次的思索,每一个问题要紧扣教材,紧扣重难点,拓展学生思维,凸显学生主体地位。备课时,有经验的教师会在教学内容中找出重点,然后以此为主线,串起其他教学内容。从学生的回答中,可以了解学生对重点内容的理解掌握程度,再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及时加以补充与纠正,并让学生反复操练,循环往复,以突出重点,加深学生的印象。
  2.4 多鼓励性评价
  教师要多用“You’re best! You’re very clever!”等激励语适时表扬。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要及时恰当地评价学生。应以肯定为主,即使学生回答不正确,也要肯定其勇于回答问题、敢于发表个人见解的精神。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教学中常常发现,当学生答不出问题时,有的教师不是搭桥引导,而是另请高明;或者“恨铁不成钢”,语言中带有批评,语调上带有责备,情绪中带有烦燥等。这使学生遭受失败的体验,从而情绪低落,课堂教学气氛沉闷,未能很好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
  2.5 把握时机提问
  把握提问时机——先提问,后叫人。教师应通过这种提问方式引导所有学生,不管其成绩如何、性格如何,都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记得刚开始我没经验就犯过这样一个错误。有次我提问时说:“某某同学,你看下面这个问题应该怎么回答?”说完这句话我发现除了那个被提问的同学感到很紧张在思考该如何回答外,其他同学就出现了“事不关己”的情况而不去思考。而且点名后提问使该学生感到是突然袭击,加大思维的紧张程度,简单的问题都答不上来了。有了这次经历之后,我以后的提问就竭力面向所有学生,给全体学生思考和回答的均等机会。
  课堂提问是英语教学中师生双边活动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形式之一。长期以来,我国英语教学一直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记,教师考、学生背”的传统教学,把英语纯粹当作评议知识来讲授。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传统教学已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已转向思维教学,因而在教学中教师的重要作用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问题的动机和思路,发挥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课堂提问作为组织教学、启发思维、提高理解能力的一种重要手段,因而在目前英语教学中显得越来越重要。
其他文献
甜菜是2年生草本藜科甜菜属糖料作物,从播种到种根收获直到新种子的成熟和收获,在自然条件下需要2年才能完成其生活史。种根经过冬季贮藏,第2年栽植田间,重新长出叶丛和根系,然后抽薹
摘 要:随着课堂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内容与形式不断发生新的变化。特别是数学学习更接近于生活化、应用化。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把数学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衔接起来,让数学贴近生活,让学生从生活中寻找数学素材,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习数学如身临其境,就会产生强烈的亲近感和认同感,有利于形成似曾相识的接纳心理。  关键词:数学;生活化;教学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又充满着数学。学生的数学知识与
民办高校进行“双一流”建设既是建立高等教育系统良好的竞争性生态环境的需求,也是民办高校提高办学水平与核心竞争力、更好地服务社会发展和地方经济建设的迫切需要.本文在
利用2010年1月和6月黄土高原定西和庆阳两站大孔径闪烁仪(LAS)的观测数据,结合涡动相关系统(EC)、辐射观测、梯度塔等观测系统的同步观测资料,分析了不同下垫面LAS和EC观测感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摘 要:课程教学是最基本的教学实践活动,是生成教学质量的主阵地。实现优质课程教学,对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改进院校育人环境,激发教员、学员工作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均具有重要的作用。推行优质课程教学,必将对院校领导和教员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带来很大的冲击,促使每一位教员思考何谓“优质教学”何谓“好课“本文试图对打造优质课程教学提几点建议加以探讨。  课程教学是决定院校人才培养和教学质量的最基本要素。没
期刊
J大学校区学生会探索以生涯理论引领学生成长的教育培养方式,形成了以“围中心重发展,分赛道齐奔跑”为特色的核心素养教育创新模式,在打造卓越学生干部团队方面取得了较好的
摘 要: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的一部分。初读是学习课文的第一环节,承担着读准课文、读通课文和初步感知课文的任务,为下一步的重点研读乃至全文的学习打下基础。通过教师的精心设计和教学,初读课文的学习也会精彩。  关键词:阅读;初读;兴趣  阅读教学,首先要使文本开口“说话”。这就需要学生积极主动地通读课文,才能抓住重点,也才能与文本深入对话,因此,初读是阅读教学的基础。在我校举行的语文赛课活动中,老
摘 要:化学概念常常包括了化学知识的定义、原理、物质组成及分类等等性质,它是一种极为精辟且具有高度概括性的语言。在化学概念中的每一个字词,每一句话和注释都是经过严格审查的,有及其精确的含义,正是这些概念的存在使得化学保证了它的完整性和科学性。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基本概念几乎在每一个章节中都有出现,概念的教学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准确地掌握和理解概念,对学生们学好化学具有重要的意义,它能帮助学生们很好地理
所谓情感教育,它和智育、美育一样,是青少年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即在教学过程中用美文灌之以情,教师动之以情,学生会之以情,由无数的“情”的操作而综合为“情操”的生成,达到心灵和心灵的藕合。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说:“教学一旦触及学生的情感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便能发挥其高度有效的作用。”心理学的研究也表明,儿童的情感易于被激发,且儿童的认识活动一旦有情感参与,他们认识世界就更生动,更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