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待学生身心更健康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lao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茫茫人海,相识是一种缘分。只有善待他人才能更好地相处、才能珍惜彼此的情意并使之维持更长久.。更何况善待他人也是一种品德。只有胸怀一颗友好 、平和的心才会善待他人。当你把善化为友好的言行展现在他人面前时,那么你就会得到同样的回应。这样既善待了他人,也善待了自己。它是人际关系的润滑剂,更是和谐社会的基石。
  曾国藩曾说过:“好汉,打脱牙齿和血吞”。正是凭着这样惊人的忍耐力,他一生中经历了非人的挫折仍能成就一番事业。
  的确,在这物欲横流的今天,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日趋复杂也同样日趋重要。单单一个“忍”已无法满足这样的需求。况且事事强忍,只会使怨恨愈演愈烈,越积越深。只有从心底去善待他人,以博大的胸怀去“容”他人的过错乃至对你的侮辱,才能从德行上令人折服。
  善待他人就是宽容。蔺相如宽容廉颇才有了将相的和睦;李世民宽容尉迟敬德才得到了他的忠心;周总理宽容下属得到的是下属的尽职尽责和忠心爱戴;沈殿霞宽容郑少秋的结果是二人感情世界的冰雪消融。
  宽容是人类情感中最重要的部分,因而也是人与人之间最渴望的东西。因为条件再优越的人也会有不如意。当一个不如意的人得到了他人的理解和宽容的时候,他就会感到天高海阔,对生活充满了信心。宽容的力量是无穷的。
  宽容是人类至高无尙的美德。宽容不是放纵,宽容是无声的教育,也是最好的教育。一位名叫肖川的老师说过这样一句话:“教育的过程就是一个不完美的人引领着另一个不完美的人追求完美的过程”。是啊,“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我们这些为人师者,年岁长于学生,知识多于学生,阅历比学生丰富,涵养胜于学生。即便如此,我们也不是完美的。那为什么一定要强求学生完美呢?学生之所以是学生,就是因为他们的阅历和学识浅薄,对人生和世界的了解存在很多迷惑,有时会偏离正确的人生航道、甚至会犯错误。这都是无可厚非的。因为古今中外无人能够成长于这一过程之外。也正因为如此,才给了师者们广阔的传道、授业与解惑的空间。同时也给了师者们为人师表展示宽容的机缘。为人师者只有很好地尊重人、了解人、以人为本,做到宽容才能正面地影响受教育者,善待学生,他们的身心才更健康,才能达到更有效的教育目的。
  早在三千年前,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学创始人孔子就曾教导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其目的就是告诉人们,要设身处地的为他人着想,不能把自己的意愿强加于他人。更何况戒尺管教学生早已为人们所不容,如今人们更崇尚的是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师生之间也无例外。既然是沟通,就要遵循沟通的原则,那就是从心灵开始,做到师生间心与心的接轨。要让学生从内心感到他是一个能够得到尊重的人,有一个最基本的心理平衡,从而有效地奠定了学生接那老师的基础,最终才能达到学生信服老师的目的。这样的教育才有意义。也就是说,发挥人的主动性才是事情快速而健康地向前发展的真正动力。这是搞好人际关系的至理,是做人、更是做教育的真谛。
  身为师者就是要以一颗宽容之心善待学生。这不仅可以维护学生的自尊,更能表现出教师的宽大胸怀,也必然会赢得到学生的信赖和爱戴。
  善待学生要求教师要把自己放在学生的位置上,和学生一起去感受和体验包括学习在内的人生的各个层面;要求教师要不厌其烦、耐心细致地指导他们,爱护他们,用爱心去感化他们,感受他们在成长过程中经历的困惑、挫折与渴望。做到正确分析,正确施教;要求教师去包容学生的过失,去化解学生的不良情绪。要善于唤醒学生、鼓励学生,最重要的是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俗话说的好,“好孩子是夸出来的”。不适当的、甚至过多的批评与指责往往适得其反;要求教师因材施教,引导学生发展特长,开发学生潜能。因为爱好是一切发明创造的最直接的动力;要求教师让学生体会到老师的一番爱心、诚心,使他们体验到尊重、信任和支持的快感,从而迸发出奋发向上的决心和力量。
  善待学生要求教师要以心对心地去滋润学生的心田,去关心、尊重、理解、信任学生。在中学生的成长阶段,逆反心理很强,有时很难与父母沟通。这时,老师的正确引导是非常必要的。要使每个学生都能健康成长,老师需要不断付出自己的爱心,持之以恒。同情他,支持他,鼓励他,帮助他。使他淡化自我意识,引导他宽容待人,理解他人,用真心去关爱他人。从对待父母做起,从身边事情做起,使他懂得看人要全面,不能只看一点。让他懂得缺点再多的人也有闪光之处。要扬长避短。要看别人的长处,也要发挥自己的长处,使他相信自己有一丝光,就会照亮一片,使他学会做一个自食其力,起码不危害社会的人。
  善待教育就是爱的教育,爱的力量是无穷的。爱学生的起点就是要尊重学生。尊重他的想法,尊重他的人格与自尊。这无疑会给他自信。在此基础上再加以正确的教导,学生才会信任你,才会把你当朋友;从而达到“我给你自信,你给我成功”的有效教育目的。
  “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一个人的心胸有多宽广,他就能够赢得多少人。一个付出宽容的人,必将收获无穷。再贫穷的人也会有机会表达宽容。愿人人心中都能竖起一块善待他人的丰碑。现代文明告诉我们:善待他人,就是善待自己。在善待学生的同时,也就为师者们大开了最有效的教育之门。教育呼唤师者们善待、宽容每一位学生。从点滴着手,从细微做起。愿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真诚的爱,得到身心和素质上全面的、健康的发展。
其他文献
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教师思考如何真正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和需要。对于学习基础各异,个性差异不同的孩子来说,激发学习兴趣,唤醒需要,不仅仅是教学设计需要研思与巧妙,还要多元化的评价及教师智问的教学艺术。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智慧在于唤醒和激励”。作为有生命个体的孩子,他们渴望得到被肯定、被激励、被赞扬的需要。这种心理需要,无疑是促使学生将外在要求转化为内在欲求,进而外化为积极主动的学习行为。教师
期刊
