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地缘政治思想起源与实践

来源 :群文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ngshil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美国地缘政治思想先驱的三大理论一马汉的海权论、麦金德的陆权论、斯拜克曼的边缘地带说,是理论和实践结合的产物,它们在美国崛起的不同历史时期对美国外交政策的制定及全球战略部署产生了重要影响。
  
  一、马汉的海权论
  
   马汉深入研究十七至十八世纪英国殖民主义发展史的过程中发现,英国殖民主义者为获得本国发展所需的资源和市场,称霸海洋,大肆进行殖民扩张。于是他首先提出了以“制海权”理论来解释历史的思想,并完成著作《海权对历史的影响:1660—1783》。马汉写作的背景是欧洲强国扩张进入最后一个高潮,美国则正向世界大国迈进,他的思想正好适合了美国海外扩张政策的战略需要。马汉海权战略思想的内容有以下三点:
  (一)海上力量对于一个国家的发展、繁荣和安全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拥有制海权,特别是控制具有战略意义的狭窄航道,对于大国地位是至关重要的。
  (二)海权帝国若想生存下去,就应该把陆权国挤压到欧亚大陆深处。同时还应占领沿海领土并控制沿海地区的国家和民族,为此需要用海军基地对敌人实施包围。
  (三)占据能够控制陆权的地带对于防范陆权国家的挑战至关重要。这样的地带包括:海峡、半岛、岛屿。
  马汉的海权理论从地缘战略角度说明了美国优先发展海上力量的重要性。美国要想从一个区域大国变成世界性强国就必须发展海军。历史证明,马汉的这些主张在美国突破“孤立主义”成为世界强国的过程中非常具有战略远见。
  马汉指出巴拿马运河和苏伊士运河地位相似,将成为一条战略性水道。“显而易见的是,这条运河会改变贸易路线的走向,从而会导致商业活动和通过加勒比海的航运量的巨大增加。而如今相对冷清的这一海域将成为像红海那样的航运要道,前所未有地勾起海洋国家的兴趣和野心。这片海域的每一个地点的商业和军事价值都会上升,而运河自身将成为举足轻重的战略中心。”后来,美国独揽了运河的开凿权,成为美国本土防御的南部屏障之一。
  在马汉海权论影响下,美国从十九世纪末开始大力发展海军。1900年,美国海军吨位增至33万3千吨,居世界第四;1906—1907年建立了大西洋和太平洋舰队;1914年海军吨位增至98万5千吨,居世界第三;至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美国海军军舰吨位跃居世界第二。海军实力的增强使美国最终冲出了大英帝国的海上霸权,向太平洋伸出了战略触角。二战结束时,美国海军实力居世界第一,成为美国最强的军种。
  
  二、麦金德的陆权论
  
  二次大战爆发,罗斯福总统做出了明智的选择,即:与英苏“和”,与德日“战”。合作中与英国结盟,向苏联示好;对抗中将德日区别对待,坚持先欧后亚,欧洲第一的政策。而在美国的这一战略抉择中,地缘政治就像一个暗藏的线索,使我们能够从另一个角度进行分析。麦金德的陆权论给了我们启示。麦金德的基本思想实质是:欧亚大陆巨大的空间发挥着世界政治和历史的枢纽区域作用,对这一空间的统治可以成为统治整个世界的基础。他分析了这块巨大大陆的地理条件,欧亚大陆整个来说属于草原地带,这里地势低平,没有崇山峻岭阻隔,这就是麦金德所说的枢纽区域。
  麦金德是在批判“海权论”的基础上发展和完善“陆权论”的。他认为从古至今的海上强国都有一个共同点:拥有物产丰富、安全的本土基地。在他看来,如果没有领土根基。海上力量的机动性和扩张性将不复存在。富饶而安全的生产基地是根本。对海洋的控制基于强大的陆地资源。陆上力量控制海洋比起海上力量控制陆地相对容易的多。
  麦金德后来修改了枢纽区域的概念,他用“心脏地带”代替了原来的“枢纽地区”,“心脏地带”指的是世界岛的关键地区,世界岛指欧、亚、非三大洲,而历史地理的枢纽则处于其中心,他将“心脏地带”与东欧的地缘政治意义归纳为三句名言,即:谁控制了东欧,谁就统治了心脏地带;谁控制了心脏地带,谁就统治了世界岛;谁控制了世界岛,谁就统治了世界。但是,东欧长期处于俄罗斯影响之下,要确保这些国家的独立与安全,不使其成为心脏地带国家向外扩张的通道,就必须设法阻止这种地缘政治的趋势的出现。
  二战期间,弗兰克林·罗斯福“先欧后亚”的政策是美国对麦金德陆权论的实际应用。二战后,德国迅速控制了包括法国在内的欧洲大部分地区,这也就使德国法西斯占领欧亚“心脏地带”,进而觊觎全世界的野心和可能性愈加明显。在“大陆心脏地带”理论的影响下,美国早已意识到德国控制“大陆心脏地带”的危险性远远大于处于边缘地带且只是小小岛国的日本,再加上美国另一位地缘政治思想家斯拜克曼所指出的大西洋沿岸的欧洲对美国的重要性,最终促使美国采取了坚定的“先欧后亚”的政策。
  
