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特点 采取策略

来源 :现代校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fqxx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根据遗忘的特点采取相应的及时的措施,必将大大提高我们记忆的效率。根据心理学家们对遗忘特点的研究,我们在英语词汇学习中可以采用相应的一些策略。
  1.遗忘进程受时间因素的影响与及时和间隔复习策略。
  德国心理学家 Ebbinghaus 的研究表明:遗忘进程不是均衡的,是“先快后慢”:在识记的最初时间遗忘很快,后来逐渐缓慢,最后接近水平,几乎不再遗忘了。斯皮泽(Spitzer)的实验研究表明,识记后的两三天遗忘最多,词汇学习最好在 24小时内进行复习。如晚上识记过的词汇,应在早上进行复习,这样效果会较好。因此在英语词汇学习过程中,要注意调整记忆的时间,我们要对所识记过的单词进行及时复习,即所谓的“及时扶起倾斜的墙”。有研究表明,学习以后在 10 小时内复习 10 分钟比几天后复习1小时的效果好得多。
  但“及时复习”并不能一劳永逸,学习后的第二天、第三天……都会发生遗忘,只不过遗忘进程呈现出“先快后慢”的特点。因此,在英语词汇学习过程中,除了要及时安排复习外,还要注意安排好间隔复习的时间。间隔时间应先短后长,复习所花的时间则应先长后短。如当天上午学习了 40-50 个单词,最好当天晚上复习 20 分钟,第二天复习15分钟,第三天复习10分钟,一周后复习 5 分钟。也就是要根据自身的特点总结出自己的记忆规律,赶在遗忘以前及时对所学词汇进行复习,
  2.遗忘进程受识记材料数量的影响与集中和分散复习策略。
  Ebbinghaus 的实验结果表明,识记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受识记材料的数量的影响。材料越多,要达到同样的识记水平,诵读的次数就越多。如果我们记忆 50个单词花了1小时,那么我们记忆 100 个单词所花的时间就会超过2小时。对于学生来说,尤其要注意分散在每天花一点时间识记一定数量的词汇,并在一定的时间集中复习一下。那种平时不复习,等到考试前想一下子记住所有的词汇是不可能的。
  一般地,相对集中一段时间学习同一个内容,识记的效果好。但时间过分集中,容易发生累积抑制;过于分散,又容易发生遗忘而不利于记忆的巩固。从识记与保持的关系看,最初识记词汇时,应该多安排一些时间集中练习,并间隔较短时间分散复习;机械识记的词汇材料,分散练习优越性比较明显;词汇越容易,兴趣越浓,动机越强,应该集中学习,反之,就应该适当分散。
  3.遗忘进程受识记词汇的意义和作用的影响与意义联系策略。
  我们在识记词汇时,最先遗忘的是对我们来说没有重要意义的,不感兴趣的,在工作和学习中不重要的那些词汇。所以要对这部分词汇进行重点记忆,同时还要提高对这部分词汇的重视程度以及记忆它们的兴趣。对这部分词汇,机械记忆和集中记忆效果很差,我们不但需要分散记忆,还要多次重复练习和使用,在使用中与上下文相联系并赋予其意义。
  4.遗忘进程受学习程度的影响与过度学习策略。
  过度学习指学习一种材料时,达到一次完全正确背诵后仍继续学习。W. C. F. Kruger实验研究表明,学习程度在150%时,能达到最经济的学习效果。但保持量最佳的学习程度是过度学习 200%。那么我们在识记词汇时,仅仅刚达到识记的效果是不够的,还应再花刚才所学时间的一半或一倍进行过度学习才能更有效地将词汇保持在长时记忆中。如花 30分钟记住的词汇,就应再花15到30分钟记忆它们,才会收到更好的效果。
  5.遗忘进程受识记材料的系列位置的影响与顺序变换策略。
  识记材料的系列位置对遗忘进程有影响。一般说来,位于起始部分的材料最易识记,其次是末尾部分,中间部分的识记效果最差。这可以说是一种首因和近因效应,不过干扰说将此现象解释为,起始部分和末尾部分的词汇只受到倒摄抑制或前摄抑制的影响,而中间部位的词汇却受到来自倒摄抑制和前摄抑制两方面的影响,因而记忆效果最差。那么我们在识记词汇时,就不应千篇一律地按一种顺序识记、复习,而应变换所识记的单词的顺序,如这一次识记单词的顺序是第一、二、三课,下一次就应变换为二、三、一课,再下一次变为三、一、二课等。
其他文献
识记现代汉语的语音,面广量大,要以课本为主,善于分类归纳整理,化整为零,还要根据高考命题的特点,把握识记重点,定期检查,强化落实。    (一)常见字音读错基本类型   1. 多音多义词误读   现代汉语中许多字在不同的语境、不同的词义、不同的语体色彩或是不同的词语构成下读音会有相应的变化,由此难以辨别,因此,我们要根据这个字的具体语境去定读音。如:2007年卷中的“正zhēng月”、“新正zhē
21世纪,化学在各个方面将发挥着愈来愈显著的作用,人们更关心环境、能源、卫生、健康等社会有关的化学问题,时代需要高素质的化学人才。《大纲》中明确指出:“初级中学的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阶段,要贯彻全面发展的方针,着眼于提高全民族的素质,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面向全体学生,以化学基础知识教育学生,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和能力,为学生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和进一步学习打好基础。”因此,我在化学教
提到“徐娘半老”这个成语,人们多半会条件反射地想起下半句“风韵犹存”。如果有人查查《辞源》之类工具书,还会知道这成语源于《南史·后妃传》,本来的话是“徐娘虽老,犹尚多情”。徐娘指的是南朝梁元帝萧绎的妃子徐氏。那么,这位徐妃究竟有什么样的风韵,又如何一个多情法呢?翻翻《南史》,才发现全不是那么回事。  萧绎是梁武帝的第七子,封湘东王,从小聪明好学。五岁的时候父亲问他:“你都读了什么书呀?”萧绎回答: