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视天气了解天气“全国气象科普校园行”活动在京启动

来源 :中国科技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zjja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3月22日,“全国氣象科普校园行”活动在北京市第14中学正式拉开帷幕。此次活动由中国氣象局、中国科协、共青团中央、中国氣象学会、中国教育学会共同主办。中国氣象局副局长宇如聪、中国科协科普部副部长纳翔、中国氣象学会秘书长翟盘茂、中国氣象局办公室副主任洪兰江、中国教育学会副秘书长马建华、北京市氣象局局长姚学祥等领导出席启动仪式。中国氣象局科技与氣候变化司司长罗云峰主持启动仪式。
  启动仪式上,参会领导、嘉宾为该校学生颁发了“中学生氣象观测员”证书并赠送了氣象科普书籍和挂图;校方为北京市氣象局的氣象科技人员颁发了“校园氣象站辅导员”证书。
  中国氣象局副局长宇如聪在启动仪式上说:“今年‘世界氣象日’的主题是‘监视天氣,保护人民生命和财产’,这次校园行的主题是‘监视天氣,了解天氣’。监视天氣涉及氣象卫星、航天技术、氣象雷达等多个科学领域。我们要把这次启动活动作为一个良好的开始,希望同学们在平时的生活中多关注氣象,思考氣象等问题。”
  中国氣象局、中国氣象学会十分重视校园氣象站的建设工作,目前全国已有28所学校的校园氣象站列入“全国氣象科普教育基地”。启动仪式上,被北京市氣象局授予“风云氣象站”的校园氣象站建于2012年,是一所功能齐全、设备先进的校园氣象站,并能利用先进的卫星云图接收机直接与“风云2号”卫星“对话”。在风云氣象站,氣象辅导员与学生观测员面对面交流,手把手地教他们使用氣象仪器。参会的领导不乏氣象专家,他们也在现场为学生和记者讲解氣象观测知识。几位刚成为氣象观测员的学生一边忙碌,一边回答着各种问题,他们有的说:“出于兴趣,我们自愿报名加入了氣象兴趣小组。”有的说“氣象挺神奇的,成为观测员,我们能学到更多的氣象知识。”小小氣象站洋溢着青春的活力和春天的生机。
  启动仪式之后,先期活动的7个“全国氣象科普校园行”小分队在北京、河北、上海、江苏、浙江、江西和湖南等省市氣象局、氣象学会的协助下,分别进入各地学校开展“氣象科普校园行”活动。活动内容包括:为校园氣象站授牌;向学校赠送氣象科普书籍等资料;举办科普讲座;氣象观测员在校园氣象站辅导小氣象员观测并讲解相关的氣象知识;观摩辅导老师讲授氣象课;小分队与老师和小氣象员交流、召开座谈会、参观校园氣象站等。其他省区市氣象局、氣象学会也将陆续开展此项活动。
  近年来,在全球氣候变暖的背景下,氣象防灾减灾的形势愈加严峻,从青少年开始增强全民防灾减灾意识,提高公民自救互救能力迫在眉睫。在全国推广建设“校园氣象站”,将天氣、氣候、观测、低碳、环保等一系列氣象科普知识纳入学校课堂教学,引导中小学生从小树立低碳环保的观念,共同关注我们的生存环境。新形势下,时代赋予校园氣象站以更新的内涵和更高的高度。我们相信,
  “全国氣象科普校园行”活动对于提高青少年科学素质、培养一代新人茁壮成长必将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中国科技教育》杂志社作为“全国氣象科普校园行”活动的支持单位,将不定期地报道活动的进展,敬请读者关注。
其他文献
近日,经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批准,我军新设立“八一勋章”,授予在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中建立卓越功勋的军队人员。在17名初步候选人名单中,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开创者和学术技术带头人王永志的名字赫然在目。  王永志,1932年11月17日出生于辽宁省昌图县八面城镇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他们家主要靠租种财主家的土地和外出打工为生,全家十几口人挤在3间破旧不堪的土坯房里。他从小就
