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mTc—MDP SPECT/CT同机图像融合在骨转移肿瘤显像中的诊断价值

来源 :中国医学创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tw1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探讨99mTc—MDP SPECT/CT同机图像融合在骨转移肿瘤显像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81例可疑转移性骨病变和不明原因骨痛的患者均行全身骨平面显像和SPECT/CT断层同机图像融合,所有患者结果均通过CT、MRI和病理检查、随访等方式确诊。将平面显像和SPECT/CT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加以比较。结果:81例患者骨转移55例,201处骨转移灶;良性骨病变26例,42处病灶。全身骨显像及同机图像融合对骨转移病例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67.3%、100%,对良性骨病变病例的符合率分别为61.5%、96.2%。SPECT/CT同机图像融合排除了SPECT平面显像中的10处放射性污染及12处骨外软组织显影造成的假阳性病灶以及14处良性骨病变,另外,SPECT/CT同机图像融合新诊断出肿瘤骨转移病灶51处。同机图像融合诊断符合率明显优于平面骨显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99mTc—MDP SPECT/CT同机图像融合可对肿瘤骨转移病灶进行准确定位,并同时提供功能与解剖断层图像,在肿瘤骨转移的临床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对于平面骨显像中一些可疑的患者,尤其是可疑的骨病变部位均应使用SPECT/CT同机图像融合。
  【关键词】 全身骨平面显像; SPECT/CT; 图像融合; 骨转移瘤
  临床上放射性核素骨显像用于各种骨疾病的诊断已有数十年的历史,是影像核医学的主要内容之一[1],尤其在恶性肿瘤骨转移的诊断和鉴别方面有着重要作用。全身骨平面显像灵敏度高,但特异性差。近年来SPECT/CT同机图像融合的临床应用,提高了诊断的准确性[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资料为本院2007年住院及门诊的81例可疑转移性骨病变患者,其中男40例,女41例,年龄17~81岁,平均(58.0±12.8)岁。其中肺癌23例,前列腺癌6例,乳腺癌15例,肝癌、直肠癌、甲状腺癌、食道癌、宫颈癌各2例,其他肿瘤15例,以上诊断均经临床确诊,余12例为不明原因骨痛者。
  1.2 仪器与检查方法
  1.2.1 采用GE公司Hawkeye Infinia SPECT/CT系统,配低能通用准直器,SPECT和CT共用同一机架、检查床和图像处理工作站,可以在同一设备上先后完成SPECT和CT的断层采集,并进行图像融合处理。
  1.2.2 所有患者经肘静脉注射99mTc—MDP 740 MBq(20 mci),3 h后行全身平面骨显像,床速10~15 cm/min,采集完成后,进行同机局部断层骨显像。选定需局部骨断层范围,每个体位采集范围为40 cm。首先行核医学的断层显像,采集完成后,探头自动复位进行X线透射扫描,检查床均根据选定范围进行自动定位。然后使用安装于Hawkeye Infinia图像处理工作站的GE Xeleris系统进行SPECT与CT图像重建,其矩阵、像素和有效帧数均相同。进行图像融合处理后,可获得冠矢状位、水平位及三维图像的透射断层、发射断层及SPECT/CT融合图像。
  1.2.3 图像分析 由3名核医学和1名放射科医师共同阅片,两种方法显像结果分别与最终诊断比较,结果相符即定为“符合”,性质待定或与最终诊断不相符均判为“不符合”。
  2 结果
