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血管减压术治疗老年原发性面肌痉挛的近、远期效果研究

来源 :中国医学创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gxinyu3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探讨使用微血管减压术治疗老年原发性面肌痉挛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清华大学玉泉医院应用微血管减压术治疗老年原发性面肌痉挛的治疗效果。结果:656例患者中总治愈率为98.17%,复发2例。结论:采用微血管减压手术治疗老年原发性面肌痉挛的效果较好。
  【关键词】 原发性面肌痉挛; 微血管减压术; 老年人
  面肌痉挛是一种有面神经支配的一侧面部表情不自主反复抽动症状[1]。笔者所在医院在临床工作中使用微血管减压手术治疗,效果较好,已成为神经外科的经典术式[2],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08年10月—2010年1月收治的老年原发性面肌痉挛的患者656例作为本次实验的受试对象。其中男316例,女340例,年龄61~78岁,平均(68.95±5.03)岁。
  1.2 方法 患者给予微血管减压术治疗,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健侧卧位,头部下垂15°,并向健侧旋转10°,颈部向前微屈,使患侧乳突根部处于头部最高位置。取枕后发际内斜行切口,长约4~5 cm,在横窦下1 cm处开直径约2 cm的骨窗,剪开硬膜并悬吊,缓慢释放脑脊液至小脑塌陷。锐性剪开蛛网膜,显露整个面神经根入根区,找到责任血管,充分游离后,用适当的Teflon棉垫于责任血管于脑干之间,术区彻底止血,严密缝合硬膜,常规关颅。随访患者3年,观察复发情况。
  1.3 疗效判断 根据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及体征的改变,制定出以下的疗效评价标准。治愈:患者治疗后无面部肌肉抽搐发生;延迟愈合:患者治疗1年内面部肌肉抽搐消失;无效:患者治疗后症状与治疗前无差异。总治愈率=治愈率+延迟愈合率。
  2 结果
  656例患者治愈528例(80.49%),延迟愈合116例(17.68%),无效12例(1.83%),总治愈为98.17%,随访3年内复发2例(0.30%)。
  3 讨论
  导致面肌痉挛的主要原因是微血管对面神经产生压迫,导致神经传导兴奋,严重的患者还会出现面部变形、视觉障碍等[3]。使用微血管减压手术,是将压迫面神经根的血管进行有效牵拉,将压迫解除。这种手术方式在1960年被首次应用到临床中[4],随后广泛开展。
  老年患者由于多合并高血压、心肌疾病等,且大脑有不同程度的萎缩,脑组织的脆性较大,且有动脉硬化等情况,需要医生在手术中格外注意,避免过度牵拉造成小脑损伤,并注意判断准确的责任血管,积极控制脑脊液的流出速度,并注意保证麻醉深度。此外,老年人动脉硬化情况较多,内听动脉较易受损伤,易发生耳鸣。医生需及时给予解除血管痉挛及扩容药物治疗。如患者椎动脉硬化明显,推离面神经困难,需要用顺康医用胶将椎动脉固定在硬脑膜上。老年人术后易发生脑脊液漏,硬膜缝合后用生物胶原蛋白胶贴敷硬膜表面,将术中所开骨窗的碎骨屑添于原骨窗处,减少空腔,并分层缝合肌肉至皮肤,做到每层都严密缝合,减少脑脊液漏的发生。
  术后部分老年人有明显的低颅压症状,应密切注意监测电解质并给予补液治疗。鼓励老年人早期(术后24 h后)活动。低颅压造成老年人不能早期下床活动,应积极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从本次实验结果可以看出,对老年原发性面肌痉挛的患者给予微血管减压手术的效果较好,总有效率达到98.17%,3年内仅0.30%复发,进一步说明了微血管减压手术对面肌痉挛的治疗价值较高。
  综上所述,微血管减压术治疗老年原发性面肌痉挛的效果良好,能有助于缓解面部肌肉抽搐症状,并发症少,安全可靠,值得在临床上合理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赵卫国,濮春华,蔡瑜,等.1002例颅神经疾病微血管减压手术疗效和并发症分析[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06,26(7):778—780.
  [2] 左焕琮,陈国强,袁越,等.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20年回顾(附4260例报告)[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06,21(22):684.
  [3] 詹彦,石全红,支兴刚,等.面部诱发肌电图监测在面肌痉挛显微血管减压治疗中的临床价值[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10,35(1):107—109.
  [4] 朱宏伟,李勇杰,庄平,等.异常肌反应监测在显微血管减压手术治疗面肌痉挛中的应用[J].中华医学杂志,2008,88(39):2767—2770.
