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如何提高农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质量,是当前农村语文教师长期思考和困惑的问题。该文简要分析了当前我国农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改变农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的策略。
【关键词】阅读教学 困惑 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3.12.092
农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是让学生和教师都比较头痛的部分,存在阅读教学的质量差、学生的阅读能力低等问题。而在初中语文新课标中明确要求在语文教学中要着重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并且注重情感体验,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语感能够初步欣赏和理解文学作品,借助阅读工具独立阅读浅易文言文。那么,如何改变农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农村语文教师需要认真思考、认真对待的问题。
一、面临的现状
(一)教师对阅读教学认识不清
阅读理解习题在形式和内容上与课文极其相似,因此,在语文教学阅读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对阅读教学认识不清,他们往往只关注对教材和参考书中课文的讲解,但实际上流水式的讲解并没有起到任何效果,学生对课本知识只是死记硬背,没有掌握基本的解题技巧和方法。教师对阅读教学认识不清,是阅读教学中面临的重大问题,导致学生被教师牵着鼻子走,脱离了对学生自主思考能力的培养,没有教会学生用心去感悟,去理解课文,使学生学到的知识极为有限,这与新课改倡导的内容相背离
(二)阅读教学观念落后
不论是课本中的文本事例还是语文考试试卷中的阅读理解试题在出题主旨上都是希望读者能通过细心的揣摩和品味,达到与作者的心灵对话,产生共鸣。阅读的过程是读者与作者和作品心灵交流的过程,读者与作者以作品为纽带,产生灵魂的碰撞和情感的交流,读者置身于作者所创造的大环境和背景,去感受作者所描述的人物和事物,体味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或人生思考,聆听作者对人事的感悟和告诫,感悟文章的真义,使灵魂得到洗礼。
教师掌握教学进度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等的主动权,学生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被动接受这种长期以来形成的教学观显然与时代不符,与新课程改革要求不符这种将学生与文本对立的二元教学模式,将学生置于教学旁观者的位置上,使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忽视了对学生主动性和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
(三)阅读教学与生活实际脱节
阅读教学与生活实际脱节的问题是受客观教学条件限制产生的。阅读理解是一种文学形式见之于客观实际生活上的载体,作者所作的文章都有深刻的社会基础和事实来源,也只有社会阅历丰富,经历多的人才能写出打动人心的好文章。然而,在实际阅读教学过程中,将学生固定在教室里听课,以阅读教材为教学框架,学生远离社会实际活动,缺乏对生活的理解积累和感悟因此,将阅读教学从内容和形式上局限于课堂范围内的教学方法,无疑会导致学生丢了西瓜,捡了芝麻。
(四)学生文学素养较低,阅读积淀不足
有数据显示,当今中学生中读过四大名著之一的学生寥寥无几。由此可见,我国中学语文教学中忽视了对学生文化素养的培养和阅读理解能力的积淀,阅读理解的底子没打好,面对阅读试题时势必会摸不着头脑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包括如下几点:
(1)初中生繁重的课业负担,又面临着升学的巨大压力当前不少中学生不仅要学习课本知识,还要参加各种补习班和提高班,没有多余的时间可以静心来进行阅读和思考;(2)教师采取传统的教学方法,一整堂课都以自己教学为主,留给学生自己体会阅读的时间所剩无几;(3)历来对语文教学的误区认为,语文教学是一种对国语文化的学习,而中学生已经有了小学语文学习的基础,对语文解题技巧和方法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因此,学校和教师在教学安排上都偏重于将学生的精力和时间引导并投入到数理化英语科目的学习之中。
从以上三点可以看出学生阅读积淀不足,文学素养低下的原因。然而,众所周知,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大量文学作品阅读的积淀,离不开学生自主情感投入的感悟和练习,必要的阅读积累对于语文阅读教学来说是不可或缺的。
二、提升农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策略
(一)扩大学生的阅读知识面
教师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只有不断地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扩大学生的阅读知识面,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才有可能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进行大量的阅读不仅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而且能够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感,所以教师应当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如杂志、报纸、文学作品等。有些教师因为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认为只要是与学习不相关的书籍都不应该让学生过多地接触,以免影响学生的成绩,殊不知这样的做法往往会让学生产生阅读挫败感。所以教师在平常的教学中不仅要转变教学观念,而且要正确地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寻找适合初中生的课外阅读材料,及时推荐,以免学生不择而食。
(二)交给学生阅读的“渔”
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说明了方法和技能的重要性。而教授学生语文阅读的方法也远比让他们读懂一篇文章显得重要,因为只有将语文阅读的方法交给学生,才能使学生在实践阅读中逐渐形成阅读理解能力。语文阅读的“渔”有一般阅读法、精读法、略读法和浏览法。
(三)制定阅读计划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如果没有一个行之有效、目的明确的阅读计划的话,就会使阅读教学变得盲目,而且无法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水平。因此,在进行语文阅读教学时,教师应转变观念,制定行之有效的、目标明确的教学计划。如在接手一批新的学生时,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入学情况制定一份详细的阅读计划,在进入下一个年级时,应使学生达到不同的阅读水平。在每学期、每学年制定详细的阅读教学计划,能使阅读教学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
三、总结
总之,要提升农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质量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完成的,所以,农村初中语文教师首先必须要加强自身学习,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的文化底蕴和修养,通过自己文化素养的提升来影响学生。同时,农村初中语文教师要结合农村初中的实际情况,大胆创新,努力寻找和研究提升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曾旭刚.浅析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困境[J].新课程(下),2011(4).