  81例全身平面骨显像可见251处异常放射性浓聚灶,其中27处病灶诊断为良性骨病变,其余224处均达到常规核医学骨转移阳性病灶诊断标准。而SPECT/CT同机图像融合发现243处放射性浓聚灶,分别位于颅骨14处,肋骨52处,胸骨3处,脊柱114处,骨盆骨35处,肩胛骨、锁骨及四肢骨共25处,其中201处诊断为骨转移病灶。与全身平面骨显像比较,平面骨显像224处骨转移病灶中有10处放射性污染及12处骨外软组织显影造成的假阳性病灶;14处为良性病变;187处存在骨质破坏,为肿瘤骨转移病灶;1处性质待定,后经螺旋CT及随访诊断为椎体血管瘤;另外,SPECT/CT同机图像融合新检出骨转移病灶14处。经临床随访、螺旋CT、MRI及病检结果,81例患者最后诊断为骨转移者55例(201灶),其余26例(42灶)为良性骨病变。SPECT/CT同机图像融合及全身平面骨显像的诊断符合率见表1。可见图像融合诊断符合率明显优于全身骨显像。全身骨显像诊断骨转移病灶虽灵敏度高但特异性差,存在一定的假阳性率(16.5%,37/224),且由于膀胱、污染等因素易造成漏诊(7.0%,14/201)。
  3 讨论
  全身平面骨显像对恶性肿瘤骨转移的诊断价值及优势已被医学界公认,但由于其病变定位欠精确,对某些良性骨病尤其是椎体病变(比如椎体骨质增生)与肿瘤骨转移的鉴别较困难,曾经采用一些特殊检查体位以期提高其诊断准确性,但效果却不理想[3]。也有学者将CT及SPECT的图像运用计算机软件进行异机图像融合,但由于不是同机采集,病灶定位仍不够准确[4]。SPECT/CT同机图像融合系统的应用,将骨显像的特异性与病灶解剖定位的准确性有机的结合到一起,极大的提高了诊断的准确率。
  一般认为,对于骨骼病变的性质,其与病灶部位、形态有关[5]。当病变累及椎体附件(如椎弓根或椎板),常考虑肿瘤骨转移;若病变只累及椎关节突、棘突或椎体皮质,呈“唇样”放射性浓聚,则考虑为良性病变。常规全身骨显像对椎体阳性病灶并不能定位、鉴别,而SPECT/CT骨显像对常见的易与骨转移相混淆的良性病变,如退行性变、骨质增生等,有较好的鉴别能力。本研究发现,位于骨盆的骶骨、坐骨、耻骨及骶髂关节等处病灶,常因骨结构重叠或膀胱内尿液放射性影响,以及尿液污染衣物、皮肤等,容易造成全身骨显像漏诊、误诊,而SPECT/CT融合显像有助于对上述放射性分布进行准确定位,确定病变的位置、性质、数量,可消除干扰,有效减少漏诊、误诊的发生。SPECT/CT骨显像,通过一次检查可同时获得功能与解剖断层影像,提高了对骨病变诊断的准确性,如骨显像病灶呈放射性浓聚,CT影像无异常,多考虑肿瘤骨转移;而CT影像异常,骨显像正常者,则可考虑为良性病变[6]。且同机CT有时能够分辨骨显像病灶骨破坏的性质,即区分骨转移为成骨型、溶骨型或混合型,对未明确原发灶的骨转移,有助于寻找原发肿瘤以及指导治疗决策[7]。
  本研究中SPECT/CT同机图像融合系统中的CT分辨率低,与螺旋CT相比其影像质量、解剖结构的细节显示仍较差,对于一些复杂的病变,诊断依然存在困难。然而,其足以对骨显像阳性病灶准确定位,在骨转移肿瘤的临床诊断中仍然具有重要价值,特别是对于平面骨显像可疑的患者以及一些可疑的骨病变部位使用SPECT/CT图像同机融合,可以明显提高诊断的准确率。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已有更先进的SPECT/CT显像仪应用于临床,SPECT/CT图像同机融合将有更广泛地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 马寄晓.提高骨显像质量及扩展其适应证[J].中华核医学杂志,2002,22(2):69.
  [2] 朱明,屈婉莹,赵洪山,等.全身骨显像操作技术对图像质量的影响[J].中华核医学杂志,2000,20(1):20.
  [3] 屈婉莹.转移性骨肿瘤的骨显像类型和鉴别诊断[J].实用核医学,2001,11(2):2.
  [4] Resnick D. Degenerative diseases of the vertebral column[J]. Radiology,1985,156(1):3—14.
  [5] 朱广文,张延军.99mTc—MDP SPECT/CT骨显像诊断恶性肿瘤骨转移的价值[J].中华核医学杂志,2005,25(6):335.
  [6] 李伟,屈婉莹,李威,等.SPECT/CT骨显像鉴别诊断脊柱良恶性病变的价值[J].中华核医学杂志,2002,22(6):343—345.
  [7] 严清波,张淑英,孙毅,等.99mTc—MDP SPECT/CT图像融合在骨转移肿瘤诊断中的应用[J].重庆医学,2006,35(24):2263—2264.
