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重症孕产妇院内转运的安全护理

来源 :中国医学创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ngererer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探讨危重症孕产妇在院内转运的安全护理及相关对策。方法:对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小榄医院近4年来116例的危重症孕产妇院内转运的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转运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和护理对策。结果:116例危重孕产妇在转运过程中存在不同的潜在风险和并发症,通过运送前及运送中采取有效护理对策,不断完善护理流程,可以避免相关并发症及降低风险。结论:转运前准确评估病情、合理的人员安排、设备物品准备、科室间沟通,转运途中病情严密观察监护、确保医疗护理服务连续和安全有效,缩短运送时间,有助于提高危重症孕产妇院内转运的安全性。
  【关键词】 危重症; 孕产妇; 转运; 安全护理
  危重症患者由于病情需要常常需在院内转运进行治疗或者检查,转运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有文献报道,高达71%的转运患者在转运途中或检查过程中发生轻微甚至严重的并发症,转运患者的病死率比平常高9.6%[1]。安全、成功的转运对降低危重患者的病死率及伤残率有着积极的意义[2]。在产科,孕产妇具有一定特殊性,转运中的安全问题对于母婴而言尤其重要。
  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小榄医院产科年分娩量达到5000~6000例,病情复杂的危重孕产妇占一定比例。危重孕产妇常常需进行各种类型的院内转运(如影像科、ICU、手术室、介入室等等),转运途中的安全护理和及时处理至关重要。本文就2009年1月—2012年7月116例危重孕产妇院内转运的安全护理进行探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09年1月—2012年7月116例患者,平均年龄(26±8.5)岁。其中妊娠并心跳呼吸停止2例、子痫5例、羊水栓塞5例、重度子痫前期20例、慢性高血压合并重度子痫前期10例、产后大出血20例、出血性休克并DIC 5例、胎盘早剥15例、脐带脱垂12例、产前心力衰竭2例、产后心力衰竭8例、严重胎儿宫内窘迫8例、肝功能异常3例、合并肝癌1例。
  1.2 转运目的 运送至影像科检查(CT/MRI等检查)35例次,至手术室急诊手术68例次,至介入室介入治疗10例次,转ICU抢救20例次,其他15例次。
  1.3 转运过程中的并发症 116例患者在转运过程中有45例次出现不同程度并发症,其中出血超过500 ml的有8例,出现抽搐躁动2例、血管活性药物泵入不均致血压波动明显8例,血氧饱和度低于90%以下7例,胎心音逐渐减慢至80次/分5例、针头滑出血管外、静脉通道不畅15例。
  1.4 护理对策 (1)转运前医务人员对患者病情进行充分评估;(2)根据病情合理配备转运人员;(3)充分做好相关和必要的用物准备;(4)转运前与相关科室有效沟通,保证检查和治疗的延续性;(5)转运中密切观察病情、及时处理变化;(6)不断完善和规范化转运的工作流程。
  2 结果
  2.1 116例危重症孕产妇均顺利完成院内转运,无一例发生严重并发症或死亡。
  2.2 运送过程中出现的45例次不同程度的并发症,发生率为38.8%,均得到及时有效处理。与本院2006~2008年105例危重症孕产妇院内转运情况(并发症发生率56.8%)相比,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
  3 讨论
  3.1 转运前准确评估病情 产科护理人员在加强专科理论学习的同时,还应当掌握产科急危重症疾病病情的准确评估、掌握紧急情况的应急处理能力。转运前应准确评估病情,考虑转运途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因素,要时刻把患者的安全放在第一位,做好充分的准备及做好必要的预处理,以确保母婴的安全。脐带脱垂者应是首诊医护人员(检查者)必须一直以阴道检查之手上推胎胎儿先露部,进行紧急处理,直至结束分娩。