  三、斯拜克曼的“边缘地带”理论
  
  斯拜克曼从功利主义的角度出发研究地缘政治学,试图把这一学说变成帮助美国快速获得“世界统治地位”的法宝,他的所有研究成果基本上都是实用主义性质的。其主要思想就是“遏制理论”的雏形,后来,美国整个冷战期间所奉行的就是遏制战略。
  斯拜克曼认为麦金德夸大了“心脏地带”的地缘政治意义。他认为,控制世界的关键并非“心脏地带”,而是欧亚大陆的海岸地带。或称“边缘新月地带”,其中包括欧洲海洋国家、中东、印度、东南亚和中国。斯拜克曼称这些地区为“大陆边缘”,而在麦金德的理论中,这相对于“内新月地带”。实际上。他把世界划分为两大部分一心脏地带和边缘地带。斯拜克曼得出的结论是,和大陆边缘地带相比,心脏地带的重要性越来越小,谁控制了边缘地带,谁就控制了欧亚大陆。谁控制了欧亚大陆,谁就控制了世界。斯拜克曼对麦金德的理论做出的这一重大修正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即它揭示了边缘地区在人类历史上的重要作用),同时也具有非常深刻的现实意义。这一理论实际上向我们表明:位于欧亚大陆边缘地区国家的任何形式的扩张企图,不仅将受到海洋国家的遏制,而且也将受到其他边缘地区国家及心脏地带国家的围堵。即任何边缘地区强国的崛起必须且只能以和平的方式来进行。
  斯拜克曼的观点对美国在二战期间采取“先欧后亚”及与英国结盟的政策产生了重要影响。冷战时期。美国的地缘战略基本上遵循了斯拜克曼的“边缘地带论”。在苏联基本控制欧亚大陆“心脏地区”的情况下,美国借助北约、美英同盟、美日同盟及其它一些欧亚大陆沿海联盟,在欧亚大陆沿海构筑起漫长的“遏制”线,与苏联对峙。美国由此相继卷入了朝战、越战及台湾海峡、东南亚、克什米尔、中东、伊朗、土耳其及柏林的冲突。
  “边缘地带”学说是“海权论”和“陆权论”相结合的产物,它试图找到一个同时控制海权和陆权的地缘支点,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斯拜克曼的理论是相当成功的。所谓“边缘地带”,可以视为海洋强国进入欧亚大陆的前沿阵地和遏制大陆强国向海洋扩张的缓冲地带。“边缘地带”是“海权与陆权之间冲突的一个巨大的缓冲地带,它必然有着两栖的双重作用,并从海陆两面保卫自身。”但其理论也有不足之处,和麦金德一样,他主张美英苏联合建立战后世界秩序。历史告诉我们,在国际政治中,只考虑地缘因素是不行的。
  