在我们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与学生的交流贯穿在教学过程的始终。除了在学习过程中师生就教学活动展开的交流之外,情感的交流沟通占了我们交流的一大部分,尤其是班主任的教育工作是否开展的好关键就在于是否和学生有良好的交流沟通,而且把握好这一部分对我们的教学工作可以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老师和学生都是有血有肉的个体,我们有着各自的喜怒哀乐,我们都需要别人来分享我们的情绪情感,合理宣泄我们的情感。如果某些情
期刊
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教与学互相影响的交往、互动的活动过程,教师与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应该是认识和实践的统一体。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具有主导性。但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性作用如果脱离了学生的能动性就无法实现教学目标。学生是学习活动的当然主体,谁也不能替代学生自己去能动的学习,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如何,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和质量。如果学生因为缺乏自主认识和自我实践能力,那只有在教师的
期刊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事,而教育活动是有其内在规律可循的。教学活动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两个主体协同互动的过程,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缺一不可。在教育过程中,教师所教的内容并不能简单地灌输或移植给学生,而必须经过学生的主体内化过程,即学生的主动学习过程。学习活动是一种主体行为,是别人代替不了的,正如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所说:“主体只有经过自己的活动(不仅仅是通过知觉)来认识现实
期刊
在我从事高中化学教学的十年中,我一直在学习化学及其相关知识,以期用最准确的语言给学生讲解最准确的知识,但是要做到这一点是很难的。因为有一些探讨题或知识点根本就没有准确的解释。遇到这类情况时,都要多方面的查阅资料,寻找最合理、最贴近答案的解释。最近我就看到了这样的一个知识点:在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等学校教材《无机化学》上册(第三版)P115,难溶的氢氧化物都能溶于酸溶液。  例如,Mg(OH)2(
期刊
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4教材《化学反应原理》第71页[实验4-1]中设置了原电池实验,目的是使学生明白原电池如何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原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变成电能的装置。普通的干电池、燃料电池非蓄电池都可以称为原电池。原电池的教学是高中化学比较重要的电化学内容,在书中专门将电化学作为独立的一章的内容来讲,其中原电池的教学是重点。而其中盐桥的工作原理是学生比较难掌握的内容。因为其原理较复杂,所以教材中讲解的
期刊
新时代要求教师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而且还要做学生心理健康的导师。一个人的心理是否健康,对一个人的成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心理问题中,最重要的我认为自信尤其重要,因为它决定着学生的成败,那么如何才能帮助学生找到自信呢?我们学校所倡导的多元智能理论,就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育理念,加德纳教授认为人在实际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智能是多种多样的,这些智能可被区分为七项:语言文字智能、数学逻辑智能、视觉空间
期刊
语文阅读,无论是小学、初中,还是高中,几乎所有学生都惧怕。怕提问,怕考试。为什么呢?因为无论是教者还是学者可能都没有把握好《新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没有梳理好阅读的知识体系,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没有激发出学生的阅读兴趣。鉴于此,本人在教小学二年级语文时,在阅读教学上做了大胆的尝试,有一些体会和反思,且作美芹之献,以飨同仁家长学生。  一、激发“兴趣”。  《新课程标准》小学二年级相关要求是:喜
期刊
拼音是小学教学的第一道难关,是学生进入小学阶段最初接触的教学内容,它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基础,但它也是小学教学中最枯燥乏味的课程之一。拼音的教学对象是刚入学的一年级新生,这就使得本就不吸引人的拼音教学难上加难。  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都具有这样的共性——好动、注意力持续时间短,这个时期的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一般保持在十分钟左右。从儿童的心理上看,一年级新生正处于从幼儿向儿童的过渡时期。处于这一时期的儿童理
期刊
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提出了新的教育观念,其中特别强调培养学生的课堂探究和课外的探究、创新和实践能力,而以上能力的培养主要通过活动来完成。新课标历史实验教材的内容丰富,历史图片增多,实用性也增强了;并且贴近学生生活和学习的方式设置了“动脑筋”栏目;安排活动与探究课,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自由阅读卡则大大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总之,历史教材内容的丰富多彩让师生都学习了大量的历史知识和正确的历史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