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读,让语文教学更高效

来源 :家教世界·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uelin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的一部分。初读是学习课文的第一环节,承担着读准课文、读通课文和初步感知课文的任务,为下一步的重点研读乃至全文的学习打下基础。通过教师的精心设计和教学,初读课文的学习也会精彩。
  关键词:阅读;初读;兴趣
  阅读教学,首先要使文本开口“说话”。这就需要学生积极主动地通读课文,才能抓住重点,也才能与文本深入对话,因此,初读是阅读教学的基础。在我校举行的语文赛课活动中,老师们多选择第二课时的精读教学,课堂教学精彩,学生的参与度高。但对于第一课时的初读课文的教学少之又少,我产生了疑惑:初读课文不能出彩吗?另外,从我几年的语文教学中,也产生了一些疑惑,我的初读时间很充分,二十分钟左右。我的教学设计也精心安排,有读有说有议。为什么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不起来,学习氛围明显不如精读部分?阅读语文教学的有关著作,观摩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我发现在我的课堂上只要认真精心的设计,初读课文同样也会精彩。
  一、在预习中渗透初读课文的要求
  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学成功与否,是要看学生最终能否离开教师自己读书、作文,掌握语文这一工具学科。预习是求知过程的一个良好的开端,是自觉运用所学知识和能力,对一个新的认识对象预先进行了解,求疑和思考的主动求知过程。面对一篇新鲜生疏的课文,产生一种求知的愿望,在这种内动力的趋动下,主动地去研读课文。
  初读时,内容不可能深究,但要找出文中的生字、新词,除了认准字音、读好生词外,学生可以借助工具书或者联系上下文初步理解文中词语的意思,这是为后面学习所做的一个必要的铺垫,也为深入学习文章的内容打下了基础。对于高年级学生来说,初读主要靠自主学习,一般在预习时(课前)就要求完成。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以学定教。这样,不仅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还有利于加强学生预习习惯和能力的培养。
  课前预习,一般可分为以下几个步骤进行:1. 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字音。简要了解课文内容,做到读得正确、流利。2. 用笔画出不理解的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新词等。借助字典或联系课文中的句子进行理解。3. 根据课后思考题,边读边想。做到在阅读中思考,在思考中阅读。4. 了解有关作者写作的背景,写作风格等。
  二、精心设计导入,激起学生阅读兴趣。
  (1) 从文题题眼入手,有意设置疑问,激活学生阅读课文的兴趣。当学生急于解开心中的疑团时,学生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自然水到渠成。所谓题眼就是题目中的关键性词语,它往往显示题目的特殊性,有时还能反映出文章的中心和写作时应该重点叙述的部分。
  《山中访友》这一课题,既是全文立意之本,又是以联想和想象构筑情境这一独特,鲜明的表现手法之凝聚,是这篇课文中不可忽视的文眼。让学生去猜测作者去山中访友的对象,以激起学生的阅读期待。《唯一的听众》课题出示后,学生就议论:怎么会只有一个听众呢?是怎样的一个听众?发生了什么特殊的事值得作者写下来?
  (2) 从文章的作者导入,了解作者写作的风格和写作背景,激起学生阅读课文的兴趣。《怀念母亲》作者季羡林,学过有关季老的作品有《小苗和大树的对话》,《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了解季老写的有关德国生活的作品和一些资料。从而为学习《怀念母亲》获得初步的把握。学生对季羡林已不再陌生,学习的兴趣自然提起来了。六年级语文(上)第五组安排了一组有关鲁迅先生的文章。在这组课文教学《少年闰土》是鲁迅先生写的,《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面》和《有的人》这三篇文章是别人纪念鲁迅先生而作的。在教学伊始,非常有必要介绍鲁迅先生的生平事迹,让学生从了解鲁迅先生进而了解文章的主旨。
  (3) 运用多媒体课件创造情境,激起学生阅读的兴趣。对于写景文章,可以制作优美的景色动画,渲染阅读的氛围。《山雨》一幅有声有色的山村雨景图。《索溪谷的“野”》山“野”图,水“野”图,动物“野”的图,游人“野”的图。《山中访友》老桥,鸟儿,露珠,树,山泉,溪流,瀑布,悬崖等均是优美的动画。有声有画,学生的阅读兴趣怎能不高?写人记事的文章,则出示人物图,相关的活动动画,同样能有效激起学生阅读的兴趣。
  三、设计不同的初读方案,进行有效的初读教学。
