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市包装饮用水生产中铜绿假单胞菌污染防控情况调查分析

来源 :食品安全导刊·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tde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通过对榆林市区域包装饮用水企业生产状况调研、抽检数据分析和生产过程风险研判,深入了解近年来全市铜绿假单胞菌的污染防控情况。随着监督力度的加强和企业风险意识的提升,在铜绿假单胞菌的污染治理上,要不断加强防护措施,降低污染风险。鉴于铜绿假单胞菌滋生污染的不确定性,生产企业需在水源、设备、环境、工艺、过程管理等方面不断改进质量安全管理,弥补工作短板,投入新装备和新技术,持续加强全流程生产污染识别和关键操作环节的防控措施,确保包装饮用水安全。
  关键词:包装饮用水;铜绿假单胞菌;污染防控;调查分析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1]对生活饮用水质安全进行统一规定,也是生活生产中判定饮用水源是否达标的依据。2015年5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包装饮用水》(GB 19298—2014)[2]国家标准正式实施,统一了包装水的名称,除了天然矿泉水执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饮用天然矿泉水》(GB 8537—2018)[3]标准外,市场上的包装水分为饮用纯净水和其他饮用水两类。包装饮用水企业应严格参照《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GB 14881—2013)[4]和执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包装饮用水生产卫生规范》(GB 19304—2018)[5]标准的基本要求和管理准则。
  包装饮用水质安全关系到人们的饮食安全和身体健康。自2017年以来,包装饮用水抽检中铜绿假单胞菌超标屡上黑榜,严重影响到消费者的安全,成为食品安全监管的重点。榆林包装饮用水生产中铜绿假单胞菌污染状况也不容乐观,在连续3年的国、省、市及专项抽检中,仍有10%不合格的检出率,上升为质量安全的主要问题。
  1 生产情况调查分析
  1.1 水源情况
  本次调研共涉及全市121家包装饮用水生产企业,饮用纯净水企业约占92.3%,成为市场的主力军。其中,使用井水为生产源水的占80.2%,山泉水源的占15.7%,其他水源占4.1%。此外,以开挖自备井和窖等非公共供水为水源的企业占95.9%,以水源地建厂成为选址的主要动机。
  1.2 场所环境
  场所规模以“微小型≤300 m2,中型600 m2左右,大型≥1 000 m2,车间面积以微小型≤200 m2,中型400 m2左右,大型≥600 m2”为参照,微小型厂区车间规模的企业占到总企业的77.7%,中度规模型企业占13.2%,生产规模较大的企业约占9%。企業选址基本上远离城市、河道、田地等主污染区,90%以上位于乡镇村庄,厂区周边地貌环境为山梁、沟坝、山涧、川道、沙滩和草滩等,水源地自然生态良好,生物性污染风险较低。
  1.3 生产现状
  榆阳、府谷、神木、横山、定边和绥德6区(市、县)的企业数量均达到10家以上。大桶水夏秋季日产销量均超过1 000桶的规模企业能占到7.4%,以神木钰龙山泉、横山沁园山泉、榆杨泉、定边金沙、靖边远特等为典型代表。包装饮用水产量与县域经济、人口及消费相匹配,横山区部分企业销售区域覆盖到榆林市区。全市桶装日产销达到3万桶以上规模(不包括外来输入的一次性桶装水),每1 000人均日消费量可达7.9桶。
  1.4 抽检情况
