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听了太多假的“科学家励志故事”

来源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an_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多数当代中国人,在学生时代,都或多或少受到过“科学家励志故事”的熏陶。
  可惜的是,这些“科学家励志故事”,有很多是无法考证的。
  比如“牛顿被苹果砸中脑袋,然后发现了万有引力”。
  教科书收录这个故事,自然是希望学生能够学习牛顿,从普通的日常生活中得出不普通的发现。其实,牛顿发现万有引力,是受到博物学家罗伯特·胡克(Robert Hooke)的启发。后来,牛顿将万有引力定律发表后,胡克认为牛顿剽窃了自己的研究成果,两人关系恶化。
  1727年,伏尔泰在《哲学通信》这本书里,第一次说到苹果树和牛顿发现万有引力的关系。此后遂以讹传讹,变得广为人知。
  再如“富兰克林在雷雨天放风筝测试闪电”。
  这个故事,主要是为了鼓励学生要有“勇于实践”“不畏艰险攀登科学高峰”的精神。
  其实,并没有资料能够证明富兰克林确实做了这个实验——将钥匙放在风筝中,在雨中测试闪电。研究者发现,富兰克林只是在《宾夕法尼亚学报》上简单地叙述过风筝实验的设计,从没说过自己真的做了这个实验。也有人按照富蘭克林的设计,制作了相同的风筝,但这种风筝却飞不起来。
  再如“爱迪生痴迷做实验被人打聋耳朵,终成发明大王”。
  这个故事,当然是为了传达“努力”和“锲而不舍”的对于攀登科学高峰的重要性。其实,爱迪生因为做实验被列车员打聋耳朵,这个故事是无法考证的。
  上述种种假的“科学家励志故事”,其本意自然是好的。但这些假故事并未告诉它的受众,科学发现的实质乃是知识的积累与突破。相反,这些假励志故事糅合在一起,为几代中国人构筑起了一种错误的“科学观”——一种由顿悟式的启发和执拗式的努力构筑起来的“庸俗成功学”。在这种“庸俗成功学”的支配下,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无数未曾接受过正规学术训练的民间人士,试图靠着顿悟和努力,去证明哥德巴赫猜想、造出永动机、推翻相对论,以致于“民科”成了一种社会现象。这些故事,为“民科”们提供了极大的心理支持,也为其培育了相当多的支持者。
  (编辑:李跃)
其他文献
适用主题:面对挫折;化解坏情绪;靠自己;发现新我……  孤单、无助、沮丧,这些情绪能杀掉你。  可是这些危险的情绪经常出现,低等动物没有这些情绪,做为万物尺度的人类,为什么反而要受它们折磨?人在漫长的进化中,得到这些,到底是要提醒我们什么?  像你一样,我偶尔有这些情绪,某些日子,效率特别低,人窝在沙发里,阅读的速度特别慢,或索性沉溺于社交网络与游戏。此时的感觉,就像空中不停有沙尘落下,慢慢将自己
2019年9月,各大高校的学生迎来自己的“开学第一课”。而浙江大学有三位重磅的院士来到了本科生的课堂上,为他们带来第一课。这三位院士分别是中国科学院院士杨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巴德年、岑可法。杨卫院士是卸任的浙大校长,已经65岁;巴德年、岑可法两位院士已过八旬。这三位已经退休的院士坚持走上三尺讲台,给本科生上课,对此必须点赞,报以掌声。  院士给本科生上课的消息在网上推出后,就引来热议。有网友认为,院
在现在的语境下,“学而优则仕”应该是一个中性语汇,如果改成“学而优为仕”就成了贬义词,改成“学而优不仕”大概就是褒义词了,像魏晋时期的名士。如果一个人书读的好,官做的也好,那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  1994年的日记  1994年的王沪宁,是复旦大学的一名年轻教授,说年轻仅仅是因为他只有39岁,还未到不惑之年。但他当时已经成就斐然,在复旦甚至上海都有名气。尽管如此,王沪宁还是更像读书人而不是名人,每