  (1) 初读的正确导向为学生的深入研读做好扎实的基础。字词的学习并不仅仅依靠初读课文时的学习,因此在初读课文之前预习中就应该解决。在第一课时的教学中应以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为主。不同的课文内容,设计的初读导向也会不同。《少年闰土》《詹天佑》等以写人为主的文章初读的导向就是:读课文,想一想文中的人物留给你怎样的印象。《落花生》等记事文章初读的导向是:自读课文,看看文中主要写了什么事?《掌声》初读设计是:两次掌声各表示什么意思?两次掌声有什么不同?《地震中的父与子》一课的初读可以这样安排:(1)自主学习——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2)思考——课文对外貌、语言、动作的描写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3)概括——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事情发生的经过是怎样的?结果如何?(4)揣摩——作者为什么写这篇文章?(5)体验一父亲在救助儿子的过程中会有怎样的心理活动。
  (2) 引导多样的初读方式,自主阅读感知课文内容。
  读的通顺流畅已经不是高年级学生的主要目标,因此在初读课文中,设计多种活动方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同时课堂变得轻松愉快。课堂中,教师可以常问:你认为应该怎样读?你想以什么形式展示自己的阅读?你想和谁一起读?学生由于课前充分预习,他可以选择自己读,与同伴读,小组合作读等形式,避免了过去单一的老师指名读或开火车读。这样既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又在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合作能力。
  《彩色的翅膀》一课中,学生选择自己读的多一些,他们在读的过程中读出了海岛战士的辛苦,乐观,喜悦。《中华少年》学生选择分角色朗读,学生组成阅读小组,进行阅读比赛。
  初读,看似简单,实则关系到课堂教学效率。教学中只要我们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和素材,为教学服务,加以精心设计,初读课文的教学同样也会精彩。
其他文献
近年来,金华广播电视总台抓正面报道目标明确,始终将主题报道作为重中之重,在如何增强感染力,提高报道质量,扩大影响力方面作了一些探索。尤其在提高正面宣传的针对性和亲和
本文主要利用基于ARM9的32位高端嵌入式微处理器AT91RM9200和嵌入式Linux内核设计了一个新型数据采集系统,使其具有多通道、高精度数据采集的能力,可以应用于各种需要大量高
摘 要:小学生正处在事物认知、思维完善的重要阶段,在这个时期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变得至关重要,而语文作为一门知识面广、发散空间大的学科,从教学教育层面上承担着引导学生创新发展的责任。本文研究了小学生语文学习中缺乏创新思维的表现,从具象和抽象逻辑、学习变通性、评判思维上分析了小学生创新思维难以开展的原因,并提出了语文课堂上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模式方法。我们积极倡导教师开展创新思维活动,鼓励学生大胆创新,
甜菜是2年生草本藜科甜菜属糖料作物,从播种到种根收获直到新种子的成熟和收获,在自然条件下需要2年才能完成其生活史。种根经过冬季贮藏,第2年栽植田间,重新长出叶丛和根系,然后抽薹
摘 要:随着课堂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内容与形式不断发生新的变化。特别是数学学习更接近于生活化、应用化。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把数学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衔接起来,让数学贴近生活,让学生从生活中寻找数学素材,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习数学如身临其境,就会产生强烈的亲近感和认同感,有利于形成似曾相识的接纳心理。  关键词:数学;生活化;教学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又充满着数学。学生的数学知识与
民办高校进行“双一流”建设既是建立高等教育系统良好的竞争性生态环境的需求,也是民办高校提高办学水平与核心竞争力、更好地服务社会发展和地方经济建设的迫切需要.本文在
利用2010年1月和6月黄土高原定西和庆阳两站大孔径闪烁仪(LAS)的观测数据,结合涡动相关系统(EC)、辐射观测、梯度塔等观测系统的同步观测资料,分析了不同下垫面LAS和EC观测感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摘 要:课程教学是最基本的教学实践活动,是生成教学质量的主阵地。实现优质课程教学,对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改进院校育人环境,激发教员、学员工作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均具有重要的作用。推行优质课程教学,必将对院校领导和教员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带来很大的冲击,促使每一位教员思考何谓“优质教学”何谓“好课“本文试图对打造优质课程教学提几点建议加以探讨。  课程教学是决定院校人才培养和教学质量的最基本要素。没
期刊
J大学校区学生会探索以生涯理论引领学生成长的教育培养方式,形成了以“围中心重发展,分赛道齐奔跑”为特色的核心素养教育创新模式,在打造卓越学生干部团队方面取得了较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