  2017年,省级监督抽检包装饮用水样品120批次,不合格率4.17%;2018年市级专项抽检62批次,省级监督抽检142批次,不合格率分别为1.61%和14.8%;2019年市级专项抽检68批次,省级监督抽检359批次,不合格率分别为10.3%和6.41%。从5轮次抽检结果来看,铜绿假单胞菌的合格率动态变化不稳定,可能与抽样的季节性有关,对 2017年—2019年6—10月份的抽样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发现铜绿假单胞菌的检出率有所降低。从区域比较来看,榆阳、吴堡、神木和府谷地区的铜绿假单胞菌的不合格率明显,其他区(市、县)也有一定的检出情况。
  1.5 污染程度
  参考《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2017)[6]水质分类,将包装饮用水质中铜绿假单胞菌的污染指数量化分为Ⅰ类、Ⅱ类、Ⅲ类,其中c=1且m可计的为Ⅰ类,1  1.6 设备工艺
  纯净水生产通过粗滤、精滤去除泥沙、有机质、微小颗粒物和藻类生物等杂质,再通过RO一、二级反渗透净化矿物元素和微生物,达到电导率≤10 μS/cm。净化设备主要包括石英砂、活性炭、多介质粗滤设备,精滤设备和反渗透主机,设备的成套化配置较为成熟。全市以大桶纯净水为主要产品,制水、灌装和消毒的模块化技术较为完备,存在一些老旧设备设施,部分设备耗材的更新升级不及时会带来隐患。
  1.7 消毒措施
  企业均能在净水消毒贮存环节对水体进行消毒,部分企业也做到了对源水贮存消毒,也有少数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存在消毒工作措施一般或工作未到位的现象,特别是在桶、盖清洗消毒和灌装消毒环节上存在漏洞,二次污染防护风险较大。
  1.8 生产监控
  在净化关键环节控制中,多数企业对设备设施和生产监控的重视度不够;没有参考关键性表压、电导率指示及流量液位等过程监控参数对水质合格与否进行判断,也未能实时记录监测数据。
  2 污染原因调查分析
  通过对全市包装饮用水企业从 2017年-2019年来的生产状况调研、抽检数据分析和生产过程风险研判,发现包装饮用水中铜绿假单胞菌污染超标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①源水防护不当,水体易受污染。对水源保护和源水监测的重要性了解不足,大多为自备井水或地表水,且未进行消毒管护,有生物源性污染风险。②场所选址不合理,生产规模有局限,易受周边环境影响,生产场所面积一般处于300~500 m2,车间面积在100~300 m2,生产功能区相对集中,场所作业面通风不畅,缓冲隔离空间小,洁净、准洁净和一般作业区划分不清,存在交叉污染风险。③生产环境、生产过程、二次污染防控和检验监控等生产技术管理不到位,企业生产运行管理中从业管理乱,卫生防护不到位,操作不够规范,普遍存在“松、散、弱、低”的从业状态,关键生产环节防控松,家庭作坊式生产管理散,水质专业净化技术弱,生产技能和管理水平较低。④部分企业存在设备设施陈旧老化,装备设施配备不足,工艺技术落后,关键部件维护更换不及时,以及灌装消毒设施达不到应有作用效果,纯水净化达不到技术保障。⑤日常生产中对周转桶洗消、制水、消毒、罐装等由一般作业到洁净作业的流向识别不清,清洗消毒措施不科学、不到位,工位设备运行不能完全保障,洁净度在正常运行下不能持续保证或不达标,缺少必要的跟踪监测手段,且使用的周转桶废旧老化、更换不及时、形洁不整和洗消不净,均会导致二次污染风险。⑥生产关键环节中对水质消毒、粗滤精滤、滤膜渗透、净水罐装、封口灯检等疏于管控,利用在线浓淡水流量、臭氧浓度、电导率、pH值等数据不够精准,设备管路定期的维护维修不及时、不彻底,铜绿假单胞菌的自检监测能力大多有欠缺,设备环境适时的污染状况不能监控,关键技术应用不足。⑦专职技术和管理人员配备不足、家庭式生产方式为主导、生产人员普遍较少、管理制度较难有效运行、出厂检验把关作用不强等是导致生产场所、生产设备及人员方面存在风险的主要原因。随着包装饮用水企业对铜绿假单胞菌污染重视程度加强,大多企业能及时自查自纠,提升装备和技术水平,同时严格管理生产流程和运贮防护。   3 污染防控关键点调查分析