  四、结论
  
  三大学说在美国崛起的不同历史时期对美国的国际战略产生了重要影响,而美国当前的全球霸权体系就是建立在这一基础之上的。当前美国主要地缘政治之学说与三大学说也有一定的联系,只不过他们是在美国全球霸权的背景下为美国的战略目标服务的。
其他文献
寝室是大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的主要场所,是大学生的“第一社会,第二家庭,第三课堂”,寝室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折射。家庭文化的延伸,社会文化的浓缩。良好的寝室文化对大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行为习惯和形成健康向上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着重要的意义。作为寝室主体——每一位大学生,从始至终都受到所在寝室的文化氛围的影响,这种氛围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素质提高等各方面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期刊
一、关于党员质和量的论述    1940年10月1日陈云在《巩固党在大后方及敌占区的秘密组织》一文中提出了“党员的质量重于数量”的著名论断。他主要针对敌占区、大后方党员的复杂性、质量还不高的原因而提出该论断。同时他也谈到了提高党员素质的途径:“提高质量不仅仅是洗刷落后分子,还必须加强党内的教育。每个干部,每个党员,都要经常阅读党出版的书报或其他进步的书报,增加知识,自修深造,在政治上不断提高自己。
期刊
语言学言语行为理论认为,一个人在说话的时候同时实施了发话行为、行事行为和取效行为。当说话者以言行事时,就用到大量的施为动词。本文试图通过语言测试证明不同层次的英语使用者通过交际中施为动词的使用能体现出其交际能力上的差异。    一、研究目的    根据语言学的言语行为理论,奥斯丁认为一个人在说话的时候,在大多数情况下同时实施了以下三种行为:发话行为,行事行为以及取效行为。  本文试图通过对受试者交
期刊
一、引言    在日常教学中,本人发现许多学生尽管已经学了很多年的英语,但无论是听说,还是写作,他们的表现并不好。我认为中西思维差异对中国学生的英语学习困难具有重要影响,因此要多鼓励学生进行英语思维。但是,中文和英文是两种具有巨大差异性的语言。从直观上看,汉语是方块字,英语是拉丁字母;从语言学角度看,汉语属于汉藏语系,英语属于印欧语系。学生有时很难理解复杂的英语语法和句法。久而久之,他们便失去了英
期刊
一、引言    “同性恋现象是在人类历史上、在各个文化当中普遍存在的一种基本行为模式”。大量研究表明,同性恋人数颇多,当今社会普遍存在。同性恋(Homosexuality)最初是由德国医生Benkert于1869年提出的。这个词描述的是对同性的人具有性爱吸引力并持续表现性爱倾向,同时对异性不能做出性反应。同性恋从古希腊时期倍受推崇到基督教兴起后遭遇迫害,到被界定为“性倒错”、“性心理障碍”,再到现
期刊
本文以批评语篇分析理论为基础,应用系统功能语言学的方法,从及物性、转换及人际功能系统等方面对世界几大报纸的新闻标题进行分析,指出新闻标题反映报纸的意识形态。在解读新闻时,读者有必要对其进行批评性分析,尤其是从新闻标题的语言表达中预测文本所持有的态度和立场,把握媒体的思想政治意图。    一、引言    虽然批评语言学重视对所有非文学语篇进行批评性分析,但是至今为止新闻语篇是它最主要的分析对象。现在
期刊
在国际气候谈判中,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分歧一直是影响谈判进程的主要矛盾。发展中国家以“77国集团加中国”模式参与谈判,对维护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中国和印度作为两个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其观点和立场尤其引人注目。确保本国的经济发展空间,积极争取外来资金和技术援助,促进本国的可持续性发展是中印两国的共同目标诉求,因此在国际气候谈判中,中印在很多问题都有着基本一致的立场。    一、均
期刊
学习是一个复杂的长期习得过程,学习的效果受到学习者认知结构等内部因素及外界环境等外部因素的双重影响。由于运动员群体的特殊性,其文化教育是运动员发展的薄弱环节,其文化学习过程也有其独特的特征。    一、运动员认知因素的影响    影响运动员者学习的主要因素在于学习主体本身具备的认知结构,如学生的认知发展、成就动机及相应的个性特征等。    (一)运动员的认知发展水平  学习者在从事新的学习时,原有
期刊
在祖国的西北边陲,有这样一个地方,她神奇而美丽,她纯朴而多情,她粗犷而豪迈,她有湛蓝宽广的青海湖,生机盎然的鸟岛,金碧辉煌的塔尔寺,这就是青藏高原上那颗璀璨的明珠——青海省。这个地区,古称“羌戎之地”,建省很晚,(1928年,国民政府决定建立青海省,以西宁为省会。1929年,青海省政府正式成立。)因境内有青海湖而得名曰青海省。东、北部与甘肃接壤,东南部与四川毗邻,南连西藏,西通新疆。位居黄河、长江
期刊
一、引言    经济全球化环境下,国际商务活动日益频繁,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已在我国建立分支机构。在这种新形势下,中国的重要任务之一是建立健全物权法,将物权法准确翻译成英文具有重要且现实意义。高质量的物权法英译本,一方面可以使外国投资者了解中国的经济体制和现代企业制度,吸引外商投资,另一方面与保护外国投资者的合法权利和外国公司的分支机构的利益以及规范这些部门的活动直接相关。《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