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阵激光在面部年轻化应用中的单组率Meta分析

来源 :中国美容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ds72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通过分析点阵激光在面部年轻化中应用的治疗有效率、就医者满意率、不良反应发生率以评价该技术的临床疗效。方法:搜索中英文数据库,如:万方、中国知网、PubMed等,搜集关于点阵激光在面部年轻化应用中的随机对照试验、非随机对照试验、病例对照研究、队列研究、病例报告论文纳入Meta分析。结果:8项关于点阵激光在面部年轻化中应用研究纳入Meta分析,总共包含1 085例就医者。经过Meta分析,点阵激光在面部年轻化应用中的治疗有效率P=0.93(95% CI: 0.88,0.97);就医者满意度P=0.91(95% CI:0.76,0.99);不良反应发生率P=0.08(95% CI:0.02,0.17)。結论:点阵激光在面部年轻化中应用疗效显著,安全性较高,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点阵激光;激光美容;面部年轻化;单组率;Meta分析
  [中图分类号]R61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20)05-0020-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fractional laser in facial rejuvenation by analyzing the effective rate of treatment, satisfaction rate of patients and adverse reaction rate. Methods  Chinese and English databases including Wanfa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eriodical Full-text Database, CNKI and PubMed were searched by computer. Some relevant studies were collected for Meta-analysis. Results  We identified 8 studies including a total of 1 085 subjects for Meta-analysis. After Meta-analysis, the effective rate of treatment was P=0.93(95% CI: 0.88, 0.97), the satisfaction rate of patients was P=0.91(95% CI: 0.76, 0.99) and the adverse reaction rate was P=0.08(95% CI: 0.02, 0.17). Conclusion  Fractional laser is effective and safe in facial rejuvenation. So it is worth popularizing and applying in clinic.
  Key words: fractional laser;laser beauty;facial rejuvenation;single group rate; Meta-analysis
  皮肤衰老是无可避免的,尤其是面部皮肤的衰老受到广大爱美人士的关注。皮肤的老化分为内源性和外源性两种。内源性的皮肤衰老是人体的自然衰老,主要表现为皮肤弹性下降,出现皱纹等。外源性的皮肤衰老是指皮肤的光老化,主要表现为色斑出现,皮肤松弛、出现皱纹。抗衰老是人类的一个永恒的话题。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应用于面部年轻化的技术也是日新月异,从创伤大的面部除皱手术,到创伤较小的透明质酸、肉毒毒素注射及面部脂肪填充,这些操作的共同点都是通过技术手段重塑面部轮廓和线条,恢复皮肤的色泽和弹性,使外观看起来更加年轻。