  榆林市饮用水的生产还存在许多问题,通过分析包装饮用水的生产现状,调查包装饮用水中铜绿假单胞菌污染情况,分析抽检结果数据,识别生产经营过程的污染风险,提出以下防控措施。
  3.1 包装饮用水生产企业的从业人员
  生产管理者要熟悉整个生产工艺流程,生产操作人员技术能力要能满足各生产工序的需要,应当及时清理检查车间环境卫生及设备设施状况,要配备专职检验员并经常对其进行培训,研究摸索合适的铜绿假单胞菌污染治理策略和检测方法,及时发现和防范铜绿假单胞菌。除了执行必要的出厂检验项目外,还应重点开展微生物污染的监测检验,特别是针对铜绿假单胞菌的源水检验、环境检验、包装材料检验和二次污染检验。
  3.2 包装饮用水生产企业的生产场所
  ①要选择宽敞、独立可控的区域建厂,远离各种污染源,加强生产水源地防护,保证充足的场所面积,不受内外围环境干扰。②应合理配置包装材料库、洗消材料库、成品水库房和生产车间等生产功能区域,要保持车间清洁,并隔离污染源。③划清周转桶清洗、水处理、净水灌装和成品水包装等区域作业等级,合理控制人物走向和洁净流向,防止生产动态交叉污染。④要对门窗、墙壁、屋顶、地面、排水、消毒、通排风和洁净气流等设施环境进行适时维修维护,满足包装饮用水生产卫生规范要求。⑤要确保灌装车间空气洁净度静态时应达到万级且灌装局部达到百级,或整体洁净度达到千级,保证灌装环境的达标和持续运行。⑥应配备周转容器单独设立检查和预处理区,以及外洗、浸泡、消毒和沥干等设施场所,不得露天储存,以免受到污染。⑦应定期检查和监测记录生产场所运行状况,保持生产场所的洁净作业环境,预防由生产环境污染而引发的铜绿假单胞菌二次污染,提高防控治理水平。
  3.3 包装饮用水生产企业的生产工艺设备
  根据工艺和产能选择生产设备及设施,适时检修或更换,在满足食品级材质要求下及时清理微生物滋生污染。应经常检查贮水罐、消毒箱、管道、阀门、流量表、压力表、水泵和电导率仪等运行状况,定期维护更换粗滤、精滤、去离子、反渗透等净水介质滤芯和滤膜。日常生产中可通过仪器监测数据和过程抽检,判断水质状态和设备性能,评价环境的可靠稳定性,确保物理、化学和滤膜法等杀菌/除菌设备的性能状态,定期校验监测仪器的准确性,必要时应送检。
  4 结论
  综上所述,包装饮用水中铜绿假单胞菌的污染来源是多方面的,涉及关键工艺技术点、生产质控线和环境作业面等多重风险因子,良好的资源配置是根本,强化技术管理是手段,洁净消毒是关键措施。介于铜绿假单胞菌滋生的不确定性,生产企业自我排查识别和防控治理存在技术瓶颈,重点要在水源、设备、环境、工艺、过程管理等方面不断改进质量安全管理,投入新装备和新技术,弥补技術短板,持续加强关键操作环节的防控措施,确保包装饮用水安全。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6.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包装饮用水:GB 19298—2014[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4.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饮用天然矿泉水:GB 8537—2018[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8.
  [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GB 14881—2013[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3.
  [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包装饮用水生产卫生规范:GB 19304—2018[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8.
