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美,让学生爱上数学课

来源 :数理化学习·高一二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ngwu2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说过:“就数学本身来说,是壮丽多彩、千姿百态、引人入胜的……”美能启迪学生的心灵,也能提高学习的兴趣,这就要求教师把数学课创设成充满活力和魅力的空间,让学生积极地去揭示数学之美、感受数学之美,进而表现数学之美.
  关键词:数学;美;听觉;视觉;思维
  数学果真无美可言吗?其实,数学蕴含着比诗画更美丽的境界.著名哲学家罗素说过:“数学,如果正确地看它,不仅拥有真理,而且也拥有至高的美,是一种冷而严肃的美.”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认为数学枯燥无味,没有艺术性,这种看法是不正确的,就像人站在花园外面,说花园里枯燥无味一样.”的确,学生之所以认为数学枯燥乏味,那是他们站在 “花园”的外面,没有能领略到数学“花园”里那些逻辑的严谨与结构的协调、形式的对称与和谐、内容的丰富与深刻、方法的优美与奇特等等那一系列的美妙.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帮助学生感受数学之美,欣赏数学之美,并不断地去表现数学之美,进而爱上数学.
  一、让学生在听觉上感受数学之美
  语言是从事课堂教学、完成教学任务的主要手段,因此教师的语言艺术,将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果.而作为数学教师,要想在学生认为的“枯燥乏味”的数学课堂上听出数学之美,就要精心修炼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数学教师讲课时,语言应该干净利索,言简意赅,把抽象的概念,深奥的道理形象化,把枯燥的知识生动化;讲课要绘声绘色,把握节奏的快慢,注意声调的高低、要做到抑扬顿挫、声情并茂;在恰当的时候,用合适的比喻,风趣的语言活跃一下课堂气氛,整堂课都能让学生精神集中,如沐春风,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原来也是如此美妙的,从而先让学生喜欢上数学课,喜欢了,就会发现其中所蕴涵的美!
  二、让学生在视觉上感受数学之美
  高中数学新教材中,简洁美、对称美、和谐美、奇异美比比皆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数学美在教学中的作用,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用幻灯、影像等多媒体手段,充分展示数学图形的“形象美”.如平面几何中的圆、正方形等图形,立体几何中的球、正方体等图形的对称之美;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等图形的平滑之美;正弦、余弦曲线的动感之美……通过图形的“形象”之美,给学生形成一种视觉美,进而在美的享受中,享受知识、掌握知识.“当学生以审美的心境去接受和处理知识时,学习就会充满乐趣”,进而喜爱上数学.
  三、让学生在思维中发现数学之美
  数学之美不仅美在内容,美在形象,还美在思维中,数学是思维的音乐.数学的思维过程不仅是学生个体的认识过程和发展过程,更是教师带领学生进行特殊审美的过程.学习本身就是探索美的过程,引导学生在学习探索的过程中,用心去发现美、感悟美,领略美,欣赏美,也是一个提升学生审美心智的过程.在思维的过程中,一次又一次把人的智力推向新的境界,促进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数学归纳法”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方法,那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自己来探索数学归纳法法的两个步骤.从而让学生体验“探索、创造”的快乐,同时又能感觉到数学归纳法的美不可言呢?例如,关于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的教学,教师提问:我们用猜想的方式得到了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学生有没有想过这个公式正确吗?我们如何来证明这个公式对任意的正整数n都成立呢?而证明此公式对一切n∈N都成立,实质上是证明无限多个等式成立,显然要逐一证明是不可能的,“那怎办办呢?”已经有学生开始小声嘀咕,学生的好奇心已然被调动了起来,好奇是能够解决问题的前提.接着,可用多媒体给学生展示了这样一个画面:几百个骨牌一个挨一个的放在地上,排列成弯弯曲曲的队形,一个手指轻轻地将第一块骨牌推倒,紧接着第二块骨牌倒下,第三个骨牌倒下……所有骨牌依次倒下,随着骨牌的全部倒下,屏幕上出现了一个问题“我只是轻轻推了一下第一个骨牌,但所有骨牌都倒下了,这是为什么啊?”这个问题一下子把学生的思维调动起来了,纷纷议论起来,最后总结出所有骨牌倒下必须具备的两个条件,至此数学归纳法的思想在学生头脑中已初步形成,能否从“骨牌依次倒下”中得到的启示来证明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呢?学生个个摩拳擦掌,在教师的帮助下完成了证明,最后只是告诉了他们这种方法叫做数学归纳法.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都是学生自己在思考、在发现、在创造,学生体验到“创造“的快乐,真正感受到数学归纳法的神奇之美.
  总之,数学美的力量是巨大的,学生一旦认识到数学也是一个五彩缤纷的美的世界,就会由此而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数学教学,如果能充分挖掘出新教材中的美学因素,运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教学艺术,不仅能使数学课堂教学展现出活力和魅力,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到数学美,更能进一步增强学生对数学的积极情感,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之美.当学生真正领悟了数学中的美学因素,所带来的快感莫过增强对数学的兴趣和爱好,从而使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最大限度的调动,学习数学不再是枯燥乏味,而是生动有趣.
其他文献
【摘要】实施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关键是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而研究性学习的目的在于改变学生以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加以综合应用于实践的机会,促进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终身学习习惯。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 素质教育 创新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识
这原是一栋陈旧的普通二层小楼,使用者为明教育机构希望通过改造体现出开放的现代教育观。新的设计将入口处的二层楼板打通,使门厅宽阔和充满光线,可以类比传统书院建筑的“
【摘要】在高中阶段,数学对于大多数女生来说是一门学起来较困难的学科,也严重地影响了她们高中阶段的学习信心,破坏了她们的全面平衡发展。针对这一现状,本人结合自身的教育教学经验,在心理、能力、习惯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高中阶段 女生 数学学习状况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0-0072-01  在高中阶段,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