  激光技术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应用于面部年轻化中,因其操作简单,创伤较小,老少皆宜等优点为就医者所亲睐。最早应用的是以二氧化碳激光为代表的剥脱性激光,在临床操作中虽然剥脱性激光对于紧致皮肤、缩小毛孔、减少皱纹效果较好,但因操作中对皮肤损伤的深度不容易控制,接受治疗的就医者大多会有渗出、结痂、肿胀、红斑以及色素沉着的问题,甚至会造成感染、瘢痕愈合等一些不良效果。因此,近年来以点阵激光为代表的非剥脱性激光在面部年轻化中开始应用。点阵激光改进了二氧化碳激光等剥脱性激光在面部年轻化应用中的缺点,更短的操作时间和更少的并发症使面部年轻化的效果更明显。为评价点阵激光在面部年轻化应用的疗效,笔者科室开展了此单组率Meta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检索策略:笔者按照PRISMA声明的要求[1]检索万方、中国知网、PubMed等中英文数据库。时间设定为从建库到2019年4月。以“点阵激光”,“面部年轻化”为中文关键词,以“Laser”“Facial rejuvenation”为英文关键词。
  1.2 文献的纳入与排除
  1.2.1 纳入标准:①关于点阵激光(非剥脱性激光)在面部年轻化中应用的研究;②研究的评价指标包括有效率、就医者满意度、不良反应发生率;③已发表的期刊论文、毕业论文、会议论文等。
  1.2.2 排除标准:①论文重复检索;②研究干预措施非点阵激光;③研究的评价标准不包含治疗有效率、就医者满意率、不良反应发生率。
  1.3 数据提取和文献质量评估:本研究提取纳入论文的作者姓名、发表时间、研究地区、样本量、事件发生数、评价指标等。使用纽卡斯尔-渥太华量表(the newcastle-ottawa scale,NOS)进行质量评估[2]。   1.4 统计学分析:采用Stata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用Q检验和I2检验评价纳入文献的异质性,设定Q检验中P<0.1为有异质性,I2检验中I2>50%为有异质性。若纳入文件存在异质性则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合并分析,若不存在异质性,则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合并分析。原始数据采用双反正弦(double arcsine)法进行正态化。Meta分析所得到的最终结果使用P=[sin(tp/2)]2公式进行还原。发表偏倚使用Egger检验进行,设定P<0.05为存在发表偏倚。
  2  结果
  2.1 纳入文献:共有361篇文献被检索到,132篇论文因重复检索而被剔除,175篇论文因为综述文体、干预方式采用非点阵激光技术和评价标准不符合纳入标准被删除,46篇论文经全文阅读后因无法提取相关可供分析数据而被淘汰。共8篇论文被纳入[3-10],有1 085例就医者参与其中。
  2.2 纳入文献的数据:见表1。
  2.2.1 主要分析:点阵激光在面部年轻化中应用的治疗有效率:使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结果为P =2.60(95% CI: 2.43, 2.77)。使用P=[sin(tp/2)]2公式转化得到P=0.93(95% CI: 0.88, 0.97),见图1。
  点阵激光在面部年轻化中应用的就医者满意率:使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合并分析,结果为P=2.54(95% CI: 2.11, 2.97)。转化得到总的就医者满意率P=0.91(95% CI: 0.76, 0.99),见图2。
  点阵激光在面部年轻化中应用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使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合并分析,结果为P=0.57(95% CI: 0.29, 0.84)。转化得到不良反应发生率为P=0.08(95% CI: 0.02, 0.17),见图3。
  2.2.2 发表偏倚:Egger检验对纳入文献的发表偏倚的评价结果:治疗有效率、就医者满意度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的结果分别是P=0.59、0.14、0.70,提示无明显发表偏倚(P>0.05)。
  3  讨论
  通过对纳入论文的Meta分析,笔者得到的结论为:点阵激光在面部年轻化应用中的有效率为93%,就医者的满意率为91%,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8%。通过文献阅读可知,点阵激光应用于面部年轻化的不良反应主要为疱疹、痤疮、炎症、紅斑、水肿及皮炎等,多是由于激光烧伤过深导致的皮肤屏障作用减弱引起的。因此,在操作过程中应该注重对治疗深度的精准掌控。在Jun等[10]的研究中发现,使用剥脱性激光进行面部年轻化操作的效果在随访2周内优于非剥脱性激光,但随访1个月以上则两者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非剥脱性激光因对皮肤的损伤较小,从而使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小于剥脱性激光。
