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藏区寺院经济来源的转变及其原因

来源 :世界家苑·学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bww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以拉卜楞寺为个案而研究藏区寺院经济来源的转变及其原因为突破口,并从藏学和宗教学、人类学等跨学科的角度分析和探讨。以转变的时间、路径、动力等三个方面进行分析,以民主改革和“以寺养寺”为切入点,探讨寺院经济在新的社会形式下的主要收入来源,即通过“旅游业”、“内传”、“经商”等主要路径,实现新社会下的寺院经济的运行与发展。
  关键词:寺院经济;转变;拉卜楞寺
  “宗教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出现,使宗教经济学的研究终于蹒跚起步,虽然起步较慢,但亚当斯密和马克思韦伯的“宗教与经济的互动”研究,以及伊纳库恩的宗教经济学研究的“三条发展路径”等等,对宗教经济学的发展铺垫了更好的道路。
  本文以拉卜楞寺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寺院经济的收入来源。本文主要想理清三个问题:藏传佛教寺院经济的收入来源是在什么样的时间背景下转变的?以及通过怎样的路径实现转变?和为什么会产生这种转变,其动力是什么?
  一、“民主改革至20世纪80年代”——转变的时间
  纵观藏传佛教的寺院发展,其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发展转折点,吐蕃时期的传人、阿底峡的改革、宗喀巴大师的改革、以及民主改革和“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宗教改革。前几者主要是在教义教规上的大规模改革,而后者的改革重点放在寺院上,取消寺院和僧侣的历史特权等。因此,本文以20世纪50年代的“民主改革”至20世纪80年代的“以寺养寺”为转变的时间界限,来探析藏传佛教寺院经济收入来源的转变及其原因。
  二、“以寺养寺”——转变的路径
  (一)、“旅游业”为主体的“以寺养寺”
  在藏区的每一个寺院基本上都成为一个旅游景区,且其门票收入是非常壮观的,尤其是大昭寺、塔尔寺等这些历史上有名望的大寺庙。如拉卜楞寺1987年旅游门票收入是57628.75元,1993年是166267.12元,而2008年拉卜楞寺接待海内外旅游者1.8万多人次,门票收入是84万多元。拉卜楞寺有6大学院,1000多个僧侣。
  拉卜楞寺位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境内,是安多藏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属于藏区的边缘地区,与汉回等其他民族的交接之处,平均海拔大约在2800米左右。由于处在多民族多文化的交接之处,其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的独特性,更是拉卜楞寺内的活佛和高僧大德的威望等,前来朝拜、旅游的人不计其数、络绎不绝。从而带动拉卜楞寺的寺院经济收入,然而在20世纪80年代之前是没有以旅游业为主体的寺院经济收入。拉卜楞寺景区从1985年开放到现在,“县旅游局通过以拉卜楞寺为中心的“一个中心五个分支”来进行旅游规划,建立拉卜楞寺旅游服务中心等,经历了30多年,在这30年当中,拉卜楞寺共接待游客人数达217万人次”。旅游业为主体的以寺养寺,其收入主要由文管所来管理的。
  在拉卜楞寺,旅游业的发展,让更多的僧人能够接触外来文化,学习外来文化,学习汉文、英文,僧人自己当导游,这既是一种佛教文化的传播,更是僧人自己的自我锻炼和自力更生。而且寺院成为旅游景区,并带动当地社会的经济、文化,对于当地社会建设和发展具有相当大的作用。
  因此,在20世纪80年代之前,以旅游业为主体的以寺养寺的寺院经济模式是不复存在的,民主改革及以后的宗教改革又取消了寺院已有的历史特权,所以,寺院的运行要靠其他途径来实现,从而产生符合我国市场经济的以“旅游业”为主体的以寺养寺的寺院经济模式。
  一直到21世纪之初,寺院旅游景区的游客人数不断增加,其收入也不断提高,对其寺院本身和周边社区的社会经济带来了更多的发展机遇。
