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甲双胍合用阿托伐他汀钙对动脉粥样硬化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来源 :中国医学创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lkonai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探讨使用二甲双胍合用阿托伐他汀钙对糖尿病合并动脉粥样硬化(AS)患者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及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FMD)的影响。方法:将糖尿病并发AS患者108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口服二甲双胍0.25~0.5 g,3次/d,治疗组加用阿托伐他汀钙每晚1次10 mg。结果:12个月后治疗组血糖血脂下降较对照组显著,IMT较对照组减小(P<0.05),FMD显著改善(P<0.05)。结论:二甲双胍降糖效果显著,合用阿托伐他汀钙可以进一步减轻AS病变,具有协同作用。
  【关键词】 二甲双胍; 阿托伐他汀钙; 血管内皮功能; 动脉粥样硬化
  动脉粥样硬化(AS)是引起心脑血管疾病的首要原因。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是能够反映AS的特异性指标[1]。血管内皮功能失调属于AS病理过程中早期改变。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FMD)在心血管事件危险评估中具有重要的预测价值。二甲双胍心血管保护作用可能独立于其降糖作用之外,且二甲双胍可降低IMT[2]。他汀类药物可以改善FMD,显著降低冠心病死亡率。本试验通过观察二甲双胍合用阿托伐他汀钙对糖尿病患者IMT及FMD影响,深入研究IMT、FMD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关系。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门诊就诊符合2010年ADA糖尿病诊断标准,确诊为T2DM的患者108例,随机分为两组,年龄60~78岁,平均(64.0±3.8)岁。对照组54例,其中男28例,女26例;治疗组54例,其中男29例,女25例。两组患者年龄、血糖、血脂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均服用二甲双胍,疗程共计12个月,治疗组加用阿托伐他汀钙。两组患者均完成治疗和随访。
  1.3 观察指标 生化测定为空腹12 h后抽取静脉血3 ml,包括TC、TG、LDL—C采用全自动分析仪(日立产7170型)测定。HbA1c采用高压液相法,FPG、2 h PG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IMT的测定应用美国PHILIPS IE33多功能彩超诊断仪分别测量颈内动脉起始端、颈动脉窦部IMT,两侧共6点值,取平均值。FMD、肱动脉非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指标(NID)检查参照Celermajer等介绍的方法进行。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 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在治疗中未出现退出治疗的情况,HbA1c、FPG、2hPG较前下降无统计学意义,TG、TC、LDL—C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下降更为显著,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IMT值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糖尿病与AS密切相关,由糖脂代谢紊乱的基础上出现氧化应激、血管内皮损伤等因素所致。二甲双胍可抑制致AS病变的早期改变,抑制泡沫细胞的形成[3]和减少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还可抑制粥样斑块的形成,防止血栓形成。血管内皮功能障碍是AS形成的重要环节,二甲双胍可增加内皮No合酶(eNOS)的磷酸化及其表达,起到改善内皮功能的作用。此外,二甲双胍还可降低颈动脉IMT。血脂异常症是AS的主要病理基础,二甲双胍能够降低TG、LDL—C,改善糖脂代谢紊乱。他汀类药能够显著降低冠心病病死率,是通过竞争性抑制胆固醇合成途径中的限速酶,减少CH的合成,具有保护血管内皮功能、抗AS等作用。阿托伐他汀钙还能抑制中性粒细胞、髓过氧化物酶的表达。
  本实验结果显示,治疗组FMD改善明显高于对照组,提示在降糖治疗的同时合用阿托伐他汀钙,能够干预胰岛素抵抗、血脂代谢及炎症反应,能够更大限度地改善糖尿病患者的动脉内皮功能,从而延缓AS及相关并发症的发生。二甲双胍与阿托伐他汀钙合用更是具有明显的协同作用,能够阻止或逆转颈动脉IMT的进展,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延缓AS的发生。两者合用临床证据充分,完全可以作为2型糖尿病合并AS患者治疗的常规用药。
  参考文献
  [1] 许竹梅,赵水平,范平.超声测量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与颈动脉斑块的关系[J].中国动脉粥样硬化杂志,2000,8(2):165—168.
  [2] 陈碧莲,刘慧霞,潘瑞喆.葡萄糖耐量减低患者二甲双胍干预治疗的临床效果[J].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2007,12(1):107—110.
  [3] 张代富,糖尿病与心血管疾病[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431.
