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助力科技 创新带动发展

来源 :中国科技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399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北京公益学学会是由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10余所在京高校及希望工程北京捐助中心、北京科普发展中心等公益实践单位发起成立的全国首个以公益学为研究方向的学术性团体。她的成立标志着我国公益事业进入了一个以科学为指导,集学术实践、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为一体的公益创新时代。北京公益学学会旨在为公益理论研究和公益实践搭建交流的平台。学会自成立以来,一直关注青少年科技成长和公民科学教育等领域,在2010年12月19日,北京公益学学会与北京三生环境研究院等单位,共同开展了“公民科学教育与中国城市健康发展论坛”,邀请了多位院士、专家参加。
  北京公益学学会在对中小学及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中,都给予了许多的关注与支持,北京公益学学会目前正与北京大学等单位共同推进中国大学生物联网创新创业大赛,该活动是一项由北京大学等单位共同发起的、邀请了全球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大学生共同参与的创新实践活动,以推动青年自主创新意识,以科技创新服务社会为主旨,鼓励各种不同类型的科技创新活动,不拘泥于形式,但要求创新的成果可以在社会生产实践中得到应用。因此,该活动也吸引了来自广东、浙江、江苏的几十家科技创新型企业参会。他们将在大赛上选拔本企业感兴趣的学生科技成果。该活动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了展示平台和成果转化机会。每年吸引几百支大学生创新团队、上千名在校大学生参加此活动,北京公益学学会希望通过此项活动,选拔出一批可以切实应用于公益事业的自主研发的科技成果,向市场推广,并鼓励更多的青年朋友关注公益,用科技的力量推动公益事业的发展。
  北京公益学学会受中国科协邀请,自2010年起在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上设立“北京公益学学会科技创新奖”。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作为全国最高水平的青少年课外科技创新活动,每年都会吸引来自全国各地的近2万名中小学生参加此活动。设立该奖项旨在推动青年学子投身科技创新活动,从而以科技创新带动公益事业的发展。
  “北京公益学学会科技创新奖”不分等级,在每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上设立5个奖项,以助学金形式发放。主要授予关注公益实践,关注民生,可应用于公益领域,在一定范围内能够复制且取得良好社会效果的青少年科技创新项目。项目类别不限,可以是理论研究或调研报告,也可以是科技发明或创业项目。
  “北京公益学学会科技创新奖”特别关注对我国西部地区中小学生科技项目的扶持,几乎每届获奖作品都有来自新疆、云南等西部地区的中小学生获奖,这些地区教育与科技资源虽不及沿海发达地区,但其拥有相当广泛的自然生态和矿产资源,许多青年学生热爱自己家乡、了解自己家乡,他们的许多优秀创新作品均出自对当地独特的自然生态环境和地质资源的细心观察与了解。我们认为,对于西部地区孩子们的成长,简单的经费投入并不能起到明显的效果,但培养他们探索与创新的意识,鼓励他们科学成长、关注公益的理念可能带动更多的人走上科学发展的道路。
  “北京公益学学会科技创新奖”由北京公益学学会邀请评委进行评审,每年邀请的评委均为来自各高校的专家学者。他们会认真听取孩子们对自己项目的介绍,并针对不同学科特点为参赛选手设置问题。在初评结束后,专家组会根据当年大赛情况推荐不超过10名学生,而最终获奖选手将通过北京公益学学会秘书处与评审专家组共同打分,依次以创新性、应用性、公益性、普及性和真实性5个方面为选手排序,最终选定5位获奖选手。
  在近几年的大赛活动中,越来越呈现出中小学生科技项目依托大学及研究院所实验室开展的趋势,越来越多的中小学生提早进入到高水平实验室参与科研和学习。这一现象,从一方面来说,能够从小树立起科研意识,并对科研活动有一些全方位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浓厚兴趣。但与此同时,学生科研作品过于实验室化也是不可避免的一个现象。我们所设奖项更倾向于由学生自己对生活的感知而通过现有知识和技能加以创新的作品。如前两届科技创新大赛中我们评选的获奖作品,由天津耀华中学同学设计的一个多用途墨水瓶,就是利用了连通器原理,设计出一个可以放倒而不会将墨水洒出的装置,同时可以在该装置上完成毛笔蘸墨等工作,一个简单的对墨水瓶的设计,体现了学生对于生活的观察和细心研究。还有,广西柳州的一个同学为盲人设计的不会插错的插线板,可以防止盲人因误操作导致触电,而这个发明完全是对生活的观察而并非难度系数很高的科技发明。我们鼓励这样的发明创造,因为这些发明带动了学生对生活的观察、对他人的关心及对于自己所学知识的掌握和应用,对于学生的个人素养和公益精神都是最好的提升。
