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来源 :家教世界·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xiang6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所谓情感教育,它和智育、美育一样,是青少年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即在教学过程中用美文灌之以情,教师动之以情,学生会之以情,由无数的“情”的操作而综合为“情操”的生成,达到心灵和心灵的藕合。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说:“教学一旦触及学生的情感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便能发挥其高度有效的作用。”心理学的研究也表明,儿童的情感易于被激发,且儿童的认识活动一旦有情感参与,他们认识世界就更生动,更丰富,更深刻。小学语文教材中蕴涵着丰富的情感教育内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课文的特点挖掘其内在的情感因素,运用适当的方法,拨动学生的情感之弦,启发学生体会作者蕴藏于作品中的情和意,获得与作者情感上的共鸣。科学实施情感教育,对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那么,如何在语文课堂上拨动学生情感之弦呢?
  一、创设情境,培养情感。
  情感教育是一种艺术,需要创造一种意境和气韵。教师所创设的情境要与课文内容协调一致,利用音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乐渲染,语言描绘,实物摆设等手段引导学生进入情境之中,产生身临其境之感,并激发想象与联想,让学生在情感的氛围中产生情感体验,进而发展认识,陶冶心灵为“动情”到“晓理”打下情感基础
  如:例如教学《二泉映月》时,课始我播放了优美动人的二胡名曲《二泉映月》,接着让学生阅读最后一小节,了解到这首名曲不仅深受中国人民喜爱,而且在国际乐坛上也享有盛誉。然后我又富有感情地介绍创作人阿炳的情况:四岁时失去母亲,长大后又失去父亲,二十一岁患眼疾,三十五岁时双目失明……我的描述激起了学生的疑问:为什么一个双目失明、命运坎坷的人能创造出如此动人的名曲?在学生亢奋的状态下,我引导学生认真读课文,从书中去寻找答案。学生围绕这个问题饶有兴趣地与文本对话,深刻领会到了阿炳在身处逆境、穷困潦倒时热爱生活、热爱音乐、追求理想、敢于同命运抗争的精神。
  二、 替换角色,体验情感。
  有些课文由于当时环境、社会背景不同,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思想认识距离较远,应根据课文的具体内容,引导学生置身于当时的社会环境中,体会课文中人物的感情,领略人物的思想。在朗读中,学会换位思考,站在文中人物的角色地位上,理解他们的需要、思想、感情和愿望等。
  例如教学《海伦·凯勒》一文,由于学生都是身体健全的人,无法体验海伦双目失明、双耳失聪的感受。当请一位学生读课文第一小节时,他读得很平淡,丝毫没能表现出海伦内心的痛苦和悲哀,没能表达出对海伦的同情。我让这位学生闭着眼睛在教室里走一圈,全班学生注意观察他的表情、动作。当这位学生摸索着、磕磕碰碰地走完一圈之后,我让他谈谈自己内心的感受。他说:“我眼前一片黑暗,内心非常害怕,觉得非常孤独。”这时我再让他读第一小节,他有了深刻感受,进入“共鸣”阶段,进入课文情境,读得声情并茂。
  三、引导感悟,激发情感。
  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往往需要学生自己去感悟,在感悟中产生情感,陶冶心灵,促进思维的发展,达到知情结合,情理交融的教学境界。
  例如:在教学《爱如茉莉》时,为了让学生深刻体会父母亲之间的关爱之情,我引导学生抓住文中一处处细节的描写。在教学“当我推开病房的门,不禁怔住了:妈妈睡在病床上,嘴角挂着恬静的微笑;爸爸坐在床前的椅子上,一只手紧握着妈妈的手,头伏在床沿边睡着了。”这部分细节时,首先我引导学生认真读这一段话,抓住重点词“恬静的微笑”和“紧握着”来体会。学生通过朗读体会出:妈妈体会到爸爸如此关心爱护她,心中觉得无比幸福,因此即使生病中,仍然挂着恬静的微笑;爸爸因为睡得沉,而又为了夜里方便照顾妈妈,所以不睡在陪床上,而宁愿伏在床沿边睡,紧握着妈妈的手,这样妈妈一动,他就醒了。接着我又引导学生观察书上这幅感人的图画,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最后我又让学生配乐朗读。学生的情感被激活了,充分感悟到了父母亲之间真挚感人的爱。
  当我问学生:“你的父母亲之间有哪些像这样平淡无奇的真情呢?”学生纷纷发言。有的说:爸爸经常加班,回来得迟。即使在寒冷的冬天,爸爸加班回来时,妈妈也从床上爬起来帮爸爸热饭热菜;有的说:妈妈有时加班回来晚了,她怕黑。爸爸就骑摩托车去厂里接她;有的说:爸爸有时候睡到夜里腰疼,妈妈就起来帮他按摩……从学生一句句朴实的话语中,可以看出学生对“爱如茉莉”的真情有了较为深刻的了解。
  四、重视拓展,升华情感。
  拓展延伸主要以课文为中心,达到以内带外,以精带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完善学生的心灵世界。