  3.2 正确配备转运人员 护送转运人员的资格和能力关系到患者的安全[3]。在很多医院,转运陪送人员多数是年轻、低年资医护人员陪送,在产科,由于不断引进新人才,科室有较多的年轻的医护人员。由于临床经验缺乏、责任心不强、观察病情不仔细、急救技能及应变能力差、相关风险意识不强,常未能及时发现并发症预兆,当转运途中突发病情变化时,不能给予有效处理,可导致严重后果,甚至引起医疗纠纷[4]。因此,危重孕产妇的转运、护送必须由具有一定抢救危重患者的临床经验和应急处理问题的能力、责任心强的专科医生和护士负责,确保运送途中能严密观察病情,准确判断和及时、正确处理。因此,高资历、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医护人员陪护,有助于降低转运过程中风险。
  3.3 充分做好用物准备 转运前要根据患者病情,充分做好用物的准备。携带必要的监护设备并检查其有效运行,携带必要的抢救药物及抢救设备,备好心电监护仪、胎心监测仪及产科常见地塞米松、安定、冬眠Ⅰ号急救药物等。如预痫护理的开口器、舌钳、压舌板。子痫抽搐、羊水栓塞、前置胎盘、胎盘早剥、产后出血失血患者应建立2条以上18 G以上的静脉留置通路[5];子痫或子痫前期需用微量泵患者,备好带蓄电池的微量泵,以保证特殊药物准确泵入;产后出血患者需备有欣母沛(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等。
  3.4 转运前与相关科室有效沟通 转运前应当与相关科室有效沟通、做好充分的准备,包括后勤辅助科室,选好正确的路线与工具,避免在检查、治疗或转运过程中不必要的等待、时间延误,增加运送风险,造成不良后果甚至危及生命。
  3.5 转运中患者的病情观察及处理 转运途中最大的危险多数是患者的呼吸、循环及中枢神经系统的改变[6]。由于患者病情危重、复杂、紧急,转运时间仓促,常常造成携带物品不充分、监护不到位等情况,未及时发现患者病情变化,特别是胎儿宫内情况变化。如果发生胎儿宫内缺氧,甚至是胎死宫内,均造成患者及家属无法挽回的损失。转运途中护士应全程严密监护患者,观察生命体征、面色、意识、瞳孔的变化,主诉不适、宫缩及阴道流血等情况,严密监测携带监护仪所显示的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等指标。对于孕妇尤其需密切观察胎心情况,及时发现胎儿宫内情况。运送中,安慰、鼓励、指导等心理护理在有助于减轻患者紧张、恐惧和不适,提高医患配合;对烦躁不安的患者可采取适当的约束措施,途中注意保暖、保护隐私。此外,保持各种管道通畅、固定稳妥,有助于维持治疗的连续性,保证抢救用药的及时性和有效性。
  3.6 工作流程规范化 不断完善和规范危重症孕产妇转运工作流程,是保证危重孕产妇院内安全转运的重要保障。通过培训,人人掌握规范化的工作流程并严格执行,使工作流程日常化,才能使转运前预处理、人员配备、仪器设备、急救药物以及科间有效沟通等工作充分准备到位;确保转运中患者病情得到严密和连续性监护,各种必要及维持治疗的延续性,各种监护仪器及急救设备的有效运行,提高运送安全性,保证母婴安全和健康,减少围产期死亡率。
  危重症孕产妇院内转运的主要目的为诊断性或治疗性检查、手术和转ICU治疗等,是为了能得到更加及时准确的诊断,更好的监护、治疗和护理。但是,危重症孕产妇的病情复杂、变化快,转运中随时可能出现各种并发症及风险,甚至危及母儿生命。因此,转运前准确评估病情、合理的人员安排、设备物品准备、科室间沟通,转运途中病情严密观察监护、确保医疗护理服务连续和安全有效,缩短运送时间,从而提高运送安全性,保证母儿安全,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Day M W.Transport of the critically ill:the northwest medstarexperience[J].Crit Care Nurs Clin North Am,2005,17(2):183—190.
  [2] 王和阙.66例严重多发伤患者院内转运的护理[J].现代护理,2001,7(6):75.
  [3] Helen Hoesing.护理与患者安全[J].中国护理管理,2007,7(1):23—24.
  [4]冯宇威.急危重患者院内转运的护理风险及管理对策[J].中国煤炭业医学杂志,2009,12(9):1478—1479.
  [5]庄一渝,虞雪琴.ICU患者的院内安全转运[J].中华护理杂志,2002,37(7):510.
  [6]刘瑛.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安全性的现状及进展[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9,26(9A):40—42.
