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饮食是一种文化现象,它具有传播文化的特性。语言是文化的载体,翻译是文化的传递。在跨文化翻译中,菜肴名称翻译是翻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文化传播的重要作用。本文以中式菜肴名称的翻译特征为研究内容,归纳在英译菜肴名称时常见的问题,探讨翻译的优化策略,总结出实用的翻译技巧。
【关键词】中式菜肴 英译 翻译 优化策略
一、引言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中外交往日益频繁,吸引了许多外国友人到我国观光旅游。他们在饱览秀丽风光的同时也一定会品尝中式的美味菜肴。中式菜肴的准确英译在传播中华饮食文化上起着重要的作用。由于中西方语言和文化的差异,要准确翻译中式菜名并不简单,不仅需要语言层次上的转换,更重要的是注意文化与翻译的关系。本文在了解中式菜名翻译现状的基础上,结合实例提出了一些具体实用的翻译方法。
二、中式菜名翻译现状
早在2008年,北京为迎接奥运会,向社会各界征集对《中文菜单英文译法》的意见,从北京各大涉外饭店搜集了30000多个菜名的翻译,还专门组织了专家研究讨论有关菜名的翻译,旨在让外国友人更了解中国饮食文化。经相关翻译小组研究后发现,菜名的翻译五花八门,主要存在以下三大翻译方面的问题:
1.有歧义。关于菜名的翻译,有些译者在没有理解清楚菜肴的真正内涵,而直接采用字对字的翻译法,有些甚至有明显的语法错误,严重弯曲菜肴的意思,让外国友人读后产生歧义,达不到跨文化交流的目的。如:“水煮鳝片”译成‘the water boils the shan slice ’,“红烧狮子头”译成‘Red Burned Lion Head ’等。如此翻译的菜名实在令人难以理解。
2.译名不统一。中式菜肴名称的翻译,往往表达不一,同一种菜肴,有多种翻译。由于不同的英文,所指代的事物有所差别,因此,在翻译时,译者一定要清楚各种菜肴的性质特点,用恰当的词来翻译,尽可能地保持它的意义与内涵。如中式糕点中的“萝卜糕”和“芋头糕”,有人译成‘Fried white radish patty ’和‘Taro cake ’。但经过查阅资料,将patty,cake,pudding,pastry,dumpling,和bun的词意进行比较后发现,根据这两种糕点的用料和做法,最佳的选词应该是‘pudding ’。
3.不够准确。由于中西文化方面的差异,在菜肴翻译上,有不少中国特有的菜肴在英文词典里找不到对应的单词来翻译。如中式菜肴中的“肉丸”,如果用“meat ball”来翻译,表达比较笼统,不够准确。外国游客并不清楚“meat ball”的材料是猪肉、牛肉还是鸡肉,有些人因为个人原因并不能吃某类肉,如伊斯兰教徒不吃猪肉。如果笼统地翻译,有时会产生误会,也缺乏对他人的尊重,丢失了地方饮食文化的特殊性。
三、中式菜名翻译技巧
为避免外国游客对中式菜肴产生歧义,我们在翻译菜名时,最好采用写实性翻译法,将菜肴的原料、烹制方法、菜肴的味型等翻译出来,让客人明白“菜是用什么原料,通过什么烹调方法做出来的”。下面介绍几点翻译技巧,以供大家参考。
1.以主料开头的翻译方法:主料(形状) (with/in) 辅料/味汁
例:芥末鸭掌duck webs with mustard sauce;糖醋鱼 fish with sweet and sour sauce;蚂蚁上树(肉末粉丝)bean vermicelli with spicy meat sauce。
2.以烹制方法开头的翻译方法:烹法 主料(形状) (with/in) 辅料/味汁
例:烤乳猪roast suckling pig;鱼香肉丝fried sliced pork with sweet and sour sauce;软炸里脊soft-fried pork fillet。
3.以形状(口感)开头的翻译方法:形状(口感) 主料 (with/in) 辅料/味汁
例:黄酒脆皮虾仁crisp shrimps with rice wine sauce;芝麻酥鸡crisp chicken with sesame;陈皮兔丁diced rabbit with orange peel。
4.以口感(烹法)开头的翻译方法:口感 烹法 主料
例:香酥排骨crisp fried spareribs;煨牛肉simmered beef;烤羊腿 roasted lamb leg。
5.音译法
国内特有的一些菜品可以采用音译法来翻译,如“豆腐”译成‘TOFU ’,“驴打滚”译成‘Ludagur ’,“狗不理”译成‘Goubuli’(后来根据此读音定为:Gobelive)等。现在,不少外国游客点菜时已经会正确地说‘TOFU ’,并知道它是有益健康的食品。
四、结语
中式菜肴历史悠久,以其色香味俱全而闻名中外。中式菜肴的名称体现了中国人的智慧和幽默。英译中式菜肴名称,可以让外國友人在品尝我国菜肴独特风味的同时,从菜肴名称了解到中式菜丰富的文化内涵。因而,译者在翻译时应采用相应的翻译策略,使翻译帮助促进跨文化交流,做到重现源语文化特征、再现源语文化信息。
参考文献:
[1]金惠康.跨文化交际翻译续编[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4.