  例如《高尔基和他的儿子》一文揭示的主旨是“‘给’永远比‘拿’愉快”。在课文学完之后,我设计了一个向生活延伸的题目:在我们的周围,你碰到过哪些无私帮助别人的事?你是怎么想的? 一个学生说:“每学期开学初,学校都要搞‘爱心一日捐’活动,同学们纷纷捐出了自己的零花钱,我深深感到我们这个社会充满了爱心。”另一位学生说:“去年春游时,班上一位同学因家境贫寒不能去春游,同学们自发地为他捐款,有的同学还把自己好吃的东西分给他。我想,如果人人都能对需要帮助的人加以帮助,我们的社会将变成美好的人间。”……一句一句简单的语言,却让我听到了这一群孩子对世界充满的爱,也让我读懂了学生内心世界的呐喊。
  总之,语文课是一片情感的花圃、一个情感的世界。实践证明,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若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就能达到文、理、情相通的境界。
其他文献
摘 要:小学生正处在事物认知、思维完善的重要阶段,在这个时期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变得至关重要,而语文作为一门知识面广、发散空间大的学科,从教学教育层面上承担着引导学生创新发展的责任。本文研究了小学生语文学习中缺乏创新思维的表现,从具象和抽象逻辑、学习变通性、评判思维上分析了小学生创新思维难以开展的原因,并提出了语文课堂上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模式方法。我们积极倡导教师开展创新思维活动,鼓励学生大胆创新,
甜菜是2年生草本藜科甜菜属糖料作物,从播种到种根收获直到新种子的成熟和收获,在自然条件下需要2年才能完成其生活史。种根经过冬季贮藏,第2年栽植田间,重新长出叶丛和根系,然后抽薹
摘 要:随着课堂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内容与形式不断发生新的变化。特别是数学学习更接近于生活化、应用化。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把数学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衔接起来,让数学贴近生活,让学生从生活中寻找数学素材,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习数学如身临其境,就会产生强烈的亲近感和认同感,有利于形成似曾相识的接纳心理。  关键词:数学;生活化;教学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又充满着数学。学生的数学知识与
民办高校进行“双一流”建设既是建立高等教育系统良好的竞争性生态环境的需求,也是民办高校提高办学水平与核心竞争力、更好地服务社会发展和地方经济建设的迫切需要.本文在
利用2010年1月和6月黄土高原定西和庆阳两站大孔径闪烁仪(LAS)的观测数据,结合涡动相关系统(EC)、辐射观测、梯度塔等观测系统的同步观测资料,分析了不同下垫面LAS和EC观测感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摘 要:课程教学是最基本的教学实践活动,是生成教学质量的主阵地。实现优质课程教学,对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改进院校育人环境,激发教员、学员工作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均具有重要的作用。推行优质课程教学,必将对院校领导和教员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带来很大的冲击,促使每一位教员思考何谓“优质教学”何谓“好课“本文试图对打造优质课程教学提几点建议加以探讨。  课程教学是决定院校人才培养和教学质量的最基本要素。没
期刊
J大学校区学生会探索以生涯理论引领学生成长的教育培养方式,形成了以“围中心重发展,分赛道齐奔跑”为特色的核心素养教育创新模式,在打造卓越学生干部团队方面取得了较好的
摘 要: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的一部分。初读是学习课文的第一环节,承担着读准课文、读通课文和初步感知课文的任务,为下一步的重点研读乃至全文的学习打下基础。通过教师的精心设计和教学,初读课文的学习也会精彩。  关键词:阅读;初读;兴趣  阅读教学,首先要使文本开口“说话”。这就需要学生积极主动地通读课文,才能抓住重点,也才能与文本深入对话,因此,初读是阅读教学的基础。在我校举行的语文赛课活动中,老
摘 要:化学概念常常包括了化学知识的定义、原理、物质组成及分类等等性质,它是一种极为精辟且具有高度概括性的语言。在化学概念中的每一个字词,每一句话和注释都是经过严格审查的,有及其精确的含义,正是这些概念的存在使得化学保证了它的完整性和科学性。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基本概念几乎在每一个章节中都有出现,概念的教学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准确地掌握和理解概念,对学生们学好化学具有重要的意义,它能帮助学生们很好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