  (二)、“内传”为主体的“以寺养寺”
  藏传佛教在内地的热传,其历史源流可追溯到萨迦时期,经过八百多年的历史发展进程,在内地传播的方式相当成熟,甚至出现了國际上的藏传佛教热,尤其是上世纪80年代之前,经过一段时期的断裂后,又进入历史的轨道,重新连接、交流、传播,成为一种热门。而且,这也是寺院成为旅游景点的原由之一,更是当前寺院经济超前发展的原因。1993年拉卜楞寺各大小活佛和僧人总共有1000多人,到2008年有1225人。基本上每一位活佛都有自己的施主,不仅如此,大部分都有政治地位,具有工资。而且,有些格西、堪布,僧人也有自己的施主,没有施主的僧人,去内地找施主的也挺多,成为一种趋势。因为这些施主对寺院和僧人提供物质上的帮助,更能让他们接触新的事物和价值观,打破了传统的“经商不结,自给自足”的产品经济观念,取而代之的是“参与市场,追逐利润”的市场经济。藏传佛教的内传对寺院经济的收入来源具有一定的现实利益,而且更多地铺垫了藏传佛教以后的发展之路。
  (三)、“经商”为主体的“以寺养寺”
  经商主要可分为寺院集体的商业模式和僧人个体的商业模式。寺院集体的商业模式:如拉卜楞寺的“达尔吉商业集团公司”,在甘青川藏等地设有公司,从事着跨区域的寺院经济活动。寺院商业经济是指寺院或寺院僧侣从事商品交流的经济活动,经商是寺院经济发展的重点,也是寺院获取经济收入的重要来源。具体见下表:
  从上表中我们可以看出拉卜楞寺院经济的收入来源,主要是靠寺院集体的商业模式。
  僧人个体的:其生产资料归僧侣个人所有,因而不管他有什么样的特点,都属于私有制的范畴。而僧侣个人的经济收入主要由以下几部分组成:寺院津贴、家庭资助、施主供养和出外念经做法事的报酬,宗教服务和宗教用品经营等。据寺管会成员,闻思学院的僧人说“寺院集体收入基本上是不会分为僧人个体的,会用到寺院集体的修缮维护等方面,对于老僧人,寺院会给予相当的补助,而且,学院(扎仓)也会规定让几个年轻的僧人轮流照顾。”
  三、“外界”——转变的动力
  (一)、“政府政策”的推动
  上世纪80年代,国家对宗教的改革之后,寺院经济的模式也随着转变。尤其是民主改革后对寺院特权的取消和“以寺养寺”的推动等等,对寺院经济的转变具有相当大的影响。
  (二)、“现代化”的推动
  藏传佛教寺院经济收入来源的转变是被动的,是外界社会力量的推动下实现。尤其是现代化的波澜推动下,才不得不转变、不得不适应,而不是寺院本身自觉的转变。
  藏区经济的发展以及外来文化的传播,对寺院僧侣和当地人的价值观念造成很大的改变。
  四、结论
  藏传佛教的发展要依靠寺院,而寺院的发展要依靠经济。如果没有一定经济的物质基础,则寺院的发展无从谈及。因此,怎样把握“寺院与经济”的关系,是至关重要的,是关乎未来藏传佛教发展的前景。
  对于这么一个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之后,笔者认为拉h楞寺的寺院经济收入可分为两大部分,即寺院集体的收入和僧人个体的收入,从上述资料分析,对于寺院集体而言,其收入是壮观的,然而,对于僧人个体而言,除了少数部分之外,其经济收入还是大量地依靠当地,依靠家庭和部落,以及自己外出念经赚来的收入,所以,我个人认为拉卜楞寺的寺院经济收入来源虽有很大的转变,但这种转变具有不稳定性。寺院经济的主体依然要靠当地的部落民众。而且,从目前的情况看,寺院经济活动由单纯的“以寺养寺”转向高额的经济效益,是否符合藏传佛教的宗教理念也是我们思考的问题。
其他文献
摘要:佛教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佛教中“做一个奉献一切的的人”的思想与我们党的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谋而合。本文通过用大足石刻文化的精髓,戒、定、慧的方法,警惕贪、嗔、痴,让领导干部们时刻保持一颗平常心,不忘初心,做一个干净的干部。  关键词:大足石刻;石刻文化;教育启示  佛教中国影响着中国文化的各个领域,特别是在佛教思想体系中,佛教义理的因缘和合,因果报应,众生平等,贪、嗔
期刊
摘要:本文通过对目前包神铁路运输现状的分析,结合包神铁路自身条件,从市场竞争力和运输能力的角度,对提高包神铁路货运量的措施进行了探讨。  關键词:包神铁路;货运;市场竞争力;运输效率
期刊
