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婚姻法视角下的居住权

来源 :世界家苑·学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chungc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我国法律无居住权的规定,但大量居住权纠纷案件的出现表明我国有居住权的立法需求。针对居住权在我国出现的问题,可以参照域外的居住权立法模式,结合我国婚姻法视角下的居住权发展现状,在我国婚姻法中制定居住权制度,最终将居住权在物权法中明确下来。
  关键词:居住权;婚姻法视角
  一、我国婚姻法视角下的居住权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居住权起源于罗马法,最初是作为人役权的一种形式而出现的,后来在法国、德国等大陆法系国家的用益物权体系中都得到确认。婚姻法视角下的居住权概念目前还没有学者明确提出,不过有学者将用于夫妻居住的房屋称为婚姻住宅’,继而有人对婚姻住宅上非产权方配偶居住权进行了研究。,2013年,陈苇教授在《论婚姻家庭住房权的优先保护——与“否定说”商榷》一文中提出了婚姻家庭住房权的概念,这里提到的对婚姻住宅享有的居住权以及婚姻家庭住房权实际上也就是讨论的婚姻法视角下的居住权问题,笔者认为,婚姻法视角下的居住权也是一种物权,本质上与用益物权中的居住权一样,是非所有权人对他人所有的房屋享有的居住的权利。
  我国的现有立法中,《物权法》没有居住权的相关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以下简称《婚姻法司法解释一》)第二十七条第三款规定:“离婚时,一方以个人财产中的住房对生活困难者进行帮助的形式,可以是房屋的居住权或者房屋的所有权”,此外部分省市的地方法规中有对居住权提及。因此,在立法层面,有关居住权的立法严重不足。
  司法实践层面,近年来,我国居住权纠纷案件的数量逐年增加,笔者根据裁判文书网上公布的案例,得出近五年我国居住权纠纷案件的数量情况如下。:2011年137件;2012年246件;2013年971件;2014年4860件;2015年3259件;2016年3269件,其中婚姻家庭中的居住权纠纷案件数量也同整体趋势一样,经过对居住权案例的整理和分析,笔者发现居住权在司法实践中存在着对居住权纠纷的处理存在“同案不同判”和判决依据不统一的问题。
  二、出现问题的原因
  居住权最早是在罗马法中出现的,我国学者的普遍观点认为居住权是为了解决在家庭中除家子以外的没有继承权的人的居住问题而设立的,有学者据此认为居住权在我国没有存在必要’,但更多的学者认为我们可以借鉴国外的居住权制度,在我国也设立居住权,居住权也一度进入了我国的《物权法》草案,但定稿最终删除了有关居住权的内容,不过学者们并没有因此停止对居住权的研究,仍然主张我国有设立居住权的必要。。但由于我国法律至今都未明确规定居住权,居住权在我国没有法定概念,学界也没有公认的居住权概念,因此婚姻法视角下的居住权也没有权威的概念。
  我国的法律没有规定居住权,《婚姻法司法解释一》第27条第3款中提到房屋的居住权可以作为一种离婚时一方对生活困难方进行帮助的形式,但该司法解释并未对居住权的概念作出界定,我们也不能因此认为此处的居住權是一种用益物权,更不能据此主张它具有对抗房屋所有权的效力。笔者学识有限,无法准确判断立法者对居住权的看法,但笔者对司法实践中裁判者对居住权纠纷案件的裁判结果和裁判依据进行整理分析后认为,立法者或许就是在等待司法实践对居住权的态度,若实践证明确有居住权立法的必要,可针对具体出现的问题,制定更加符合我国实际的居住权制度。这样一来,事实胜于雄辩,有大量的裁判案例和居住权实践数据作为支撑,居住权通过立法的可能性也会大幅度增加。
  笔者认为,居住权在我国司法实践中存在着对居住权纠纷的处理存在“同案不同判”和判决依据不统一的问题的根本原因是由于立法不足。“同案不同判”的原因除了案例本身的具体情况存在差别之外,法官自身专业素质的高低也是决定居住权能否得到支持的重要因素,例如,大多数法官会认为夫妻双方协议约定一方对另一方所有的房屋享有居住权,这种约定并未违反法律的强制性规定,也不损害社会公共利益,因此应该得到支持,认为协议有效,非所有权人一方对协议中的房屋享有居住权,所有权人在行使处分权时不得损害居住权人的居住权。但也有法官认为居住权是法定权利,协议中的居住权不得对抗所有权人的权利。被告绝大多数案例的裁判结果都是支持居住权的,但判决依据不一致,总体来说,笔者认为原因是没有具体的法律条文可以引用。有很多案例中都适用了法律原则来判案,其中《民法通则》第五条。是引用的较多的一个裁判依据,还有案件适用的是《婚姻法》第二条第二款‘,《婚姻法》第二十条’也是引用较多的法律依据,当然《婚姻法》第四十二条。以及《婚姻法司法解释一》第二十七条第三款关于该条的解释也是适用较多的依据。
  三、问题的解决路径
  (一)采纳域外国家的居住权立法设计模式
  将居住权明确规定在我国的婚姻法条文中,大陆法系国家(例如德国、法国)都有统一的民法典,居住权的内容也规定在物权编中,我国没有民法典,虽然今年初我国制定了《民法总则》,但《民法典》的出台一定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因此笔者认为可以参照英国、美国的做法,将居住权的规定置于婚姻家庭法中,英国的1967年《结婚住宅法》、《家庭法案》中都对“婚姻住宅居住权”做了规定,1976年《美国家庭法》第30条也规定了不被授予权利的夫妻一方拥有婚姻住房权益,加拿大安大略省的《家庭法案》也有相应的居住权规定…。
  虽然《婚姻法司法解释一》中有一款规定提到了居住权,但该规定的内容不够明确,导致司法适用困难,而将居住权先放到婚姻法中,既弥补了婚姻法中对此的立法空白,也可以为后期物权法中的居住权立法起到借鉴作用。