  点阵激光技术的主要工作原理是选择性地在真皮区造成三维的热损失区域,从而引起表皮的坏死及再生。而热损失区域外的组织细胞未受损伤,可通过细胞的迁移作用使受损失区域得到迅速的修复[11-13]。从而达到皮肤紧缩,去除衰老皮肤和去除皮肤色素斑点的目的。一般而言,接受点阵激光治疗后的区域,上皮可以在24h之内完全恢复,从而使皮肤感染的风险性较低,皮肤的红斑期也缩短,因为它恢复时间短,不良反应较少的优点,所以点阵激光在临床的皮肤瘢痕和皮肤色素的治疗应用中日益广泛[14-17]。
  目前,整形外科临床上应用点阵激光治疗的疾病有面部皱纹的整复,皮肤光老化的治疗,黄褐斑、色素痣等色素性皮肤病的治疗,痤疮瘢痕的治疗,增生性瘢痕和血管性病变等[18-20]。在应用点阵激光的治疗中,深肤色患者较浅肤色患者更容易发生并发症。点阵激光的并发症主要包括痤疮、单纯性疱疹及皮肤表层糜烂等。暗疮患者接受点阵激光治疗后发生痤疮的概率更高,可能与治疗过程中皮肤毛囊的破坏有关,因此,在暗疮患者治疗后可给予抗生素预防治疗。治疗后疱疹的发生及皮肤表层糜烂不会引起如瘢痕等对患者外观的不良影响,因此仅对症治疗即可。但对于瘢痕体质的患者在使用点阵激光治疗时应该慎重。
  使用点阵激光治疗为减少不良反应应该注意术前清洁治疗区域,预防操作后细菌感染。术后尽快冷敷以减轻炎症反应,可在治疗区域预防性涂抹红霉素软膏或莫匹罗星软膏以预防治疗区的化脓感染。在皮肤愈合之前避免创面与水或污染物接触。为预防瘢痕形成,也可在创面外用硅酮类药物。但抗病毒类药物对预防疱疹感染作用不大且具有肾毒性,应尽量避免使用。
  单组率的Meta分析因无对照组,数据波动较大,所以异质性较大。笔者使用了随机效应模型对数据进行了合并分析以尽量减少组间异质性对于分析结论的影响。经过Egger检验未见纳入文献间发表偏倚的存在(P>0.05)。经过严格的循证医学流程得出的Meta分析的结论是较为稳定的。
  在本次研究中,共纳入了8篇论文,其中包含1 085例就医者,所得出的结论较为严谨。但本研究的局限性也是客观存在的:①纳入研究论文的评价指标各异,共同评价指标较少,因此本研究仅就点阵激光在面部年轻化中应用的治疗有效率,就医者的满意率,不良反应发生率这3项指标进行分析;②纳入的研究人群主要为中国和韩国就医者,缺少其他国家就医者的研究数据;③纳入的样本量相对较少,对于单组率的Meta分析而言,样本量越大得出的结论越稳定;④本研究组间存在异质性,虽在研究中使用随机效应模型,但仍不能完全排除异质性对结论的潜在影响。
  因此,我们希望关于点阵激光在面部年轻化中应用的临床研究,尤其是设计科学合理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能大规模开展,尤其是中韩以外的国家地区。
  [参考文献]
  [1]Moher D,Liberati A,Tetzlaff J,et al.Preferred reporting items for systematic reviews and meta-analyses:the PRISMA statement[J].J Clin Epidemiol,2009,62(10):1006-1012.   [2]Stang A.Critical evaluation of the Newcastle-Ottawa scale for the assessment of the quality of nonrandomized studies in Meta-analyses[J].Eur J Epidemiol,2010,25(9):603-605.
  [3]程春林,刘佳,杨光河,等.点阵铒激光及多参数皮肤测试仪在面部年轻化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医疗美容,2017,8(10):32-34.
  [4]叶小璐.点阵激光应用于面部年轻化的临床效果分析以及它的并发症[D].济南:山东大学,2012.
  [5]栾迎春.点阵激光应用于面部年轻化的效果及并发症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5,25(4):61-63.
  [6]蔡源源,靖昌瑞,李永忠.点阵激光在面部年轻化中的疗效及安全性[J].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2018,14(5):277-279.
  [7]蔡金辉.点阵激光在面部年轻化中应用临床体会.第七届中国医师协会美容与整形医师大会论文集[C].重庆:中国医师协会美容与整形医师分会,2010:3.
  [8]祁薇.非剥脱性与剥脱性激光在面部年轻化中的临床应用对比[J].系统医学,2017,2(12):73-75.