  (收稿日期:2012—05—08) (本文编辑:王宇)
其他文献
【摘要】 目的:研究乳腺肿块的常规超声与声脉冲辐射力成像技术(ARFI)的声像特点,探讨和比较ARFI在乳腺肿块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潜在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分别采用常规超声和ARFI弹性成像技术对110例患者124个乳腺病灶进行检查。获取病灶的常规超声图像及ARFI超声弹性图和声触诊组织定量(VTQ)值,然后采用双盲法分别运用常规超声、ARFI对乳腺肿块的良恶性进行诊断分析。以病理(穿刺活检/手术切
期刊
【摘要】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颈动脉及下肢动脉病变的相关性及危险因素。方法:776例2型糖尿病患者接受颈动脉及下肢动脉彩色超声检查,依据有无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将患者分为两组,对两组的临床资料、生化指标与超声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颈动脉与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呈正相关,年龄、LDL-C、CHOL、糖尿病病程、超敏CRP是糖尿病颈动脉及下肢动脉粥样硬化共同的危险因素,SBP是颈动脉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餐
期刊
【摘要】 讨论古今医家对鼻渊病因病机及其治法的认识,提供临床思路,提高鼻渊的临床治疗效果。  【关键词】 鼻渊; 病因病机; 中医治法  鼻渊属于西医“鼻窦炎”范畴,是耳鼻咽喉科临床的常见多发病, 具有反复发作的特征,属难治病之一,主要以流脓涕、鼻塞、头痛为主要症状,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急性者多为实证、热证,起病急,病程短,症状较重,与急性鼻一鼻窦炎相类似。  1 古代医家对鼻渊的认识  “鼻渊
期刊
【摘要】 目的:通过动态监测孕妇血清中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亚单位(β—hCG),胎盘生乳素(HPL)的浓度,筛查早期不良妊娠并预测其结局,以期早诊断,早治疗。方法:选择不良妊娠126例,依其妊娠结局分为先兆流产组(66例),稽留流产组(32例),异位妊娠组(28例),连续监测血清β— hCG、HPL浓度。结果:先兆流产组β—hCG值明显高于异位妊娠组、稽留流产组,先兆流产组血β—hCG随妊娠时
期刊
【摘要】 目的:探讨使用微血管减压术治疗老年原发性面肌痉挛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清华大学玉泉医院应用微血管减压术治疗老年原发性面肌痉挛的治疗效果。结果:656例患者中总治愈率为98.17%,复发2例。结论:采用微血管减压手术治疗老年原发性面肌痉挛的效果较好。  【关键词】 原发性面肌痉挛; 微血管减压术; 老年人  面肌痉挛是一种有面神经支配的一侧面部表情不自主反复抽动症状[1]。笔者所在医院在
期刊
【摘要】 目的:探讨使用二甲双胍合用阿托伐他汀钙对糖尿病合并动脉粥样硬化(AS)患者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及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FMD)的影响。方法:将糖尿病并发AS患者108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口服二甲双胍0.25~0.5 g,3次/d,治疗组加用阿托伐他汀钙每晚1次10 mg。结果:12个月后治疗组血糖血脂下降较对照组显著,IMT较对照组减小(P<0.05),FMD显著改善(P
期刊
【摘要】 目的:探讨卡介菌多糖核酸联合重组人干扰素α—2b凝胶预防尖锐湿疣复发的疗效。方法:202例患者被随机分成治疗组(107例)和对照组(95例),两组均使用CO2激光清除肉眼所见全部疣体,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卡介菌多糖核酸肌注和外涂重组人干扰素α—2b凝胶。结果:治疗组6个月内复发率为23.81%, 对照组6个月内复发率为38.14%, 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字2=5.74,P0
期刊
【摘要】 目的:探讨危重症孕产妇在院内转运的安全护理及相关对策。方法:对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小榄医院近4年来116例的危重症孕产妇院内转运的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转运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和护理对策。结果:116例危重孕产妇在转运过程中存在不同的潜在风险和并发症,通过运送前及运送中采取有效护理对策,不断完善护理流程,可以避免相关并发症及降低风险。结论:转运前准确评估病情、合理的人员安排、设备物品准备、科室
期刊
【摘要】 目的:探讨脑卒中相关性肺炎发生的原因及病原菌、药敏特点,为临床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1年12月急诊科、EICU、神经内科收治的急性脑卒中患者136例,根据是否合并肺炎分为合并肺炎(卒中相关性肺炎)组(A组)与未合并肺炎组(B组)。A组56例,B组80例,两组对照分析研究,采集合并肺炎患者的痰液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病原体多见革兰氏阴性菌(G
期刊
【摘要】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在腰椎滑脱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GE Light Speed 16层螺旋CT机扫描,经平片初诊为腰椎滑脱并接受16排螺旋CT扫描的患者65例,利用获得的横断影像进行后处理。结果:65例腰椎滑脱病例中,有62例均为向前滑脱,3例向后滑脱;其中L3前滑脱5例,L4向前滑脱13例,L5前滑脱44例,L5后滑脱3例。结论:应用MSCT对腰椎滑脱进行扫描机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