8月18日上午,“科学阅读与青少年科学素质培养”论坛邀请到了知名科普作家和中小学教师分享他们在青少年科普阅读方面的实践和思考。  科学阅读有助于培养青少年的科学兴趣、训练科学思维、提升科学素养  在论坛中,各位发言人纷纷强调了科普阅读对于帮助学生形成关于科学的正确认知和素养的重要性。  “科学阅读对青少年来讲,是满足好奇心与求知欲、启迪理性思维、拓展视野的阅读。”《科普时报》总编辑、中国科普作家协
简介  我在家中、院子里还有户外经常发现蚂蚁有单独搬运食物或集体拖拉食物的现象,这引起了我的兴趣。仔细观察又发现蚂蚁搬运食物时的动作很不一样。这其中有什么秘密呢?蚂蚁被称作动物家族的大力士,可是蚂蚁的力气到底有多大,我并不知道。查阅了一些资料也没有找到蚂蚁力量方面的实验性数据。对蚂蚁力量的描述多出现在科普文章中。科普文章中常常引用哈佛大学昆虫学教授马克莫费特的观察数据,即:蚂蚁一般可抬起自身重量的
研究背景  电报通信(CW通信)在业余无线电通信活动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虽然计算机技术使自动控制或半自动收发电报已成现实,但是电报通信仍然是无线电爱好者追崇和热爱的一项活动。  业余无线电通信小组主要面向青少年开展无线电通信相关教学活动,电报通信是其中重要的教学活动内容之一。本人经过深入思考,设计了一个成本低、易实现、易操作、能够简单明了展示CW通信原理和通信过程的发报机练习器(Key Pair)。
◎课题的缘起  2013年3月的一个周末,我们回家给牛割草,看见屋后的山坡上,长了许多扁竹根,就准备割一些背回去喂牛。割了几丛后,我们突然想到这些扁竹根长得这么青翠,为什么没有虫吃呢?是不是所有的扁竹根都没有虫吃呢?我们又跑到另外几处长扁竹根的地方去看,发现另外几处的扁竹根都没有虫吃,这是为什么呢?  2013年4-9月,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制订了研究方案,采集了扁竹根,制作了扁竹根液,对使用扁竹
眼下,正是春笋破土之时。鲜嫩的笋尖儿,不乏坚实的拥趸。但正如北方鲜能见到新鲜脆嫩的竹笋,不走进浩瀚的竹海,你未必知道,竹笋原来可以那般鲜甜!  竹笋是我最喜欢的蔬菜之一,每年都有那么一阵子,我都会专程在北京的市场上寻觅。只要发现品相不错的,必然尽数购回,享受几天“清炒笋片”“笋丁炒虾仁”“冬菇炒笋丁”的畅快感觉。不是因为此时的笋最好吃,却是因为出产甚多。春笋在满足江南食客的嘴和胃之后,略有盈余,这
引言  正如上面这句引文所述,青少年要想成为当今世界的参与者,应当尽早了解包含科学、工程、技术和数学的STEM学科。因此小学教育中这些学科的高质量将会极为重要,应该逐渐培养起5~11岁青少年对这些学科的兴趣,对其基础知识和实践过程的理解,以及认识到它们与生活实践的联系。这些STEM的学习经历将给予他们在找寻机会及面对挑战时一个条理分明的智力与实践的框架。同时,该经历使得青少年们能够提升并很好地使用
在首届全国科普剧本创作暨青少年科学表演大赛中获奖的10部学生科普剧参加了今年的全国科普日北京主场活动。孩子们的精彩表演赢得了现场观众的阵阵掌声。  科普剧是目前国际上流行的一种新型科学传播方式,它突出科学与文化、艺术的结合,将科学知识、科学实验以表演剧的形式表现出来,让观众在观看表演的过程中接受科学知识,感受科学精神。此次参加演出的科普剧,内容涵盖环境保护、绿色出行、食品健康、生态环保及科学探究等
研究动机  生活中摩擦力随处可见,但是在我们还没有接触物理学的时候,也许不会有人注意到它的存在,因为我们习以为常看见它让在草地上滚动的足球停下,司空见惯两件粗糙的物体相对运动发出难听的摩擦声……无法想象没有摩擦力的世界有多么可怕,汽车、火车、自行车都将失灵,我们还能像现在一样走路吗?我们还能握住一个东西不使它掉下吗?写字的时候笔还能用吗?  任何一样东西只要存在,那么一定有它存在的道理。我们无法随
模仿是学习的通则。任何创新都必须立足于模仿,从虚无中创造不出新东西。  “创新”一词的拉丁文原意就是“返回和利用过去的资源”。当然,这所谓“过去的资源”,应当是也必须是经典的、模范的。  科学DV活动也必须从模仿开始,必须从虔敬的老老实实的亦步亦趋的模仿开始。要细心研究、揣摩模范作品。要从选题、大纲、脚本、层次等各方面揣摩模范作品,要如写字临帖一样,亦步亦趋地模仿它。逐步从模仿中学得规模法度,用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