  [9]Lee HM,Haw S,Kim JE,et al.A fractional 2 940 nm short-pulsed, erbium-doped yttrium aluminium garnet laser is effective and minimally invasive for the treatment of photodamaged skin in Asians[J].J Cosmet Laser Ther,2012,14(6):253-259.
  [10]Jun HJ,Kim SM,Choi WJ,et al.A split-face, evaluator-blind randomized study on the early effects of Q-switched Nd:YAG laser versus Er:YAG micropeel in light solar lentigines in Asians[J].J Cosmet Laser Ther,2014,16(2):83-88.
  [11]Dabek RJ, Roh DS, Ozdemir D,et al.Fractional laser-assisted hair regrowth and microneedling for the treatment of alopecia areata:a review[J]. Cureus,2019,11(6):e4943.
  [12]Arsiwala SZ,Desai SR.Fractional carbon dioxide laser:optimizing treatment outcomes for pigmented atrophic acne scars in skin of  color[J].J Cutan Aesthet Surg,2019,12(2):85-94.
  [13]Patel SP,Nguyen HV,Mannschreck D,et al.Fractional CO2 laser treatment outcomes for pediatric hypertrophic burn scars[J].J Burn Care Res,2019,40(4):386-391.
  [14]Chun S. Fractional microneedling radiofrequency and fractional 1 927 nm thulium laser treatment offer synergistic skin rejuvenation: A pilot case series[J]. Laser Ther,2018,27(4):283-291.
  [15]Daoud AA,Gianatasio C,Rudnick A,et al.Efficacy of combined intense pulsed light (ipl) with fractional CO2 -laser abl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large hypertrophic scars:a prospective,randomized control trial[J].Lasers Surg Med,2019,51(8):678-685.
  [16]Madni TD,Lu K,Nakonezny PA,et al.Treating hypertrophic burn scar with 2 940-nm Er:YAG laser fractional ablation improves scar characteristics as measured by noninvasive technology[J].J Burn Care Res,2019,40(4):416-421.
  [17]Sobhi RM,Mohamed IS,El Sharkawy DA,et al.Comparative study between the efficacy of fractional micro-needle radiofrequency and fractional CO2 laser in the treatment of striae distensae[J].Lasers Med Sci,2019,34(7):1295-1304.
  [18]Garg S,Vashisht KR,Makadia S.A prospective randomized comparative study on 60 Indian patients of melasma, comparing pixel Q-switched Nd﹕YAG (1 064nm), super skin rejuvenation (540nm) and ablative pixel erbium YAG (2 940nm) lasers, with 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J].J Cosmet Laser Ther,2019,21(5):297-307.
  [19] Kang A,Lyons A,Herrmann J,et al.Treatment of moderate-to-severe facial acne vulgaris with solid-state fractional 589/1 319nm laser[J].J Clin Aesthet Dermatol,2019,12(3):28-31.
  [20]Nourmohammadi AS,Fatemi NF,Beheshtian E.Combination of hydroquinone and fractional CO2 laser versus hydroquinone monotherapy in melasma treatment: a randomized,single-blinded,split-face clinical trial[J].Indian J Dermatol,2019,64(2):129-135.
  [收稿日期]2019-07-15
  本文引用格式:王春雷,蘇永涛,张波,等.点阵激光在面部年轻化中应用的单组率Meta分析[J].中国美容医学,2020,29(5):20-23.