  (收稿日期:2012—08—07) (本文编辑:王宇)
其他文献
【摘要】 目的:总结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治疗输尿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98例应用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治疗输尿管结石患者资料。结果:碎石成功率92.8%。3例因输尿管狭窄扭曲,输尿管镜不能通过而改开放手术。结论: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治疗输尿管结石能快速消除患者痛苦,创伤小、恢复快,及碎石成功率和结石排净率高的优点。  【关键词】 输尿管结石; 输尿管镜; 气压弹道碎石  泌尿系结石是泌尿科
期刊
【摘要】 目的:对院内便携式血糖仪实行统一的质量管理,实施一系列质量管理措施,使院内血葡萄糖的检测结果具有可靠性及可比性。方法:实行行政制度化管理,成立管理委员会,采取质量控制及质量保证手段,实行严格的比对制度以及实施统一的培训工作和考核制度。结果:行政管理和高质量的培训工作可以得到管理层的高度重视,日常质控品的检测可以发现便携式血糖仪及试纸条是否发生变化,室间质量评价两年来葡萄糖和便携式血糖仪P
期刊
【关键词】 胆石症; 肠梗阻  胆石性肠梗阻是胆石症的一种较特殊的并发症,在临床上较少见,由于临床医师经验欠缺,因此常造成误诊或延误治疗。笔者所在科收治1例胆石性肠梗阻的患者,现报道如下。  1 病例介绍  患者女,72岁,因“阵发性腹部疼痛12 h”就诊于当地医院,给予止痛、解痉等对症治疗后无明显好转,遂转入笔者所在医院,入院时诉恶心、呕吐,亦有肛门排气排便,但大便量较少,查体:T 36.5 ℃
期刊
【摘要】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辅助治疗桥小脑角表皮样囊肿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采用神经内镜辅助显微手术治疗桥小脑角表皮样囊肿的临床资料。结果:全切40例,次全切除6例,术后随访3~12个月,41例患者症状消失,无死亡及复发病例。结论:通过神经内镜辅助显微手术治疗桥小脑角表皮样囊肿,手术安全,可避免过度牵拉神经血管结构及扩大骨窗来切除突入邻近结构的肿瘤,是治疗桥小脑角表皮样囊肿的理想方法。  
期刊
【摘要】 目的:研究六堡茶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实验小鼠随机分为六堡茶低剂量组(3.75 g/kg)、六堡茶中剂量组(7.5 g/kg)、六堡茶高剂量组(15 g/kg)和正常对照组,给予相应的药物灌胃30 d后,观察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溶血素形成及淋巴细胞转化功能。结果:六堡茶可明显提高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百分率和吞噬指数,提高小鼠血清溶血素水平,但对小鼠脾淋巴细胞转化能力无显著
期刊
【摘要】 目的:研究乳腺肿块的常规超声与声脉冲辐射力成像技术(ARFI)的声像特点,探讨和比较ARFI在乳腺肿块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潜在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分别采用常规超声和ARFI弹性成像技术对110例患者124个乳腺病灶进行检查。获取病灶的常规超声图像及ARFI超声弹性图和声触诊组织定量(VTQ)值,然后采用双盲法分别运用常规超声、ARFI对乳腺肿块的良恶性进行诊断分析。以病理(穿刺活检/手术切
期刊
【摘要】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颈动脉及下肢动脉病变的相关性及危险因素。方法:776例2型糖尿病患者接受颈动脉及下肢动脉彩色超声检查,依据有无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将患者分为两组,对两组的临床资料、生化指标与超声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颈动脉与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呈正相关,年龄、LDL-C、CHOL、糖尿病病程、超敏CRP是糖尿病颈动脉及下肢动脉粥样硬化共同的危险因素,SBP是颈动脉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餐
期刊
【摘要】 讨论古今医家对鼻渊病因病机及其治法的认识,提供临床思路,提高鼻渊的临床治疗效果。  【关键词】 鼻渊; 病因病机; 中医治法  鼻渊属于西医“鼻窦炎”范畴,是耳鼻咽喉科临床的常见多发病, 具有反复发作的特征,属难治病之一,主要以流脓涕、鼻塞、头痛为主要症状,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急性者多为实证、热证,起病急,病程短,症状较重,与急性鼻一鼻窦炎相类似。  1 古代医家对鼻渊的认识  “鼻渊
期刊
【摘要】 目的:通过动态监测孕妇血清中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亚单位(β—hCG),胎盘生乳素(HPL)的浓度,筛查早期不良妊娠并预测其结局,以期早诊断,早治疗。方法:选择不良妊娠126例,依其妊娠结局分为先兆流产组(66例),稽留流产组(32例),异位妊娠组(28例),连续监测血清β— hCG、HPL浓度。结果:先兆流产组β—hCG值明显高于异位妊娠组、稽留流产组,先兆流产组血β—hCG随妊娠时
期刊
【摘要】 目的:探讨使用微血管减压术治疗老年原发性面肌痉挛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清华大学玉泉医院应用微血管减压术治疗老年原发性面肌痉挛的治疗效果。结果:656例患者中总治愈率为98.17%,复发2例。结论:采用微血管减压手术治疗老年原发性面肌痉挛的效果较好。  【关键词】 原发性面肌痉挛; 微血管减压术; 老年人  面肌痉挛是一种有面神经支配的一侧面部表情不自主反复抽动症状[1]。笔者所在医院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