[2]樊學信.也谈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现实困境与对策[J].高中古代论辩类散文阅读教学研究,2011(8).
【关键词】阅读教学 困惑 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3.12.092
农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是让学生和教师都比较头痛的部分,存在阅读教学的质量差、学生的阅读能力低等问题。而在初中语文新课标中明确要求在语文教学中要着重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并且注重情感体验,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语感能够初步欣赏和理解文学作品,借助阅读工具独立阅读浅易文言文。那么,如何改变农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农村语文教师需要认真思考、认真对待的问题。
一、面临的现状
(一)教师对阅读教学认识不清
阅读理解习题在形式和内容上与课文极其相似,因此,在语文教学阅读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对阅读教学认识不清,他们往往只关注对教材和参考书中课文的讲解,但实际上流水式的讲解并没有起到任何效果,学生对课本知识只是死记硬背,没有掌握基本的解题技巧和方法。教师对阅读教学认识不清,是阅读教学中面临的重大问题,导致学生被教师牵着鼻子走,脱离了对学生自主思考能力的培养,没有教会学生用心去感悟,去理解课文,使学生学到的知识极为有限,这与新课改倡导的内容相背离
(二)阅读教学观念落后
不论是课本中的文本事例还是语文考试试卷中的阅读理解试题在出题主旨上都是希望读者能通过细心的揣摩和品味,达到与作者的心灵对话,产生共鸣。阅读的过程是读者与作者和作品心灵交流的过程,读者与作者以作品为纽带,产生灵魂的碰撞和情感的交流,读者置身于作者所创造的大环境和背景,去感受作者所描述的人物和事物,体味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或人生思考,聆听作者对人事的感悟和告诫,感悟文章的真义,使灵魂得到洗礼。
教师掌握教学进度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等的主动权,学生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被动接受这种长期以来形成的教学观显然与时代不符,与新课程改革要求不符这种将学生与文本对立的二元教学模式,将学生置于教学旁观者的位置上,使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忽视了对学生主动性和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
(三)阅读教学与生活实际脱节
阅读教学与生活实际脱节的问题是受客观教学条件限制产生的。阅读理解是一种文学形式见之于客观实际生活上的载体,作者所作的文章都有深刻的社会基础和事实来源,也只有社会阅历丰富,经历多的人才能写出打动人心的好文章。然而,在实际阅读教学过程中,将学生固定在教室里听课,以阅读教材为教学框架,学生远离社会实际活动,缺乏对生活的理解积累和感悟因此,将阅读教学从内容和形式上局限于课堂范围内的教学方法,无疑会导致学生丢了西瓜,捡了芝麻。
(四)学生文学素养较低,阅读积淀不足
有数据显示,当今中学生中读过四大名著之一的学生寥寥无几。由此可见,我国中学语文教学中忽视了对学生文化素养的培养和阅读理解能力的积淀,阅读理解的底子没打好,面对阅读试题时势必会摸不着头脑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包括如下几点:
(1)初中生繁重的课业负担,又面临着升学的巨大压力当前不少中学生不仅要学习课本知识,还要参加各种补习班和提高班,没有多余的时间可以静心来进行阅读和思考;(2)教师采取传统的教学方法,一整堂课都以自己教学为主,留给学生自己体会阅读的时间所剩无几;(3)历来对语文教学的误区认为,语文教学是一种对国语文化的学习,而中学生已经有了小学语文学习的基础,对语文解题技巧和方法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因此,学校和教师在教学安排上都偏重于将学生的精力和时间引导并投入到数理化英语科目的学习之中。
从以上三点可以看出学生阅读积淀不足,文学素养低下的原因。然而,众所周知,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大量文学作品阅读的积淀,离不开学生自主情感投入的感悟和练习,必要的阅读积累对于语文阅读教学来说是不可或缺的。
二、提升农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策略
(一)扩大学生的阅读知识面
教师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只有不断地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扩大学生的阅读知识面,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才有可能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进行大量的阅读不仅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而且能够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感,所以教师应当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如杂志、报纸、文学作品等。有些教师因为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认为只要是与学习不相关的书籍都不应该让学生过多地接触,以免影响学生的成绩,殊不知这样的做法往往会让学生产生阅读挫败感。所以教师在平常的教学中不仅要转变教学观念,而且要正确地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寻找适合初中生的课外阅读材料,及时推荐,以免学生不择而食。
(二)交给学生阅读的“渔”
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说明了方法和技能的重要性。而教授学生语文阅读的方法也远比让他们读懂一篇文章显得重要,因为只有将语文阅读的方法交给学生,才能使学生在实践阅读中逐渐形成阅读理解能力。语文阅读的“渔”有一般阅读法、精读法、略读法和浏览法。
(三)制定阅读计划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如果没有一个行之有效、目的明确的阅读计划的话,就会使阅读教学变得盲目,而且无法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水平。因此,在进行语文阅读教学时,教师应转变观念,制定行之有效的、目标明确的教学计划。如在接手一批新的学生时,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入学情况制定一份详细的阅读计划,在进入下一个年级时,应使学生达到不同的阅读水平。在每学期、每学年制定详细的阅读教学计划,能使阅读教学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
三、总结
总之,要提升农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质量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完成的,所以,农村初中语文教师首先必须要加强自身学习,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的文化底蕴和修养,通过自己文化素养的提升来影响学生。同时,农村初中语文教师要结合农村初中的实际情况,大胆创新,努力寻找和研究提升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曾旭刚.浅析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困境[J].新课程(下),2011(4).
[2]樊學信.也谈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现实困境与对策[J].高中古代论辩类散文阅读教学研究,2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