  “北京公益学学会科技创新奖”历年的获奖选手,特别是高中组获奖选手,有多人通过高校自主招生考试被保送或推荐进入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国内一流大学继续学习深造。同时,有许多孩子的获奖作品又成为他们在大学阶段学习和科研的一个新的起点。用更好的方案和技术解决高中时未曾解决的困难,这也是我们鼓励他们从事科学实践的最终目的。之后,在大学阶段,还有更多像“挑战杯”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大赛、中国大学生物联网创新创业大赛等各种丰富多彩的创新竞赛等待着这些年轻的心,带领他们走得更远。
其他文献
◎课题的缘起  2013年3月的一个周末,我们回家给牛割草,看见屋后的山坡上,长了许多扁竹根,就准备割一些背回去喂牛。割了几丛后,我们突然想到这些扁竹根长得这么青翠,为什么没有虫吃呢?是不是所有的扁竹根都没有虫吃呢?我们又跑到另外几处长扁竹根的地方去看,发现另外几处的扁竹根都没有虫吃,这是为什么呢?  2013年4-9月,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制订了研究方案,采集了扁竹根,制作了扁竹根液,对使用扁竹
眼下,正是春笋破土之时。鲜嫩的笋尖儿,不乏坚实的拥趸。但正如北方鲜能见到新鲜脆嫩的竹笋,不走进浩瀚的竹海,你未必知道,竹笋原来可以那般鲜甜!  竹笋是我最喜欢的蔬菜之一,每年都有那么一阵子,我都会专程在北京的市场上寻觅。只要发现品相不错的,必然尽数购回,享受几天“清炒笋片”“笋丁炒虾仁”“冬菇炒笋丁”的畅快感觉。不是因为此时的笋最好吃,却是因为出产甚多。春笋在满足江南食客的嘴和胃之后,略有盈余,这
引言  正如上面这句引文所述,青少年要想成为当今世界的参与者,应当尽早了解包含科学、工程、技术和数学的STEM学科。因此小学教育中这些学科的高质量将会极为重要,应该逐渐培养起5~11岁青少年对这些学科的兴趣,对其基础知识和实践过程的理解,以及认识到它们与生活实践的联系。这些STEM的学习经历将给予他们在找寻机会及面对挑战时一个条理分明的智力与实践的框架。同时,该经历使得青少年们能够提升并很好地使用
在首届全国科普剧本创作暨青少年科学表演大赛中获奖的10部学生科普剧参加了今年的全国科普日北京主场活动。孩子们的精彩表演赢得了现场观众的阵阵掌声。  科普剧是目前国际上流行的一种新型科学传播方式,它突出科学与文化、艺术的结合,将科学知识、科学实验以表演剧的形式表现出来,让观众在观看表演的过程中接受科学知识,感受科学精神。此次参加演出的科普剧,内容涵盖环境保护、绿色出行、食品健康、生态环保及科学探究等
研究动机  生活中摩擦力随处可见,但是在我们还没有接触物理学的时候,也许不会有人注意到它的存在,因为我们习以为常看见它让在草地上滚动的足球停下,司空见惯两件粗糙的物体相对运动发出难听的摩擦声……无法想象没有摩擦力的世界有多么可怕,汽车、火车、自行车都将失灵,我们还能像现在一样走路吗?我们还能握住一个东西不使它掉下吗?写字的时候笔还能用吗?  任何一样东西只要存在,那么一定有它存在的道理。我们无法随
模仿是学习的通则。任何创新都必须立足于模仿,从虚无中创造不出新东西。  “创新”一词的拉丁文原意就是“返回和利用过去的资源”。当然,这所谓“过去的资源”,应当是也必须是经典的、模范的。  科学DV活动也必须从模仿开始,必须从虔敬的老老实实的亦步亦趋的模仿开始。要细心研究、揣摩模范作品。要从选题、大纲、脚本、层次等各方面揣摩模范作品,要如写字临帖一样,亦步亦趋地模仿它。逐步从模仿中学得规模法度,用以
3月22日,“全国氣象科普校园行”活动在北京市第14中学正式拉开帷幕。此次活动由中国氣象局、中国科协、共青团中央、中国氣象学会、中国教育学会共同主办。中国氣象局副局长宇如聪、中国科协科普部副部长纳翔、中国氣象学会秘书长翟盘茂、中国氣象局办公室副主任洪兰江、中国教育学会副秘书长马建华、北京市氣象局局长姚学祥等领导出席启动仪式。中国氣象局科技与氣候变化司司长罗云峰主持启动仪式。  启动仪式上,参会领导
非常高兴与大家分享英国在通过工业情境搭建科学与技术的桥梁方面所进行的一些工作,我们非常重视这项技术的应用。我今天的演讲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英国国家科学课程设置、中小学实践、情境的原理和使用方法,以及为什么需要通过工业情境来进行科学技术教育,同时还会与大家分享一些中小学课程案例。最后还会介绍一下持续的专业发展的重要性,包括如何鼓励教师在学校中运用这些情景。  英国国家科学课程设置  表1是有关英国
机器人一词第1次在人类的幻想作品中出现已经过去90多年,第1台数控工业机器人原型机诞生也过去了半个世纪。今天,机器人已经渗透进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工业、军事、医疗、飞行、水下……更有一些不完全符合人们对机器“人”印象的机器人已经完美地融入了我们的生活,而机器人的发展也向着更广阔的领域、更符合人类需求的方向前进。  2014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两院院士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机器人是‘制造业皇冠顶端
2016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分营为期7天,紧密围绕学校学科特色,精心策划组织了交流学习、参观体验、动手实践和体验大学生活4类活动。举办了水资源保护与利用、走进生命科学、全球食品安全的挑战与对策等大师报告,带领营员走进全球农业科技最前沿。参观了杨凌现代农业创新园和国家4A级旅游景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博览园,领略现代农业科技的魅力。开展葡萄酒品鉴、蝴蝶标本制作、插花艺术趣味课堂.植物色素提取与扎染、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