两位代表冷暖色调的绘画巨匠曾穷尽一生激烈碰撞,于是艺术的羊皮卷上留下了无数绚丽佳作。卡夫卡“将一切焚烧殆尽”的遗嘱与他的朋友马克思珍视其一生成果的考虑激烈碰撞,于是文学的黄金屋中留下了卡夫卡的璀璨光芒。  碰撞带来四溅的火星——是庆典烟火的桀然绽放,还是引火烧身的自取灭亡?两者看似相隔天渊,其实,不啻一线之间。  在观点碰撞蔚为大观的领域,有一句应刻进碑石的伏尔泰之语:我不同意你所说的话,但我誓死
维其嘉矣,骏极于天。我是来自河北唐山第一中学的袁嘉骏,喜欢读书、听音乐,也喜欢追剧。我虽然是一名标准的理科生,但也偶尔写写随笔,对写作有着浓厚兴趣。我的座右铭是:我总是仰望星空,对光明心驰神往,但我从不顾影自怜,也不孤芳自赏。  谁不期盼破晓时绽放绚烂的光辉?谁不渴求篱下花艳夺魁的荣耀?谁不欣赏蝴蝶曼妙轻盈的舞姿?然,而有谁能看破世事浮沉,心如明镜止水,心似泰山乔岳?  生命短暂犹若露珠消散,人们
我读书随性,得空翻阅手边的书,竟在一部“80后”写的小说里,翻到几乎占了一章的《少年中国说》。足足20万字,绝不缺斤少两——那文字要是化开来,那感受,那回味,是远远不止20万字的。  作者写江南小镇,阳光如温得恰到好处的酒,沁着丝丝缕缕梅子一样青涩的气息;再睁眼时,已是残阳一点将坠未坠,晚风如锦,上绣祥云。秋千上下缀满了别处飘来的粉色花瓣,不似她因秋千而起,更像秋千因她而飘逸飞舞。风是此刻唯一的读
用意义定义人生,以奋斗礼赞时间,这是每一个与时代同行的年轻人该有的姿态  “担起强国使命,青年必须有担当。”“不怕到条件艰苦的地方摸爬滚打,甘于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拼搏建功。”  ——6月26日,在共青团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式上,代表共青团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作报告的贺军科这样说道。那一刻,坐在不同位置的三位团十八大代表,被这同样的一句话打动。  “我们的青春主场在基层,在一线,在祖国和人民
世界是丰富多彩的,多元共存的。在处理外交多边关系、多元文化共存、家庭关系和人际关系上,求同存异、和而不同是中华传统文化馈赠给我们的一个基本思想方法。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核心思想是接受不同,跳出固执己见、唯我独尊的线性思维与零和博弈,倡导互相尊重、多元并存、兼收并蓄、博采众长,如此才能凝聚群体,达成共识,共同发展。  在外交多边关系上,我们国家领导人引用中华传统文化历来主张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世方
【印度】何塞·凯姆雷特 陈音编译  丽莎·比默的丈夫在“9·11”事件中遇难后,她在《美国早安》节目上说,她最怀念丈夫托德的事情是那些小事情,比如他回家时车库的开门声,以及孩子们跑去迎接他的情景。  丽莎还回忆了这样一段故事:  很多年以前,我读高中的时候,有一位很优秀的老师,她的丈夫因心脏病突然去世了。  丈夫去世后约一个星期,夕阳透过教室的窗口洒进来,她脸上一副温柔的表情,想了一下,说:“马上
当我们随着潮流的飓风摇摆身体,虚妄地自信,你是否想过,这个时代,我们丢失了什么?  很喜欢《那时慢》,“那时候,时间很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只是,当可乐雪碧裹挟着刺激灌入咽喉,谁还会花上一两个时辰,浅酌慢品一盏芬芳的清茶?当电脑手机屏幕上的荧光在脸上不停地闪烁,又有谁还能灯下闲读?时代给了我们新鲜感、便捷和快节奏,可不知不觉中我们已记不得最应该记住的东西。  牡丹亭前,一袭水袖摇曳,步步生莲;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