  (收稿日期:2012—06—08) (本文编辑:王曼)
其他文献
【摘要】 目的:探讨腹腔镜在普外科急腹症患者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许昌市中心医院自2009年3月-2012年6月为108例急腹症患者行腹腔镜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经腹腔镜探查及术后病理得以明确诊断,其中95例(88%)在腹腔镜下完成手术,13例(12%)中转开腹,所有患者均达到临床治愈。结论:腹腔镜在急腹症患者的应用中既能快速诊断,又能进行治疗,同时其还具有创伤小,恢复快
期刊
【摘要】 目的:总结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治疗输尿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98例应用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治疗输尿管结石患者资料。结果:碎石成功率92.8%。3例因输尿管狭窄扭曲,输尿管镜不能通过而改开放手术。结论: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治疗输尿管结石能快速消除患者痛苦,创伤小、恢复快,及碎石成功率和结石排净率高的优点。  【关键词】 输尿管结石; 输尿管镜; 气压弹道碎石  泌尿系结石是泌尿科
期刊
【摘要】 目的:对院内便携式血糖仪实行统一的质量管理,实施一系列质量管理措施,使院内血葡萄糖的检测结果具有可靠性及可比性。方法:实行行政制度化管理,成立管理委员会,采取质量控制及质量保证手段,实行严格的比对制度以及实施统一的培训工作和考核制度。结果:行政管理和高质量的培训工作可以得到管理层的高度重视,日常质控品的检测可以发现便携式血糖仪及试纸条是否发生变化,室间质量评价两年来葡萄糖和便携式血糖仪P
期刊
【关键词】 胆石症; 肠梗阻  胆石性肠梗阻是胆石症的一种较特殊的并发症,在临床上较少见,由于临床医师经验欠缺,因此常造成误诊或延误治疗。笔者所在科收治1例胆石性肠梗阻的患者,现报道如下。  1 病例介绍  患者女,72岁,因“阵发性腹部疼痛12 h”就诊于当地医院,给予止痛、解痉等对症治疗后无明显好转,遂转入笔者所在医院,入院时诉恶心、呕吐,亦有肛门排气排便,但大便量较少,查体:T 36.5 ℃
期刊
【摘要】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辅助治疗桥小脑角表皮样囊肿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采用神经内镜辅助显微手术治疗桥小脑角表皮样囊肿的临床资料。结果:全切40例,次全切除6例,术后随访3~12个月,41例患者症状消失,无死亡及复发病例。结论:通过神经内镜辅助显微手术治疗桥小脑角表皮样囊肿,手术安全,可避免过度牵拉神经血管结构及扩大骨窗来切除突入邻近结构的肿瘤,是治疗桥小脑角表皮样囊肿的理想方法。  
期刊
【摘要】 目的:研究六堡茶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实验小鼠随机分为六堡茶低剂量组(3.75 g/kg)、六堡茶中剂量组(7.5 g/kg)、六堡茶高剂量组(15 g/kg)和正常对照组,给予相应的药物灌胃30 d后,观察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溶血素形成及淋巴细胞转化功能。结果:六堡茶可明显提高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百分率和吞噬指数,提高小鼠血清溶血素水平,但对小鼠脾淋巴细胞转化能力无显著
期刊
【摘要】 目的:研究乳腺肿块的常规超声与声脉冲辐射力成像技术(ARFI)的声像特点,探讨和比较ARFI在乳腺肿块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潜在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分别采用常规超声和ARFI弹性成像技术对110例患者124个乳腺病灶进行检查。获取病灶的常规超声图像及ARFI超声弹性图和声触诊组织定量(VTQ)值,然后采用双盲法分别运用常规超声、ARFI对乳腺肿块的良恶性进行诊断分析。以病理(穿刺活检/手术切
期刊
【摘要】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颈动脉及下肢动脉病变的相关性及危险因素。方法:776例2型糖尿病患者接受颈动脉及下肢动脉彩色超声检查,依据有无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将患者分为两组,对两组的临床资料、生化指标与超声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颈动脉与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呈正相关,年龄、LDL-C、CHOL、糖尿病病程、超敏CRP是糖尿病颈动脉及下肢动脉粥样硬化共同的危险因素,SBP是颈动脉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餐
期刊
【摘要】 讨论古今医家对鼻渊病因病机及其治法的认识,提供临床思路,提高鼻渊的临床治疗效果。  【关键词】 鼻渊; 病因病机; 中医治法  鼻渊属于西医“鼻窦炎”范畴,是耳鼻咽喉科临床的常见多发病, 具有反复发作的特征,属难治病之一,主要以流脓涕、鼻塞、头痛为主要症状,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急性者多为实证、热证,起病急,病程短,症状较重,与急性鼻一鼻窦炎相类似。  1 古代医家对鼻渊的认识  “鼻渊
期刊
【摘要】 目的:通过动态监测孕妇血清中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亚单位(β—hCG),胎盘生乳素(HPL)的浓度,筛查早期不良妊娠并预测其结局,以期早诊断,早治疗。方法:选择不良妊娠126例,依其妊娠结局分为先兆流产组(66例),稽留流产组(32例),异位妊娠组(28例),连续监测血清β— hCG、HPL浓度。结果:先兆流产组β—hCG值明显高于异位妊娠组、稽留流产组,先兆流产组血β—hCG随妊娠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