  [6]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2017[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7.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基于天然食品添加剂的特点,结合国内外最新的技术和工艺,归纳了天然食品添加剂的种类、特性和提取工艺,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天然食品添加剂比化工合成添加剂更加安全和营养的优势,以及成本较高、仍然存在食品安全问题以及加工提取技术有待改进等局限性。进而提出了使用天然原生态材料、降低加工成本、创新提取和加工工艺等解决方案。  关键词:天然食品添加剂;食品防腐剂;提取;食品安全  天然食品添加剂以动植物
摘 要:岩藻多糖是含有硫酸基团的水溶性多糖,具有抗氧化、抗凝血和抗病毒等多种生物活性。本文综述了岩藻多糖的检测方法,为进一步的研究开发岩藻多糖提供理论基础。  关键词:岩藻多糖;生物活性;检测方法  以海带、裙带菜等褐藻为原料,经精制提取得到多糖类产品——岩藻多糖。岩藻多糖是含有硫酸基团的水溶性多糖[1]。KYLIN于1913年首次将从褐藻掌状的海带中提取的多糖命名为Fucoidin,现在已统一定
摘 要:随着我国生物安全法的制定和实施,我国的生物安全防护工作越来越被重视,在食品微生物检验实验教学中,针对食源性致病菌实验教学面临的生物安全问题,将以3D仿真技术、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为依托的计算机虚拟技术用于食品中沙门氏菌检验的实验教学,设计样品前处理、增菌、分离培养、生化鉴定和血清学分型虚拟实验,还原真实实验的教学要求、实验原理、操作步骤及互动感受,避免食源性致病菌的实验室感染,提高学生的动
摘 要:本研究通过跟踪市售知名品牌的婴幼儿谷类辅助食品开封后1个月内存放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水分活度值变化,同时对比添加益生菌和不含益生菌的产品的水分活度值变化趋势,评价婴幼儿食品的安全性,为婴幼儿辅助食品的家长喂食方法、企业生产加工方法和保质期确定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婴幼儿谷物辅助食品;水分活度;安全性评价  婴儿6月龄后,随着对营养需要量的增加、消化系统功能发育和行为心理发育的需要,
摘 要:职业规划教育与专业教育具有显著的关联互补性,但在本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本文以食品专业职业规划教育与专业教育耦合实践为研究对象,结果表明食品类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课都明显具有职业规划教育性质,同时明确的职业规划能够推动专业知识的学习,食品专业校企合作与专业线上教学对职业规划意识的形成起到积极作用。因此,本文的研究为后续其他专业进行职业规划与专业教育的开展提供有效的研究信息。  关键词:职业规划教
摘 要:合成微生物群落的应用范围较广,将其应用于发酵食品,可有效改善食品的风味、品质和营养结构,对食品的创新研发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阐述了微生物概念,重点阐述了合成微生物群落的特点,并针对部分微生物群落在传统发酵食品中的应用进行具体分析,在总结合成微生物在发酵食品中应用的基础上,肯定合成微生物群落研究的重要性和发展前景,旨在为促进微生物发展在我国发酵食品中的应用和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合成微生物
摘 要:近年来,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为我国农业的创新改革带来重大机遇,城乡之间物质、经济、文化的不均衡说明一些相对偏远地区的经济发展仍有较大的上升空间。因此,需要从农业入手,加强农产品的销售和推广,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鉴于此,本文将着重分析隆回县山界红糖的滞销情况,对红糖滞销进行调查,并提出具体优化策略,旨在更好地提高当地红糖销售水平,促进经济发展。  关键词:隆回县;山界红糖;红糖滞销  农产
摘 要:为探究甘露子提取物的体外抗氧化活性,本文将甘露子提取物用水提煎煮法、回流醇提法及超声醇提法进行提取,然后采用薄層色谱法对水提物中糖类化合物进行定性检测,黄酮类化合物通过其颜色反应专属性实验进行定性检测,采用DPPH和ABTS自由基清除实验对提取物进行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结果表明,甘露子水提物和醇提物都具有体外抗氧化活性,其中超声醇提法提取物的体外抗氧化活性优于回流醇提法、煎煮水提法。由于甘
摘 要:菌落总数是判定食品被细菌污染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糕点作为食品中的大类,菌落总数超标的情况较多,本文从糕点的加工工艺入手,分析菌落总数不合格的根本原因,分析糕点所使用的主要原料以及各个环节的污染源,并结合全基因组测序及溯源技术,为微生物的污染溯源分析及污染控制提出了针对性措施。  关键词:菌落总数;糕点;食品安全  菌落总数是食品微生物检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主要用于判定食品被细菌污染的程
摘 要:随着国家对食品(特别是农产品)安全的重视力度的不断加大,2018年,国家对《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进行修正。本文參考我国国家标准和食品接触材料检测的模式,对蔬菜水果中农药残留快速检测样品的提取方式进行讨论。  关键词:蔬菜水果;快速检测;农药残留;提取  农产品质量安全影响着人们的餐桌安全。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食品农产品安全问题至今仍尤其突出,只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