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材施教 设景施教 拓展施教——浅谈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nauvi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说:“对艺术,特别是音乐,道德内容是其灵魂,是其存在的意义。新课程教育研究要求培育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音乐课做为培养学生们美学方面有个不可替代的责任。学校音乐课的一切形成都应当旨在发展学生的精神生活,帮助他们认识世界,形成他们的世界观,提高他们的道德水平。”
其他文献
一、数形结合思想的渗透面  (一)数的认识方面  在“数与代数”领域中的“数的认识”方面渗透数形结合思想,例如学习认识分数的时候,就需要利用直观图出示四幅直观图,平均分成了几份,让学生用分数表示图中的涂色部分。这四幅图被平均分的对象分别是一个物体、一个图形、一个计量单位和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为学生概括单位“1”提供不同的素材。在学生用分数表示后,还要结合直观图说说每个分数表示的意义。这样就能使
疏林草地具有明显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近年来,疏林草地越来越多地运用在城市景观的建设中,为城市绿化、提升城市环境质量和提高市民生活质量作出重要贡献。鉴于这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信息技术老师要正确选择教学策略,体现自己的教学观念,在课堂上积极与学生交流互动,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作为一个有思想的信息技术教师,对教材要把握准确,并对相关知识进行广度和深度的延伸,开拓学生的视野,让学生的学习充满期待与激情。   新课程标准提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对于信息技术而言更需要教师应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教育资源,设计各种教学方案,使信息技术教学贴近生活,加强知识与
随着课改实验的深入进行,对学生评价方式的改革愈显重要和必要。科学教师应该转变评价观念,采用灵活多样的评价方法,对课堂进行科学、有效的评价,促进学生的发展。本文从评价主体、过程性评价、延迟性评价三个方面谈谈如何实施科学评价,提高科学课堂质量。  《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指出:科学课程的评价,其主要目的是了解学生实际的学习和发展状况,以利于改进教学、促进学习,最终实现课程宗旨,即提高每个学生的科
信息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被运用到了各个领域。随着素质教育的重视程度逐渐增加,我们不得不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开创教育的新天地。为此,我们将信息技术的应用引进了课堂。在信息技术运用到课堂的初期阶段,信息技术的应用为教学质量的提高带来好处的同时,它也为课堂教学带来了弊端。为了发挥信息技术在课堂的优势,避免其带来的不利因素,并将其转化为优势得以发扬,我们对信息技术在小学教学中的应用展开了研究,尤其是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