其他文献
[摘要]先天性巨痣(Giant Congenital Melanocytic Nevus,GCMN)常定义为成年后直径大于20cm的先天性色素痣。其发病机理目前多认为是黑素母细胞于妊娠5~25周内,由神经嵴向皮肤及软脑膜的迁移异常所致。巨痣不但严重影响外观(典型表现呈“衬衫状”、“套衣状”),且常伴溃疡、瘙痒、疼痛、少汗、多毛等表现,造成患者及其家属的巨大痛苦;此外,巨痣尚可继发恶性黑素瘤(5%~
期刊
[摘要]目的:评价地塞米松不同给药途径(冠周局部注射和口服)在预防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拔除术后肿胀、疼痛及张口受限中的疗效。方法:对480例患者的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根据阻生类型进行分组(高位、中位、低位),每组中再分为实验组(拔牙术后局部注射地塞米松)和对照组(拔牙术后口服地塞米松),对患者术后第1、3、7天进行随访分析,对患者肿胀指数、疼痛程度和张口受限程度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拔牙术后第1天和第7天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毫火针联合中药药膜外敷治疗轻中度痤疮患者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将100例门诊确诊为轻中度痤疮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50例,使用毫火针配合中药药膜外敷治疗(每周2次,8周为1个疗程);对照组:50例,仅采用毫火针治疗(每周2次,8周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结果:治疗组:治愈6例,显效19例,有效22例,总有效率94.0%;对照组:治愈3例,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牙齿缺失患者行常规种植和即刻种植修复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笔者医院2017年3月-2018年9月收治的118例牙齿缺失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和种植情况分为常规种植组和即刻种植组。常规种植组:62例,给予常规种植进行治疗;即刻种植组:56例,给予即刻种植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两组修复后牙槽骨及种植体周围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常规种植组总有效率为100%,即刻种植组总
期刊
[摘要]目的:比较改良式热压膜透明联冠保持器和Hawley 保持器的差异,从而为正畸医生寻找合适的矫治器提供指导。 方法:检索ISI Web ofScience、PubMed、Cochrane Library、CNKI、维普、万方等多个数据库,检索时间截止于2019年5月,检索时没有任何语言限制,所有正畸杂志和相关参考文献都被检索,两位作者独立完成文献筛选、数据提取及质量评价;采用软件Stata/
期刊
[摘要]目的:探討A型肉毒毒素(Botulinum toxin type A,BTX-A)对透明质酸钠凝胶(Hyaluronic acid,HA)酶解反应的影响。方法:①分别取海薇和润百颜HA凝胶各5份,每份0.05ml,经2%甲苯胺蓝染色,实验组分别加入2.5U、5.0U、10.0U、20.0U BTX-A,对照组加入生理盐水1.0ml(0U BTX-A);再加入300.0U透明质酸酶,显微镜下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美容护理干预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预防医护人员鼻面部压力性损伤的效果。方法:将2020年1月-2020年3月笔者医院隔离病房的80例接受护理干预的医护人员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采用水胶体敷料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超薄泡沫敷料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医护人员鼻面部压力性损伤的发生情况及满意度。结果:观察组鼻面部压力性损伤发生率为7.5%(3/40)低于对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术式矫正下颌角肥大伴长颏畸形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笔者科室2017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26例下颌骨肥大伴长颏畸形患者,分别采用U形截骨术和下颌骨超长弧形截骨术两种术式进行矫正,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术后并发症及满意度情况。 结果:U形截骨术组总有效率为90.00%,下颌骨超长弧形截骨术组总有效率为100.00%,下颌骨超长弧形截骨术组总有效率高于U形截骨术组,两组比较差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积极护理元素对年轻女性烧伤瘢痕整形患者焦虑及美容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笔者医院2018年5月-8月收治的100例女性烧伤瘢痕整形患者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2018年9月-12月收治的100例女性烧伤瘢痕整形患者为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积极护理元素。比较两组患者的焦虑水平、体象障碍水平、恢复时间以及美容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干预后的焦虑评分、体象障碍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直观教学法在口腔正畸教学中的应用及其效果。方法:以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口腔医学专业大四学生80人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人,实验组采取直观教学法,对照组采取传统教学法。以理论考试和调查问卷的方式对两组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估。结果:实验组理论成绩为(84.5±4.0)分,高于对照组的(73.5±6.5)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调查问卷结果显示95%的学生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