  (收稿日期:2012—8—29) (本文编辑:车艳)
其他文献
【关键词】 胆石症; 肠梗阻  胆石性肠梗阻是胆石症的一种较特殊的并发症,在临床上较少见,由于临床医师经验欠缺,因此常造成误诊或延误治疗。笔者所在科收治1例胆石性肠梗阻的患者,现报道如下。  1 病例介绍  患者女,72岁,因“阵发性腹部疼痛12 h”就诊于当地医院,给予止痛、解痉等对症治疗后无明显好转,遂转入笔者所在医院,入院时诉恶心、呕吐,亦有肛门排气排便,但大便量较少,查体:T 36.5 ℃
期刊
【摘要】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辅助治疗桥小脑角表皮样囊肿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采用神经内镜辅助显微手术治疗桥小脑角表皮样囊肿的临床资料。结果:全切40例,次全切除6例,术后随访3~12个月,41例患者症状消失,无死亡及复发病例。结论:通过神经内镜辅助显微手术治疗桥小脑角表皮样囊肿,手术安全,可避免过度牵拉神经血管结构及扩大骨窗来切除突入邻近结构的肿瘤,是治疗桥小脑角表皮样囊肿的理想方法。  
期刊
【摘要】 目的:研究六堡茶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实验小鼠随机分为六堡茶低剂量组(3.75 g/kg)、六堡茶中剂量组(7.5 g/kg)、六堡茶高剂量组(15 g/kg)和正常对照组,给予相应的药物灌胃30 d后,观察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溶血素形成及淋巴细胞转化功能。结果:六堡茶可明显提高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百分率和吞噬指数,提高小鼠血清溶血素水平,但对小鼠脾淋巴细胞转化能力无显著
期刊
【摘要】 目的:研究乳腺肿块的常规超声与声脉冲辐射力成像技术(ARFI)的声像特点,探讨和比较ARFI在乳腺肿块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潜在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分别采用常规超声和ARFI弹性成像技术对110例患者124个乳腺病灶进行检查。获取病灶的常规超声图像及ARFI超声弹性图和声触诊组织定量(VTQ)值,然后采用双盲法分别运用常规超声、ARFI对乳腺肿块的良恶性进行诊断分析。以病理(穿刺活检/手术切
期刊
【摘要】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颈动脉及下肢动脉病变的相关性及危险因素。方法:776例2型糖尿病患者接受颈动脉及下肢动脉彩色超声检查,依据有无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将患者分为两组,对两组的临床资料、生化指标与超声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颈动脉与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呈正相关,年龄、LDL-C、CHOL、糖尿病病程、超敏CRP是糖尿病颈动脉及下肢动脉粥样硬化共同的危险因素,SBP是颈动脉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餐
期刊
【摘要】 讨论古今医家对鼻渊病因病机及其治法的认识,提供临床思路,提高鼻渊的临床治疗效果。  【关键词】 鼻渊; 病因病机; 中医治法  鼻渊属于西医“鼻窦炎”范畴,是耳鼻咽喉科临床的常见多发病, 具有反复发作的特征,属难治病之一,主要以流脓涕、鼻塞、头痛为主要症状,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急性者多为实证、热证,起病急,病程短,症状较重,与急性鼻一鼻窦炎相类似。  1 古代医家对鼻渊的认识  “鼻渊
期刊
【摘要】 目的:通过动态监测孕妇血清中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亚单位(β—hCG),胎盘生乳素(HPL)的浓度,筛查早期不良妊娠并预测其结局,以期早诊断,早治疗。方法:选择不良妊娠126例,依其妊娠结局分为先兆流产组(66例),稽留流产组(32例),异位妊娠组(28例),连续监测血清β— hCG、HPL浓度。结果:先兆流产组β—hCG值明显高于异位妊娠组、稽留流产组,先兆流产组血β—hCG随妊娠时
期刊
【摘要】 目的:探讨使用微血管减压术治疗老年原发性面肌痉挛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清华大学玉泉医院应用微血管减压术治疗老年原发性面肌痉挛的治疗效果。结果:656例患者中总治愈率为98.17%,复发2例。结论:采用微血管减压手术治疗老年原发性面肌痉挛的效果较好。  【关键词】 原发性面肌痉挛; 微血管减压术; 老年人  面肌痉挛是一种有面神经支配的一侧面部表情不自主反复抽动症状[1]。笔者所在医院在
期刊
【摘要】 目的:探讨使用二甲双胍合用阿托伐他汀钙对糖尿病合并动脉粥样硬化(AS)患者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及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FMD)的影响。方法:将糖尿病并发AS患者108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口服二甲双胍0.25~0.5 g,3次/d,治疗组加用阿托伐他汀钙每晚1次10 mg。结果:12个月后治疗组血糖血脂下降较对照组显著,IMT较对照组减小(P<0.05),FMD显著改善(P
期刊
【摘要】 目的:探讨卡介菌多糖核酸联合重组人干扰素α—2b凝胶预防尖锐湿疣复发的疗效。方法:202例患者被随机分成治疗组(107例)和对照组(95例),两组均使用CO2激光清除肉眼所见全部疣体,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卡介菌多糖核酸肌注和外涂重组人干扰素α—2b凝胶。结果:治疗组6个月内复发率为23.81%, 对照组6个月内复发率为38.14%, 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字2=5.74,P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