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水之宽容与柔韧修塑学生之心灵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see_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泰戈尔有句极富哲理的话:“不是槌的打击,乃是水的载歌载舞使鹅卵石臻于完美。”这句话一直像明灯一样提醒着我,当学生犯错的时候,不能搞“批斗式教育”,要以水之宽容与柔韧修塑学生心灵。
  一、案例
  接手新班才一个月,就遇到难题了。下午第二节体育课后,学生甲急匆匆跑到办公室找到我:“老师,不好了,我的同桌乙的作文书不见了,肯定是丙偷走了。”“来,先别急,坐下来。你能把事情的经过给老师讲一讲吗?”甲说:“上完体育课,乙回到教室,发现他的作文书不见了,可是他很清楚地记得上体育课之前书就放在课桌里。”“那你怎么知道是丙偷的呢?”甲义正词严地说:“以前班里同学丢的东西,都是她偷的,找她准没错,这事肯定是她干的。再说,有同学看见上体育课之前是丙最后一个离开教室的,除了她还能有谁?”
  二、分析
  由于种种原因,班上丢东西的事情,在一些学校、班级总会时有发生,这是一件难以解决和让人头疼的事。然而,更让我觉得可怕和震惊的是,当班里同学丢了东西就想当然地认为是某某同学干的,而且,该同学是“小偷”显然已经成为大家的普遍认识,不管她偷没偷东西。丙是一个女生,学习成绩差,对学业没有信心,情绪低落,朋友少,很少看见她与同学一起嬉笑玩耍,家里经济条件并不差。她怎么会“偷”别人的东西?或承担莫须有的“罪名”呢?(我相信,班里以前丢东西的事并不全是她干的。)我该怎么办?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要让每个孩子抬起头来走路。所以,在搞清楚丢作文书这件事的基础上,更重要的是要消除同学们对丙的成见,帮助丙走出心理阴霾,激发她的上进心,提高自制力,最终达到育人的目的。
  三、措施
  1.维护自尊心,给学生反思自己行为的时间和悔改余地。
  回到教室,我对同学们说:“刚才乙同学的作文书不见了,有人认为是被偷走了。大家有没有想想,或许还有别的可能呢?也许这位同学原本是想借来看看,只是还没来得及说,就被大家认为是偷了作文书。大家不妨再想一想,如果你是这位想借书的同学,现在你还敢承认是自己拿的吗?如果你是这位想借书的同学,现在你最想得到大家怎样的帮助呢?”同学们七嘴八舌开始议论起来。于是我乘机说:“我们要不这样办,大家看可以吗?全班每个人都写一张小纸条,如果你看见是谁拿的就写清楚是谁拿的,但绝对不能写你认为是谁拿的。如果是你拿的,就写清楚自己拿书的原因和你还书的打算。如果你既没有拿书,又没有看见是谁拿的,就写下自己对这件事的看法吧。”我这样做,一方面是想给拿书的同学施加压力,另一方面是想给他反思自己行为的时间和悔改的余地。同学们欣然答应。我认真地阅读着每一张小纸条,期待着那一张小纸条的出现,终于我看到:“老师,是我拿的,你能替我保密吗?下学后,没人的时候,我会放到你的办公室,请您还给小乙可以吗?丙。”我欣喜若狂,看到了希望。“同学们,我们差一点冤枉了一个好人啊!正如我们所设想的那样,这位拿书的同学,仅仅是想借书而已啊!明天早上,她会通过我把书还给小乙的。同时,老师要提醒同学们,以后遇到事要三思而后行啊!”其实,这最后一句话,我更是说给乙听的,希望她能够明白。
  学生犯错是常有的现象,遇到这种情况,教师首先要能做到容人之短,不怀成见。教师的宽容是妥善解决问题,融洽师生关系、学生关系的基础。恰当的宽容和处理方式,不仅维护了学生的自尊心,给了学生反思自己行为的时间和悔改的余地,而且能表现出教师的宽大胸怀和智慧,赢得学生的爱戴。
  2.架起师生沟通的桥梁,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我使用“迂回战术”,努力架起师生之间沟通的桥梁,探寻她内心的秘密。我多次找丙谈心,并且在课外活动时间有意识地找她和同学们一起做游戏,让她感受到班级的温暖和同学们的热忱,让她信任我。终于,在一次谈话中丙向我敞开了心扉。原来,丙第一次拿别人的东西是在二年级的时候,她非常喜欢同桌的迪士尼手摇削笔机,也想拥有一个一模一样的削笔机,可是她到附近的很多商店都没买到,她向同桌借,但同桌不肯借给她。于是她在教室里没人的时候,悄悄拿了同桌的削笔机,想让爸爸照样子买一个,然后悄悄放回去。可是,她还没拿到家里,就被同学在她的书包里“搜”到了,还得了个“小偷”的罪名,被同学嘲笑、挖苦。后来,发生的事更让她无法控制,即使不是自己拿了别人的东西,别人都会认为是她偷的,当自己解释的时候,也会被指责为狡辩。索性,她也就不去理会,自暴自弃,随它去的态度占据了她的大脑。就这样,她变得厌学,否定、看扁自己。而这一次仅仅是想教训一下老在她面前炫耀和叫自己“小偷”的乙,让她尝尝伤心的滋味。
  因为一次不经意的过错,一次不恰当的处理方式,让一颗纯洁的心灵受到伤害,让她变得失落和敌对,真的让人不得不深思。
  3.积极勉励,转变心态。
  古人云“长善而救其失”,说的是教育要发挥孩子的优势,帮其树立自信,改进不足。我叫来班委会成员,给他们讲了丙的故事,并要求保密,不能伤害丙的自尊心,并希望他们在组织活动的时候,有意识地给丙参与和展示的机会,在学习上真心实意地帮助丙。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少年教育中产生困难的最主要原因,就在于教育行为以赤裸裸的方式出现在他们面前,而人在这种年龄段从本性上就不愿意被他人教育。”对有心理问题和行为偏激的学生要加强引导,尊重学生的人格,注意教育的技巧,注意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及时给予鼓励,帮助学生净化心灵,提高觉悟,最终达到纠偏使其步入正轨的目的。实践证明,宽容和勉励有机结合起来便能调整学生的心态,使育人工作达到理想效果。
其他文献