  (二)从司法实践中总结出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居住权立法内容
  从前文笔者对司法实践中居住权纠纷案例的情况描述可以看出,我国目前也存在大量的居住权纠纷,其中大部分纠纷都是关于婚姻家庭,只要我们对这些案例进行认真的整理和分析,再从中总结出符合实践需要的条文内容,这样既能摆脱照搬域外规定的固有模式,也能制定出真正符合国情的居住权制度。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高原医学科学研究的深入,藏医在高原病的研究、诊断、治疗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讲述藏医对高原病的总体和常见病的认识,按病机和症状从饮食、起居、药物、外治四方面给出具体的治疗。  关键词:藏医;高原病  1藏医对高原病的总体认识高原病主要发生于移居高原者,其主要致病因素是低氧。西医将高原病分为急性和慢性,前者包括急性轻型高原病、高原肺水肿、高原脑水肿,后者包括高原红细胞增多症、高原
期刊
摘要:俗话说“有德有才是正品,有德无才是次品,无德无才是废品,有才无德是危险品”。这句话一方面说明了德的重要}生。同时也表明了德在成才中的重要性。一个人才只有具备了相应的道德素質才能成为社会文明进步,人民富裕幸福,国家繁荣昌盛的重要推动力量,否则是不可能成为真正的人才。  关键词:德;成才;作用  德作为一个系统,主要包括政治思想、道德和个性心理品质三个要素。各要素对人才的形成与发展有着不同的作用
期刊
目前在泰國各大学,中小学及各种培训班中,学习汉语的人数已达十万以上,且逐年增加。但是在这种现象之下,汉语的发展真的有那么好吗?通过一定的实际调查研究,应该会给我们一些启示。
期刊
摘要:本文以拉卜楞寺为个案而研究藏区寺院经济来源的转变及其原因为突破口,并从藏学和宗教学、人类学等跨学科的角度分析和探讨。以转变的时间、路径、动力等三个方面进行分析,以民主改革和“以寺养寺”为切入点,探讨寺院经济在新的社会形式下的主要收入来源,即通过“旅游业”、“内传”、“经商”等主要路径,实现新社会下的寺院经济的运行与发展。  关键词:寺院经济;转变;拉卜楞寺  “宗教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
期刊
近年来,旅游业作为现代的朝阳产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尤其是对于少数民族文化地区,旅游业更是成为了地方经济举足轻重的板块。然而,我国旅游产业在旅游知识产权的保护方面,存在旅游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淡薄、旅游知识产权侵权行为频发等问题。这些问题对少数民族特色文化遗产造成了冲击,不利于民俗文化的保护。本文主要结合我国少数民族文化地区的知识产权保护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对策。  一、少数民族文化地区旅游知识产权
期刊
团队精神是指为实现某一共同目标而相互协作的个体所组成的团队表现出来的精神,是团队成员为了团队的利益与目标而相互协作、尽心尽力的意愿和作风。如果说个人工作能力是推动企业发展的纵向动力,协同合作的团队精神则是横向动力。当今。医疗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医疗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团队精神作为医院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日益受到医院管理者的重视。因此,如何培养一支具有团队精神的高素质队伍,已成为科室管理者研究的课
期刊
摘要: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社会经济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人们对产品包装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如今,包装已经不再局限于生活用品以及工业用品等真实产品上,对于电视媒体这种虚拟的商品也需要包装,通过包装能使电视节目体现出自己独特的风格,这样才能在无数电视节目中脱颖而出,更加吸引观众的观看意向,从而提高收视率。本文通过对我国目前电视包装行业的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一些改进的想法和创意,进而提高电视节目的收视率。
期刊
摘要:尽管素质教育的号角声音嘹亮,新课标的旗帜迎风飘扬,然而“满堂灌”、“填鸭式”教学还是残存着,这不仅严重违背新课改注重全体学生发展的重要理论,也无法与当今世界教育发展趋势相吻合。本文为笔者结合自己执教的一堂活动写作课《谁不说咱家乡好》而产生的思考:通过心理干预来实现课堂有效互动,主要策略有: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提高学生的听课热情——针对学生学习缺乏兴趣的心理;运用竞争机制——针对学生学习内驱力
期刊
摘要:目前”全球化”概念的兴起,它源自于科技的快速发展,致使文化之间的交流也越来越频繁,文化呈现出“趋同”的发展方向的同时,逐渐兴起了对多元文化的关注与对地域性文化发展的重视。  关键词:地域文化;设计方法  “本土文化”可以作为地域性文化的另一种表达方式。”本土文化”不仅仅是指地域环境中的传统文化,虽然强调“本土”,但它不守旧,而真正的意义就是在创造出符合人们生活习惯的设计。代表地域性的传统文化
期刊
Literature Review On Trust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