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教学之技巧

来源 :读与写(上,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e852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树立教材范例观  教材是教师教学的依据,但不是唯一的依据。我们应该把教材看做是引导学生认知发展、生活学习、人格建构的一种范例,它不是学生必须完全接受的对象和内容,而是引起学生认知、分析、理解事物并进行反思、批判和建构意义的中介,是案例或范例。因此,我们应该强调教材是学生发展的“文化中介”,是师生进行对话的“话题”;师生进行教学活动的目的不是记住“话题”本身,而是通过“话题”这一中介进行交流,获得发展。例如,在进行《原子的构成》这一课题的教学中,教师如果按照教材的呈现形式,按部就班地向学生介绍原子的结构,显然极为单调,有的学生可能会昏昏欲睡。2009年浙江省化学优质课评比一等奖获得者、杭州四中的李甲虎老师在执教《原子的构成》这一课题时,将人类认识原子的过程介绍给学生,引领学生重走原子结构的发现之旅。其教学过程如下:教师首先将人类认识原子的过程介绍给学生,从德谟克里特的朴素原子学说,到道尔顿的近代原子学说,到汤姆逊发现电子、想象建立起原子的“葡萄干布丁”模型,从而揭开了原子的神秘面纱,再到卢瑟福的α粒子散射实验,最终确立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引导学生站在科学家或研究者的角度,思考或评价科学家的实验结果。尤其对卢瑟福的α粒子散射实验中“极为不可思议的”实验现象――只有极少数的α粒子反弹回来这一现象提出质疑,进行深入的思考,最后启发学生得出原子核质量大、体积小、带正电等基本特征。李老师这样做,既能有效地突破教学重、难点,同时又对学生进行了一次很好的化学史教育,真正做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质疑精神和科学态度,使学生自我完成了知识的建构。
其他文献
以2019年全国Ⅱ高考数学第21题为例,深入剖析如何将数学运算核心素养渗透于学生数学解题思维之中,分析问题情境与思维痛点,总结圆锥曲线问题中运算突破的策略与秘密,提供体验
1984—1985年我们试验用EDTA对谷子(粟)拌种,研究其效果和机理,通过试验,看到拌种后谷子的产量及品质都有显著提高。一、材料和方法 1.供试材料和试验方法供试药品为EDTA二
本文以立体图形表面上的截面图形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直线型轨迹、圆型轨迹以及抛物线型轨迹的相关问题.探究了三种轨迹类型的试题特点以及解题的一般策略.
南京农业大学、江苏省农科院、江苏省农林厅与有关市、县植保站协作,经4年努力,基本查清棉花黄萎病在江苏的分布、为害、病原菌寄主范围及发病消长规律。明确了江苏存在3个
2017年全国高考数学理科卷Ⅲ第21题,该试题思路开阔,是一道优秀的高考数学压轴题.从直接法、导数定义法、洛必达法则、拉格朗日中值定理、柯西中值定理、函数凹凸性、泰勒定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运算是指明晰运算对象的基础上,依据运算法则解决数学问题的素养.这是一种思维过程,体现思维品质,体现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体现在运用数学发
1.教学方法的反思  在教学方法上,我们应抛弃原先那种“一张嘴、一本书、一支粉笔”的怪圈。实验是一个非常好的教学手段,可以提高学生学化学的兴趣,培养动手能力。化学教
目的:观察普罗帕酮与胺碘酮治疗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分析对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造成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实验时间段设置为2016年1月至2017年3月,录入于该时间段内,我院诊
高中生物新教材与旧教材相比有许多突出的变化,凸显了教育改革的新成果。更尊重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求,更贴近社会实际和学生的生活经验,更多地反映生物科学和技术的新进展。
光敏感核不育水稻,全称湖北光周期敏感核不育水稻,是湖北省沔阳县沙湖原种场石明松1973年在农垦58一季晚粳大田中发现。该材料雄性不育到可育的育性可以相互转化,即在长日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