摘 要: 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化学实验不仅对高中生的发展至关重要,而且发挥着培养能力、提高高中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的作用。化学实验是高中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高中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科学态度、训练高中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启迪高中生科学思维的重要途径。可以说化学教学离不开化学实验,化学实验是培养高中生能力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 高中化学实验教学 教学模式 探究式教学  高中化学与其他学科相比,有其自
近年,我们经常会听到高一语文教师抱怨:“现在学生的语文基础越来越不扎实,连动词、名词、形容词都弄不清楚!”刚进入高中学习的学生也很郁闷:“我初中时的语文还不错呀,怎么到了高中就考不好了呢?”老师教得费力,学生学得痛苦。造成这种“断层”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初高中语文教学不衔接。高中语文教师有责任和义务帮助高一学生迅速适应高中语文学习,做到平稳过渡。  一、“断层”现象产生的原因  我们对刚进入高一的学生
在教学中,我一直在寻找一种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以改变大家对思想政治课的传统看法。几经试验,我发现信息技术是课堂教学创新的得力助手。  黑板、粉笔、板擦、讲台、桌椅板凳、课本、老师、学生……这就是一些人对学校资源的认识,老师讲,学生听;老师问,学生答;老师考,学生背……这就是一些人对学校教学的理解。教学远远不止如此,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需要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改革,打破“一言堂”,让学生自主学习,各
摘 要: 新课程标准下,学生变成学习的主人,主动学习成为主要趋势,因此,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学习,是老师的一大难题。巧妙地利用学科渗透,在生物课堂上引入古诗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更乐意学,学有所得。本文从课堂教学各环节详细分析如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运用古诗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 古诗词 初中生物教学 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兴趣,才
随着高考语文分值的增值(从150分增值到200分),学习语文的劲头不管是学生还是家长,都达到白热化的地步。近几年,专家在探索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能力方面也争论得不亦乐乎。语文教学路该走向何方?这是语文教师最关心的话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虽然大家都在苦苦探寻学好语文的捷径,可是学好语文真能一蹴而就吗?培养能力是关键。语文教师更应注重在平时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学语文的能力,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
摘 要: 本文建议运用最新的研究知识优化研究教师专业发展对于教师和学生影响的概念、措施和方法论。理由在于,在美国,有一项研究结果一致支持在专业发展的效用研究中,运用一系列核心的特征和普遍适用的概念框架。通过使用普适性的概念框架将会提高专业发展研究的质量,加深人们对于如何最好塑造和实现教师学习机会的理解。  关键词: 专业发展 效用 核心特征 概念框架  在美国,越来越多的研究将教师的持续发展和学习
教研组,即学校内部研究教学问题的组织,教研组制度在我国中小学教育中已经存在50余年了,是教师间实现交流协作、资源共享、智慧碰撞的重要场所。  然而,对于一些地处农村或城郊结合部的规模较小的初中来说,要形成制度完善、专业领先、能促进教师发展的教研组却并非易事。如笔者所在的学校是一所地处城郊结合部的四轨制初中,因学校规模小、教师人数少,学校现建有语文、数学、英语、理化生、政史地、体卫艺6个教研组,其中
摘 要: 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应遵循任务型原则,有效活化学生阅读感知思维,提高阅读理解的准确性。注重任务设计和互动探究过程能够增强学生学习认知体验,将语言理解转化为主动探究运用。探讨任务教学原则的运用能使得学生有更丰富的学习感知素材,促进学生语言表达知识技能的发展生成。  关键词: 初中英语 任务型阅读教学 阅读理解 阅读探究  《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教学建议”中倡导任务型的教学途径
在中国古典诗歌中,描写“鹤”、“鹄”的作品不少,鸿、鹄就是天鹅。唐代杜甫描摹二鸟之诗颇有特色:首先,较其他禽鸟而言,“鹤”、“鹄”所占比重较大;其次,从“物微意不浅,感动一沉吟”(杜甫《病马》)这句诗来看,诗人被自然界的鸟兽深深感染,在它们身上寄寓了诸多感情,从而形诸笔端,发吟为诗。通过追寻、梳理“鹤”、“鹄”二鸟的踪迹,可以大致勾勒出杜甫一生的主要境遇。  一、政治理想的幻灭  杜甫早先的政治理
摘 要: 一直以来,初中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接触的都是等式,习惯了由等号链接起来的式子,学生对于不等式的学习既充满了好奇,又感到有一定的挑战。在这样的情形下,教师必须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善于采用正确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适应性引导教学,利用等式原理探究不等式教学。  关键词: 初中数学 一元一次不等式 教学策略  数学教师应该明确,数学教学不应该局限于数学知识的灌输与教授,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