[2]任静生.也谈中菜与主食的英译问题[J].中国翻译,2001(6).
[3]刘增羽.中式菜肴英译名亟须审定[J].中国翻译,1990(5).
【关键词】中式菜肴 英译 翻译 优化策略
一、引言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中外交往日益频繁,吸引了许多外国友人到我国观光旅游。他们在饱览秀丽风光的同时也一定会品尝中式的美味菜肴。中式菜肴的准确英译在传播中华饮食文化上起着重要的作用。由于中西方语言和文化的差异,要准确翻译中式菜名并不简单,不仅需要语言层次上的转换,更重要的是注意文化与翻译的关系。本文在了解中式菜名翻译现状的基础上,结合实例提出了一些具体实用的翻译方法。
二、中式菜名翻译现状
早在2008年,北京为迎接奥运会,向社会各界征集对《中文菜单英文译法》的意见,从北京各大涉外饭店搜集了30000多个菜名的翻译,还专门组织了专家研究讨论有关菜名的翻译,旨在让外国友人更了解中国饮食文化。经相关翻译小组研究后发现,菜名的翻译五花八门,主要存在以下三大翻译方面的问题:
1.有歧义。关于菜名的翻译,有些译者在没有理解清楚菜肴的真正内涵,而直接采用字对字的翻译法,有些甚至有明显的语法错误,严重弯曲菜肴的意思,让外国友人读后产生歧义,达不到跨文化交流的目的。如:“水煮鳝片”译成‘the water boils the shan slice ’,“红烧狮子头”译成‘Red Burned Lion Head ’等。如此翻译的菜名实在令人难以理解。
2.译名不统一。中式菜肴名称的翻译,往往表达不一,同一种菜肴,有多种翻译。由于不同的英文,所指代的事物有所差别,因此,在翻译时,译者一定要清楚各种菜肴的性质特点,用恰当的词来翻译,尽可能地保持它的意义与内涵。如中式糕点中的“萝卜糕”和“芋头糕”,有人译成‘Fried white radish patty ’和‘Taro cake ’。但经过查阅资料,将patty,cake,pudding,pastry,dumpling,和bun的词意进行比较后发现,根据这两种糕点的用料和做法,最佳的选词应该是‘pudding ’。
3.不够准确。由于中西文化方面的差异,在菜肴翻译上,有不少中国特有的菜肴在英文词典里找不到对应的单词来翻译。如中式菜肴中的“肉丸”,如果用“meat ball”来翻译,表达比较笼统,不够准确。外国游客并不清楚“meat ball”的材料是猪肉、牛肉还是鸡肉,有些人因为个人原因并不能吃某类肉,如伊斯兰教徒不吃猪肉。如果笼统地翻译,有时会产生误会,也缺乏对他人的尊重,丢失了地方饮食文化的特殊性。
三、中式菜名翻译技巧
为避免外国游客对中式菜肴产生歧义,我们在翻译菜名时,最好采用写实性翻译法,将菜肴的原料、烹制方法、菜肴的味型等翻译出来,让客人明白“菜是用什么原料,通过什么烹调方法做出来的”。下面介绍几点翻译技巧,以供大家参考。
1.以主料开头的翻译方法:主料(形状) (with/in) 辅料/味汁
例:芥末鸭掌duck webs with mustard sauce;糖醋鱼 fish with sweet and sour sauce;蚂蚁上树(肉末粉丝)bean vermicelli with spicy meat sauce。
2.以烹制方法开头的翻译方法:烹法 主料(形状) (with/in) 辅料/味汁
例:烤乳猪roast suckling pig;鱼香肉丝fried sliced pork with sweet and sour sauce;软炸里脊soft-fried pork fillet。
3.以形状(口感)开头的翻译方法:形状(口感) 主料 (with/in) 辅料/味汁
例:黄酒脆皮虾仁crisp shrimps with rice wine sauce;芝麻酥鸡crisp chicken with sesame;陈皮兔丁diced rabbit with orange peel。
4.以口感(烹法)开头的翻译方法:口感 烹法 主料
例:香酥排骨crisp fried spareribs;煨牛肉simmered beef;烤羊腿 roasted lamb leg。
5.音译法
国内特有的一些菜品可以采用音译法来翻译,如“豆腐”译成‘TOFU ’,“驴打滚”译成‘Ludagur ’,“狗不理”译成‘Goubuli’(后来根据此读音定为:Gobelive)等。现在,不少外国游客点菜时已经会正确地说‘TOFU ’,并知道它是有益健康的食品。
四、结语
中式菜肴历史悠久,以其色香味俱全而闻名中外。中式菜肴的名称体现了中国人的智慧和幽默。英译中式菜肴名称,可以让外國友人在品尝我国菜肴独特风味的同时,从菜肴名称了解到中式菜丰富的文化内涵。因而,译者在翻译时应采用相应的翻译策略,使翻译帮助促进跨文化交流,做到重现源语文化特征、再现源语文化信息。
参考文献:
[1]金惠康.跨文化交际翻译续编[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4.
[2]任静生.也谈中菜与主食的英译问题[J].中国翻译,2001(6).
[3]刘增羽.中式菜肴英译名亟须审定[J].中国翻译,19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