摘要:我国是世界闻名的农业大国,农业经济占到了国家经济总量的十分之一,农业人口总数占到国家总人口的二分之一。因此,我国的农村经济管理和发展,不仅关系到国家经济建设和农民的利益,还关系到社会稳定和谐的持续发展,但是在新经济时代我国农业经济发展还存在较多的问题和不足。以下本文将针对新经济时代背景下,农村经济管理发展的创新研究和分析,并依据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相应的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新经济时代;
期刊
摘要:《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被恩格斯称为是“包含新世界观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它是我们研究马克思哲学精神的道路中不可忽视的一个经典文本。其第八条说到“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凡是把理论引向神秘主义的神秘东西,都能在人的实践中以及对这个实践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决。”马克思的伟大性体现在何处?提纲的第八条一共两句话,却带给了我们关于“实践”、“社会生活”以及“神秘东西”和“神秘主义”的概念的无
期刊
摘要:本文旨在通过“以人为本”来解析设计的不同面貌,包括不同于大陆的台湾地区以及日本在“以人为本”设计中的诠释。在新媒体与旧媒体还未完全转型的时候,我们应该如何对待那些功能尚可却无法跟随潮流的媒体介质?  关键词:人文主义;设计定义  1.1“以人为本”的哲学定义  “以人为本”在现代设计中的作用不言而喻,这个概念最早是文艺复兴和欧洲思想运动中先后出现的人文主义、人道主义、人本主义,以及后来产生的
期刊
摘要:提高高速公路运营效益必须有效控制成本,成本管理及控制是实现效益目标的主要决定因素。以高速公路运营成本的体制因素、经营因素与技术因素分析为基础,从高速公路运营者的成本管理模式出发,运用现代成本管理理论与方法,提出高速公路运营成本控制的新途径。  关键词:高速公路;经营成本;成本控制;途径  我国高速公路建设快速发展,2016年我国新增高速公路6000多公里,总里程突破13万公里。高速公路的快速
期刊
摘要:pop广告是一门概念性和操作性都很强的课程,针对课程的培养目标和特点,教学的方法和手段需要灵活多样。从培养目标和特点出发对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教學设计、教学考核等方面进行了思考。  关键词:POP广告;教学;思考  POP广告课程性质是广告设计与制作中商业广告专业的一门专业技能课,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了解POP广告在广告行业中的特殊属性和地位基本掌握POP广告的创意设计,制作技巧;熟练掌握电
期刊
摘要:随着高原医学科学研究的深入,藏医在高原病的研究、诊断、治疗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讲述藏医对高原病的总体和常见病的认识,按病机和症状从饮食、起居、药物、外治四方面给出具体的治疗。  关键词:藏医;高原病  1藏医对高原病的总体认识高原病主要发生于移居高原者,其主要致病因素是低氧。西医将高原病分为急性和慢性,前者包括急性轻型高原病、高原肺水肿、高原脑水肿,后者包括高原红细胞增多症、高原
期刊
摘要:俗话说“有德有才是正品,有德无才是次品,无德无才是废品,有才无德是危险品”。这句话一方面说明了德的重要}生。同时也表明了德在成才中的重要性。一个人才只有具备了相应的道德素質才能成为社会文明进步,人民富裕幸福,国家繁荣昌盛的重要推动力量,否则是不可能成为真正的人才。  关键词:德;成才;作用  德作为一个系统,主要包括政治思想、道德和个性心理品质三个要素。各要素对人才的形成与发展有着不同的作用
期刊
目前在泰國各大学,中小学及各种培训班中,学习汉语的人数已达十万以上,且逐年增加。但是在这种现象之下,汉语的发展真的有那么好吗?通过一定的实际调查研究,应该会给我们一些启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