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出版的歌谣集述评

来源 :民族文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nq7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 近几年来,民间故事集出版较多,约有千册左右。比较起来,歌谣集出得少一些,约有几十本。数量虽少,但在质量上却大为提高,特别是编选与记录的科学性有了明显加强。现就我所见到的民歌集子,谈几点看法。首先在歌谣集的内容上,是更加全面而丰盛了。以前出版的民歌集中,时政歌、诉苦歌较多,风俗歌、仪式歌则很少入选。
其他文献
<正> 这是一本很有意思的散文集.作品的末尾常常署上北京,而写的多是关于遥远南国山里民族的事情,且偏又为那个民族所在地的出版社推出.读罢全书,可以想见那个壮乡女子携带她家乡故事到山外世界行色匆匆的种种心情.
<正> 土家族傩戏历史渊源久远,被誉为“戏剧史上的活化石”,并且几乎遍及湘鄂川黔,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土家族傩戏不仅现在还在流传,而且还有继续发展的势头,这不能不引起人们深思。对土家族傩戏源流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我曾与鄂西大学夏国康先生在鄂大学报上撰文探讨过,本文拟对土家族傩戏与其传说发表一点浅见,以就教于专家。
<正> 晚清时期西方社会学通过康有为、谭嗣同、严复、章太炎、梁启超等思想先驱者的翻译、介绍传播到中国学术界。经过五四运动到1949年人民共和国建立前,社会学逐步开始了中国化的过程,西方的社会学理论被运用到中国的实际社会生活中,一批中国自己的社会学家成长起来。三十年代中期,一些社会学者开始深入到民族地区进行民族社会学调查。
<正> 满族戏——“朱春”(有的地区又称“朱赤温”)是融说唱文学、“倒喇”(歌舞演唱)为一体的满族民间戏曲表演艺术,深受满族人民特别是黑龙江省满族人民的喜爱。满语“朱春”,戏剧之意。满语称唱戏的艺人为“朱春赛”,也有称演员叫“达拉密”的。唱戏或演戏满语叫“朱春拉米”。据黑龙江省黑河地区爱辉县大五家子满族乡满族民间艺人钱玉祥、宁安县满族民间文学家傅英仁、黑龙江省满语研究所所长穆哗俊、
<正> 土家族具有悠久的文学艺术传统。早在先秦时期,其先民巴人即以能歌善舞著称。汉高祖刘邦灭秦,特别赞赏巴人“锐气善舞”的民风,令乐人学习“武王伐纣之歌“用以为宫庭宫乐。巴人的歌为汉文学所吸收、融化。由唐至元,一批土家族文人受到良好的汉文化的教育,或金榜题名,或高官厚爵,大都能吟诗作赋,可惜未有作品留世。明王朝对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的羁縻政策更加完善。
<正> 一、金词:在另一片文化土壤上词以宋称,足见词艺在有宋一代登峰而造极,斯不待言。而崛起于北方的原野、与宋对峙的金朝,于词也颇多可述。宋金虽为敌国,而其文化交融互渗,则非淮河天堑所可阻隔。也许正是宋词的刺激,金源一代亦是词家辈出,词作浩繁。唐圭璋先生辑录之《全金元词》,收录金代词人七十,词作三千五百七十二首,足称可观。以前学术界极少论及金词成就,或许是囿于正统观念吧。
<正> 阿来是诗人,但也写小说,故他的小说另有一番味道。在一般人眼里,诗与小说完全是两码事。这不错,诗的主观色彩浓重,表情表意较多,而小说的客观成分更重,铺陈敷衍世事人生。至于二者形式上的差别那就更大了,但是它们并非泾渭分明,互无干系,像叙事诗中的小说成分和抒情哲理小说中的诗歌成分,都证明着它们的相互影响和相互渗诱。
<正> 拿到仫佬族作家潘琦的散文集《山泉淙淙》,书名和封面的图案把我带到熟悉的风景宜人的仫佬族山乡:一口山泉从山间涌出,九拐八弯,涓涓清流,淙淙潺潺。这里有泥土的芳香,有石山的傲伟,有溪水的洁净,有歌声的漫扬。年轻作者所执着追求的散文的丰富内涵,正是那山泉涓涓流淌般地描叙一山一水,一人一事所凝聚的意蕴,而初显出来的艺术风格亦犹如山泉这样淙淙潺潺,自由挥洒,使人感到清澈明丽,纯朴畅达。
<正> 仿佛是越过急流险滩来到风平浪静的江湾,仿佛是走出喧嚣嘈杂的闹市来到寂静的湖边,它使你紧张的肌体得到舒展,紧绷如弦的神经松驰怡然;在那碧海蓝天下,一座散发着缕缕幽香的小岛上,美丽的鹅女牧放着她的鹅群,“她领着它们,象拖着一幅偌大的洁白的飘带”;天蓝、水绿、人美、鹅白,这就是仫佬族青年作家海涛笔下的《香岛》,作家精心勾勒的一幅清新淡雅的南海牧鹅图。
<正> 任何著名的民间史诗,如果不能形诸于文字,不能以完整的艺术形式呈现在读者面前,其影响和价值必然会有较大的局限。我国三大史诗在搜集、翻译的过程中,假使都能以不同的整理本、节缩本与编写本问世,定会得到较多读者的关注。降边嘉措、吴伟同志合作编写的《格萨尔王全传》(以下简称《伞传》),正是这方面有意义的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